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三物理教學設計1
一、學期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一〉知識目標
1、 知識點:
、胖啦ㄩL、頻率和波速的關系。了解波在信息傳播中的作用。知道光是電磁波。知道電磁波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颇苊枋鑫镔|的一些屬性。嘗試將這些屬性與日常生活中的物質的用途聯(lián)系起來。了解物質的屬性對科技進步的影響。
、浅醪搅私獍雽w的一些特點。了解半導體材料的發(fā)展對社會的影響。初步了解超導體的一些特點。了解超導體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可能帶來的影響。初步了解納米材料的應用和發(fā)展前景。有保護環(huán)境和合理利用資源的意識。
、韧ㄟ^實例了解能量及其存在的不同形式。能簡單描述各種各樣的能量與我們生活的關系。通過實例認識能量可以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轉化。
、芍滥芰渴睾愣。能舉出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實例。有用能量轉化與守恒的觀點分析物理現(xiàn)象的意識。初步了解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量的轉化與轉移有一定的方向性。能通過具體實例,說出能源與人類生存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
(6)能結合具體事例,說出不可再生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特點。了解核能的優(yōu)點和可能帶來的問題。了解世界和我國的`能源狀況。對于能源的開發(fā)利用有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
2、自主點:
⑴聯(lián)系能量守恒學習有關能源的知識;
、谱灾鲗W習半導體、超導體等等。
3、綜合點:
在教學中,緊密聯(lián)系相關學科:理化生綜合如:如何聽到聲音與耳朵的結構關系;透鏡成像與眼睛的關系;電池中的化學變化等等。
4、拓展點:
聯(lián)系所學知識向實際生活、生產(chǎn)領域拓展,向當前高科技領域拓展。
5、創(chuàng)新點:
運用所學的知識,提出創(chuàng)新性的見解,能夠進行簡單的創(chuàng)造性小發(fā)明、小制作。
〈二〉技能目標
1、自主能力:能聯(lián)系舊知識自主學習新課,能自主解決學習中遇到問題;
2、綜合能力:綜合運用各種學習方法進行學習,聯(lián)系各科知識綜合解決問題;
3、拓展能力:由所學知識拓展到相關學科和生活生產(chǎn)實際;
4、創(chuàng)新能力:改進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進行小發(fā)明和小制作。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方法,學會預習、復習、練習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勤學、好問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1、學習科學家們刻苦鉆研、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科研精神;
2、培養(yǎng)不怕挫折、不怕失敗、敢于面對錯誤的意志品質。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初兩個班共有學生57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6人。下面就從學生的學習習慣、各班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水平、學生的學習紀律、、學習態(tài)度與學習方法等幾個方面分析一下:
兩個班學生整體物理學習水平都不算好,一班有尖子生,但兩極分化嚴重。二班學生學習水平比較均勻,但整體處于弱勢。兩個班的紀律還行,一班略好一些。兩個班的同學共同的缺點是:自主學習的意識較差,并且沒有養(yǎng)成一些好的學習習慣,絕大多數(shù)同學沒有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
(一)知識基礎:
學生在小學的自然課和一學期的學習中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識基礎,但從物理知識系統(tǒng)的總體上來說,只是學習了簡單的運動、聲、熱、光、電現(xiàn)象,以及力學等基礎學科中最基礎、最基本的物理知識,所學的知識是零碎的,支離的,就是從物理觀方面去分析,學生對自然界和身邊的物理現(xiàn)象的認識也是淺顯的。
(二)技能和能力發(fā)展水平:
我校初三學生雖然各班均是按成績平均劃分和安排的,但從調查來看,各學生水平不一樣,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均衡,總體上有兩極分化傾向,在具體教學中應注意糾正這種傾向。另外,學生雖然有一定的基礎,對這門課程了解不深,不扎實。應加強引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引入物理世界,爭取取得好的中考成績。
(三)學習方法水平:
大凡理科知識的掌握,著重于理解,物理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表現(xiàn)得尤其突出,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較正確的物理學習方法,能夠掌握學習規(guī)律,識物達理,并能充分利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和規(guī)律解釋各種自然現(xiàn)象,在具體教學中,應避免學生“死學知識,學死知識”,引導學生探究、討論、實驗進行探究性學習,使學生走上活學活用的軌道上來。
(四)、學習態(tài)度與習慣及學習興趣的分析
