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 推薦度:
-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 推薦度:
- 《撒哈拉故事》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合集15篇)
當(dāng)細(xì)細(xì)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1
這一個多星期看完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看的是實體書,但是選擇在這里寫下讀書筆記。本是收到三毛的全套作品,不知道怎么地選擇讀了這本作為第一本書。原本只聽說三毛極高的人氣以及偶爾一些經(jīng)典的語錄,但是直到今天看完這本書才算做是第一次真正的去讀了三毛的文字。
像是走進了一個人的生活一樣,我自己仿佛變成了三毛,去和荷西過日子,和撒哈拉威人相處,高興生氣孤獨寂寞,感受早晚極高的溫差,像是突然挨著沙漠,離沙漠中的人好近好近。
寫下此書的.三毛也僅僅才三十一歲,尚值正當(dāng)好的年齡,既不幼稚,也不過于成熟,這讓我看見一個獨立自強的三毛,和一個內(nèi)心火熱擁有青春的三毛。書后三毛寫到寫作的原因以及對于所發(fā)表作品的態(tài)度,是比較讓我吃驚的,一個人該有怎樣的心態(tài)去看淡一些比較重要的事情例如名望,榮譽,以及別人的欣賞。我想換作我一定無法擁有如她一般的心態(tài)去看淡所謂作品,成就帶來的財富,大概這也就是自己多年求而不得的人生態(tài)度與經(jīng)歷。
我欣賞三毛的文字,欣賞她本人,也同樣,欣賞她火熱特立獨行的性格,而這恰是我們常人所難以企及的,當(dāng)然,同時也關(guān)乎家庭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等等。關(guān)于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三毛在沙漠的家,溫馨而精致,仿佛是處于滾滾沙浪中的一抹獨立而堅強的嫩芽,驕傲、自信,同時卻包容,大度。其次便是撒哈拉威人,我為那一片荒漠中的落后、無知甚至愚昧而感到心酸和無奈,在“娃娃新娘”“沙漠觀浴記”中尤為突出。除過少數(shù)真誠善良與三毛為友的樸實撒哈拉居民,其余人似乎都是自私、愛占便宜的,小孩,男人,女人。
整本書也有部分是我讀不懂的,因我歷史和地理較差,所以讀不懂書中西班牙,阿爾及利亞等等的糾紛爭斗,以及關(guān)于民族的宗教自由的問題,這些問題,待我第二遍回頭閱讀的時候,一一解決?催^一遍書,再回翻目錄,會發(fā)現(xiàn)本書所述的知識、風(fēng)土人情,以及智慧、善良的力量是一份多么沉甸甸的禮物,在三毛的世界里,有愛,有希望,更有生生不息的力量,即使是在那荒涼的沙漠里。
感想太多,無法一次說完,還有更多日的觸動需要一一道完,今日停筆,晚安。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2
生命是盛開的花朵,它綻放得美麗、舒展、絢麗多姿;生命是精美的小詩、清新流暢、意蘊悠長;生命是優(yōu)美的樂曲,音律和諧,宛轉(zhuǎn)悠揚;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滾滾向前。
在我讀完三毛——陳平的《撒哈拉的故事》之后,尤其對其中的《啞奴》印象深刻。它讓我明白了一些道理,也理解了一些名人的名言。
在撒哈拉,奴隸都是捉來的。沙漠里看見有黑人住著,就去捉,打昏了,用繩子綁一個月,就不逃了;全家捉來,更不會逃,這樣一代一代傳下來就成了財產(chǎn),也可以買賣。
可是,人與人之間不應(yīng)該平等的嗎?人與人之間,不是不應(yīng)該有高低貴賤之分嗎?可為什么這些奴隸要一代一代傳下去,永遠(yuǎn)都不能像普通的人一樣活下去呢?難道僅僅只是應(yīng)為種族的歧視嗎?
