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手机版,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三区,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极品在线观看视频婷婷

      <small id="aebxz"><menu id="aebxz"></menu></small>
    1. 歷史典故日常俗語的來歷

      時間:2022-06-24 20:42:41 歷史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歷史典故日常俗語的來歷

        歷史典故日常俗語的來歷:

      歷史典故日常俗語的來歷

        1、買東西:為何不是買南北?

        為什么要把購買商品說成買東西,而不是買南北呢?

        “買東西”一詞起源于東漢,當時有東西兩京,到東京買貨物叫買“東”,到西京購貨物叫買“西”,久而久之“東西”便成了貨物的代名詞。

        相傳,南宋理學大家朱熹見到好友盛溫和拿著一個竹籃子便問:“你去哪里?”盛溫和回答說:“我要去買點東西。”

        朱熹隨即問道:“你說買東西,為什么不說買南北呢?”盛溫和解釋:“東方屬木,西方屬金,南方屬火,北方屬水。我的籃子是竹做的,盛火會燒掉,裝水會漏光,更不會盛土,只能裝木和金,所以只能叫買東西,不說買南北!

        原來,“買東西”這個詞還有這樣的典故,下次買東西的時候,你也可以把這個小知識告訴你的小伙伴哦!

        2、露馬腳:為何用“馬腳”而非“人腳”?

        我們常用“露馬腳”來形容某人撒謊露出破綻,但為什么要用“露馬腳”而不是“露人腳”呢?

        相傳,朱元璋與一位未纏“小腳”的馬姑娘結了婚。一天,馬氏乘坐大轎走上金陵的街頭,一陣大風將轎簾掀起,馬氏的兩只大腳赫然入目。于是一傳十,十傳百,頓時轟動了整個金陵。

        從此,“馬腳”一詞隨之流傳于后世。

        3、馬虎:一個慘痛的故事

        宋代,京城一位畫家剛畫好一個虎頭,碰上有人來請他畫馬,他就隨手在虎頭后畫上馬的身子。

        來人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他答:“馬馬虎虎!”來人不要,他便將畫掛在廳堂。大兒子見了問他畫里是什么,他說是虎,次兒子問他卻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時,把馬當老虎射死了,畫家不得不給馬主賠錢。小兒子外出碰上老虎,以為是馬想去騎,結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

        此后,“馬虎”這個詞就流傳開了。

        4、老頭子:它原來還有這樣一個典故

        據(jù)記載,盛夏的一天,紀曉嵐正袒胸露背地校閱書稿時,乾隆皇帝踱步走來,紀曉嵐欲穿衣已經來不及了,便鉆入案下。過了一會兒,他以為乾隆皇帝已經走了,便問館中人:“老頭子已經走了嗎?”話音剛落,發(fā)現(xiàn)乾隆皇帝就在他身旁坐著。

        乾隆怒問紀曉嵐:“‘老頭子’三字作何解釋?”

        紀曉嵐從容答道:“萬壽無疆之謂老,頂天立地之謂頭,父母天地又謂天之子,簡稱為‘老頭子’!

        乾隆帝聽了他的解釋,轉怒為喜:“你的嘴真的會說,朕就原諒你了!

        5、敲竹杠:由來與走si竟有著密切聯(lián)系。

        清代,朝廷嚴禁片,各地水陸要塞均設卡檢查。某水運客商在毛竹剛生長時就剖開嫩竹,藏進煙土,躲避檢查。

        一次,商船行至紹興碼頭,該關卡一名師爺走上船用煙竿敲得竹杠“咯咯”響,客商以為師爺看出了破綻,便掏出數(shù)兩銀子塞給師爺,請求不要再“敲竹杠”。

        從此,“敲竹杠”一詞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6、吝嗇:“吝嗇”原來是兩個人

        很久以前有一個叫王吝的人,中秋前夕去看望老朋友李嗇,但不舍得買月餅,就畫了一個月餅,提著去到李家。結果李嗇沒在,他的兒子說,王伯伯提著月餅來我們家,我要回一份禮才是,于是畫了一個大南瓜,送給王吝。

        后來李嗇回問兒子王吝有送禮嗎?兒子回到:“送了一盒月餅。”

        “那你回禮了嗎?”兒子答:“回了一個這么大的南瓜!

        后來,人們把這個故事兩人的名字吝嗇,用來形容那些刻薄小氣的人。

        7、裝蒜:水仙不開花——裝蒜

        “你不要裝蒜”,是在找人算賬而對方裝糊涂時常用的詞語,那么“裝蒜”源自哪里呢?

        相傳乾隆皇帝有一年春天到南方巡查,看到地里一片青蒜長得綠油油,便稱贊了一番,翌年冬天去又去巡查,可惜這一季節(jié)青蒜尚未長出。

        為討好皇帝,當?shù)毓倮舨钊税言S多水仙移植到一起,遠遠望去其葉子酷似青蒜,乾隆看后果然贊不絕口,這位官吏也因此得以升遷。

        打這以后,人們就把弄虛作假或不懂裝懂嘲諷為“裝蒜”了。

        8、倒霉:這個詞是怎么來的?

        古時讀書人要做官,都要參加科舉考試。明朝時,應考者如果考不中,就要把家門前立起的旗桿倒下拿走,稱為“倒楣”。

        “楣”與“霉”讀音相近,江浙一帶的人就把遇事運氣不好、不吉利叫“倒楣”亦即“倒霉”了。

        9、吃醋:寧死而妒

        唐朝宰相房玄齡的夫人好嫉妒,唐太宗有意賜房玄齡幾位妾室,房不敢接受。唐太宗便對房玄齡夫人說:若要嫉妒就選擇死,并給她準備了一壺“毒酒”。房夫人接過“毒酒”一飲而盡,以示“寧死而妒”。

        其實,唐太宗給她的只是一壺醋,于是就有了“吃醋”之典。

        10、斷腸:母愛的象征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這個詞背后有著一個關于母愛的故事。

        傳說東晉時有個姓桓的大官坐船在三峽航行,手下有人捉到一只小猿,母猿沿岸哀叫,后來雖跳到了船上,但氣絕而死。有人剖開它的肚子,只見腸已裂成一寸一寸的。

        從此,形容悲痛到極點就用腸斷或者斷腸了。

      【歷史典故日常俗語的來歷】相關文章:

      生肖雞來歷的典故12-19

      經典歷史典故04-28

      經典的歷史典故07-16

      經典歷史典故02-19

      歷史的典故04-12

      歷史典故04-12

      經典歷史典故精選08-26

      歷史的典故05-21

      歷史典故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