多數(shù)同學具備了良好的學習方法,他們能夠通過記筆記、建立問題記錄本等方法幫助學習,而且養(yǎng)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了科學的學習態(tài)度。但仍有一部分同學局限于死記硬背,不能舉一反三,影響了學習成績的提高和能力的發(fā)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物理課講授內容為滬科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九年級全一冊十八章、十九章、二十章。外加初中全部物理知識中考總復習。
初三物理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捌矫骁R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冊重點內容之一,是在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光的反射”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認識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原理和應用。平面鏡既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又是學生首次接觸“像”概念,為“凸透鏡成像”作了鋪墊。所以,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ǘ┙虒W目標: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確定本課的三維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平面鏡成像的特點。
。2)了解平面鏡能成虛像。
。3)理解平面鏡在實際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平面鏡成像特點的探究,學習對實驗過程中信息的.記錄。
。2)觀察實驗現(xiàn)象,感知虛像的含意。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探究“平面鏡成像特點”中領略物理現(xiàn)象的美妙與和諧,獲得發(fā)現(xiàn)成功的喜悅。
(2)培養(yǎng)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探究平面鏡成像的特點,感受探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2)難點:平面鏡成像的原理、虛像的概念。
課程標準提出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步驟,而八年級的學生物理探究能力比較弱,所以讓學生經(jīng)歷探究的過程是本課的重點。虛像的概念比較抽象,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因此,確定為本課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本課之前已經(jīng)學習了光的直線傳播和光的反射定律,已經(jīng)具有前提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平面鏡成像現(xiàn)象,但不知其物理原理,物理探究興趣比較高。
三、教法學法分析: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新的課程理念認為:在注重知識技能的同時更應注意過程與方法。教給學生方法比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根據(jù)新的課程理念,本課采用“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方案——實驗探究——分析論證——交流評估——應用拓展等程序,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具體的方法:教師引導探究法,學生自主探究法,討論法等。
初三物理教學設計3
第一節(jié) 鐵的性質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偈箤W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鐵跟氧氣、酸及硫酸銅溶液發(fā)生的反應,使學生知道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谑箤W生對鐵及鐵制品銹蝕的原理和一般防銹方法有一些常識性的認識。
2、 過程與方法:
、圩寣W生體驗實驗探究的一般過程:提出問題——進行推測——實驗觀察、分析推理……完成實驗驗證——得出結論——提出新課題。
、芘囵B(yǎng)學生學會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⑤培養(yǎng)學生關注科學、關注社會生活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科學態(tài)度與責任感。
、尥ㄟ^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鋼鐵生產(chǎn)發(fā)展的歷史,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
1.對“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的理解。
2.鐵與其他物質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實驗準備:
演示實驗:課本(實驗6—1)——(實驗6—3)。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演示、對比、啟發(fā)、歸納。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金屬是一類很重要的材料,人類的生活和生產(chǎn)都離不開金屬。同學們,你們知道有哪些金屬?都見過哪些金屬?把它們的名稱和元素符號寫出來。
金屬元素的名稱和符號
我知道的
金屬
名稱
元素
符號
我見過的
金屬
名稱
元素
符號
〔講解〕很好。同學們平時觀察能力和識記能力都挺強的。你們生在三明、長在三明,三明有個大型鋼鐵企業(yè)――三鋼,想必大家對“鐵”這種金屬了解的比較多,鐵是一種重要的金屬材料,它是大家接觸最多、用途最廣泛的金屬,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金屬“鐵”的世界,讓我們對“鐵”有更多、更深的了解。當你想了解“鐵”更多的性質和用途時,我們可以通過實驗來探究學習。同學們想知道它的哪些性質呢?