當(dāng)我再往下看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我的理解是多么的膚淺,其實一個人,就算他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卑微,也照樣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也照樣可以讓自己精彩的活下去。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人,雖然卑微,但是卻依然活得精彩。比如,有一些已經(jīng)得了絕癥的人,當(dāng)他們被告知自己的生命已經(jīng)要走到盡頭時,他們并沒有因此而一蹶不振,而是堅強樂觀的去面對,在生命之樹即將枯萎之時努力實現(xiàn)自己還沒有完成的愿望;又比如,有一些盲聾啞人,他們雖然有缺陷,可是他們還是克服了種種困難,又或是旁人的嘲諷,像海倫.凱勒一樣,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芒,像瞎子阿炳一樣,用自己的生命去演繹出一首令人感慨良多的樂章……
在我的理解中,當(dāng)一個人受到周圍人的冷嘲熱諷的時候,并沒有必要去過多的理睬,因為你就是你,你的生活是怎樣的'完全取決于你自己。當(dāng)連你自己都不肯定自己的時候,你的生活是消極的,面對黑暗的,相反,當(dāng)你對自己變得自信的時候,你的生活也會是精彩的,面對光明的。著名詩人泰戈爾說過:“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寂。”因此,你應(yīng)該相信自己一定是最好的,一定可以活得精彩。
生命無分貴賤,只要你做了,縱使它并不完美,縱使它依然平凡,它依然是一首美麗的樂章。你就如一個個音符,人生就如五線譜的痕跡,穿過它,生命就譜寫了一首首完整的樂章。有你生命的存在,有你生命的過程,有你生命的平凡,有你生命的意義。就是生命,構(gòu)成了一首美麗的歌!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3
常常聽人說起三毛,聽說她的隨性與灑脫,聽說她的偏執(zhí)與執(zhí)著?赐耆纳⑽募度龉墓适隆,對于一個看似平凡,柔弱無依的女子,孤身前往撒哈拉沙漠的勇氣。我除了欽佩與羨慕,我再也找不到任何的形容詞來表達我內(nèi)心的震撼。
《撒哈拉的故事》講述的是她在偏遠(yuǎn)沙漠所經(jīng)歷的一系列有趣的生活故事。難以想象,在酷熱難耐、物資匱乏又偏僻落后的撒哈拉,她與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樂趣橫生。我想,這都源于她對生活的熱愛吧。她用廉價的小藝術(shù)品把沙漠中的陋室裝扮成宮殿,用自制的木頭家具組成一個溫馨的家。三毛與丈夫過著入不敷出的生活,雖然住在貧困區(qū),但家里的裝飾,都是由自己辛苦布置起來。用棺材板制成桌子,書架等。但確實是充滿藝術(shù)。他們在精神上追求,不拘于物質(zhì)的消耗。不富裕,甚至說物質(zhì)是貧乏的,但精神世界卻是豐裕的。這段故事記敘著她與荷西的幸福,記錄著瑣碎的煩惱、憂愁、快樂。同時也帶給我從未體驗過的沙漠風(fēng)情。三毛說她第一次見著撒哈拉,像見到久違的故鄉(xiāng)。那時她已在異國多年,也心存了各種風(fēng)情。但還有比沙漠更適合安頓下三毛的云游四方的心的居所嗎?三毛就是這樣以極大勇氣和靈明智慧行走在沙漠里,留下了一個個生動、浪漫、離奇的故事。
三毛筆下的《撒哈拉的故事》,讓我們明白,只要善于發(fā)現(xiàn),善于創(chuàng)新,生活處處有精彩。在撒哈拉沙漠這么艱苦的環(huán)境下,三毛依舊活的這樣精彩,還有什么困難我們面對不了呢?在她的.故事里,看到的是她恒久不變的愛,她愛每一個人,愛世上的一草一木一沙。盡管撒哈拉威人是那么不可理喻,連吃飯的餐具都要借她的,小孩都跟她要錢……愛總是可以讓人體味到溫暖的,愛總是可以消融一切,愛一切,都會是圓滿的,三毛一直都在追求她生命中定義的完美與幸福,三毛的心里一直深埋一份堅定不移的信念在支撐著她,正如她自己所說: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嘗嘗是什么滋味。
三毛曾說:“如果選擇了自己結(jié)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在我,那將是一個幸福的歸宿!比嘶钪,就應(yīng)該有理想與抱負(fù)。我們要為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而努力。讓平淡的生活注入愛的情愫,讓愛滋潤生命的心田。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4
一直對三毛疏于了解,只聽說過她的灑脫與執(zhí)著,于是我懷著興奮的心情翻開了《撒哈拉的故事》,品味她在異國他鄉(xiāng)的生活。
雖然在這本書中更多的是簡單平實的語言,卻能夠把奇異的沙漠和浪漫的生活描寫得淋漓盡致。真可以說讀起來令人舒暢,放下時讓人為之震撼。
