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讀后感[精]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后感吧,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論語》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論語》讀后感1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并稱“四書五經”。
還記得第一次接觸《論語》是在剛上初中的時候,它是一篇需要背誦的課文,可是背起來甚至沒有接觸最多的現(xiàn)代文那么拗口,反而更加易懂其中所蘊含的道理,比現(xiàn)代文更容易背誦。雖然僅僅只有十則出現(xiàn),但是就只默念過幾次,我似乎就已經感受到了書里所蘊含的博大精深的奧妙,它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就是這一次的“遇見”,激發(fā)了我刨根問底的內心。我便買了一本全本的《論語》,細細品讀其中所創(chuàng)造出的“文明世界”。
《論語》里面講述的是關于如何做人、關于君子人格的塑造、關于學習、關于教育、關于政務、關于治國與安邦以及關于中醫(yī)的一些知識。其中便有一些膾炙人口的名句,例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钡鹊让,都是出自其中,甚至可以在里面悟出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和方法。
有一天我和朋友去一家餐廳吃飯,我洗完手出來沒有烘干,無意地甩了甩,沒有想到,原本看似高尚的兩名婦女貿然擺著兇惡的面目對著我破口大罵:“你們在干什么!一點文明禮貌的美德都沒有,看把我的衣服弄臟了,一點家教都沒有!”她們說得很粗暴。我剛想發(fā)火。這時,我突然想到《論語》中的一句話:“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這句話是指有一次孔子對季氏說過這樣一句話:“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里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畢竟,容忍也是一種美德,更何況是我的不對呢。想到這里,我連聲道歉:“對不起,我不是有意的!彼齻兛赡軟]有反應過來,過一會兒也紅了臉,似乎為剛剛的言行感到不妥!昂呛牵鋵嵨覀円膊粦撃敲磧吹.,再說你可能也是無意的!闭f完,我們都相視一下,露出了笑容。回到座位上,想到剛剛的一切,又想到《論語》教給我的道理使我避開了那無謂的爭吵,能互相諒解,不引起糾紛,真的是像書中講的那樣,只有遵守文明美德,人與人之間才能相互容忍,做一個“君子”,世界才能“和平”。這便是閱讀帶給我的快樂啊。
談論一個人是否真正有素質、有良好的道德修養(yǎng),不在于那修飾的外表,真正在于內在,發(fā)自內心所表達出來的氣質。做一個像孔子那樣注重內在修養(yǎng),有文明美德的有素質之人,何嘗不是這本書帶給我們的樂趣和分享。
《論語》讀后感2
我愛世界上每一本有用的書,我也意識到,任何一本書的精髓只有經過反復閱讀、啃咬和食用才能真正獲得!背浴墩撜Z》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從想吃,到嚼,再回味,香甜可口,清爽爽口,真的很快樂。
合上書,仿佛能聞到芹菜的香味從中溢出,我陶醉在《論語》的話語中。
我第一次讀《論語》的時候,正好是五六年級。當時,我以為《論語》只是一部白紙黑字的古文,真的很無聊。再看《論語》的時候,是大年初一。我覺得《論語》不僅樸素,而且美麗。雖然白紙黑字,寥寥數(shù)語,卻勾勒出一幅美麗的圖畫:“三軍能勝俊,匹夫不能勝志”,年初,豪邁的氣魄非同尋常,“仁者不相貌,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對這四個字的描寫是金先生的風度;一個仁愛的人愛這四個字,言簡意賅,時時呼喚著人間的真情;“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概括了為別人做事的本領和老師們孜孜不倦的話語。這些簡單而睿智的話語讓我的心變得干凈而清晰。《論語》也把我?guī)肓艘粋欣欣向榮的`世界。我懂得如何對待生活。
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把《論語》吃透,就會感到輕松愉快。《坐以待斃》中有五、六位孔子,有“無春,無春衣,無春衣”之稱。有六七個孩子在彝族洗澡。風吹,舞,霧,唱,還。”對!一個人能和同伴一起跳舞,同時唱歌,輕松愉快地回家,這是最幸福、最簡單的理想!這種理想不同于別人“修身養(yǎng)家、治國安邦”的理想,但這種平凡的理想卻能充分體現(xiàn)我們對省會的熱愛和向往《論語》讓我明白,權力和地位只是繁榮的一瞬間,只有悠閑舒適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論語》使我完善了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使我的心潤而香。
在我的書房里,《論語》是我的指路明燈。進入初中二年級后,我渴望成功,卻忽視了對概念和定義的理解。這讓我在學習上感到困惑,教輔書中的各種學習方式更讓我眼花繚亂。后來,我又拿起初中課本,仔細回憶了《論語》中的兩條人生格言:“學而不思,學而不學,學而不學,學而不學!。這句格言所倡導的踏實嚴謹?shù)膶W習態(tài)度,規(guī)范了我的學習觀念,對我有很大的好處。
《論語》的味道就像嚼出苦薄荷的甜味。在甘甜之前的這些苦楚使我明白,我決不能違背做事的次序,在地上前進,否則我將失敗。
《論語》的每一點,雖然都是由許多平凡的文字組成,卻創(chuàng)造了許多人不平凡的生活。我相信他們也會在我們的生活中開一朵更加燦爛絢麗的花。
《論語》讀后感3
孔夫子曾經說過“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以及“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諸如此類的話,并且還說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鬃右恢被畹搅似呤䴕q,五十七年的經歷使他仁德兼?zhèn),學問淵博,成為冠絕一時的大學問家,大思想家,可謂是震古爍今。當他的高足問他時,他的回答竟然是“朝聞道夕死可矣”,多么令人不可思議!
