- 相關推薦
教師職稱職務考試的模擬試卷
一、判斷題
1、在新課程背景下,課程是教學內容和進展的總和。
2、在新課程中,教材提供給學生的是一種學習線索,而不是惟一的結論。
3、教師是既定課程的闡述者和傳遞者,學生是既定課程的接受者和吸收者。這是新課程倡導的教學觀。
4、教學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
5、開發(fā)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就是編寫適合學生發(fā)展的新教材。
6、在教學中,我們要拋棄一切傳統(tǒng)的教學技術,發(fā)展現(xiàn)代教學技術,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7、在新課程中,課程評價主要是為了“選拔適合教育的兒童”,從而促進兒童的發(fā)展。
8、在考試改革方面,紙筆測驗仍然是考試的惟一方式,只有這樣,才能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9、教學反思是促進教師更加主動地參與教育教學、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和專業(yè)發(fā)展的重要手段。
10、在新課程推進過程中,課程的建設、實施與發(fā)展將成為學校評價中的重要內容。
11、學校課程管理是指學校有權對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進行總的設計。
12、發(fā)展性評價體系中的評價改革就是考試內容和考試方式的改革。
二、單項選擇題
1、本次課程改革的核心目標是
A、實現(xiàn)課程功能的轉變 B、體現(xiàn)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
C、實行三級課程管理制度
D、改變課程內容“繁、難、偏、舊”和過于注重書本知識的現(xiàn)狀
2、綜合實踐活動是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設置的_課程,自小學_年級開始設置,每周平均_課時。
A、必修 3 3 B、必修 1 1
C、選修 3 3 D、選修 3 4
3、學科中的研究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課程的終極目的是
A、形成研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 B、促進學生的個性健康發(fā)展
C、強調學科內容的歸納和整合 D、注重研究生活中的重大問題
4、在新課程背景下,教育評價的根本目的是
A、促進學生、教師、學校和課程的發(fā)展 B、形成新的教育評價制度
C、淡化甄別與選拔的功能 D、體現(xiàn)最新的教育觀念和課程理念
5、在學校課程中,與選修課程相對應的課程是
A、活動課程 B、學科課程
C、必修課程 D、綜合課程
6、關于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設置重要性的認識,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能夠彌補單一國家課程的不足
B、能夠滿足不同地區(qū)、學校和學生的相同需求和特點
C、能夠發(fā)揮地方和學校的資源優(yōu)勢與辦學積極性
D、能夠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和多樣化發(fā)展
7、“新教材一方面關注并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另一方面也注意及時恰當?shù)胤从晨茖W技術新成果……”這主要說明新教材
①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現(xiàn)成的結論
、趶娬{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
、蹚娬{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統(tǒng)一
④體現(xiàn)了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8、教師由“教書匠”轉變?yōu)椤敖逃摇钡闹饕獥l件是
A、堅持學習課程理論和教學理論 B、認真?zhèn)湔n,認真上課
C、經(jīng)常撰寫教育教學論文 D、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
三、多項選擇題
1、新課程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三級課程管理制度的確立()
A、有助于教材的多樣化 B、有利于滿足地方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需要
C、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 D、有利于擴大國家課程在整個課程計劃中的比重
2、實施素質教育,必須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在學生觀方面,新課程倡導的主要觀點有
A、學生具有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B、學生是處于發(fā)展過程中的人
C、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特性 D、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權利的主體、責任的主體
3、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包括
A、信息技術教育 研究性學習 B、課外興趣小組
C、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 D、勞動與技術教育
4、美國哈佛大學發(fā)展心理學家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論
A、直接影響教師形成積極樂觀的“學生觀”
B、直接影響教師重新建構“智力觀”
C、認為智力是以語言能力和邏輯—數(shù)理能力為核心的
D、能幫助教師樹立新的“教育觀”
5、在本次課程改革中,考試改革體現(xiàn)著發(fā)展性評價的理念和工作思路,它具體表現(xiàn)在
A、加強與社會實際和學生生活經(jīng)驗的聯(lián)系,重視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B、對考試結果作出具體分析,公布學生考試成績并按考試成績排名
C、倡導給予多次機會、綜合運用多種方法
D、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
6、校外課程資源主要包括校外圖書館、科技館、博物館、網(wǎng)絡資源以及鄉(xiāng)土資源等。其中,利用網(wǎng)絡資源
A、有利于開闊學習思路,拓寬知識面;B、促使人們之間的交流更及時、更開放
C、能夠突破傳統(tǒng)課程的狹隘性和時空的局限性 ;D、有利于形成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四、簡答題
1、關注學科還是關注人反映了兩種不同的教育價值觀。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關注人,這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在教學中的具體體現(xiàn)。在這里,“關注人”的含義是什么?