初讀伴著輕松的心情,《沙漠中的飯店》、《懸壺濟世》、《沙漠觀浴記》等展現(xiàn)了在沙漠生活的趣味,也使我覺得荒涼的大漠別有一番風(fēng)情。到了《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死果》,漸漸暴露出來的是沙漠的殘酷,我一度放下了書,不愿再去感受三毛那艱苦的日子。再次拿起它,讀了《沙巴軍曹》、《啞奴》等又令我的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
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三毛的善良。她在《芳鄰》中寫到了和撒哈拉威人做鄰居的經(jīng)歷,他們總是來要千奇百怪的東西,又偷吃天臺上的水。不過,三毛并不氣惱,反而感謝這些鄰居讓她沙漠的日子變得五光十色。在《啞奴》中,三毛不顧當(dāng)?shù)厝说膭窀婧蛦∨患胰顺蔀榱撕门笥眩恢睙o私地接濟他們,卻在羞愧自己無法幫他們脫離奴隸的生活。同時,窮得連身體都不屬于自己的啞奴全力的回報,也令我動容。
我最難以想象的是三毛的勇氣和對于生活的熱忱。正是她的勇敢和熱情,即使遠(yuǎn)離繁華的大都市,置身沙漠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中,她也能把與荷西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在《素人漁夫》中,三毛荷西迫于生計,開車到很遠(yuǎn)處抓魚來賣。盡管非常累,到最后反而賠了錢,兩個人還是去飯店開開心心地大吃了一頓。正像三毛所說的'那樣,她愛上了“這片大漠詩意的蒼涼”。
在《白手成家》中,三毛敘寫了從剛進入陌生又簡陋的房子的灰心,到后來被別人夸贊她的房子別出心裁的驕傲。她和荷西用裝棺材的木板做家具,又慢慢地攢錢為小屋添置用品,條件上的困難可想而知,他們卻從不放棄對生活情趣的向往和追求。三毛眷戀大沙漠就像是前生的故鄉(xiāng),再多的艱辛也磨不滅心中的希望。
在《哭泣的駱駝》中,三毛以戰(zhàn)爭為背景,寫出了巴西里、沙伊達等人的悲慘經(jīng)歷。沙伊達“沉靜的微笑,像一輪初升的明月,突然籠罩了一室的光華”,然而她“漆黑得深不見底的大眼睛”在聽見巴西里的死訊后卻變得了無生趣,這樣一個脫俗的美女淪落為當(dāng)時政治糾紛的犧牲品。我讀出了三毛深深的憂傷。
閱讀《撒哈拉的故事》讓我感悟到三毛對生活的美好追求和無限熱愛,她是沙漠中一朵常開的花,也是這世界上一段值得品味的傳奇。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5
一直對三毛懷有一份獨特的情感,大抵是心下羨慕有人可以活得如此灑脫不羈,愛她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一直尋求自然與單純,從臺北到德國,從撒哈拉到美利堅,她的一生似乎都是一個傳奇。
對于三毛所有作品都是鐘愛的,如果一定要選擇,那還是會選擇撒哈拉里的三毛。如一朵艷紅在沙漠里綻放,沙漠的熱度和躁礪讓她顯得那么飽滿、奔突,她滿頭的黑發(fā)和遮擋于后的眼神,有著生命最亮眼的光芒。這段故事記敘著她與荷西的幸福,記錄著瑣碎的煩惱、憂愁、快樂。同時也帶給我從未體驗過的沙漠風(fēng)情。三毛說她第一次見著撒哈拉,像見到久違的故鄉(xiāng)。那時她已在異國多年,也心存了各種風(fēng)情。但還有比沙漠更適合安頓下三毛的云游四方的心的.居所嗎?沙本是世間最無依無著之物,安定流浪聽?wèi){風(fēng)停風(fēng)起。而沙漠收容他們——還有三毛,一并攬入它的懷抱。
我想曾經(jīng)甚至是現(xiàn)在,有很多人因為《撒哈拉的故事》,而愛上沙漠,開始對流浪產(chǎn)生憧憬。從她的小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遙遠(yuǎn)而又新奇的世界,我們可以想象她在沙漠里一步一步行走的模樣,可是在現(xiàn)實中我們不曾想象過一個現(xiàn)代人在荒涼的沙漠里會是什么樣的生活。一定不是像她所寫的那樣浪漫,一定有許多艱辛和阻礙,而她居然憑著一時的沖動就拎著少少的行李就去了撒哈拉,所以從中我們還可以讀到三毛對于沙漠的渴望是內(nèi)心洋溢而出的一種對生活超逸不俗的態(tài)度,她的浪漫奇想總是可以為枯燥艱辛的沙漠生活制造無限情趣,就連痛苦也好似扎著蝴蝶結(jié)的。在三毛的筆下,她還原了一個女人的本性——天真,熱情,心中充滿了愛與感恩。一個女人,和自己心愛的人遠(yuǎn)離故土,來到一個貧瘠,甚至是落后的地方,卻從未對生活失望,我們都不知道是什么信念支持著這么一個瘦小的身軀。我想正因為不知道和許多的無法解釋,所以我們會心生羨慕。
人們常說,文字如人,三毛的文字,向來都是質(zhì)樸,感人。閱讀她的書,仿佛你是在跟她交談,而不是在讀她的書,就像別后的友人在向你訴說著她遠(yuǎn)行的故事,不加任何修飾?吹臅r候舒服,放下時卻是如此的感動。
三毛曾說:“如果選擇了自己結(jié)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在我,那將是一個幸福的歸宿!蔽蚁胪^于追求完美,追求理想化的人,容易選擇決絕的方式去達到超脫和升華的境界。可是不管怎么說,她一直都在追求她生命中定義的完美。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6
游四方,略略晴雨的風(fēng)光!}記
