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手机版,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三区,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极品在线观看视频婷婷

      <small id="aebxz"><menu id="aebxz"></menu></small>
    1. 《原子的構成》板書設計

      時間:2022-05-16 18:34:32 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原子的構成》板書設計(精選7篇)

        板書,從動態(tài)的角度理解,它是教師上課時在黑板上書寫的文字、符號以傳遞教學信息、教書育人的一種言語活動方式,又稱為教學書面語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原子的構成》板書設計(精選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原子的構成》板書設計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

       。2)初步認識物質結構學習中的模型方法;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2.過程與方法:

        了解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歷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運用。

        3.情感與價值觀:

        結合歷史上幾位科學家的卓越貢獻,對學生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重點:原子的構成。

        難點:知道原子的結構,建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課堂討論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二、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學生活動】

        溫顧舊知,寫出水電解的文字表達式,畫出水分子通電生成氫氣和氧氣的示意圖。

        【情景引人】

        屏幕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動畫,學生觀察、分析并討論:

        1.什么叫原子?

        2.化學反應的實質是什么?

        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物質的原子重新組合生成新物質的過程,那么不同的原子(如氫原子和氧原子)有什么差異呢?

        上述問題的答案要從原子的內部去尋找,這就涉及一個新的問題,需要我們去探索。

       。ㄍㄟ^交流討論,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激發(fā)思考并探究新的科學奧妙的興趣,很自然地進入新的課題)

       。ǘ┻M入新課題

        【教師提問】

        原子能否再分?請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結構”為題提出你的假設。

        【學生交流】

        1.原子像葡萄,葡萄汁是原子核外的?

        2.原子像一個乒乓球。

        3.原子像一個實心球。

        【啟迪思維】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分為原子,原子在化學反應中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情景引入】

        播放原子彈爆炸的蘑菇云的圖片,引導學生分析原子彈是通過原子裂變釋放出巨大能量而制造出來的。如果原子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能裂變嗎?

        【學生交流】

        1.原子裂變說明原子內部有復雜的結構?

        2.原子里面有哪些微粒呢?

       。ㄍㄟ^宏觀的科學實例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了解科學、探究科學,這一教學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能力,符新課程標準)

        【創(chuàng)設情景】

        追溯歷史,回答問題。1803年,英國科學家道爾頓提出了近代原子學說他認為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這些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1897年,英國科學家湯姆發(fā)現(xiàn)電子。1911年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為探索原子的內部結構進行了如下實驗。播放動畫:a粒子轟擊金箔。

        結合聯(lián)想與啟示,你能試著對上述實驗現(xiàn)象解釋嗎?

       。私庠咏Y構模型建立的歷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交流討論】

        1.在英國物理學家盧瑟福的a粒子散射實驗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下列對原子結構認識錯誤的是()

        A.原子核體積很小

        B.原子核帶正電

        C.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問

        D.原子是實心球體

       。ńY合歷史資料創(chuàng)設情景,質疑問難,不僅引導學生突破知識難點,而且還對學生進行了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拓展思維】

        按現(xiàn)在你對分子、原子的認識,你認為道爾頓提出的近代原子學說有哪些不確切的地方?舉例說明。

        【學生交流】

        1.一切物質都是由原子構成的是錯誤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

        2.構成物質的粒子除了原子還有分子、離子。

        3.“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實心球體”不正確,如湯姆生發(fā)現(xiàn)電子?

        【提出問題】

        原子內部有哪些粒子?

        【講解】

        1897年,在英國科學家湯姆生發(fā)現(xiàn)電子以后,人們開始揭開了原子內部的秘密。1911年盧瑟福發(fā)現(xiàn)原子核,說明小小的原子內部結構復雜。經(jīng)過20世紀整整一個世紀的努力,科學家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很多種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至今仍在探索中。

        【創(chuàng)設情景】

        屏幕演示原子的構成動畫(2份動畫)。

        【學生交流】

        原子很小,看不見,摸不著;我的手上有無數(shù)個原子;原子核更小,在原子里原子核外的空間很大;電子繞核做高速運動?

        【師生歸納】

        1.原子的構成

        2.核電荷數(shù)=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指導閱讀】

        請同學們看書70頁第一段,想象一下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記憶并畫出知識要點。

        【啟迪思維】

        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那么原子顯不顯電性呢?由原子構成的分子顯電性嗎?為什么?

