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安塞腰鼓》評課稿(優(yōu)選)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要開展評課稿準備工作,通過評課的反饋信息可以調(diào)節(jié)教師的教學工作,了解、掌握教學實施的效果,反省成功與失敗原因之所在,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及時修正、調(diào)整和改進教學工作。評課稿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安塞腰鼓》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安塞腰鼓》評課稿1
聽完陳xx老師的這兩節(jié)《安塞腰鼓》的教學,感受頗多:
1、關于課文的朗讀
這是一篇表現(xiàn)藝術之美的美文,作者寫得是激情澎湃,這節(jié)課陳老師也讓學生讀得激情澎湃,應讓學生自己大聲朗讀,然后再抽生讀,若學生在朗讀時不能充分表現(xiàn)作者的感情時,教師再進行范讀,通過教師規(guī)范激情的'朗讀來感染學生,引導學生去領會文章。
2、關于教師的引
視頻導入時,陳老師及時引導學生思考:這是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咱們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安塞腰鼓的?這樣一步步就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出來了。
當學生活動時,教師也注意引導,讓學生自己泛讀(文章寫得好嗎?),再讓學生思考讀(文章是怎么寫的?),然后將自己的思考及困惑在小組里互相交流,最后教師再引導提升點透。
3、關于課堂的訓練
陳老師在引導學生探討文章的寫法(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時,結合課文指導寫作,練寫結合讓學生讀透課文,解透課文,再通過相互交流啟發(fā)進行仿寫訓練,幫助學生提升寫作水平。
關于有效課堂教學的一般模式:
讀——思——議——導——悟
總之,陳老師將語文課上成具有“濃濃的文學味,濃濃的生活味”的語文課。
《安塞腰鼓》評課稿2
《安塞腰鼓》是一篇散文,是一首生命的贊歌,力量的贊歌。文章用語激昂、酣暢淋漓、大氣磅礴,讓人激情澎湃。兩個個性不同的教學風格卻也使這篇文章有的別樣的韻味。
我校的景老師重在“讀”中悟“情”。景老師盡管初上講臺,但對于這節(jié)課的處理我個人認為還是不錯的。整節(jié)課景老師采用了聽讀這節(jié)課最大的亮點就是將“讀”貫穿于整個課堂。采用了聽讀、自讀、精讀等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尤其是教師把反復出現(xiàn)的句子“好一個安塞腰鼓”作為突破口,目的是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作者對安塞腰鼓的由衷的溢美之情。
個人認為還有幾個問題值得商榷:
1、由于是七年級學生,所以教師需對文本中的生字,如“鏗鏘”、“羈絆”等進行強調(diào),況且小宋兩次出現(xiàn)把“鏗鏘”讀錯的.現(xiàn)象。
2、“xx的安塞腰鼓”的設計似乎與“概括安塞腰鼓表演的總體特征”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內(nèi)容一樣,有些贅余。
3、課堂時間的安排有點前緊后松,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較少。
當然,這僅僅是自己對文本解讀的感受,我們常說,詩有詩心,文有文心,而詩心文心,都是作者之心。一篇課文教什么?一般來說,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文心,作者的感受等等。但其實,語文教師還經(jīng)常有意忽略了一項最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文章的語言。很多文章的內(nèi)容主題其實不需要教,學生一看就懂。那么教師在課堂上教給學生一些什么新的東西呢?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文章的語言美!栋踩摹肪褪沁@樣一篇課文。
薛老師對《安塞腰鼓》的解讀就抓住了這一把手——“腰鼓”。
1、抓住“腰鼓”組織教學過程。這節(jié)課就是從“腰鼓”展開的,先借助本校的課本劇從整體上使學生初步感知腰鼓的特點。其次品“鼓味”,賞語言,在朗讀、發(fā)現(xiàn)、品析中體會腰鼓的獷野。接著悟“鼓魂”,探主旨使學生充分體味到腰鼓的陽剛之美。
2、抓住“腰鼓”整合教學。品讀段落、品析語言及寫作方法這三個方面的層層展開,使學生逐步加深對這大氣磅礴的腰鼓的欽贊之情。
3、抓住“腰鼓”組織語言教學活動。由“我發(fā)現(xiàn)了美,你聽(看)”的句式引導學生尋找美感,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也體會了別樣的美句。
當然,薛老師也出現(xiàn)了一點小的瑕疵,多媒體出示的生字詞中“冗雜”的“冗”(板書三聲)教師讀成二聲;“旋風”中“旋”教師說是二聲,正確是四聲。
總之,一篇文章,兩節(jié)不同形態(tài)的呈現(xiàn),都使我感受到語文課的別樣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