[多媒體展示]:
1、 鐵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應用
2、 鋼鐵的冶煉
3、(小知識)“與生命息息相關的――鐵元素”
[活動元一]:探究活動方案--鐵、鋁、銅等金屬物性的探究
〔活動與探究〕:桌上有鐵片、鋁片、銅片,進行下列實驗,把實驗結果填寫在表中,用簡短的語言描述鐵及其它金屬的物性,并跟同學們交流。
、儆眉毶凹埓蚰ド鲜鼋饘倨儆脼V紙擦試后,觀察它們的顏色、光澤,試試它們是否容易被彎曲、折斷。
、谟檬帜弥饘倨囊欢耍诰凭珶羯戏郊訜崴牧硪欢,試試它能不能傳熱。
③用電池和小電珠試試它能不能導電。
、茉囋囁懿荒鼙淮盆F吸引。
探究鐵及其它金屬的物性的實驗記錄
實驗步驟
鐵的實驗現(xiàn)象
鋁的實驗現(xiàn)象
銅的實驗現(xiàn)象
(1)
(2)
(3)
(4)
歸納鐵及其它金屬的物理性質
具有金屬光澤、機械強度大、延展性好、導電性好、導熱性好。
〔提問〕:請同學們思考:金屬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許多應用都是由金屬的物理性質決定的。請同學們根據(jù)金屬的上述五大特性,將你知道的體現(xiàn)金屬性質的應用實例(最好以鐵為主)列舉一、二。
[多媒體展示]一.鐵的物理性質:
銀白色、質軟、具有金屬光澤、有廷性、展性、具有導電、導熱性。
(提問)請同學們思考:同學們看到老師手上拿的是一根銹跡斑斑的鐵線,仿佛這根鐵線在向我們訴說著它的辛酸與無耐……,原本具有金屬光澤的“鐵”(錚錚鐵漢)怎么會變成這樣一幅“丑陋”的面孔呢?同學們,你們知道它斑斑銹跡的由來嗎?你們能否設計出實驗探究的方法驗證它銹蝕的過程?你們能夠利用你們的聰明才智幫助它恢復“廬山真面目”,還它一個清白嗎?你們有什么辦法不再讓它銹跡斑斑、光彩永駐?你們又能用什么知識解釋鐵生銹的這一現(xiàn)象呢?它體現(xiàn)了“鐵”的什么性質?(學生思考、討論)
[活動元二]:在修正學生討論回答問題的`基礎上,展示老師設計的“鋼鐵銹蝕”實驗探究的方案,并布置學生課后組成學習小組進行上述探究實驗。
在前面的學習中和日常生活中,我們知道了鐵的哪些化學性質呢?
1.鐵跟氧氣反應
(提問)回憶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xiàn)象,并寫出相應的化學方程式。
。ㄕ垖W生回答)
(提問)鎂條在空氣中能劇烈燃燒,鐵絲在空氣中能燃燒嗎?
。ㄍㄟ^學生講座以反應條件不同來說明鐵的活動性不如鎂)
(設問)請同學們說出一周前做過三支試管實驗,請一位同學上來小結。
(小結)
①在含水分的空氣中鐵與水、氧氣反應生成鐵銹。
、谠诟艚^空氣的情況下,鐵不易與水反應。
③在常溫下,干燥空氣中,鐵很難跟氧氣反應。
由此得出:鐵在潮濕空氣中能與氧氣反應生成鐵銹。
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2O3(紅色)
2.鐵跟酸反應
(實驗)同學們自己做[實驗6-2]并補充Cu與稀HCl反應。
請學生說出反應現(xiàn)象,寫出化學方程式,并說明反應類型。
(討論)Fe、Cu跟酸反應情況,比較金屬活動性不同,進一步說明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3.鐵跟硫酸銅溶液反應
(講解)鐵不僅能置換出酸中的氫,還可以把某些化合物中的金屬從它的溶液中置換出來。
(實驗)學生做[實驗6-3]
(請學生說出反應現(xiàn)象,并試著把化學方程式寫出)
最后得出Fe+CuSO4=Cu+FeSO4
(講解)早在西漢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已經(jīng)發(fā)明鐵能從某些含銅化合物中置換出銅,在宋朝已將這個方法應用于生產(chǎn),成為現(xiàn)代濕法冶金的先驅。
初三物理教學設計4
【教學內容】
如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學》九年級上冊第3第4節(jié)第1時。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知道動能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和運動速度有關。
(2)知道重力勢能及重力勢能的決定因素。
(3)了解彈性勢能及彈性勢能的決定因素。
2、過程與方法:
運用假設、實驗探究等科學方法的技能。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觀察生活是運用知識解釋生活現(xiàn)象的基礎。
【教學重、難點】
①教學重點:動能、重力勢能的概念及決定動能、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
②教學難點:實驗探究、控制變量、動能、重力勢能大小的決定因素。
【教學準備】
實驗探究相關器材、任務單、PPT演示稿
【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境,引入新
讓學生觀看一段飛機在空中飛行的錄象,提問飛機在做什么運動?