作為一個完全有足夠的資本炫耀自己的大學問家,孔子還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學習探索中去嗎?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點不是探求天地萬物的具體性理,而是探求社會與人生的具體性情。因為世間萬物的客觀規(guī)律也許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體感情是無限的。作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無限的“人”,這也正是讓孔子感到學而無止境的.原因。人的性情舉止,是處于不斷變化過程中,每探究出新的內容,就打破了原來的舊的規(guī)律!安换既酥灰阎疾恢艘!笨鬃影言捯呀浾f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難的。而孔子最精辟的論述,也自然而然的體現(xiàn)他對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見解。
陶行知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在這一點上,和孔夫子幾千年前提出的主張“仁與德”的觀點不謀而和,兩人都是偉大的教育家,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觀點是驚人相似?毫無疑問,兩人都是把“仁與德”當作自己去不斷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不斷的學習,從而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與品德,這是有必然性。
為了學習,可以三有不知肉味,這足以見孔子的勤奮,可如果僅僅是勤奮,恐怕孔子就不會如此得到世人的尊敬了。他的好學表現(xiàn)在方方面面: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這是謙虛;我如老農,我不如老圃,這是實事求是;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這是一種樂觀。他的學習精神,不僅僅限我們常人的思維,這個是學問,那個不合適。孔子會以最博大的胸懷,去容納世間萬物,這就是我們所不及的。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備著各種謀生技能,又具備著對于生命意義有深邃洞見的哲學家及教育家。他一方面具備著各種禮、樂、射、御、書、數(shù)的專業(yè)知識,又具備著經營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對教育的目的有著明確的方向指引,因為他的眾多的知能,他成為中國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謀生技能的知能細節(jié)固然沒有保存下來,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談話卻當我們閱讀吟詠他的話語之時,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的生命的目標。
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圣人的學習!