        【教師引導】

        請同學們仔細閱讀70頁表4—1,通這個表格,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討論】

        1.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

        2.質子和中子的質量很小,但比電子大很多,即子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中子不帶電,所以原子核的電性由質子決定,因此原子核帶正電,數(shù)目跟質子相等。

        【教師啟發(fā)】

        繼續(xù)觀察70頁表4~2,分別對比橫與豎行,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屏幕出示】

        課本70頁原子的構成表(表略),教設問引導。

        《原子的構成》板書設計 篇2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2)初步認識物質結構學習中的模型方法。

        2、過程與方法

        了解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歷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樹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

       。2)了解人類對原子結構的探索。

        二、教學重難點

        知道原子的結構,建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

        三、預學設計

        在預習的基礎上對下列問題進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觀點:

       。1)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結構”為題,提出自己的假設。

       。2)預習“聯(lián)想與啟示”,試著對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解釋。

        四、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引入: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物質的原子重新組合生成新的物質的過程。那么不同的原子(如氫原子和氧原子)有什么差異呢?上述問題的答案要從原子的內部去尋找,這就涉及到又一個新的問題:微粒—原子能不能分成更小的微粒?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結構”為題,提出你的假設。

        思考假設:我想:原子是一個實心球。原子象一個乒乓球。原子象一個氣球。原子是一個空心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對原子結構的求知欲。

        講述:在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個沒有內部結構的圓球。但是,經(jīng)過20世紀整整一個世紀的努力,科學家們不但打開了原子的大門,而且發(fā)現(xiàn)小小的原子內部結構復雜,構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很多種,至今仍然在探索中。人類對原子內部結構的認識是一部壯麗的史詩——1897年湯姆生發(fā)現(xiàn)電子,說明原子并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粒子。1911年盧瑟福發(fā)現(xiàn)原子核。結合聯(lián)想和啟示,播放α粒子轟擊金箔的動畫。你能試著對上述實驗現(xiàn)象進行解釋嗎?

        交流討論:大多數(shù)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說明金原子內部有很大的空間,α粒子一穿而過。一小部分粒子改變了原來的運動路線,發(fā)生了偏轉。說明原子內部有帶正電荷的粒子存在。有極少部分粒子反彈回去,說明運動中遇到了堅硬的不可穿透的質點,這說明原子中有一個很小的核,因為核很小,所以只有極少數(shù)α粒子被反彈回去。

        了解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歷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提問:金屬是否帶電?構成金屬的原子是否帶電?為什么原子不帶電呢?

        思考回答閱讀:P67—P68及拓展視野。

        多媒體演示:原子內部結構。

        交流討論:原子的結構。

        結論:在原子中,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利用模型學習物質結構。

        總結:盤點收獲回憶、總結、發(fā)言形成原子的結構練習:看屏幕,做練習學以致用。

        五、反思

        本節(jié)內容比較抽象,為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原子的構成,我主要采用了:閱讀前人的實驗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提出假設——驗證的方法,通過課堂的表現(xiàn)來看,這種方法還是可行的。學生的積極性較高,并且大多數(shù)學生能投入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設。但也看出部分學生探究意識還不夠,僅停留在面上,未作深入的思考。

        《原子的構成》板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絕大多數(shù)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2、能根據(jù)原子組成符號判斷原子的構成。

        3、知道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

        過程方法

        采用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資料、自己提出問題、并自主地跟同學交流、自己完成討論結果的方法,教師多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地總結出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

        讓學生充分體驗交流討論、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得出結論的過程,讓學生在獲得有關知識的同時又體驗自己學習后獲得的成就。

        教學重點、難點

        構成原子的粒子間的關系,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

        教學方法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討論相結合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新課引入視頻觀察、思考、討論提出問題:

        1、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如果原子可以再分,它是由哪些更小的微粒構成的呢?

        2、相對原子質量定義為“某原子的質量與C-12原子質量的1/12的比”。C-12原子是什么原子?