陰雨綿綿的午后,我意猶未盡地合上這本名叫《撒哈拉的故事》的書,這本書講的是三毛與丈夫荷西在沙漠中驚險刺激的奇遇。
不得不說,這本散文隨筆十分耐人尋味、精彩刺激,把我?guī)肓艘粋只有在夢里才能抵達的世界。書的作者三毛是位不走尋常路的奇女子,她奔放、浪漫,真性情,專做別人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似乎也只有如此充滿血性的人才能寫出這般瑰麗的文字。
有人曾問我,將來有什么打算,其實,講心里話,打算太多,變化也太大,但是,在心底深處,如果可以,我想環(huán)游世界,去感受溫柔旖旎的江南,去領(lǐng)略浪漫多情的巴黎,還有那時尚華麗的紐約、美麗可愛的威尼斯風(fēng)情,一座又一座獨具魅力的城市不斷誘惑著我,讓我無比向往。
我夢想著在未來的某一天能真正踏上異國他鄉(xiāng)的土地,去欣賞異域風(fēng)景,領(lǐng)略別樣風(fēng)光。我知道,自己一定沒有三毛那樣的.勇敢奔放,但我同樣可以去尋找、去發(fā)現(xiàn)那些我不曾目睹過的美好風(fēng)光、美好事物。
當(dāng)然,在我還未踏上自己的旅程時,只能去感受《撒哈拉的故事》中那片神奇的大漠故事、還有三毛的故事,去感受、傾聽她那顆自信、率真,始終對世界懷著感恩之情的一顆赤子之心,還有她的那些故事、那些過往,在這慵懶的午后,我覺得那些時光、那些畫面一點點清晰起來,生動起來,我看到在漫天黃沙中,一位女子背對大漠,向著夕陽義無反顧地走去,頭也不回,背影漸漸融入黃沙中……
許多人不幸福,對生活迷茫,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丟失了最初的赤子心,擁有赤子心的人是不會對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的,他們真誠、善良,靠自己的努力堅持著自己的夢想,每一天都是嶄新而閃閃發(fā)光的,不管外界多么紛紛擾擾,他們都不忘初心,一如既往。
當(dāng)然,對于旅行而言,更多的不是在于要去多少地方,拍多少照片,旅行的意義在于讓靈魂得到升華,讓心靈獲得凈化,讓人更加堅信明天會更好,讓人更加堅定繼續(xù)走自己所選擇的道路,旅行的真正意義就是努力呵護那容易丟失的赤子之心。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薄度龉墓适隆犯嬖V你,只要心中有太陽,你的世界便都是晴天。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7
現(xiàn)代快節(jié)奏的生活,能讓自己放松下來也就是閑來看看書品品茶聽聽歌?粗鴷袆e人的精彩,想象著自己自由的模樣,生活似乎得到了一絲慰藉。
最近喜歡上聽書,可以閉目靜聽,聲音在空蕩的房屋回響,似乎自己孤獨的生活還有個伴。
聽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自己仿佛被帶入書中。年幼時讀此書,沒有太多的印象,對于他們的愛情和自由生活也沒有太大的感觸。后來在書攤上看到三毛的這本書,憑著幼時模糊的記憶,覺得本書可能沒多大看點,無非是成年人的愛情故事,也就沒能買下它。當(dāng)聽到此書時且聽得越來越多的時候,我沉醉了。
我喜歡三毛的性格,叛逆不失獨特,熱愛自由,還帶有一點偏執(zhí)任性。遇到荷西的她是幸福的,兩個真心相愛的人,沒有太多物質(zhì)的束縛,真實地做著自己,有著自己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拋開世事的紛擾。這些是我所向往卻又不可得的東西,所有覺得它彌足珍貴。
可能是我看書的代入感很強,總覺得我就是三毛,三毛就是我。讀過很多的書,只有三毛的書讓我有如此強烈的代入感。包括她的想法,她的叛逆,她的'自由灑脫和偏執(zhí)。
說起三毛,幾乎所有人都會說她樂觀,說她豁達,說她會生活。記得她寫了一篇文章,是關(guān)于異鄉(xiāng)的,在一段時間里,我也有和她當(dāng)時一樣的心境。心情特別差,覺得自己的世界空無一人。不過隨著時間的洗滌,慢慢地學(xué)會了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聽歌,習(xí)慣獨自一人的時光。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邊多了一個伴侶,但他不一定就是荷西。平凡的生活需要活出自己精彩,感情需要兩個人的共同經(jīng)營,一心只顧自己的感受只能導(dǎo)致無盡的爭吵。聽著他們的故事,我想著雖然自己沒有這樣突破世俗的愛戀,但是我們也是自由戀愛到結(jié)婚。很多東西不是以前所向往的那樣,內(nèi)心會疑惑,但我慢慢發(fā)現(xiàn),感情是雙向的,不是要求對方無盡的付出,生活中的每一點都是我們感情的升華。
期望著也在努力著,在這個城市,生活工作節(jié)奏不用太快,收入不是很高,有一個小房子,有一個心愛的男人,有自己的孩子。房間可以小,但是要干凈整潔。最好有個讀書室,養(yǎng)一只貓,和貓一起在午后曬太陽。有一個小陽臺,在陽臺上養(yǎng)滿花。
安靜地生活著,陪伴著他一起慢慢老去。熱愛自己的生活,一切剛剛好就好。不再孤單,因為生活開始有了顏色。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8