也許我們這些凡人是永遠無法領會萬事師表的學習內涵,但每一個人也許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論語》讀后感4
在吃的問題上,孔子曾有這樣一些議論:“食不厭精,膾不厭細”“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割不正不食”——時隔兩千多年,我們再來品味這些話,會感到它談論的不僅是一種飲食習慣,更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閱讀品味,一種審美傾向,一種人生追求。——寫在前面的話
與《論語》相識
初讀《論語》是在九歲,那時是在父母的要求下無奈地閱讀,但是在睡前的半小時仔細品讀中,發(fā)覺《論語》既樸實無華有秀色可餐,白紙黑字,片言只語就勾畫出美好圖景!白怨沤杂兴溃駸o信不立”,道出治國真諦;“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醞釀壯志凌云;“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描摹堅貞意志;“仁者愛人,親親愛人”,呼喚人間溫情。這些樸素而又睿智的言語使我的心靈干凈明澈,引我走進了一個充滿智慧的世界。
與《論語》相知
在時光與歲月的見證中,我慢慢咀嚼《論語》,規(guī)范我的`言行與學習方法。其中,改變了我的方法與選擇的要數(shù)那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記得剛步入初三時,我急于求成,卻忽略了對概念定理的理解,這使我學得并不扎實,各種教輔書上的方法使我眼花繚亂,不知所措,成績是忽高忽低,不能穩(wěn)定。無意中,我讀到了“溫故而知新”,如同在黑暗中找到了指路的明燈。從此,我開始勤于思考、努力學習、階段復習,終于我考上了實驗班、實現(xiàn)了長久以來的夢想。而反復品讀《論語》,如在品讀香茗中嚼出絲絲甜意:做事不能違背原則,否則必然失敗。我豁然開朗。
與《論語》相悟
讀《論語》至今六年,回味起來,最沁人心脾的是《論語》所蘊含的思想馨香,印象最深的是那一篇《待坐》:孔子“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思想有悖與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但這種平凡的理想源于生活、源于心靈的根本,讓我們的心靈和諧飽滿,讓我們對生活有熱愛、有向往,這種理想也是我們所追求的。
《論語》伴隨我走過了六個春秋,無論我面臨困難還是身處險境,無論我哭泣悲傷還是吟詠感嘆。它就像一位忠實的朋友,為我指引迷途,幫我改變人生軌跡:它就像是一葉輕舟,帶我飄過知識的海洋、智慧的溪流,駛向誘人的港灣、神秘的小島、未知的地方。驀然回首,我與《論語》相識、相知、相悟,仿若“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換的今世的相遇,我與它應該是兩千年前注定的緣分吧!
一句句警示哲理,一次次仔細咀嚼,匯成了浩瀚無垠的書海,暢游其間,采擷下多少?不多,但很有益,就像風塵仆仆的歸人接受了家的洗禮,煥然一新。而我還會品味生活,研讀《論語》,一點一滴,通透其靈魂,使我的心靈芳香馥郁。
《論語》讀后感5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您能告訴我一字,使我可以終身實踐,并且永久受益嗎?如果有這么個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個兒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干。人一輩子做到這點就夠了。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因為別人欺騙了你,你也就用同樣的方法去騙取別人,這種處世方法實在是不可取的。我曾經與財務經理說過,不能因為有客戶不講信譽,不按合同支付車款,一拖再拖,心中產生怨氣,就對我們的供應商也采取同樣的付款方法,也不講信譽,將來公司如何生存呢?無論何時,都要誠信為本,這樣企業(yè)才能做得長久!
所謂恕字,拓展一點說,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傷害,你也應盡量寬容,F(xiàn)實生活中的我,到目前為止,我的人生中曾被兩個所謂的小人傷害過,盡管他們兩個人目前的處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們是否還象以前一樣天天算計別人,曾經我在內心暗暗發(fā)誓,將來有一天我要報復,但隨著銳意進取的學習和工作,心境不斷地調整,時至今日,心境變遷,以往那種過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來,但內心深處當時的'痛楚還隱約記憶。
現(xiàn)如今擁有一份寬容,奉獻一份真誠,執(zhí)著一份情節(jié),,把持一份矜持,回頭再想想過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當時的處境所崩發(fā)出來的想法卻是成長過程的真實寫照。所以現(xiàn)在想想,毛澤東主席的講話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斷總結經驗基礎上日漸成長成熟起來的,如果一個人不善于總結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將走回頭路,弄不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的!
子貢曾經問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從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么樣?
老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安于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為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現(xiàn)如今,生活中仍有許多的人在進行進取,在激烈的競爭中,努力發(fā)展著自己的事業(yè),忘我的工作,不要健康,不要家人,忘記了朋友。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志?
