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手机版,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三区,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极品在线观看视频婷婷

      <small id="aebxz"><menu id="aebxz"></menu></small>
    1. 高二生物知識點歸納

      時間:2022-04-02 20:17:08 生物/化工/環(huán)保/能源 我要投稿

      高二生物知識點歸納

      高二生物知識點歸納1

        1)多倍體育種的原理、方法及特點

      高二生物知識點歸納

        方法:人工誘導多倍體的方法有很多,如低溫處理等。目前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來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

        原理:當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細胞時,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導致染色體不能移向細胞兩極,從而引起細胞內(nèi)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的細胞繼續(xù)進行有絲分裂,將來就可能發(fā)育成多倍體植株。

        特點:獲得多倍體,培育新品種(例如:含糖量高的甜菜和三倍體無子西瓜)。

        2)誘變育種在生產(chǎn)中的應用

        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線、γ射線、紫外線、激光等)或化學因素(如亞硝酸、硫酸二乙酯等)來處理生物,使生物發(fā)生基因突變。例如:青霉菌的選育。

        3)單倍體育種的原理、方法及特點

        原理:體細胞中含有本物種配子(例如:精子、卵細胞)染色體數(shù)目的個體,叫做單倍體。

        方法:采用花藥(花粉)離體培養(yǎng)的方法來獲得單倍體植株。

        特點:利用單倍體植株培育新品種能明顯縮短育種年限。

        育種工作者常常采用花藥(花粉)離體培養(yǎng)的方法來獲得單倍體植株,然后經(jīng)過人工誘導使染色體數(shù)目加倍,重新恢復到正常植株的染色體數(shù)目。用這種方法培育得到的植株,不僅能夠正常生殖,而且每對染色體上的'成對的基因都是純合的,自交產(chǎn)生的后代不會發(fā)生性狀分離。

        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一種觀點: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不安全,要嚴格控制。

        另一種觀點: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應該大范圍推廣(P105)

        人類遺傳病

        1)人類遺傳病的產(chǎn)生原因、特點及類型

        原因:人類遺傳病通常是指由于遺傳物質改變而引起的人類疾病,主要可以分為單基因遺傳病、多基因遺傳病和染色體異常遺傳病。

        特點及類型:

        單基因遺傳。菏芤粚Φ任换蚩刂频倪z傳疾病。

        多基因遺傳。菏軆蓪σ陨系任换蚩刂频娜祟愡z傳病,主要包括一些先天性發(fā)育異常和一些常見病,如原發(fā)性高血壓、冠心病、哮喘病和青少年型糖尿病,在群體中發(fā)病率比較高。

        染色體異常遺傳。河扇旧w異常引起的遺傳病。如21三體綜合征。

        2)常見單基因病的遺傳

        可能由顯性致病基因引起:如多指,并指,軟骨發(fā)育不全,抗維生素D佝僂病;

        也可能有隱性致病基因引起:如,鐮刀型細胞貧血癥、白化病、先天性聾啞、苯丙酮尿癥。

        人類遺傳病的監(jiān)測和預防

        通過遺傳咨詢和產(chǎn)前診斷等手段,對遺傳病進行檢測和預防,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有效的預防遺傳病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

        1)遺傳病的產(chǎn)前診斷與優(yōu)生的關系

        產(chǎn)前診斷是在胎兒出生前確定胎兒是否患有某種遺傳病或先天性疾病。

        2)遺傳咨詢與優(yōu)生的關系

        遺傳咨詢的內(nèi)容是向咨詢對象提出防治對策和建議。

        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

        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于1990年,目的是測定人類基因組的全部DNA序列,解讀其中包含的遺傳信息。中國是參與了這一項計劃的唯一發(fā)展中國家,承擔了其中1%的測序任務。測序結果表明人類基因組大約由31.6億個堿基對組成。

        意義:P93資料搜集和分析正面效應及負面效應相關內(nèi)容。

        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nèi)容

        一、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

        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的基因頻率會發(fā)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

        1.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突變和基因重組產(chǎn)生進化的原材料

        3.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二、隔離與物種形成 生殖隔離、地理隔離 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形成

        地球上原始大氣中是沒有氧氣的,因此,最早出現(xiàn)的生物都是厭氧(進行無氧呼吸)的;最早的光合生物的出現(xiàn),使得原始大氣中有了氧氣,這就為好氧生物的出現(xiàn)創(chuàng)造了前提條件。

        生物進化與生物多樣性的關系 生物多樣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的形成經(jīng)歷了漫長的進化歷程。

      高二生物知識點歸納2

        一、應牢記知識點

        1、追根溯源,絕大多數(shù)活細胞所需能量的最終源頭是太陽光能.