        閱讀、歸納與整理聯(lián)系上節(jié)課,從哪個原子結構模型就可以說明?從哪個結構圖可反應出質子數(shù)等于電子數(shù)?質子、中子和電子的質量、相對質量和電量學生有了原子結構的新知識,能否進一步解析盧瑟福原子結構模型?說明從微觀角度分析研究問題能力,化學思維能力沒有得到發(fā)展?臻g想象力還未建立起來!應該對學生講一個形象比喻,體育場與螞蟻的關系。

        教師講解:科學研究證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絕大多數(shù)原子的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

        【設疑】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為什么加”絕大多數(shù)”呢?質子、中子和電子是構成原子的三種粒子,這三種粒子的帶電荷情況、質量大小等方面有什么差異?請同學們運用教材表1-7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閱讀表1-7,比較三種粒子的質量大小、帶電荷情況。請同學們比較一下質子、中子、電子帶電荷情況,看看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學生回答:中子不帶電、質子帶正電荷、電子帶負電荷。原子顯電中性,說明每種原子中核內的質子數(shù)跟原子核外的`電子數(shù)相等。教師追問:從微粒的質量大小分析,你認為原子的質量集中在原子核上還是原子核外?為什么?相對于整個原子來說,原子核外某個電子的質量能否忽略不計? 學生展開討論,大部分學生快就得出結論,相對于原子來說,原子核外某個電子的質量可以忽略不計。

        教師提問:請某位同學來總結一下有關原子的質量與質子、中子、電子的質量之間的關系。(若這位同學不能完整總結出來,再請另一位同學來補充)教師引導:請同學們閱讀課本注釋,理解C-12原子的構成、相對質量的含義。

        被提問的同學回答:原子的質量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電子的質量可以忽略不計,質子跟中子的質量基本相等。

        同時多數(shù)同學會提出下列問題:什么是相對質量?根據(jù)剛才同學們的研究,大家已獲得一些共同的認識。

        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子的質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質量大小由核中的質子數(shù)和中子數(shù)決定,由于原子顯電中性,所以原子核內的質子數(shù)跟核外電子數(shù)相等。請同學們與同桌一起完成教材第30頁“問題解決”。結束后請同學代表發(fā)言,匯報討論結果。

        學生查閱資料,進行討論。

        有的小組會提出一些問題,如:什么是質量數(shù)?“AZX”是含義是什么?為什么在“AZX”中不直接標出中子數(shù)、電子數(shù)?等等。對于這些問題,由于難度不大,教師不一定要直接回答,可以讓學生之間經(jīng)過交流后自己解決,小組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還可以根據(jù)當時的教學活動情況和學生的個別差異再適當補充一些實例,讓學生分析研究,在這個基礎上,就為學生在后續(xù)學習“核素”“同位素”、等基本概念打下了基礎。

        討論結果:

        1、質量數(shù)(A)=質子數(shù)(Z)+中子數(shù)(N)且只要知道上述三個數(shù)值中的任意兩個,便可推算出第三個。

        2、質量數(shù)為A,質子數(shù)為Z的原子,表示為AZX

        課堂練習:

        1、鈉原子的質量數(shù)為23,質子數(shù)為11。那么它的中子數(shù)是多少?

        2、鈉離子的質量數(shù)為23,質子數(shù)為11。那么它的中子數(shù)是多少?核外電子數(shù)是多少?

        3、硫原子的質量數(shù)為32,中子數(shù)為16,那么它的質子數(shù)是多少?核外電子數(shù)是多少?

        4、硫的二價陰離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是18,中子數(shù)為17,那么它的質量數(shù)是多少?

        5、氫氧根離子的質子數(shù)是多少?電子數(shù)是多少?……(做成圖表)

        【討論]回答:

        1、中子數(shù)為12

        2、中子數(shù)12;電子數(shù)10

        3、質子數(shù)16;電子數(shù)18

        4、因為S2-核外電子數(shù)是18,即硫原子得到2個電子后,是18,那么硫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是16,則16+17=335、質子數(shù)是9;電子數(shù)是10夸克的發(fā)現(xiàn)

        【解決】根據(jù)以上所學,知道C-12指的是什么原子?

        【設疑】

        1、分子由原子構成,絕大多數(shù)原子是由質子、中子、電子等基本粒子構成。那么基本粒子可不可再分呢?

        2、夸克的發(fā)現(xiàn)對我們有何啟發(fā)?