對照起來,我是否也有相同之處呢,心靈相照的快樂的生活似乎離我不是遙遙無期了
《論語》讀后感6
20xx年冬日的一個午后,偶然看到于丹老師在央視百家講壇解讀《論語》,她說《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聽后有點好奇,我迫切地想要看它、讀它。
初識《論語》還是在學校的課本上,那時年少不知世事,覺得此文甚是難懂?匆荒昴暝聢A,賞一次次花開。而今的我,心境自然不同于孩童時代。工作中、生活中,總有不如意的時候,看一段孔子的語錄,思緒仿佛回到了兩千五百多年前,閉目沉思,不管古代還是現(xiàn)代,道理總是一樣的。你曾經為朋友之間的爭執(zhí)煩心,難以釋懷嗎?孔子的學生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意思是老師這一輩子學問的精華,就是“忠恕”這兩個字了。于丹老師在百家講壇給我們講了一個小故事,來證實這個道理:說一個老和尚把一個過河的姑娘背到了對岸,小和尚驚得瞠目結舌,卻不敢問,強烈的好奇心在走出二十里地之后再也按捺不住,說,師父啊,我們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姑娘過河,老和尚淡淡的告訴他,我把她背過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還沒放下?道理很簡單,孔子教會我們,以寬和之心待人,才能真正放下。然后,你的心境是才會輕松、愉悅。
結合目前的形勢,企業(yè)正處于困難時期,我們仍像從前一樣早出晚歸,披星戴月,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卻拿不到全額工資,或許有人會抱怨領導,抱怨我們的勞動沒有得到合理的回報,但是靜下心來想一想,有市場必然會有競爭,當困難出現(xiàn)的時候,抱怨和猜忌解決不了問題,是在做無用功!墩撜Z》里有個故事叫子貢問政,講的是一個國家必須具備的三要素,足兵、足食、民信。如果必須去掉兩條,只有民信不能丟,我們可以沒有武力保障,可以缺少糧食,但是,沒有了信仰以后的崩潰和渙散,才是最可怕的。他認為,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那么凝聚一個企業(yè)的力量應該綽綽有余了吧。把做無用功的精力拉回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精心操作,確保安全生產。除此之外,請你想想如何節(jié)能降耗,為自己的企業(yè)貢獻一條金點子吧,人的能力有大小,再小也是一種力量,有了這種力量,我們就能走出困境。
窗外飄起了小雨,輕輕地跌落在玻璃上,有點冷,這樣的天氣,泡一杯濃濃的咖啡,捧在手心里,深深地吸一口,暖暖的,很貼心。在窗邊的藤椅上坐下來,小心翼翼地翻開《論語》,每次解讀,都會有不同的感覺,有新的發(fā)現(xiàn)。
《論語》讀后感7
《論語》是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行。此書也蘊含了許多關于學習的態(tài)度與方法。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是孔子對學習的看法,他認為只要自己感興趣,把所學得當作一種愛好,一種快樂,就一定能學好它。當然,在今天,我們依然認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為我們發(fā)自內心地喜歡,就能夠集中全身的精力,激發(fā)潛能,從而促使自己走向成功。
有了學習的興趣還不能夠走向成功,還需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與態(tài)度。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边@是孔子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他認為對待知識時,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可事實上,我們很難知道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或者說人們很多時候不愿承認自己不知道,認為這樣很丟臉,這是一種不正確的心理。我們應該保持謙卑的學習態(tài)度,切不可不懂裝懂。在有了良好學習態(tài)度的基礎上,我們再來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認為學習和思考應該結合起來,不能只顧一邊,F(xiàn)在社會,中國學習就是屬于理論方面十分優(yōu)秀,但是動手實踐能力與自主探究能力就比較弱了。在這點上,我們應逐步提高學習中探究的能力。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但光有這點還不夠,有些人學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這樣的學習也是不好的。所以,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边@是孔子提出的另一種學習方法。溫故以前學過的知識可以讓我們對此掌握得更加牢固,并且還可能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知識。
有了這些,還需要一個“領導者”——夢想。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復見周公!边@是孔子在步入遲暮之年還未實現(xiàn)夢想時發(fā)出的`感嘆,但他并沒就此放棄,而是心懷夢想,對生活充滿希望。夢想就像太陽,沒有夢想的人,生活中就如同失去了陽光,整日在黑暗中度過,怎么會對生活充滿希望呢?