本書字里行間反映著大沙漠 獨有的地形地貌 與風(fēng)土人情 ,猶如走進一幅充滿異國風(fēng)情的畫卷。濃情穿梭在三毛清新、細(xì)膩而風(fēng)致 的文字里,一種情愫 在縈繞,一種愛意在流淌,一種震撼心靈的人性美開始浸潤……
三毛是個眷戀沙漠生活的女子,貧瘠廣漠 的大沙漠 在她眼中充滿了無窮的誘惑。她勇敢地拋棄了繁華的都市生活 來到大沙漠 ,迎接她的是黃沙滾滾、風(fēng)聲嗚咽的惡劣環(huán)境,水源奇缺、物質(zhì)匱乏。還有那置于大墳場 的破舊沙土 房:狹窄簡陋,沒有家具,沒有床,頂上還有一個大窟窿 ……,但是這一切難不倒三毛。她和荷西 一頭扎進去,甚至將生命中最神圣、最憧憬的婚禮也“搬”到了沙漠。在艱難的日子里,她和荷西 動手設(shè)計房子,買石灰水 泥糊墻、補窗戶,用裝棺材的外箱改做家具,到垃圾場 拾汽車外胎自做“鳥巢”式的坐墊 ,巧用鐵皮 和玻璃自制風(fēng)燈 ,用沙漠麻布縫制彩色條紋窗簾……,積極樂觀地一步步建設(shè)著充滿情趣的“沙地城堡”,三毛還說“在一年以后,已成了一個真正藝術(shù)的宮殿”,引得人不禁贊美:“你把羅馬已經(jīng)建成了” ,三毛自豪地回應(yīng):“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 與此同時,三毛也盡一切可能走進浩瀚的沙漠探尋她真實的面目,她用相機拍下極荒僻 地區(qū)游牧民族 的生活,隨身帶著藥箱為貧窮落后的撒哈拉 威人義務(wù)診治,并將日用品 等送給當(dāng)?shù)氐娜藗儭鳛榈谝晃簧孀愦蠡哪臇|方女性 ,她以東方女性 不常見的瀟灑和詼諧,以中國人特有的廣博與俠義的.精神傳播著現(xiàn)代文明。同時,她也以現(xiàn)代文明的角度觀看古老文明與沙漠舊俗,并生動地記錄著她在沙漠的所見所聞所感。她在《沙漠觀浴記》描述了撒哈拉 人的骯臟、奇異生活習(xí)俗。由于沙漠缺水,她們?nèi)哪瓴畔匆淮卧,洗澡的方式聞所未聞,用石片刮掉身上的污垢,還用海水灌腸,讓人真實地感受到沙漠環(huán)境的惡劣與生活方式的落后,也為三毛在沙漠的生活捏了一把汗。
三毛就是這樣以極大勇氣和靈明智慧行走在沙漠里,留下了一個個生動、浪漫、離奇的故事。她猶如開在沙漠里的繁花,到處綻放美麗,將生命高高舉在塵俗之上,那份濃濃的愛流淌在沙漠里……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9
記得是初二那一年,我第一次接觸三毛的作品,看的第一本書便是她最有名的《撒哈拉的故事》,沒想到從此之后我就愛上了這個灑脫不羈富有真性情的流浪作家。而那本《撒哈拉的故事》也讓我的內(nèi)心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三毛筆下的撒哈拉讓我向往,盡管那是一個十分落后、環(huán)境惡劣、生活艱辛的地方。沙漠,天氣酷熱,風(fēng)沙襲人,沒有足夠的水,沒有新鮮的食物……但或許這就是我喜歡三毛的原因吧,她總能把艱辛的生活過的有滋有味,把撒哈拉貼上只屬于她獨有的標(biāo)簽。
說起來,她僅僅是看到了一張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感應(yīng)到前世的鄉(xiāng)愁,于是就決定了要搬過去住。真不愧是最勇敢瀟灑的'三毛。∫舱且驗樗挠赂液蜑⒚,才讓我們今天能夠讀到那么真實,直抵心靈的作品。而《撒哈拉的故事》最大的功臣之一還有那個苦戀三毛多年,也是三毛一生的摯愛——荷西,他二話不說的跟著三毛踏上了通往撒哈拉的旅程,并在沙漠結(jié)婚,譜寫了一段令無數(shù)人銘記的“沙漠戀曲”。
讀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真實,所以才會讓人感動,難以忘懷。正是因為這些都是三毛親身經(jīng)歷的事情,如她自己所說,她只是在描寫她的生活。她與荷西的沙漠生活,有開心,有難過,有無奈,有恐懼……
在“沙漠中的飯店”一文中,我看到了三毛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她會利用現(xiàn)有的條件為自己艱苦的沙漠生活增添活力;“娃娃新娘”描寫了當(dāng)?shù)赝林私Y(jié)婚的文化,結(jié)婚時的場景描寫栩栩如生,好像我也感受到了三毛對于娃娃新娘的難過和憐愛之情;而“荒山之夜”中,也讓我跟隨著她體會到了面對心愛的人陷入困境,卻倍感無力,深深的恐懼感;但是“素人漁夫”又讓我對沙漠的生活充滿了好奇,同時不得不感嘆她的真性情。
夜晚的撒哈拉一定更迷人,浩瀚無盡的夜空中閃爍著無數(shù)明星,而三毛的文字仿佛有一種魔力,她筆下的撒哈拉狂野溫柔神秘又充滿了浪漫的氣息,她賦予了撒哈拉新鮮的生命活力,牢牢地把我吸引著,猶如蒙著一層薄薄的面紗,引著你無數(shù)的遐想。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10
《撒哈拉的故事》,一聽名字就知道是寫的沙漠生活,與《哭泣的駱駝》里那種一貫凄慘、荒涼和肅穆的風(fēng)格不同,穿透這本書的內(nèi)容豐富了許多。也許那時是三毛才去的日子吧,在她的眼里,沙漠生活還那么有吸引力,想想看,在這樣一個神秘的世界,那么多的冒險要去,那么多刺激的事情要做,那么多新鮮的日子要過,怎能不讓一個本來就一心向往撒哈拉的人心潮澎湃?