        2、將光能轉換成細胞能利用的化學能的是光合作用.

        3、葉綠體中的色素及吸收光譜

        ⑴、葉綠素(含量約占3/4)

       、、葉綠素a——藍綠色——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

       、凇⑷~綠素b——黃綠色——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

        ⑵、類胡蘿卜素(含量約占1/4)

        ①、胡蘿卜素——橙_——主要吸收藍紫光

       、、葉黃素——_——主要吸收藍紫光

        4、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提取方法:丙_做溶劑.

       、、碳酸鈣的作用:防止研磨過程中破壞色素.

        ⑶、二氧化硅作用:使研磨更充分.

       、取⒎蛛x方法:紙層析法

       、伞游鲆海20份石油醚:2份酒精:1份丙_混合

       、、層析結果:從上到下——胡黃ab

       、、濾液細線要求:細、均勻、直

       、獭游鲆螅簩游鲆翰荒軟]及濾液細線.

        5、葉綠體中光和色素的分布——葉綠體類囊體薄膜上

        6、光合作用場所——葉綠體

        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

        葉綠體基粒類囊體膜上,分布著與光化作用有關的色素和酶.

        7、光合作用概念:

        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

        8、光合作用反應式:

        光能

        CO2+H2O——→(CH2O)+O2

        葉綠體

        光能

        6CO2+12H2O——→C6H12O6+6H2O+6O2

        葉綠體

        9、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利斯特利(J.Priestly,1773—1804)實驗證實:植物能更新空氣.

        10、荷蘭科學家英格豪斯(J.Ingen–housz)發(fā)現(xiàn):只有在陽光照射下,只有綠葉才能更新空氣.

        11、1785年明確了:綠葉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12、1845年,各國科學家梅耶(R.Mayer)指出: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把光能轉換成化學能儲存起來.

        13、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J.von.Sachs,1832——1897)實驗證明:光合作用產(chǎn)生淀粉.

        ⑴、饑餓處理——將綠葉置于暗處數(shù)小時,耗盡其營養(yǎng).

       、、遮光處理——綠葉一半遮光,一半不遮光.

       、、光照數(shù)小時——將綠葉放在光下,使之能進行光合作用.

        ⑷、碘蒸汽處理——遮光的一半無顏色變化,暴光的一側邊藍綠色.

        14、1939年,美國科學家魯賓(S.Ruben)卡門(M.Kamen)同位素標記法實驗證明:光合作用釋放的

        氧氣來自水.

        ⑴、同位素標記法三要點:

       、佟⒂猛荆褐赣梅派湫酝凰刈粉櫸镔|的運行和變化規(guī)律.

       、、方法:放射性同位素能發(fā)出射線,可以用儀器檢測到.

       、、特點:放射性同位素標記的化合物化學性質不改變,不影響細胞的代謝.

       、啤⒂18O標記H2O和CO2,得到H218O和C18O2.

       、、將植物分成兩組,一組提供H218O,另一組提供C18O2.

       、取⒃谄渌麠l件都相同的情況下,分別檢測植物釋放的O2.

       、、結果,只有提供H218O時,植物釋放出18O2.

        15、卡爾文循環(huán)——卡爾文(M.Calvin,1911——)實驗

       、、用14C標記CO2得14CO2

       、啤⑾蛐∏蛟逄峁14CO2,追蹤光和作用過程中C的運動途徑.

        14CO2—→14C3—→14C6H12O6

       、、結論:

        16、光合作用過程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應、暗反應兩個階段.

       、、光反應:

       、、特點:指光合作用第一階段,必須有光才能進行.