夢想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動力,但也有人心懷夢想,卻止步不前。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笨鬃釉唬骸拔粗家,夫何遠之有?”許許多多的人同這位游子一樣,雖然心懷夢想,但是覺得夢想太遙遠而放棄,但你有為此努力過嗎?還有一種人,他們?yōu)閴粝肱^、奮斗過,但在面對眾多困難時,他們被壓倒了,而他們對自己說:“我努力過了!钡銈?yōu)槭裁床粏枂栕约海骸拔移幢M全力了嗎?”如果你做到了這些,那么你離成功就不遠了。
這本著作中所蘊含的博大而深厚的思想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名言,給世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論語》讀后感8
看完了《詩經》再看《老子》,一部部幾千年前的不朽經書讓我獲益,并讓我不禁迷惑;幾千年前的先秦諸子百家是如何悟到這些道理的呢?但是這些字字珠磯的作品對我來說還是有些太深奧了,咬牙讀了幾本后,我把信心全部放在《論語》上了。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為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匯集片酬,后來就成了《論語》。中國歷史上從漢武帝開始,尊儒學為統(tǒng)治思想,《論語》治天下?梢姟墩撜Z》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發(fā)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它的推崇。
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像一座大雪山,只有那些專業(yè)人士才能攀上去,其實不然。在我看來,《論語》更像一碗熱騰騰的雞湯,喝下去后讓心靈得到一次洗滌,不,應該用一次升華?鬃拥摹墩撜Z》很少由長篇大論,每一則都很簡練。因為無言也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這句短語就是最好的敘述。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一路跌跌撞撞,一身傷痕闖過來的。全世界都驚嘆于我們,因為我們的`一種信念,孔夫子就是一個很叫信念的人。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明信子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比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先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笔前!兵、食物都是護生的,人都有一死,還不如信念重要了。對待生活,孔子最愛顏回,他曾夸獎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論語》像一位智慧老人,給我指引人生。在處世方面,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痹唬骸安粦n不懼,斯謂之君子矣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優(yōu)何懼。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交友需要謹慎。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子曰:“三軍可多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弊屛颐靼字鞠蛑匾
《論語》的真諦就是教我們過上心靈的那種生活。古人半部《論語》治天下,我想用它來洗滌心靈,修身養(yǎng)性跟更好罷了。
《論語》讀后感9
有幸拜讀了陳家昌教授撰寫的《論語》導讀這本書,覺得孔子在兩千多年前總結出來的道理,在當今的社會里,又仍然那么實用,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一個現(xiàn)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是一種純粹的態(tài)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華,對當今社會的人,將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墩撜Z》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那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
讀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在生活如何去尋找快樂。
苦中作樂
我以為古來善苦中作樂者莫過于孔子。試觀孔子一生,雖心懷天下而不得用世,雖才華絕代而無人能識,先后畏于匡,困于蔡,厄于陳,在適楚途中始得一覺悟,乃自衛(wèi)返魯,刪詩正樂作春秋以終世,其經歷可以說是辛酸悲苦極了,然而孔子始終沒有過怨言。他抱著“君子不怨天不尤人”的堅定信念;安于“一簞食一瓢飲”的清貧生活;和弟子燕居閑談悠然論道以為樂。這種“嶷巍蕩蕩,隨之自然”的雍容氣度,“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的廣闊胸襟,真足以為萬世師表。
既然吃苦在所難免,我們就應該樂著吃,而不是苦中吃。換一種態(tài)度對待苦難,生活會少一分苦難,多一分容易;少一分憂愁,多一分快樂;少一分痛苦,多一分甜蜜。人生在世只是短短的數(shù)十年,若經常都是在愁苦中度日,多么不值得呀!即使再苦再累也應該學會苦中作樂。有的人感嘆教師的工作又苦又累,錢又少,但是若能幫這項工作看成一種享受,學生的進步是自己努力的成果,那我想我們的工作會開展的更好。
苦中作樂,是做人的積極態(tài)度,是成功的奠基石,是快樂的姐妹。
助人為樂
儒家以“仁愛”為中心,助人為樂當然是儒家所奉行的。在《論語》中關于這些言論孔子多次提出自己的觀點以及也記載了孔子的“行”。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孔老夫子提倡助人為樂,并稱之為君子之行?鬃右舱f“大德必壽焉”,這是至理名言。一個人常年行善積德,身心就會健康,良好的道德情操,必然得到別人尊敬,由此產生心靈的慰藉,就會擁有知足長樂、助人為樂、自得其樂的喜悅心情,免疫功能就會大大增強,就能使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壽。孟子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荀子說:“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也”,幫助別人,別人高興,自己也快樂,所以我們每個人要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他人。在每年的捐物中,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弊屛覀児餐P心慈善事業(yè)。