學生:做機械運動。
教師:那飛機具有什么能呢?
學生:機械能。
教師:前面我們學習了機械能包括?
學生:動能和勢能。
教師:哪些物體具有動能?哪些物體具有勢能?動能和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呢?幾天我們就具體學習。(引出題)
二、新教學
(一)動能
出示幾幅物體在動的圖片。
問: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學生:都在運動。
教師:那它們都具有什么能?
學生:動能。
讓學生歸納動能的含義。
【板書】1、動能的含義: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
教師:同學們能再舉幾例具有動能的物體嗎?
學生:公路上運動的汽車。流動的水。轉動的電風扇。老師上走動時------
教師:那動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板書】2、決定動能大小的因素
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1)提出問題: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讓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猜測物體的動能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
(2)建立假設:動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速度有關。
動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3)設計實驗
器材:大小不同的勾碼(替代球)各一個、斜面一個、小車一輛。
(教師提示:回顧牛頓第一定律得出的探究實驗,斜面的作用)
要求學生利用上面的器材設計實驗方案,然后討論方案,學生進行實驗,最后歸納。
結論:質量一定時,速度大的物體做功本領大,動能也就越大
結論:速度一定時,質量大的物體做功本領大,動能也就越大
[板書]歸納:運動的物體所具有的動能和質量、速度有關。質量越大,動能越大;速度越大,動能也越大。
練習:
1、若甲物體的速度比乙物體的速度大,則(D)
A、甲物體的動能一定比乙物體的動能大
B、乙物體的動能一定比甲物體的動能大
C、甲、乙兩物體的動能一定相等
D、甲、乙兩物體的動能無法比較
2、在行進的火車中有兩個物體,甲的質量為5千克,乙的質量為2千克,則_甲__的動能比較大。
3、想一想議一議
車型設有中心雙實線、中心分隔帶、機動車道下非機動車道分隔設施的道路其它道路
小型客車7060
大型客車、載貨汽車6050
……?琰?
從能量的角度分析解釋,(1)為什么要對機動車的行駛速度進行限制?(2)為什么在同樣的道路上,不同車型的限制車速不一樣?
解析:(1)汽車的速度越大,動能越大,越不容易剎車,所以要對車輛加以限速;
(2)又因為汽車質量越大,動能也越大,所以大型客車的限制速度比小型客車小
4、動能的利與弊
視頻演示:臺風、洪水、地震、泥石流等對人類的危害。再由學生舉例說明動能其它的弊處和對人類的.益處(如風力、水力發(fā)電,各種動力機械等)
過渡:近年,德清的經(jīng)濟發(fā)展迅猛。德清各處都有不少的建筑工地。當我們從工地附近走過時,會看到工地上會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時你也會特別地小心。請問這些安全警示牌表示什么含義?你又會擔心什么?
——擔心落物。那么落物的動能又是從哪兒的呢?
——勢能轉化而。
三、勢能
(一)重力勢能
引入:廣東正在開亞運會,運動員把杠輪舉起時,運動員給杠輪做了功(學生回答),那么杠輪增加的能量叫重力勢能(學生回答)。從而引出重力勢能的概念。
[板書]重力勢能的含義:物體由于被舉高而具有的能。
探究: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
(1)提出問題:影響重力勢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建立假設:重力勢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高度有關。
重力勢能的大小可能與物體的質量有關。
(3)設計實驗
提供實驗器材:大小不同的物體各1個、小桌、1盤沙子,1把尺。
思考:如何利用所提供的器材驗證猜測?