        學生閱讀《拓展視野》欄目小組討論與交流學習核素、同位素概念指導學生閱讀:P31—P32

        提出問題:

        1、什么是核素?

        2、什么是同位素?

        《原子的構成》板書設計 篇4

        【教學意圖】

        本課題包括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兩部分內容,學生在第三單元已經(jīng)學習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質構成的奧秘,知道了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但他們并不滿足,還想知道原子究竟是否可分、原子的質量到底有多大?等等。本課題學習原子的構成就是回答這些問題。

        在本節(jié)課中教師通過以下途徑:

       、俪浞掷媒滩奶峁┑膱D表作為探究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并以討論、歸納小結的形式弄清原子的構成及其內部關系。

       、谝訦、C、O三種原子為實例,給出“三種原子的實際質量、相對原子質量、一個C原子質量的1/12”三個數(shù)據(jù),引導學生自己探究相對原子質量定義的由來。以達到學生:

        a.能認識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知道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并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

        b.通過對圖表的分析與歸納,培養(yǎng)學生利用教材資源進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初步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學會學習。

        c.將所學知識與培養(yǎng)學生認識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以及對權威進行大膽質疑不唯心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相聯(lián)系并以張青蓮教授為材料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教學目標。

        【教學準備]

        學生課外利用網(wǎng)絡和書籍收集有關分子、原子的知識。

        【教學片斷】

        師:分子與原子的區(qū)別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對嗎?

        生齊答:不對,應該還有前提“在化學變化中”。

        師:為什么要強調“在化學變化中”呢?意味著什么呢?

       。ㄓ械膶W生皺起了眉頭,有的竊竊私語)

        一生提出了猜想:也許原子還可以再分成幾部分吧,只是我們還沒學習而已?(用疑惑的眼神望著老師)

        師:原子到底還能不能再分,請同學們閱讀P68-69,書中有圖、文字還有表格,可以說圖文并茂,這么多豐富的信息展現(xiàn)給你們,你們能否告訴我通過看這些圖文能獲得哪些知識?

       。▽W生安靜下來,認真閱讀)

        ……

        師:從圖4-1你們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原子是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的,還有原子非常小,因為它的直徑只有10-10m

        生2:我知道了原子核位于原子中間,而且電子是運動的。

        師:你怎么會知道電子是運動的?

        生:因為電子后面有一條“尾巴”,像慧星一樣。

       。▽W生齊笑)

        師(跟著笑):非常對,不過我要糾正一下,這不是尾巴而是運動的“軌跡”。

        生3:我知道原子核也是由兩種微小的粒子構成的?

        師:Why?

        生笑:(部分學生也跟著笑)因為圖上面組成原子核的圓球有兩種顏色,一種是淡藍色的.,一種是淡黃色的,而且淡黃色球上有“+”號而藍色的沒有。

        師(使勁的點了點頭):你真仔細,大家為他鼓掌好不好?(學生鼓掌)。那你知道這兩種小球分別代表什么嗎?

        學生一哄而答(情緒高漲):質子和中子

        生4:我還發(fā)現(xiàn)教材上的圖文好像互相矛盾。

        師(一愣)(學生也感意外):什么矛盾?難道教材還有什么錯誤的地方嗎?

        生繼續(xù)答:因為圖中畫的有3個電子帶3個負電荷,而質子只有2個帶2個正電荷,很顯然這個圖表示出來的是整個原子帶1個負電荷,顯電性,與文中說原子不顯電性矛盾。

       。▽W生們頻頻點頭,老師豎起了大拇指)

        師:太棒了,你說的非常正確,所以同學們在學習的時候不要“盡信書”,古人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我們要敢于對權威的觀點提出疑問,比如哥白尼就對“地球中心說”提出了疑問,創(chuàng)立了“太陽中心說”,愛因斯坦對大物理學家。

        《原子的構成》板書設計 篇5

        【問題導讀】

        1、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如果原子可以再分,它是由哪些更小的微粒構成的呢?

        2、相對原子質量定義為"某原子的質量與C-12原子質量的1/12的比"。C-12原子指的是什么原子?