手捧這本散發(fā)油墨清香的《論語》導讀,在一行行一段段雋永樸實的方塊字中神游,心里前所未有的充實,覺得自己的內心是如此的平和、快樂。人生短暫,如何把握自己的一生,讓生命充實變得有意義,我們每一個人都需不斷地探索。
《論語》讀后感10
有人說,人若不食,則胃饑;人若不讀書,則心饑。胃饑尚不敢怠慢,況乎心饑?本不喜歡捧書的我,近來耳畔總會響起圣人的教誨:"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于是,清風吹月落,書聲伴日升。尚且稚嫩的我捧起了國粹《論語》。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巧言令色,鮮矣仁。"
……
讀著讀著,似乎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東西左右著我,似月光朗照,把我的靈魂浸染得潔白一片;又似一輪朝陽從生命中冉冉升起。手執(zhí)《論語》,靜心品讀,朗聲誦讀,躁動的世界似乎安靜了下來。此時的我表里俱澄澈,肝膽皆冰雪,晶瑩剔透的靈魂張開思想的翅膀理性地在翱翔。我從書中領悟到了應該如何獲得智慧和力量,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學習,面對挫折,面對人生。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曾說:"人類如果想要在21世紀繼續(xù)生存發(fā)展下去,必須汲取中國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論語》博大精深,帶著高山仰止般的情懷,初逢《論語》的`我,逐漸走進《論語》,品讀先賢智慧,傾聽先哲心聲。
"吾日三省吾身""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孟子曾說"自反而不縮,雖褐寬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古人說"知恥近乎勇".敢于正確面對自己的弱點甚至錯誤,敢于作自我批評并堅決改正,這更是勇敢。有句話說的好:凡事怪別人,路越走越窄;凡事怪自己,路越走越寬。一個人不斷反省自己的行為,凡事從自身找原因,及時改正錯誤彌補不足,這樣,即使太陽已經落山,月亮卻會冉冉升起。
"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德,以德報德。"孔子還說"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人的行為一定要有分寸,要有原則,把握尺度。慎言慎行,修身做人,禮行天下。
讀《論語》尋找內心的安寧和智慧,做一個胸懷坦蕩蕩的智者。
沏一壺香茗,邀一彎明月,迎一縷清風,弄一樹花影,初逢《論語》的我終于結緣《論語》!
《論語》讀后感11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寒假里,我讀了論語這本書,收益很多,在這本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孔子的這句話: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不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只擔心自己不了解別人!庇胁庞械碌木幼鋈、做事,不是為了討好別人,因此,當面對別人的毀譽的時候,也就可以泰然處之;因為不為求榮譽,當然也就不怕別人的詆毀。君子以寬恕的心態(tài)來對待別人,所以,不求全責備,當自己不被別人了解的時候,希望被了解,卻不責怪別人的不了解。君子如果不能了解別人,那也不符合君子的標準了:一方面表明自己的才德修養(yǎng)不夠,因此難以寬容地對待別人;另一方面也容易使自己誤解別人,由此而產生評價失誤。所以,不必因為別人不了解而憂傷埋怨,但是應該學會了解別人。
我想,在我們與同學相處時,也有這樣的時候,當別人因為某件事而誤解了自己的時候,我們會因此而煩惱,從而責怪對方心胸狹窄,互相批評的結果就是使彼此的誤會更深,而使原本十分親密的好朋友關系逐漸疏遠。如果在矛盾發(fā)生的時候,進行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一下,了解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設身處地地去體會別人的感受,就可以原諒對方的行為,體諒別人,不埋怨,不抱怨,不擔憂,從而改善同學之間的關系,使友誼更進一層。
記得有一次,是我做值日生,好朋友小吉是組長,她分配任務,掃地是最臟最累的.任務了,大家都不喜歡做,早上,小吉分配任務時,竟然叫我去掃地,我想那么多同學,為什么讓我去呢?當時就十分生氣,反駁她說:“我不掃,愛掃你掃!”小吉說:“上次是東東掃的,今天換一下任務,必須服從分配!”我又氣又惱,心里想: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是個組長嗎?什么好朋友。『!當天,我雖然硬著頭皮掃完了地,心里卻十分不舒服。后來,我就和老師要求調換值日生組了,到了新的小組,這個小組組長恰好轉學了,老師就讓我做了組長,這下我可真體會到做小組長的不易了,分配任務,監(jiān)督衛(wèi)生,真的很辛苦,還可能得到同學的誤解。我徹底地認識到自己錯了,于是主動和小吉承認了錯誤。
孔子的這句話使我聯(lián)想到這件小事,其實小事中更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心胸,凡事都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去看,要換個角度,不要只擔心別人不了解自己,自私地處事,更要想想自己了解別人嗎?論語中的人生哲理真值得我們一生去體會。
《論語》讀后感12
有句話說的好:‘讀史使人明智’論語就是古代儒家經典著作之一. 《論語》的學習它告訴我們如何學習,如何做人等為人處世之道,我學到最多的是學習。
論語的第一句就告訴我們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把老師教給你的知識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識在現(xiàn)實中實踐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奮人心的事!笨鬃诱J為作為教學過程的一方——學生的學習活動,本身就應該是快樂之事。孔子的教學思想完全是一種啟發(fā)式的教學思想,并且十分看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在實踐中鍛煉知識和提高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學來的知識放到實踐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識,才能證明你已經把握了知識。而真正懂得知識的人在現(xiàn)實中的運作會興趣倍增,會自然產生出需要更多知識的充實。 學習、實踐的重要性,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方法,都是重中之重。只讀書學習而不會積極地思考問題,就會茫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讀死書。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不解,精神疲憊,就成為“紙上談兵”。