要求學生利用上面的器材設計實驗方案,然后討論方案,學生進行實驗,最后總結歸納。
生活情境再現(xiàn)(多媒體動畫演示)。
【板書】總結歸納:物體的質量(m)越大,位置(h)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練習:(圖片在多媒體)
(1)比較圖中A、B兩個實驗可得:
質量相同時,物體被舉得越高重力勢能越大。
(2)比較圖中A、C兩個實驗可得:
被舉高度相同時,物體的質量越大重力勢能越大。
實驗過渡:用學生熟悉的玩具演示,引出勢能。
演示:取出一音樂盒,上好發(fā)條,使其發(fā)出動聽的聲音,同時也可看到風車不停地轉動。
提問:在上述過程中,是什么能轉化為了動能和聲能???彈性勢能
(二)彈性勢能
【板書】1、定義:由于發(fā)生形變而具有的勢能。
由學生舉例說明具有彈性勢能的各種物體。如彈弓、蹦床、機械手表等。(圖片展示);
演示:以彈弓為例,說明彈性勢能的決定因素
【板書】2、結論:彈性勢能的大小跟物體的形變的大小有關。物體的形變越大,彈性勢能就越大。
勢能的利與弊:
當我們從工地附近走過時,會看到工地上會有一些安全警示牌,同時你也特
別地小心。請問這些安全警示牌表示什么含義?你又會擔心什么???擔心落物。那么落物的動能又是從哪兒的呢?重力勢能轉化而。
學生舉例說明生活中利用勢能。
四、堂小結:
1、運動的物體所具有的動能和質量、速度有關。質量越大,動能越大;速度越大,動能也越大。
2、物體的質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3、彈性勢能的大小跟物體的形變的大小有關。物體的形變越大,彈性勢能就越大。
五、堂練習:(演示稿)
六、作業(yè)布置:
1、作業(yè)本B第四節(jié)動能和勢能(一)
2、預習本P92—93頁
初三物理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認識電流,會正確使用電流表。
2.過程與方法
通過電流大小的引入,培養(yǎng)學生類比推理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探究串并聯(lián)電路電流特點,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與協(xié)作精神。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電流表的正確使用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關于電流你了解多少?
1.電流的成因:
1.電流方向的規(guī)定:
3、電池有正負兩個極,電源外部的電流方向?
學生回答問題。
(二)、認識電流
1.播放水流視頻,類比水流引入電流
水流有強弱之分,單位時間內從水管中流出的水越多,水流就越大。電流是否也和水流一樣,有強弱之分呢?
2.教師演示課本52頁----觀察:燈泡的亮度,引導學生分析得出電流是有大小之分的。
3.學生看書52頁,得出單位時間內通過導體橫截面的`電荷的多少叫做電流。并自學電流的單位及各單位之間的進率,完成下面的練習題
4.電流單位轉換練習
①房間燈泡中的電流約0.2A,等于mA.
、诎雽w收音機電源的電流約50 mA,等于A.
③計算器中電源的電流約100μA,等于A.
、芗矣秒姳涞碾娏骷s1 A,等于μA.
5.課件展示和看課本52頁了解一些常用電器的工作電流的大小。
(三)測量電流
1.學生看書使其知道,1.電路中電流大小需用電流表測量;2.電流表的符號是A
2.探究活動:
1認真觀察電流表。觀察電流表的外觀,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2拿到一個測量儀器先觀察什么?(零刻度、分度值、量程)
3自學J0407型直流電流表說明書,回答下列問題:
A.電流表的用途
B.電流表的測量范圍?怎么選擇測量范圍?選擇0--0.6A量程時,一大格和一小格各代表多大電流值;選擇0—3A量程時一大格和一小格又代表多大電流值?