《娃娃新娘》里就寫滿了她對撒哈拉當(dāng)?shù)仫L(fēng)俗的無可奈何,雖然沒有在文字中作“一聲嘆息”,可讀過后自己也仿佛看見姑卡那“瘦得眼眶都陷下去”的臉,有一絲不忍,可更多的只是無奈。
三毛是相信有靈異現(xiàn)象的,這也許又是她與別人不同的一個地方,她甚至于堅信人死后有靈魂的看法。所以,在《死果》這篇文章里,就處處見到了她描寫得十分厲害的“靈異”現(xiàn)象,原因是她撿到的一個里面包有符咒的銅片然后又掛到了脖子上。
“這種符咒的現(xiàn)象,就是拿人本身健康上的缺點在做攻擊,它可以將這些小毛病化成厲鬼來取你的性命!蔽也⒉幌胱肪康降追涫遣皇钦娴娜缟纤f會取人性命,到是三毛的文字中所包含的痛苦、吶喊、撕心裂肺的慘叫以及對生命的無奈直至絕望讓我從心底感到一陣寒意。
整本書中,我最愛的一篇,自然是《白手起家》了。從“異鄉(xiāng)人”到家庭主婦(其實她的工作遠(yuǎn)非“家庭主婦”那么簡單),從她那個灰暗的.中間有個大洞的小屋子到沙漠中最美麗的小屋,這中間經(jīng)歷的苦難曲折自不必說,看著三毛和荷西一步步將這個“沙地的城堡”建立起來,竟然自己也有種滿足感。像她說的那樣:“……人,生下來被分到的階級是很難再擺脫的。我的家,對沙哈拉威人來說,沒有一樣?xùn)|西是必要的,而我,卻脫不開這個枷鎖,要使四周的環(huán)境復(fù)雜得跟從前一樣。”可見,三毛對她的新家是很滿意的,甚而又步回到了原來的三毛了。
原來她來沙漠也只是為了逃避,只是為了放松,這又何嘗不可?只可惜,人的一些東西是很難躲避,很難改變的,再堅強的人,終究不免軟弱。三毛也是人,所以她也走不出這個框框,她需要的東西,愛,父母,家,朋友,她的追求,沙漠不能全部都給她,沒有一個地方能全部給她,她只有一個一個地方不停的跑,不停的鬧著,笑著,瘋著,試圖去忘掉什么。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11
偶然間聽到舍友說起這本書,我抱以強烈的好奇心看完了《撒哈拉的故事》,并深受感動。
作者三毛的先生荷西是一個外國人,被三毛“我行我素”的性格所吸引,在三毛感應(yīng)到前世的鄉(xiāng)愁,決定搬去撒哈拉,苦戀她的荷西也二話不說跟去那里。放棄了自己的航海夢,定居小鎮(zhèn)阿雍。在沙漠艱苦的生活條件中,沒有淡水,沒有錢,女性飽受歧視以及鄰居給生活帶來的困擾,使三毛與荷西感受到了世態(tài)的炎涼。但生活不僅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遠(yuǎn)方的詩。無論是荷西將粉絲當(dāng)作魚翅來吃,還是他們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婚禮,為了生計去海邊打魚,建造出了沙漠上最美麗的房子。都滲透了他們對彼此濃濃的愛意。
在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故事,是三毛在詳細(xì)描述將搬去撒哈拉的那段時間,她的半生漂流過很多國家,最后定居西班牙,朝撒哈拉奔去,自己看為看破紅塵,自我放逐,一去不返也……
而荷西是她的朋友,他不笑話三毛的向往,也不阻止三毛。默默地收拾了行李,在沙漠的磷礦公司找到了工作,安定下來,等三毛單獨去非洲時好照顧她。我想荷西也許就是除三毛父親外最了解三毛的人了吧。在這本書的字里行間,我時刻都能看出她倔強、一意孤行的性格。就算在那樣艱苦的環(huán)境下也可以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努力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三毛與荷西結(jié)婚的決定也僅僅是想有一個人可以依靠。
一生漂泊不定的生活并未可以讓所有人都以此為樂,而三毛的身邊,就有一個一直陪伴著她的人,就是荷西,一個地道的西班牙人,不在家享受繁榮富貴的生活在世界各地陪著三毛過顛沛流離的生活。他深情地愛著三毛,放棄了自己的一切為她編寫遠(yuǎn)方的詩,房租一萬的房子,只為讓三毛過得更好,晝夜不息的加班,只想給三毛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環(huán)境,荷西用自己堅實的'臂膀,給他永遠(yuǎn)深愛的三毛撐起了一個家。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現(xiàn)代社會的人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再去陪伴自己的愛人與親人,更加便捷的聯(lián)絡(luò)方式遮擋住了屏幕后一顆深沉的愛意。在信息高速發(fā)展的今天,我們是否會在一個小小的節(jié)日時陪伴家人吃一頓簡單的晚餐,習(xí)慣性的問候一句“早安”?