所以,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不僅要多讀書、認真學習各種先進教學經驗、優(yōu)秀論文、教學先進案例,而且要勤加思考,不斷將所學知識與日常教學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將理論知識轉化成為實際行動,只有這樣做才能使我們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使之不斷符合社會的`需要。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在溫習學過的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那么就可以當老師了。”這也就是對我們學習思考提出的要求,要求我們在學習中不斷“溫故而知新!敝挥袌猿植恍,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使我們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適應這個飛速發(fā)展社會的需要。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毕驎緦W,不如向世人學,學習是一種悟性,處處皆學問。人的行為,價值觀,禮俗,知識的傳承,體現(xiàn)在的人的生活得方方面面。一個人的內心有智慧,而且愿意好好去學,甚至樂意比自己差的人去請教,這就是一種難得的態(tài)度。
論語可以讓每個人都各有所得,受益匪淺。相信只要我們深刻體會《論語》中的精辟言論和孔子“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我們不斷努力學習,運用在實際生活中去,我們就會更充實。
《論語》讀后感13
這學期開始,我們復習背誦聞名中外的《論語》。這次我以本書中的人物為線索,再次和學生們一起梳理這本書。
還記得暑假里,每每心情煩躁,便提筆書寫《論語》。看著一個個字符從筆下流出,莫名地心安。對于我來說,這是繼李子柒視頻之后,又一部心靈“治愈系”作品。我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率性、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保@是一種怎樣自由灑脫的精神。是啊,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里講的是如何調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fā)現(xiàn)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當然,也有可能容易鉆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所以,孔子告訴我們,在學習中定要把握好“學”和“思”。
這時,我自然地想到了曾子說的一句話: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一天中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夠不夠盡心呢?與朋友交往夠不夠誠實呢?老師教的知識夠不夠熟練呢?背誦著這句話中,我想到了自己。我總是立志要每日寫隨筆,卻總是虎頭蛇尾,真是慚愧。以后,我一定要堅持下去,也要像曾子說的那樣每日反省,努力遇到更好的自己。我還要繼續(xù)誦讀《論語》,牢記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繼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這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仍可指引我們如何謙虛為人,如何做學問!叭诵,必有我?guī)熝!边@句話明確告訴我們:能者為師。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去學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辦公室吧。在這個近40人的大家庭里,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作文大師……多向我們身邊的榜樣學習,慢慢地自己也會優(yōu)秀起來。即使優(yōu)秀如組長,遇到電腦上的事情也向年輕人詢問,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更優(yōu)秀的人。
感謝《論語》,讓我靜以修身。未來可期,我們一起努力。
《論語》讀后感14
古往今來,光陰歲月匆匆而過,給我們留下最多的往往是感慨。
光陰,在孔子的《論語》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子在川上曰: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笨鬃幼约航洺Uf,“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钡膮s,誰也不是生下來就了解許多事情。大家都是靠后天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边@是眾所周知的一句名言,一邊學,一邊想,一邊應用,這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式,給我們很大的啟發(fā)。在這個歷練的.過程后,我們將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齡。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于丹曾經說過:“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靈的自信!比畾q的年紀,正如于丹教授所講應該是一個建立心靈自信的年紀。當人們捫心自問:“我立起來了嗎?”的時候,這也許便是答案。再等我們從“而立之年”到“不惑之年”,從三十到四十歲時,三十歲時應是風發(fā)揚厲,到了四十歲時該學會淡定從容,即所謂的“不惑”,就是人能夠自覺按照中庸的理念去做事;五十歲時,又會發(fā)生新的變化。孔子說五十歲知天命,也就是說,五十歲時內心有一種定力去應對外界的煩擾;六十歲耳順,耳順即理解和包容?鬃影炎约旱囊簧偨Y得如此清晰而通透:“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比绻说囊簧枷窨鬃铀f的那樣做了,那他的人生就會更富有效率和價值。孔子的生活軌跡對我們現(xiàn)代人來說,仍然有許多啟迪意義,關鍵要看我們如何汲取這種智慧,來使我們自己更富有效率和價值。
子曰:“飯疏食、飲水,由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痹凇墩撜Z》中,孔子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讓我們社會如此激烈的竟爭面前,積極調整心態(tài),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快樂。人人都希望過上幸?鞓返纳,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孔子教給我們的快樂秘訣就是如何去找到內心的安寧,獲取心靈的快樂!