        【主干知識】

        1、構成原子的微粒及其性質

        構成原子的粒子電子原子核

        質子中子

        電性和電量

        質量/kg9、109×10-311、673×10-271、675×10-27

        相對質量1/18361、0071、008

        2、構成原子的微粒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

        原子質子數(shù)

        (Z)中子數(shù)

        (N)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

        (A)相對原子質量

        F91018、998

        Na111222、990

        Al131426、982

        若用X表示元素符號,Z表示原子的質子數(shù),A表示原子的質量數(shù),用表示表格中原子組成分別為:

        重要關系式:

        電性關系:原子:核電荷數(shù)=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質量關系:質量數(shù)(A)=質子數(shù)(Z)+中子數(shù)(N)

        離子:

        離子電荷=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

        質子數(shù)(Z)=陽離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陽離子的電荷數(shù)

        質子數(shù)(Z)=陰離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陰離子的電荷數(shù)

        3、同位素

        (1)元素

        (2)核素

        (3)同位素:

        (3)同位素應用:

        【課堂練習1】我國"嫦娥工程"探月計劃的一個重要目標是開發(fā)月球新能源,10t就能滿足我國一年所有的能源需求。下列關于說法正確的是()

        A、質子數(shù)為3,電子數(shù)為3B、質子數(shù)為2,電子數(shù)為2

        C、質子數(shù)為2,電子數(shù)為3D、質子數(shù)為3,電子數(shù)為2

        【課堂練習2】填寫下表中的空格:

        微粒符號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電子數(shù)質量數(shù)

        40

        1820

        161832

        【達標提高】(一看就懂,一做就會)

        一、選擇題:

        1、據(jù)報道,最近中科院的有關專家在世界上首次發(fā)現(xiàn)了鐠元素的一種新的同位素,它的中子數(shù)為()

        A、330B、91C、239D、148

        2、據(jù)報道,某些建筑材料會產(chǎn)生放射性同位素氡,從而對人體產(chǎn)生傷害,該同位素原子的中子數(shù)和質子數(shù)之差為()

        A、136B、50C、86D、222

        3、1996年2月,德國達姆斯特重離子研究所合成出當時最重要的人造元素,它是由撞入一個的原子核,并立即釋放出一個中子而產(chǎn)生的一種新元素的原子。該元素的原子核內所含有的質子數(shù)是()

        A、111B、112C、113D、114

        4、俄羅斯科學家最近合成第114號元素的原子,該原子的質量數(shù)為289,存在時間達到30秒,這項成果具有重要意義。該原子的中子數(shù)與電子數(shù)之差為()

        A、61B、114C、175D、289

        5、某微粒用n+,下列關于該微粒的敘述正確的是()

        A、所含質子數(shù)=A-nB、所含中子數(shù)=A-Z

        C、所含電子數(shù)=Z+nD、質量數(shù)=Z+A

        6、與OH-具有相同質子數(shù)和電子數(shù)的微粒是()

        A、NH3B、HFC、NH2-D、F

        7、已知An+離子有m個電子,它的質量數(shù)為A,則原子核內的中子數(shù)為()

        A、m+nB、A-m+nC、A-m-nD、A+m-n

        8、有五種微粒、2+它們屬于幾種元素()

        A、2B、3C、4D、5

        9、某元素B的核電荷數(shù)為z,已知Bn-和Am+的核外具有相同的電子數(shù),則A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用Z、n、m來表示,應為()

        A、Z+n-mB、Z-n+mC、Z-n-mD、Z+m+n

        10、比核電荷數(shù)為11的元素的原子少1個電子而又多1個質子的微粒是()

        A、Na+B、NaC、Mg2+D、Mg

        11、下列關于質子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質子是決定元素種類的基本粒子

        B、在化學反應前后質子數(shù)保持不變

        C、1個質子帶1個單位正電荷

        D、1個質子的相對質量與1個電子的相對質量相等

        12下列各組粒子中,核外電子總數(shù)相等的`是()

        A、Na+和Li+B、CO和CO2C、H2O和H3O+D、NO和CO

        13、目前普遍認為質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稱為?夸克和d夸克的兩類夸克組成的?夸克帶電量為2/3e,d夸克帶電量為-1/3e,e為基元電荷,下列判斷中正確的是()