讀完《撒哈拉的故事》,我為三毛與荷西堅貞不渝的愛情所感動,也贊頌荷西對三毛長久的關(guān)愛關(guān)心。陪伴,是時間最深沉,最長情的愛。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12
我來不及認(rèn)真的年輕,待明白過來時,只能選擇認(rèn)真的老去。——三毛
有時想想,我這個年輕的資本家也瀕臨破產(chǎn)了,都說十八歲,最好的年紀(jì),可我的十八歲勉強也只剩下半數(shù)了,按照正態(tài)分布的話,十八歲的巔峰之后,我要面對的是怎樣的慘淡啊。于是我便恐慌,十八歲后還會不會有大把的燦爛和肆意?三毛告訴我,一定會的,燦爛和肆意是一輩子的事。
《撒哈拉的故事》讓我認(rèn)識三毛,一個怎么可以這么可愛的三毛哦。
《沙漠中的飯店》里,她會心血來潮的哄騙她“中國餐館唯一的食客”荷西,粉絲啊,是高山上凍住的春雨,正常情況下,是山胞們下山賣了換米酒的,“所羅門王寶藏”豬肉干是治咳嗽的,是藥,不可多吃,紫菜包飯的外皮是復(fù)印紙,雖然她也會發(fā)出“有時想想荷西很笨,所以常常感到悲傷”的感慨,但在她深深的套路里,荷西很開心,她就更開心的當(dāng)著他口中會七十二變的猴子。
《收魂記》里,她帶著她的雄心和窮的一逼的口袋,偶爾在三四百張照片里,拍出一兩樣好東西,她拍下如夢如幻又如鬼魅的海市蜃樓,拍下連綿平滑溫柔的沙丘,拍下如雨的風(fēng)沙、焦裂的大地,拍下深藍(lán)的海洋、淡紅的'云彩,也拍下可愛又極易受到驚嚇的撒哈拉威人,也許,這就是她前世的鄉(xiāng)愁吧。
《沙漠觀浴記》里,她一邊吐槽著撒哈拉威人的臟和觸目驚心,一邊又如狗尾巴草一樣站在這群胖女人之間嚇又興奮的激動著,沙漠果然是個神奇的地方,連洗澡都讓人驚奇,有時候狠狠羨慕過三毛的大膽和肆無忌憚,但沒辦法,仍是被害羞和不好意思支配的多些,天啊,下輩子讓我投胎成三毛吧,不是為了那滿滿一枕頭的錢,死的早也沒關(guān)系,我的誠心,天地可鑒啊!
真的是喜歡三毛,喜歡給幼小的新娘子塞雞腿的她,喜歡會和小奴隸一起串肉串的她,喜歡為“芳鄰”們借東西而深深計較的她,喜歡結(jié)婚時在帽子上插了一小把香菜的她。
鬼知道她對我的影響有多大,也鬼知道我腦子里快裝不下的奇怪知識是不是她種下的惡果,算了,還是謝謝她吧,給我荒蕪的年輕歲月里,添了點偷偷摸摸的兵荒馬亂,添了點莫名其妙的天馬行空。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13
這本書的作者是三毛,是我喜歡的作者之一。我想,我們每個人應(yīng)該對三毛的故事都有所耳聞。確實,她做到了我們每個人都很難做到的事情。在她的人生中,她活出了自我。她不害怕別人的冷嘲熱諷,她的人生足夠精彩。讀完之后,我有以下幾點收獲。
第一,在有生之年,我們要去做自己想干的事情,做自己喜歡干的事情。這便是一種樂趣。如果我們想要幫助別人,那我們就去做;如果我們想要去冒險,那我們就應(yīng)該立馬行動。人生雖然漫長,但一生并沒有那么多的日子來讓我們揮霍。我們與其昏昏噩噩地度過,倒不如活出真正的自我。畢竟,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由我們自己來決定的.。一個人,有了想干的事情,一定要立馬去干。因為,我們?nèi)诵源嬖诠逃械娜觞c。一件事情,如果我們想干卻沒有立馬去干,那么在往后的人生,我們就會不斷為自己找借口。但其實,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完成自己想干的事情,只要我們愿意,只要我們堅持。
第二,我們要守住內(nèi)心的純真、善良,要尋求簡單生活中的簡單快樂。雖然在長大之后,我們見識到了人性的惡,但是,我們是我們,我們不是別人。我們應(yīng)該守住自己心中的道義。在這世間,做自己是最難的,但也是最簡單的。我們應(yīng)該在自己簡單的生活中,尋求簡單的快樂。
第三,生活總有酸甜苦辣,我們都需要為了生計而奔波,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可以過得富有詩意。這取決于我們自己。既然我們的人生有選擇的權(quán)利,那么我們又何必要渾渾噩噩地虛度人生。我們應(yīng)該讓自己的人生過得快樂,即使生活存在苦難,但我們自己才是自己命運的主宰。相信自己,我們的未來就一定美好。
第四,書中說到:一個人如果心死了,那么活著是非常無聊的。確實。有句話說得好: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我們必須清楚:每個人的心靈,都需要自己來磨練。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是天生的。我們都會受到不同環(huán)境的影響,但影響只是影響,不能起決定作用。在我們的人生中,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只有我們自己。即使我們出身不好,我們也可以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只要我們努力,只要我們堅持。心若有了方向,到哪里都能找到前行的路;心若沒了方向,到哪里都是流浪。
最后,只愿我們每個人都能守住真實的自我,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14
未讀撒哈拉之前,在小女子無知而狹隘的世界里,三毛是文藝的象征。讀過之后,才越發(fā)覺得,她是自由的代表。