C.電流表的正確使用方法
3.教師引導學生練習電流表讀數(shù)。
4.學生探究:測量通過燈泡的電流,練習使用電流表
5.針對學生測量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點撥,幫助學生分析故障的原因。
(四)、課堂練習。
(五)、師生共同小結:
(六)、板書設計
初三物理教學設計6
一、指導思想:
新學期又開始了,本人堅持“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教研工作方向,“培養(yǎng)高素質的學生”的指導思想領導下,在認真總結自己上學期工作得失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實際,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學工作計劃。
1。每一個學生能將教材中的所有實驗進行熟練地操作,使他們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識的操作能力;
2。學生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能運用所的物理知識去解答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本學期教學,主要是以復習為主,系統(tǒng)地復習八年級、九年級的物理知識,形成能力為中考練兵。
二、工作措施:
1。認真學習教學課標,領會本科目在教學中的具體要求。新教材是然不同于過去的要求,因為新教材其靈活性加強了,難度降底了,實踐性變得更為明確了。教師必須認真領會其精神實質,對于每一項要求要落到實處,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難度。
2。注重教材體系,加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新教材不僅在傳授文化知識,更注重于培養(yǎng)能力。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
的各類實驗,做到一個一個學生過好訓練關,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練為止。
3。講求教學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學不能默守陳規(guī),應該要時時更新教學方法。本期我要繼續(xù)實踐好興趣教學法,雙向交流法,還要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讓科學進入物理課堂,讓新的理念武裝學生頭腦。使得受教育的學生:學習的觀念更新,學習的內容科學,學習的方法優(yōu)秀。
4。嚴格要求學生,練好學生扎實功底。學生雖逐步懂得了學習的重要性,也會學習,愛學習,但終究學生的自制力不及成人。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以學生嚴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個細節(jié)的管理。做到課前有預習,課后有復習,課堂勤學習;每課必有一練,杜絕學生不做作業(yè)、少做作業(yè),嚴禁學生抄襲他人作業(yè);教育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問題的`能力,使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學習成為自已終身的樂趣。
5。開展好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課外活動是學生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在狠抓課堂教學的同時,要注重利用業(yè)余時間,組織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教學活動。
6。加強教師自身的業(yè)務進修,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本期我在教學之余,要認真學習大學有關的物理課程,擴大自己的學識范圍,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豐富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增進教學藝術。多聽課,吸取他人教學之長。
三、教學進度
時 間 內 容
第一周 組織入學制定學習計劃、總結上學期的不足。 第二周 新課教學17章 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三周 復習聲現(xiàn)象 復習物態(tài)變化
第四周 復習光現(xiàn)象、透鏡及其應用 第五周 模擬測試
。ㄒ唬⑿【C合復習
第六周 復習電流和電路、電壓、電壓
第七周 復習歐姆定律
第八周 復習電功率
第九周 復習電與磁、信息的傳遞 第十周 復習多彩的物質世界、運動和力
第十一周 復習力和機械、功和機械能
第十二周 復習壓強和浮力
第十三周 熱和能
第十四周 能源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十五周 模擬測試
。ǘ⑿【C合復習
第十六周 綜合復習聲、光、熱學
第十七周 綜合復習力學
第十八周 綜合復習電學
第十九周——— 第二十周 模擬測試
。ㄈ 、考前學生動員