        ②、主要反應:色素分子吸收光能;分解水,產(chǎn)生[H]和氧氣;生成ATP.

       、邸鏊喝~綠體基粒囊狀膜上.

       、、能量變化:光能轉變成ATP中活躍化學能.

        ⑶、暗反應

        ①、特點:指光合作用第二階段,有光無光都能進行.

       、、主要反應:固定二氧化碳生成三碳化合物;[H]做還原劑,ATP提供能量,

        還原三碳化合物,生成有機物和水.

       、邸鏊喝~綠體基質中.

       、、能量變化:活躍化學能轉變成有機物中穩(wěn)定化學能.

       、取⑦^程圖(P-103圖5-15)

        二、應會知識點

        1、光合作用中色素的吸收峰(P-99圖5-10)

        2、葉綠體結構(P-99圖5-11)

       、、具有內(nèi)外雙層膜.

        ⑵、具有基!深惸殷w色素.

       、恰⒍趸枳饔茫菏寡心ジ浞.

        3、化能合成作用

        ⑴、概念:指利用環(huán)境中某些無機物氧化時釋放的能量,將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的合成作用.

        ⑵、典型生物:硝化細菌、鐵細菌、瘤細菌等.

       、、硝化細菌:原核生物,能利用環(huán)境中氨(NH3)氧化生成亞_(HNO2)或_(HNO3)釋放的化學能,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為糖類.

        ⑷、能進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也是自養(yǎng)生物

      高二生物知識點歸納3

        (1)概念:在個體發(fā)育中,由一個或多個細胞增殖產(chǎn)生的'后代,在形態(tài)、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fā)生一系列穩(wěn)定性差異的過程.

        (2)特征:具有持久性、穩(wěn)定性和不可逆性.

        (3)意義:是生物個體發(fā)育的基礎.

        (4)原因:基因選擇性表達的結果,遺傳物質沒有改變.

      高二生物知識點歸納4

        一、種群的概念和數(shù)量特征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區(qū)域內(nèi),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

        2、種群各個特征的關系:

        (1)在種群的四個特征中,種群密度是基本特征,與種群數(shù)量呈正相關。(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遷移率是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則是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間接影響種群密度和種群數(shù)量的,是預測種群密度(數(shù)量)未來變化趨勢的重要依據(jù)。

        二、種群密度的調(diào)查方法

        1、估算植物種群密度常用方法

        (1)樣方形狀:一般以正方形為宜。

        (2)取樣方法:五點取樣法和等距取樣法。

        2、動物種群密度的調(diào)查方法——標志重捕法

        測量方法:在被調(diào)查種群的活動范圍內(nèi),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后再放回原來的環(huán)境中,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進行重捕,根據(jù)重捕到的動物中標記個體數(shù)占總個體數(shù)的.比例,估計種群密度。

        3、調(diào)查種群密度的意義

        農(nóng)業(yè)害蟲的監(jiān)測和預防,漁業(yè)上捕撈強度的確定,都需要對種群密度進行調(diào)查研究。

        一、種群概念和種群數(shù)量特征的理解

        1、種群概念的理解

        (1)兩個要素:“同種”和“全部”

        (2)兩個條件:“時間”和“空間”

        (3)兩個基本單位

        ①種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

       、诜N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種群數(shù)量特征的分析

        (1)種群密度:是種群最基本的特征。種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圍內(nèi)種群個體數(shù)量越多。

        (2)出生率、死亡率以及遷入率、遷出率是決定種群大小和種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年齡組成和性別比例則是通過影響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間接影響種群密度和種群數(shù)量的。

        二、種群密度的取樣調(diào)查

        1、植物種群密度取樣調(diào)查的常用方法——樣方法

        (1)步驟:確定調(diào)查對象→選擇調(diào)查地段→確定樣方→設計計數(shù)記錄表→實地計數(shù)記錄→計算種群密度

        (2)原則:隨機取樣,不能摻入主觀因素。

        2、動物種群密度調(diào)查的常用方法——標志重捕捉法

        (1)主要方法:捕獲一部分個體做上標記,放回原來環(huán)境中,經(jīng)過一段時間再進行重捕。

        (2)計算公式:標記總數(shù)/N=重捕個體中被標記的個體數(shù)/重捕總數(shù)(N代表種群內(nèi)個體總數(shù))