自由,隨性,可以真實的做自己。在有想法后,避免與親朋好友離別時的矯情與難過,三毛沒有與任何人說再見,只是給自己的室友留了一封信,她說,因為自己離開的日子是周末,不道別是不想讓別人的周末變得不愉快。畢竟離別多少都夾帶著傷感;蛟S,在別人看來,三毛是自私,任性的。她沒有考慮別人面對她不告而別的感受,只是自以為是的站在自己的角度覺得舉辦告別儀式更加顯得難過。在小女子看來,三毛只是再用自己的'方式去愛她所愛的人。
熱情,溫暖,有生活是三毛的代名詞。在面對一群又一群無賴的沙漠鄰居時,三毛也會怒,也會生氣。但是三毛依舊會在別人有困難需要幫助時伸出援手,盡管她在別人那里索取不來任何的好處,一直在思考,這是一種怎樣的境界,畢竟,人際交往是禮尚往來的,一味地付出又有誰能做得到。在因想開車去接荷西的路上,總會時不時搭載一些沿途過客,盡管,他們不同身份,不同地位,會把車上弄的臟兮兮,亂糟糟,但是三毛,荷西不會計較太多;蛟S是因為他們曾經(jīng)也得到過沙漠道路里,搭載主給予他們的幫助,他們懂得在無助時別人伸出的援手有多重要,只有親身體會才能懂其感受,或許,三毛荷西在將別人給予他們的溫暖繼續(xù)傳遞下去。
說起荷西,不由得感慨道;三毛是何其幸運,能夠遇到這樣價值觀一致,遷就,包容她小任性的人。他們會一起建造沙漠里并不完整的家,而不是各種嫌棄。他們會各自搭載不同的沿途客,而非互相抱怨。他們會在自己擅長的方面各司其職,而非互相推脫。看后心中,不免產(chǎn)生一種激動之情,原來世界上真的可以有一個人可以與另一個人情投意合,各種觀一致。
三毛是一個有生活的女子,可以把自己不堪的沙漠小屋裝扮的奢華而別致,成為沙漠里一道亮麗的風(fēng)景線,雖在墳場,但卻從未顯得凄涼。變廢為寶,真的是一個富有生活的詞語,真的是一個具有智慧的技能。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15
打開頁面,找到《撒哈拉的故事》。細(xì)細(xì)品讀三毛在撒哈拉的趣事。
本書記敘了三毛定居在撒哈拉的種種趣事,書中洋溢著三毛對沙漠的熱愛與執(zhí)著的追求。
本書字里行間透露出撒哈拉人獨有的風(fēng)土人情,使讀者如置身在一幅撒哈拉風(fēng)情圖中、穿梭在三毛細(xì)膩的文字里,感受撒哈拉的美妙之處。
三毛是個十分熱愛沙漠的女子,她拋棄了大城市里的繁華生活,毅然來到撒哈拉定居,去實現(xiàn)她的夢想?僧(dāng)她帶著丈夫興高采烈地來到撒哈拉時,迎接她的只有黃色的沙土、貧瘠的土地、簡陋的房子——狹窄簡陋、沒有家具、天花板上還有一個大窟窿。而她們并不為此而退縮——她們一起動手裝修房子、用裝棺材的箱子做家具、巧用鐵皮自制風(fēng)燈……使得她們的`房子成為了撒哈拉中的宮殿,引得人們嘖嘖稱贊:“你們創(chuàng)造了羅馬”,三毛的心靈手巧為她的沙漠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
在這片沙漠中,她們發(fā)生了許多趣事——在《撒哈拉的餐廳》中,三毛以粉絲的三次吃法,引得憨厚的荷西不想吃他的老本行——西餐,只想光顧她的“中國餐館”了。當(dāng)看到荷西把粉絲誤認(rèn)為是鯊魚翅、把海苔誤認(rèn)為是藍(lán)印紙時,我終于忍不住,大聲笑起來,心里想:“她們在撒哈拉的生活一定是豐富多彩的”在《懸世濟壺》中,三毛當(dāng)起了沙哈拉威人的“非洲巫醫(yī)”,而荷西卻極力反對,認(rèn)為她是自找麻煩。然而,三毛的醫(yī)術(shù)卻對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藥到病除。當(dāng)讀到三毛對荷西說她用指甲油幫人補牙后,荷西被嚇的頭發(fā)都立起來時。我又忍不住笑了,“這沙漠的故事可真有趣”。可有時,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并不都是以開心的結(jié)局收場的——在《荒山之夜》里,荷西不慎掉入沼澤,三毛好不容易才搬來救兵卻差點慘遭侮辱,最后,三毛急中生智,救出了荷西。在《死果》中,三毛因帶上被詛咒的符咒而中邪,荷西不顧一切的救她……先不說她們有多么情深似海,也不說她們?yōu)閷Ψ讲活櫼磺,單是看到這個情節(jié)就令人感動萬分了……
三毛與荷西就這樣在撒哈拉生活下去,雖然生活平淡、簡樸、十分貧困。但她們卻是非?鞓,因為她們知道,物質(zhì)上的貧困沒什么,精神世界的豐裕才是真的好,精神世界是不能用物質(zhì)換來的。她們心里這樣想:“平平淡淡過生活,認(rèn)認(rèn)真真去做事。莫愁今生無富裕,精神豐裕才可貴。”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04-28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04-28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01-22
《撒哈拉故事》讀后感02-01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心得03-30
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03-03
撒哈拉的故事讀書心得04-07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15篇12-01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11篇)02-11
撒哈拉的故事讀后感11篇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