2、請簡要談談目前的學校教學管理制度應該如何重建,才能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答:反思現(xiàn)行的學校教學管理制度,我們發(fā)現(xiàn)其存在的弊端有:第一,以“分”為本,盛行分教管理;第二,以“拿”為本,形式主義泛濫;第三,以“權”為本,權力至上?梢姡瑢W校教學管理制度必須重建。重建的學科管理制度要致力于:第一,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使教學研究在學校取得“合法”地位,并真正成為學校教學改革發(fā)展的永恒動力。第二,建立民主科學的教學管理機制,使廣大廣大教師學生有一種法定的形式和正常的渠道參與學校的管理工作,讓廣大教師和學生真正成為學校的主人。第三,建立旨在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考評制度,在考評內容和標準上,體現(xiàn)新課程的精神,反映教師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性質和角色轉換的要求以及教學改革的方向,在考評的組織實施上,杜絕一切形式主義,使考評過程成為引導教師學會反思,學會自我總結的過程,在考評結果的使用上,防止片面化和絕對化,杜絕分教主義,從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全過程來看待每次考評的成果。
3、在語文課上,老師按學生不同水平分成幾個等級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評價標準,學生自動“對號入座”。如C級組的標準是“語言通順”,符合要求的就給高分。不少學生高興地說:“我的作文在小學里經(jīng)常不及格,今天老師給我打了100分,我覺得學好作文還是有希望的!”老師又及時鼓勵達標的同學繼續(xù)向B級、A級組進軍。
請問:上述案例中,教師的做法是否正確?為什么?
答:在上述案例中,教師的做法是正確的。其原因是該教師的做法體現(xiàn)了新課程提出的發(fā)展性評價的內涵。首先,該教師的評價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突出了評價的激勵與調控的功能,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實現(xiàn)自身價值。其次,體現(xiàn)了最新的教育觀念和課程評價發(fā)展的趨勢。重視評價者的主體性與評價對個體發(fā)展的建構作用。第三,體現(xiàn)評價標準分層化,關注被評價者之間的差異性和發(fā)展的不同需求,促進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發(fā)的獨特性。第四,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過程。該教師潛移默化地將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評價進入學生發(fā)展的進程之中。
五、分析說明題
1、王林平時成績一般,但總想找個機會能一鳴驚人。期末考試前的一天下午,王林走過教導處門口,看到里面沒人,就走了進去,一眼看到老師放在櫥里的數(shù)學試卷。他想,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正當他打開櫥門時,教導處張主任突然走了進來。張主任看到瑟瑟發(fā)抖的王林,什么都明白了。張主任嚴肅地對王林說:“平時不努力,現(xiàn)在偷試卷,真丟臉!你等著受處分吧!”臉色煞白的王林哀求道:“我下次再也不敢了,請不要處分我!睆堉魅闻溃骸皼]門!”幾天后,學校宣布了對王林的處分決定。
請問:張主任的做法對嗎?為什么?假如你是張主任,你會怎樣做?
答:本人認為在上述案例中,張主任的做法是不對的。這是因為他的做法違背了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他的做法的錯誤之一,是沒有把學生作為發(fā)展中的人看待。王林還是一個不成熟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他正需要接受學校教師的教育和幫助,作為教導主任不能以這種簡單的方法進行教育,應該與他一起分析錯誤的危害,并幫助他指出他在學習上的努力方向,并相信他通過批評與自我批評,能改正錯誤。
教導主任做法的錯誤之二是沒有把學生看作是完整的人。學生并不是單純的抽象的學習者,而是有著豐富個性的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動中,作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學生,不僅具備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體驗著全部的教育生活,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把學生作為完整的人來對待,尊重學生的人格與尊嚴,關注學生道德、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抓住教育契機,引勢利導,促進學生個性健康發(fā)展。
假如我是張主任,我一不會這樣做,發(fā)現(xiàn)了王林這種不軌行為后會耐心細致地與他一起分析這種錯誤的危害,指出他學習上的不足,提出努力方向,并相信他會改正錯誤。在今后的學習中我會關注他的發(fā)展,不斷幫助他,使其健康成長。
2、教學設計一:在教學生求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教師講授如下:連接AC,因為三角形ABC與三角形CDA的三邊分別相等,所以,這兩個三角形全等,三角形ABC的面積等于1/2底乘高,所以,平行四邊形ABCD的面積等于底乘高,命題得到證明。然后,教師列舉很多不同大小的平行四邊形,要求學生求出它們的面積,結果每個問題都正確解決了。下課前,教師又布置了十幾個類似的問題作為家庭作業(yè)。
教學設計二: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即如何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轉變成一個長方形,然后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并獲得計算平行四邊形面積的公式。
請問:兩則教學設計中教師的教學方法有何不同?兩種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將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
答:第一種是傳授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教師把學生置于知識的接受者的位置上,教師把知識傳授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上,這樣做,學生將整天處于被動應付,機械訓練,死記硬背,簡單重復的學習之中,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被消蝕,思維和想象力被扼殺,學習的舉和熱情被摧殘,嚴重阻礙學生的發(fā)展,導致學生主體性缺失。
第二種是探究發(fā)現(xiàn)式的教學方法,教師把學生置于知識的發(fā)現(xiàn)者,探究者的位置上,教師將學習內容以問題形式間接呈現(xiàn)出來,引導學生主動、獨立地探究學習,這樣做,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不斷生成,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對書本的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提升,促進了素質的提高。
【教師職稱職務考試的模擬試卷】相關文章:
初三模擬考試化學試卷分析11-26
初三語文模擬考試卷02-17
中職市場營銷的模擬試卷03-21
有關高三模擬考試化學題試卷分析07-04
高三第二次模擬考試文綜試卷03-04
小學3年級語文上冊期末模擬考試卷10-15
三年級語文上冊期中模擬考試試卷07-04
考試試卷分析01-21
考試卷日記04-09
聽《高二會考模擬歷史試卷講評》有感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