        (3)操作注意事項:

       、贅擞泜體與未標記個體在重捕時被捕的概率相同。

        ②調(diào)查期間沒有大規(guī)模遷入和遷出,沒有外界的強烈干擾。

        ③標記物和標記方法必須對動物的身體不會產(chǎn)生對于壽命和行為等的影響。

       、軜擞洸荒苓^分醒目,以防改變與捕食者之間的關系。

        ⑤標記符號必須能夠維持一定的時間,在調(diào)查研究期間不會消失。

      高二生物知識點歸納5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huán)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fā)育和生殖的現(xiàn)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wěn)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也能影響環(huán)境。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tǒng)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nèi)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nèi)。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xiàn)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xiàn)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系。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nèi)質網(wǎng)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nèi)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tài)。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lián)系、協(xié)調(diào)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fā)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征),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jīng)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fā)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fā)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qū)別。

        32.酶是活細胞產(chǎn)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shù)酶是蛋白質,少數(shù)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并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34.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36.滲透作用的產(chǎn)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區(qū)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38.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并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39.高等多細胞動物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nèi)環(huán)境,才能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

        40.正常機體在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體液的調(diào)節(jié)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tǒng)的協(xié)調(diào)活動,共同維持內(nèi)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叫穩(wěn)態(tài)。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高二生物知識點歸納6

        一、傳統(tǒng)發(fā)酵技術

        1.果酒制作:

        1)原理:酵母菌的無氧呼吸反應式:C6H12O62C2H5OH+2CO2+能量。

        2)菌種來源:附著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或人工培養(yǎng)的酵母菌。

        3)條件:18-25℃,密封,每隔一段時間放氣(CO2)

        4)檢測:在酸性條件下,重鉻酸鉀與酒精反應呈灰綠色。

        2、果醋制作:

        1)原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

        O2,糖源充足時,將糖分解成醋酸

        O2充足,缺少糖源時,將乙醇變?yōu)橐胰,再變(yōu)榇姿帷?/p>

        C2H5OH+O2CH3COOH+H2O

        2)條件:30-35℃,適時通入無菌空氣。

        3、腐乳制作:

        1)菌種: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都是真菌)。

        2)原理:毛霉產(chǎn)生的蛋白酶將豆腐中的蛋白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aa;脂肪酶將脂肪水解為甘油和脂肪酸。

        3)條件:15-18℃,保持一定的濕度。

        4)菌種來源:空氣中的毛霉孢子或優(yōu)良毛霉菌種直接接種。

        5)加鹽腌制時要逐層加鹽,隨層數(shù)加高而增加鹽量,鹽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避免豆腐塊腐敗變質。

        4、泡菜制作:

        1)原理:乳酸菌的'無氧呼吸,反應式:C6H12O62C3H6O3+能量

        2)制作過程:

       、賹⑶逅c鹽按質量比4:1配制成鹽水,將鹽水煮沸冷卻。煮沸是為了殺滅雜菌,冷卻之后使用是為了保證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動不受影響。

        ②將新鮮蔬菜放入鹽水中后,蓋好壇蓋。向壇蓋邊沿的水槽中注滿水,以保證乳酸菌發(fā)酵的無氧環(huán)境。

        3)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

       、俜椒ǎ罕壬;

       、谠恚涸邴}酸酸化條件下,亞硝酸鹽與對氨基苯磺酸發(fā)生重氮化反應后,與N-1-萘基乙二胺鹽酸鹽結合形成玫瑰紅色染料。

      高二生物知識點歸納7

        1.解旋酶:作用于氫鍵,是一類解開氫鍵的酶,由水解ATP來供給能量它們常常依賴于單鏈的存在,并能識別復制叉的單鏈結構。在細菌中類似的解旋酶很多,都具有ATP酶的活性。大部分的移動方向是5′→3′,但也有3′→5′移到的情況,如n′蛋白在φχ174以正鏈為模板合成復制形的過程中,就是按3′→5′移動。在DNA復制中起作用。