初三物理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知道內能的兩個作用。
能力目標
能列舉生產(chǎn)和生活中應用內能的實例。
情感目標
感受到內能的利用和科技發(fā)展的聯(lián)系。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教材提出問題入手,引入了內能是怎樣使用的,并指出了利用內能來加熱,列舉實例說明了很多利用內能的例子,又重點分析了利用內能取暖的發(fā)展過程,并聯(lián)系環(huán)境保護等分析了這個發(fā)展過程。
教材直接談到利用內能還可以做功,用實驗證明了內能能夠做功,并分析了這個實驗,能表現(xiàn)出熱機中能量轉化的基本過程,又闡明了利用這個實驗的原理可以制造出熱機,并說明了熱機的發(fā)明及其改進對現(xiàn)代工業(yè)的影響。
教法建議
本節(jié)教學要聯(lián)系大量的科技資料,“利用內能來加熱”比較直觀,可以讓學生從提供的資料中分析,并從某個方面上敘述內能利用的發(fā)展情況,例如分析課本上提到的“用內能來取暖”的發(fā)展情況。本內容的教學要注意緊密結合實際情況,學習生產(chǎn)生活中有益的利用內能的方法,對于不合理的利用要能提出建議。
“利用內能來做功”要注意實驗教學,從實驗中觀察現(xiàn)象,分析產(chǎn)生現(xiàn)象的原因,并聯(lián)系實際思考實驗的作用和意義,教師可以提供大量的資料,學生從中分析和學習如何利用內能做功的,并從材料中體驗到科技的發(fā)展。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內能的利用
【重難點】內能的兩個應用:利用內能來加熱和利用內能來做功。從實驗中分析能量的轉化和聯(lián)系實際的應用。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程引入
方法1、聯(lián)系上一節(jié)的內容,知道了人類利用燃料燃燒獲得大量的內能,那么人們是如何利用這些內能的呢?可以提供資料,學生閱讀,知道內能的一個重要的應用是用來加熱。
方法2、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讓學生分析社區(qū)生活中哪些方面利用了內能,這說明內能的一個重要應用是用來加熱。
二、利用內能來加熱
方法1、教師提供關于取暖的資料,學生分析取暖的發(fā)展過程,說明從火爐取暖到鍋爐集體供暖再到熱電站供暖的優(yōu)點:提高了燃料的利用率和改善了環(huán)境衛(wèi)生。
方法2、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可以讓學生做調查和利用信息學習,教師提出課題,學生自行設計方案,并再此基礎上設計實施方案,做評估和實驗,得出一些結論。教師可提供的方案可以是:調查社區(qū)供暖;查閱世界上先進的供暖方法。
三、利用內能來做功
方法1、實驗教學,做好水蒸氣推開活塞的實驗,學生從實驗中學習如下問題:觀察實驗的現(xiàn)象;分析活塞退出的原因;思考實驗過程中能量的轉化;實驗說明了什么;從實驗中能受到什么啟示。在此基礎上介紹利用內能做功制造了熱機,說明工業(yè)化社會的出現(xiàn)有賴于熱機的發(fā)明和改進。
方法2、對于基礎較好的班級,用上面的方法1進行實驗,然后可以提供資料或學生查找資料,從利用內能來做功開始,到應用,到科技的發(fā)展,使學生體會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歷程。
【板書設計】
第二節(jié)內能的利用
一、利用內能來加熱
本質:能量(內能)的轉移。
二、利用內能來做功
1、實驗:水蒸氣推開活塞。
2、熱機:利用內能做功的'機器。
3、能量轉化:內能轉化為機械能。
4、熱機的應用。
探究活動
實驗探究:蔬菜大棚中內能的利用
【課題】蔬菜大棚中內容的利用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jù);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調查蔬菜大棚中內能的利用,并對其不合理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議。
【備注】
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fā)現(xiàn)新問題。
探究活動范例:城市供熱
活動內容
調查及認識城市供熱。
活動目的
1、培養(yǎng)學生調查研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和關注社會的意識及創(chuàng)新決策能力。
活動準備
1、復習與熱相關的內能及能量的相互轉化的知識。
2、分成四個小組,制定調查方案。
活動過程
1、分組調查階段
①學生個人調查自家使用供熱設備及燃料情況。
②一、二小組學生調查學校廚房及教師家供熱方式。
、廴、四小組學生調查蘄春縣醫(yī)院的供熱方式。
2、課堂討論階段
在學生課外觀察、實驗及調查的基礎上進行課堂交流、討論。
、俳榻B內能的利用:利用內能做功(內燃機)和利用內能加熱。
、诮處熯m當引導學生小結供熱方式:
?燃燒燃料供熱
燃料種類包括煤、石油(汽油、柴油)、天然氣、酒精、炭、柴、草、沼氣(介紹沼氣使用好處)燃燒后能量轉化是燃料化學能轉化為內能。
?電能供熱
供熱用電器種類包括電爐、電飯煲、電熱毯、電取暖器、電熱拖鞋、宇航員穿的電熱保溫裝置等。(介紹電能供熱好處是熱效率高、無污染、操作簡便)其能量轉化是由電能轉化為內能。
獲得電能的方式有哪些?