簡單地說,《論語》用最簡單的話語、最樸素的語言表達了圣人最真實也最深刻的哲理,告訴我們,怎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墩撜Z》的內涵博大精深,意蘊深長,值得我們青少年深思熟讀,領悟運用,并使之發(fā)揚光大,讓這部國學經典中的璀璨明珠永放光芒。
《論語》讀后感15
在日漸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傳統(tǒng)文化猶如滋養(yǎng)人心的甘泉。而《論語》這一劑儒學文化的圣品,無疑對當代人的修身為人、處世待世有著深厚的指導意義。在寒假,我有幸拜讀了《論語》,雖沒能深入領悟,卻也獲益匪淺。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約編撰于公元前四世紀初,流傳到漢代,形成了“魯論”、“齊論”、“古論”三個版本。《論語》被古人視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經典,到了今天,則是人們學習、認識、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最可靠的權威著作。
全書分為若干個部分,有的論教育與學習,有的論仁義,有的論禮樂,有的論道德教養(yǎng),有的論孝悌,有的論為政……由于全書圍繞儒學之核心——“仁義”展開,所以“論仁義”部分也成了我研讀的重點。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這樣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句話的`意思是:那些仁義的人,自己想要立身成功也要別人立身成功,自己想要事業(yè)發(fā)達也要別人事業(yè)發(fā)達。讀了這句話后,我深有感觸,天下莫有比這種人更無私寬大、仁義高尚的人了。
在現(xiàn)在的社會生活中,發(fā)家致富、功成名就幾乎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事,然而也正因為如此,一些道德教養(yǎng)不達標的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不擇手段。他們?yōu)榱俗屪约毫⑸沓晒,而不惜暗中毀壞比自己能干、?yōu)秀的人的名譽和事業(yè);他們?yōu)槭棺约壕尺\通達而陷害顯赫,以成一己之私。這些人不僅是社會的負產品,是利欲的囚徒,還是大大違反儒學觀點及精神的不仁義之輩。他們追隨名利,卻忽視了立人之本。誠然,這種本末倒置的現(xiàn)象最后都會受到命運的懲罰,更不能圓了初衷和野心?梢,仁義寬厚之心是多么重要,它是做人的基礎,也是成人的支柱,更是為人的良方。而這些大智慧遠不是那些利欲熏心、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所能領悟和躬身踐行的。成業(yè)與成人,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兩種修為境界各不缺失,才能讓二者齊頭并進,讓人生創(chuàng)造輝煌。
現(xiàn)代社會錯綜復雜,品質問題丑聞迭起,而其實刨根問祖、追溯回兩千多年前,先賢智慧早已向我們闡述過這所有問題的答案,F(xiàn)在社會的一切尷尬局面,也都可從先秦經典尋覓到答復。
所以說,就如“讀史使人明智”那句話一樣,我認為傳統(tǒng)巨著就是歷史遺饋的財富,而讀傳統(tǒng)名著無疑使人明智、使人清醒、使人高尚。
如果你遇到棘手的問題或是尷尬的局面,請學會思考,請學會請教,或許《論語》中那份為你保留的答復,就將赫然呈現(xiàn)于眼前。
【《論語》讀后感】相關文章:
《論語》有感04-28
論語的讀后感06-01
《論語》讀后感07-09
論語讀后感(精選)07-20
(精選)論語讀后感08-13
《論語》讀后感07-16
論語讀后感09-05
《論語》 讀后感02-19
論語的讀后感03-14
《論語》的讀后感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