        A、質子由1個?夸克和1個d夸克組成,中子由1個?夸克和2個d夸克

        B、質子由2個?夸克和1個d夸克組成,中子由1個?夸克和2個d夸克

        C、質子由1個?夸克和2個d夸克組成,中子由2個?夸克和1個d夸克

        D、質子由2個?夸克和1個d夸克組成,中子由1個?夸克和1個d夸克

        14、下列離子中,所帶電荷數(shù)與該離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相等的是()

        A、Al3+B、Mg2+C、Be2+D、H+

        15、X、Y、Z和R分別代表四種元素,若aXm+、bYn+、cZn-、dRm-四種離子的核外電子排布相同,且m>n,則下列關系正確的是()

        A、a-c=m-nB、b-d=m+nC、a>b>d>cD、a>b>c>d

        題號123456789101112131415

        答案

        二、填空題

        1、微粒AXn-核外有18個電子,則它的核電荷數(shù)為,核內中子數(shù)為

        2、由1H216O與2H217O所代表的物質中,共有種元素,種原子,

        種分子,互為同位素的原子有。

        3、核內中子數(shù)為N的R2+,質量數(shù)為A,則該離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為

        4、2-中的質子數(shù)是,中子數(shù)是,核外電子數(shù)是

        質量數(shù)是。

        5、Fe、Fe2+、Fe3+是元素的三種粒子,它們的數(shù)相同,它們所帶的數(shù)不相同。

        6、已知元素X、Y的核電荷數(shù)分別為a和b,它們的離子Xm+和Yn-核外電子排布相同,則a、b、m、n之間的關系是。

        7、已知:碳元素有12C、13C、14C;氧元素有16O、17O、18O,則它們能夠形成種CO2分子,它們所形成的CO2分子其分子量有種。

        8、辨析:H-D是否是單質?為什么?

        9、

        比較元素同位素

        定義

        相同點

        不同點

        10、用質子、中子、電子完成下列填充。

        (1)所有原子都含有

        (2)所有離子都含有

        (3)原子在化學反應中發(fā)生變化的是

        (4)同位素中不同原子具有相同的

        11、已知:R2+的質量數(shù)為A,電子數(shù)為B,求m克RO中中子數(shù)為多少。

        《原子的構成》板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2)、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并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

        2.過程與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圖、表等資料,借助模型、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化抽象為直觀,初步學會運用類比、 想像、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2)、通過討論與交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對微觀世界的探究欲和學習化學的興趣;

        (2)、對學生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教學資源分析】

        本課題包括“原子的構成”、“相對原子質量”兩部分內容。此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 步探索了物質構成的奧秘,但他們并不滿足,還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質量有多大?等等。本課題學習原子的構成,就是回答這些問題的。

        由于本課題教材的特點是內容較抽象,遠離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故教材編排簡潔扼要,內容淺顯,而且較多地穿插了圖、表等資料,既增強了直觀性,一目了然,又便于進行類比、分析,啟發(fā)學生的想像。

        【教學策略分析】

        對于“原子的構成”這部分,由于微觀粒 子看不見、摸不著 ,學生缺乏感性認識,所以教學時盡可能使用模型、多媒體動畫片等輔助手段,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

        教材中穿插了多張圖、表,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分組討論與交流,既可以初步培養(yǎng)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的能力,又可以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

        《原子的構成》板書設計 篇7

        【目標要求】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的;

        2)初步了解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并會查相對原子質量表。

        2、認識與過程: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分析綜合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進行世界的物質性、物質的可分性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

        重點:原子的構成。

        難點: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形成。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課堂討論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思路:由于在現(xiàn)階段的教學條件下,原子這種微觀粒子既看不見也摸不到,只能靠分析宏觀現(xiàn)象去誘發(fā)想象,因此對于初學者來說有一定的困難。建議在教學過程中能自制或借鑒一些關于微觀粒子運動變化的三維動畫,這樣既能誘發(fā)想象,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又能把抽象變?yōu)樯鷦樱鰪妼W習這部分知識的興趣。

        教學過程

        【課前準備】組織學生查找有關原子彈的資料

        情景導入:

        同學們在第三單元的學習中知道了分子、原子的概念,而且它們都是構成物質的微觀粒子。

        【屏幕演示】水分子的分解動畫

        【回顧討論】 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基礎上,你能說出化學變化的實質是什么嗎?