化學能(火力發(fā)電站);水能(葛州壩水力發(fā)電站、三峽工程等);風能(沿海島嶼和草原牧區(qū)的風車田);核能(原子反應堆,介紹:浙江秦山、廣東大亞灣核電站、韓國、日本最近核電站因事故關閉,俄羅斯因“千年蟲”與美國聯(lián)合核查核電站,土耳其準備建核電站招標開始等,培養(yǎng)學生關注科技對社會的影響,形成社會意識。)
?光能供熱
轉換裝置包括太陽灶、太陽爐、太陽能熱水器(介紹其結構及其宣傳口號“一次投資終身受益的綠色能源”。介紹東南亞地區(qū)對太陽能利用的政策。(介紹光能供熱優(yōu)點是無污染的天然能源)其能量轉化是由光能轉化為內能。
、蹍R報對集中供熱情況調查的結果
城市、農(nóng)村各2名學生介紹自家供熱方式。
引導分析分散供熱缺點:效率低、能源消耗大、廢氣廢渣污染環(huán)境。
二小組學生代表分別介紹學校、醫(yī)院供熱方式。
學校鍋爐產(chǎn)生熱水、熱氣來蒸飯,利用余熱給教師、學生提供開水、熱水,學校教師沒有人使用煤。
學生計算:學校利用余熱供開水0。10元/瓶;一個蜂窩煤0。18元,能燒三瓶開水,每瓶攤0。06元,水費0。02元/瓶,煤爐一般只能使用3個月,每瓶攤成本0。04元,實際家內燃煤供開水費用達0。12元/瓶。另外,燃煤處鐵制品、鋁制品、電器銹蝕嚴重,老化快。
縣醫(yī)院內,鍋爐燃煤產(chǎn)生熱氣,通過管道輸送至廚房、各科室提供開水、熱水,供手術室、婦產(chǎn)科等科室取暖。通過分析,學生認為集中供熱是供熱的較好方式。
、芙榻B集中供熱:
集中供熱指在城市一較大區(qū)域內,利用集中熱源,向該區(qū)域內工廠及民用建筑供應生產(chǎn)、生活用熱。用大型或較大型的高效鍋爐取代分散的小鍋爐,使鍋爐熱效率達80%~90%以上。集中供熱發(fā)達國家有俄羅斯(1985年蘇聯(lián)集中供熱普及率70%)、德國(集中供熱普及率90%)、北歐、東歐。
熱電聯(lián)產(chǎn)(CHP):采用蒸汽輪機驅動發(fā)電機發(fā)電,廢氣用來對現(xiàn)有鍋爐裝置補充加熱;鹆Πl(fā)電效率30%~35%,供熱、發(fā)電聯(lián)合的CHP總效率達80%。
3、供熱對環(huán)境的影響
大氣污染:煤燃燒生成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形成被稱“空中死神”的酸雨、酸霧。煤氣等燃料生成了“溫室效應”的罪惡魁首的二氧化碳。柴燃燒破壞森林,使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能源危機是世界問題,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使用綠色能源——太陽能和先進的供熱技術如熱電聯(lián)產(chǎn)等提高熱效率,節(jié)約能源是每一個公民的義務。
4、作業(yè)
各小組以調查為基礎寫一篇小論文《我家的供熱》
活動小結
供熱涉及能源、內能、熱傳遞、熱效率等內容,學生常熟視無睹,通過本次教學活動,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留心生活的意識大大增強,比如不僅僅就事物的單方面來思考問題,而是多層次、多角度來分析問題。考慮實用性的同時,考慮它的經(jīng)濟價值等。
【初三物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初三物理教學設計4篇04-28
初三物理教學設計6篇02-18
初三物理教學設計7篇04-10
初三物理教學設計13篇04-07
初中物理教學設計08-08
物理《內能》教學設計03-12
初中物理教學的設計02-28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09-27
2023初中物理教學設計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