        2.DNA聚合酶:在DNA復制中起作用,是以一條單鏈DNA為模板,將單個脫氧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形成一條與模板鏈互補的DNA鏈,形成鏈與母鏈構成一個DNA分子。

        3.DNA連接酶:其功能是在兩個DNA 片段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如果將經(jīng)過同一種內(nèi)切酶剪切而成的兩段DNA比喻為斷成兩截的梯子,那么,DNA連接酶可以把梯子的“扶手”的斷口處(注意:不是連接堿基對,堿基對可以依靠氫鍵連接),即兩條DNA黏性末端之間的縫隙“縫合”起來。據(jù)此,可在基因工程中用以連接目的基因和運載體。與DNA聚合酶的不同在于:不在單個脫氧核苷酸與DNA 片段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而是將DNA雙鏈上的兩個缺口同時連接起來,因此DNA連接酶不需要模板

        4.RNA聚合酶:又稱RNA復制酶、RNA合成酶,作用是以完整的雙鏈DNA為模板,邊解放邊轉錄形成mRNA,轉錄后DNA仍然保持雙鏈結構。對真核生物而言,RNA聚合酶包括三種:RNA聚合酶I轉錄rRNA,RNA聚合酶Ⅱ轉錄mRNA,RNA聚合酶Ⅲ轉錄tRNA和其她小分子RNA。在RNA復制和轉錄中起作用。

        5.反轉錄酶:為RNA指導的DNA聚合酶,催化以RNA為模板、以脫氧核糖核苷酸為原料合成DNA的過程。具有三種酶活性,即RNA指導的'DNA聚合酶,RNA酶,DNA指導的DNA聚合酶。在分子生物學技術中,作為重要的工具酶被廣泛用于建立基因文庫、獲得目的基因等工作。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6.限制性核酸內(nèi)切酶(簡稱限制酶):限制酶主要存在于微生物(細菌、霉菌等)中。一種限制酶只能識別一種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能在特定的切點上切割DNA分子。是特異性地切斷DNA鏈中磷酸二酯鍵的核酸酶(“分子手術刀”)。發(fā)現(xiàn)于原核生物體內(nèi),現(xiàn)已分離出100多種,幾乎所有的原核生物都含有這種酶。是重組DNA技術和基因診斷中重要的一類工具酶。例如,從大腸桿菌中發(fā)現(xiàn)的一種限制酶只能識別GAATTC序列,并在G和A之間將這段序列切開。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200多種限制酶,它們的切點各不相同。蘇云金芽孢桿菌中的抗蟲基因,就能被某種限制酶切割下來。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7.纖維素酶和果膠酶:植物細胞工程中植物體細胞雜交時,需事先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分解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從而獲得有活力的原生質體,然后誘導不同植物的原生質體融合。

        8.胰蛋白酶:在動物細胞工程的動物細胞培養(yǎng)中,需要用胰蛋白酶將取自動物胚胎或幼齡動物的器官和組織分散成單個的細胞,然后配制成細胞懸浮液進行培養(yǎng)。或用于細胞傳代培養(yǎng)時將細胞從瓶壁上消化下來。

        9.淀粉酶:主要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胰腺分泌的胰淀粉酶和腸腺分泌的腸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成麥芽糖。

        10.麥芽糖酶: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麥芽糖酶和腸腺分泌的腸麥芽糖酶,可催化麥芽糖水解成葡萄糖。

        11.脂肪酶: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脂肪酶和腸腺分泌的腸脂肪酶,可催化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肝臟分泌的膽汁乳化脂肪形成脂肪微粒后,有利于脂肪分解。

        12.蛋白酶:主要有胃腺分泌的胃蛋白酶和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質水解成多肽鏈。作用結果是破壞肽鍵和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13.肽酶:由腸腺分泌,可催化多肽鏈水解成氨基酸。

        14.轉氨酶:催化蛋白質代謝過程中氨基轉換過程。如人體的谷丙轉氨酶(GPT),能夠把谷氨酸上的氨基轉移給丙酮酸,從而形成丙氨酸和a—酮戊二酸。由于谷丙轉氨酶在肝臟中的含量最多,當肝臟病變時谷丙轉氨酶就大量釋放到血液,因此臨床上常把化驗人體血液中這種酶的含量作為診斷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項重要指標。

