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中國傳統(tǒng)作文三篇
無論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國傳統(tǒng)作文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傳統(tǒng)作文 篇1
行書是介于楷、草之間的一種字體。它雖不像楷書那樣端端正正,也不像草書那樣潦潦草草,但卻寫得比較放縱流動,人稱“八分楷書”。
行書不是哪個人單獨創(chuàng)造的,其實它也同其它字體一樣出自于群眾書寫者。在漢末,行書沒有普遍的應(yīng)用,直到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的出現(xiàn),才盛行起來。
行書,簡而言之就是在楷書的基礎(chǔ)上加些細小的變化,書寫起來很方便的字體,故而于楷書相間流行。因它不像楷書那樣嚴謹端莊,又不像草書那樣難以辨認,所以古人說它“非真非草”。它的特點就是運用了一些草書的特點,來簡化楷書的筆畫?傮w來說,它比楷書要流動、率意、瀟灑,又比草書容易辨認。比如“話”的“言字旁”,原楷書繁體字為七畫,行書就只有兩畫。其次筆法流動自如,增加勾挑與牽絲。寫楷書要求點畫分明,一筆一畫的寫。行書的點畫之間有了勾挑與牽絲,便顯得筆勢流動,意態(tài)靈活,用筆活潑。
行書中最著名的就是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前人以“龍?zhí)扉T,臥虎龍闕”來形容其字的雄強俊秀,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天下第二行書”則是唐代顏真卿的《祭征稿》,其字寫得勁挺奔發(fā)。而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則被古人評為“天下第三行書”。當然了,還有黃庭堅、米芾、蔡襄等都非常擅長寫行書,他們有不少作品傳世。
王羲之的《蘭亭序》最受人歡迎,它文字燦爛,字字璣珠,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優(yōu)美散文,它通篇瀟灑自然,用筆遒媚飄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參差,既有精心安排,又有藝術(shù)匠心,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寫法各不相同。如“之”“以”“為”等字,各有變化。特別是“之”字,達到了藝術(shù)上多樣卻統(tǒng)一的效果!短m亭序》是王羲之書法藝術(shù)的代表作,是中國書法藝術(shù)史上的一座高峰。
寫行書,就需要大小相兼,也就是每個字大小不同,不過也不可以過分的大、小。而且每個字、每個筆畫之間都存在著連帶關(guān)系,既有實連,又有意連,有斷有連,顧盼呼應(yīng)。當然了,寫行書還是得收放結(jié)合,一般長為放,短為收;回峰為收,側(cè)峰為放。但也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收下放。
一篇好的行書,布局也是必須注意的。要行距拉開,跌撲縱躍,蒼勁多姿。行書書寫應(yīng)輕松、活潑、迅捷,掌握好疾與遲、動與靜的結(jié)合。墨色安排上應(yīng)首字為濃,末字為枯。線條長細短粗,輕重適宜,濃淡相間。和草書差不多,卻沒那么潦草。
行書具有緊貼其它書體的特點。所以孫過庭的《書譜》中說道:“趨勢變適時,行書為要”。行書可以分為真行、行草兩個方面。真行是比較規(guī)整近似于真書的行書。據(jù)唐代張懷的《書議》記:“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真行”亦稱“楷行”、“行楷”。世間以王羲之為“真行”第一人。
像徜徉在夏天夜晚的星空下,我無限鐘情于行書的魅力與獨特。它們像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一樣在紙上玩笑嬉戲,像一朵朵美麗多姿的鮮花愉悅你的眼睛。行書的變化多端,或挺拔如峰,或如龍蛇盤繞,或浩瀚如海......
行書,傳承了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瑰寶。它方便了我們的書寫。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們一定要保護我們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行書的美,行書的變,行書的趣,行書的奇,讓我們大飽眼福,它用它的變化多端、千姿百態(tài)、流暢活潑向我們證明了“漢字”,是一門獨特的藝術(shù)。
中國傳統(tǒng)作文 篇2
中國,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一個具有傳統(tǒng)文化的國家;一個具有數(shù)億人的國家;一個……
“學(xué)習(xí)爭先雖重要,禮貌禮貌也要好。學(xué)校規(guī)定都遵守,見到老師要禮貌。同學(xué)之間相友愛,友誼小手牽的牢。愛護公物放心上,樹立新風(fēng)我做到!边@就是一首禮貌禮貌歌。
禮貌就就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一。
禮貌的定義:就是指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意念和行為,就是言談舉止對別人的尊重與友好的體現(xiàn)。
小時候,父母總就是說見到人必須要叫。小時候的我天真爛漫,很聽父母的話,一見到認識的人就會叫個不停,什么阿姨叔叔啊;姑父姑母啊……
此刻的我已就是一個高一的學(xué)生了,不怎樣愛叫人了,只有在父母的逼迫下才會叫人。一般見到熟人也就笑笑而已了……老媽一向說“見認識的人必須要叫,這就是禮貌問題。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崩蠋熞步(jīng)常說“在校必須要叫老師好,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學(xué)生!钡褪谴丝痰奈遥傆X的自己就是一個小大人了,一向嘴邊掛著阿姨叔叔什么的,會被我自己的朋友、同學(xué)笑話。
我承認這一點我做的不好,但我有自信的說我有一點做的很好----那就就是尊老愛幼。
坐車就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個性就是公交車。在公交車上,后門一開就能看見三把黃色的.單人座椅,這三把座椅就是專門為老弱病殘所設(shè)的。但我總就是會看見一個孕婦或老人站著,偏偏會有年輕人、中年人坐在旁邊。其實我猜想坐著的人有想讓位的,但就就是自己不想吃虧。直到售票員說“誰能讓一下位?”我有信心說我不就是這樣的!正因我做到,看見這樣的狀況會主動讓位!
禮貌不用花錢,卻能贏得一切!禮貌能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禮貌相待的人喜悅!讓我們行動起來,做一個有禮貌的人。來繼續(xù)傳承中華的傳統(tǒng)美德----禮貌!
中國傳統(tǒng)作文 篇3
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里,我最喜歡中秋節(jié)了。
一到中秋節(jié),家家戶戶都點燈籠、放孔明燈,和吃月餅。不過吃月餅可有一個故事——朱元璋與月餅起義,F(xiàn)在就讓我們一起聽聽這個故事吧。
元代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tǒng)治階級的殘酷統(tǒng)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lián)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yīng)。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yīng),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糕點賞賜群臣。此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xí)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了。
我之所以喜歡中秋節(jié),還因為我會在中秋節(jié)賞月、在天臺上和家人吃瓜子、講故事……
【中國傳統(tǒng)作文】相關(guān)文章: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作文05-31
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的作文08-11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作文11-03
中國傳統(tǒng)故事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