        【學生回答】化學變化的實質——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物質的分子。

        【啟發(fā)】 在化學反應里分子可以為原子,原子在化學反應里不能再分。用其它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屏幕顯示】原子彈爆炸的蘑菇云的圖片

        【學生交流】匯報有關原子彈的資料

        【學生歸納】原子彈是通過原子裂變釋放出巨大能量而制造出來的。

        【講解】1897年,在英國科學家湯姆發(fā)現(xiàn)電子以后,人們開始揭示了原子內部的秘密。

        【講解并板書】 一、原子的構成

        【屏幕演示】原子的構成的動畫(2份動畫)

        【講解】根據(jù)剛才的動畫演示,我們可以看到原子分為原子核和核外電子

        【指導閱讀】請同學們看書69頁第一段,想象一下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并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學生發(fā)言】原子很小,看不見,摸不著;我的手上有無數(shù)個原子;原子核更小,在原子里原子核外的空間很大;電子繞核做高速運動……

        【教師引導】原子核很小,科學家經(jīng)過研究證明原子核還可以再分,在動畫中已經(jīng)顯示出來了,大家再仔細觀察原子核的構成。

        【屏幕演示】重放動畫1、2

        【學生歸納】

        原子的構成 質子(+)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帶電)

        核外電子(-)

        【教師講解并板書】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看書68頁表4-1,通過這個表格,能否猜想一下原子核的帶電情況?

        【學生看書討論】

        【學生回答】原子核帶正電,并說明理由。(其他人補充)

        【教師啟發(fā)】原子核帶正電,核外電子帶負電,那么原子顯不顯電性呢?

        【屏幕出示】課本68頁表4-2

        【教師引導】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表,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學生討論回答】

        1、氫原子核內只有一個質子,沒有中子;

        2、碳原子和氧原子的質子數(shù)、中子數(shù)和核外電子都相等;

        3、所有原子的質子數(shù)和核外電子數(shù)都相等;

        4、原子不顯電性;有的原子的質子數(shù)等于中子數(shù),有的'不相等;

        5、不同原子的核內質子數(shù)不同;

        不同原子的核外電子數(shù)不同……

        【教師歸納】大家總結的很好!對于原子來講,核內質子數(shù)=核外電子數(shù),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數(shù)。原子不顯電性。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設疑】 我們已知道原子很小但有質量,那么原子的質量有多大呢?

        【講解】 不同的原子、質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現(xiàn)代科學儀器精確地測量出來。

        【投影】 一個碳原子的質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993千克

        即1.993×10-26千克

        一個氧原子的質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657千克

        即2.657×10-26千克

        一個鐵原子的質量是: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9288千克

        即9.288×10-26千克

        【講解】 這樣小的數(shù)字,書寫、記憶和使用起來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噸做單位來表示一粒稻谷小麥的質量一樣。因此,在國際上,一般不直接用原子的實際質量,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對質量——相對原子質量。

        【板書】 二、相對原子質量: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1/12作為標準,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比較所得的數(shù)值,就是這種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量)。

        【講解】一種碳原子,指的是核內有6個質子和6個中子的這種碳原子。

        【板書】1個碳原子的質量:1.993×10-26千克,其1/12是1.993×10-27千克≈1.66×10-27千克,

        則氧的原子量=

        即原子的原子量=

        【比喻講解】我們 引用一個形象的例子來講解一下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

        我有一堆水果,有人讓我記住每個水果的質量,我選取了一個蘋果作為參照物,稱其質量為100克,現(xiàn)稱得梨的質量為300克,獼猴桃的質量為500克,分別將這二者的質量與100克相除,所得倍數(shù)即為梨和獼猴桃相對于蘋果的質量,我只要記住梨是3,獼猴桃是5就可以了。

        【設疑】 相對原子質量是原子的真實質量嗎?

        【講解】 課本最后的附錄就是相對原子質量表,讓學生知道如何查表。

        【課堂小結】請你談一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與感悟

      【《原子的構成》板書設計】相關文章:

      英語板書設計03-13

      分子與原子教學設計05-31

      語文教材的構成要素04-19

      教學設計《分子和原子》06-05

      淺談思想政治課的板書設計02-01

      《爬山虎的腳》板書設計(精選12篇)10-18

      《分子和原子》評課稿03-13

      《藝術概論》知識點:藝術活動的構成06-29

      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構成管理辦法-辦法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