        15.光合作用酶:是指與光合作用有關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于葉綠體中。

        16.呼吸氧化酶:與細胞呼吸有關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于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中。

        17.ATP合成酶:指催化ADP和磷酸,利用能量形成ATP的酶。

        18.ATP水解酶:指催化ATP水解形成ADP和磷酸,釋放能量的酶。

        19.組成酶:指微生物細胞中一直存在的酶。它們的合成只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如大腸桿菌細胞中分解葡萄糖的酶。

        20.誘導酶:指環(huán)境中存在某種物質的情況下才合成的酶,如大腸桿菌細胞中分解乳糖的酶。

      高二生物知識點歸納8

        【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知識點總結】

        本節(jié)是植物激素調(diào)節(jié)的重點和難點部分,主要包括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過程、植物向光生長的原因、生長素的產(chǎn)生、運輸和分布四個方面的內(nèi)容;其中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過程是這節(jié)內(nèi)容的重點和難點。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過程中所隱含的科學研究的方法是我們學習的重點問題。主要有四個重要實驗,分別是由達爾文、詹森、拜爾和溫特完成的。我們需要注意每個重要實驗的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對照思路,達爾文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單側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產(chǎn)生某種刺激,當這種刺激傳遞到下部的伸長區(qū)時,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的快,因而出現(xiàn)向光彎曲;詹森的實驗結論是胚芽鞘尖端產(chǎn)生的刺激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拜爾的實驗結論是:胚芽鞘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chǎn)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勻造成的;溫特的實驗結論是:胚芽鞘的尖端確實產(chǎn)生了某種物質,這種物質從尖端運輸?shù)较虏浚⑶夷軌虼龠M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長。溫特把這種物質命名為生長素,但溫特并沒有把這種物質提取出來,到1934年科學家才最終確認了這種物質就是吲哚乙酸。

        生長素的產(chǎn)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fā)育中的種子等,均為幼嫩且生長旺盛的部位;根尖和成熟葉片合成生長素極少。在這些部位,通過一系列過程將色氨酸轉化成生長素。生長素主要分布在生長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組織、發(fā)育中的種子和果實等處,趨向衰老的組織和器官中含量極少。

        生長素的運輸也是一個重點和難點問題,在胚芽鞘、芽、幼葉和幼根中,生長素只能從植物的形態(tài)學上端向形態(tài)學下端運輸而不能倒過來運輸,即極性運輸;在成熟的組織中,生長素可以通過韌皮部進行非極性運輸;在芽尖、根尖等不成熟組織的尖端,生長素的運輸也會受到外界因素(如地球引力、單側光、離心力)的`作用下發(fā)生橫向運輸,如根的向地性和莖的背地性。

        【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考點分析】

        本節(jié)是植物激素調(diào)節(jié)重點考查的部分,在平時測試和高考中都會占有一定的比例。從能力要求上看,往往考查科學的思維方法和科學的實驗方法,如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過程隱含的科學研究的方法與過程往往搭載實際問題,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選擇題和簡答題的形式都很常見。

        【植物生長素的發(fā)現(xiàn)知識點誤區(qū)】

        生長素的產(chǎn)生部位在尖端,其合成不需要光,橫向運輸是在尖端完成的,但發(fā)生作用的部位在尖端的下面一段。生長素不能透過云母片,而瓊脂對生長素的運輸和傳遞無阻礙作用。感光部位在尖端,只有單側光照射尖端才會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勻;若無尖端,含生長素的瓊脂塊不對稱放置,也會引起生長素分布不均勻。

      【高二生物知識點歸納】相關文章:

      高二生物的知識點歸納12-19

      高二生物的知識點歸納范文12-19

      高二生物知識點總結歸納05-15

      人教版高二生物知識點歸納06-22

      高二生物的知識點歸納(熱門)07-06

      (推薦)高二生物的知識點歸納07-07

      高二生物的知識點歸納通用02-10

      【推薦】高二生物的知識點歸納06-21

      【熱門】高二生物的知識點歸納06-21

      高二生物的知識點歸納【薦】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