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學研究報告2篇(精)
在經濟發(fā)展迅速的今天,接觸并使用報告的人越來越多,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教學研究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教學研究報告1
為了深入了解小學的教學研究情況,不斷探索教學規(guī)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扎扎實實地開展有效的教學工作,我們一行八人于3月5日至4日對所有鄉(xiāng)鎮(zhèn)中心小學進行了有效的教學指導,現(xiàn)簡要報道如下。
一、基本信息
本次教學檢查指導調查共8所學校,分別是xx鎮(zhèn)中心小學和xx鄉(xiāng)中心小學。我參加了三次講座,對講座教師的備課、聽課、評課、布置作業(yè)、批改等進行了全覆蓋的調查和指導。在各個學校,我都是單獨和老師交流,和學生互動,參加集體討論。
二、結果
一般來說,所有的教師都能體現(xiàn)出一定的新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教學方法。
三、主要問題
1,教學資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雖然現(xiàn)在農村小學條件不錯,配備了一些多媒體視聽設備,但是課堂教學利用率不高。大多數(shù)教師基本上只用錄音機、磁帶、卡片進行課堂教學,有的.甚至錄音機不進課堂,給學生沒有直接的體驗,浪費教學資源。
2.教學理念還是不夠
雖然教師學歷不低,但大多是新人,教學經驗不足。有些教師不能準確把握課程標準,有效備課(準備課程標準,準備教材,準備學生,準備教學方法,準備資源整合,努力準備深入的教材,準備學生透徹,準備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準備教學資源,形成完整的教學設計和教案)。雖然課堂教學中有小組討論和合作學習活動,但大多是形式上的,對課堂教學的理解還停留在,也就是說,教材還在教,而不是在用教材。
3.課堂教學效率差
通過聽課發(fā)現(xiàn),很多英語老師仍然采用一粉筆一張嘴一黑板一節(jié)課的教學模式。新課程標準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以訓練為主線。但是我們有些老師上課還是說的多,讓學生練的少,課堂氣氛沉悶。本次調查的課后抽查結果證明,這種教學模式下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
小學教學研究報告2
一、問題的提出
課堂作為教師教書育人的主陣地,承載著知識的傳遞、能力的培養(yǎng)、方法的感悟、品德的形成等任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發(fā)展狀況;仡櫺抡n改實施的這幾年,課堂教學的狀況總體上看是好的,但是也要客觀地看到目前課堂教學中一些亟待解決的低效問題,歸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表現(xiàn):
。ㄒ唬┙處煼矫
1、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與新課程改革不相適應。
2、教師備課不充分,課堂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不科學,教學流程不合理,教學針對性不強,各環(huán)節(jié)處理目的性欠缺,隨意性較大。
3、重視結果而忽視教學的過程。教學各環(huán)節(jié)處理缺乏有效方法,尤其是難點的處理缺少層次,不能啟迪學生思考、探究、感悟,主體參與不夠,直接影響到知識的構建和能力的提高。
4、教學方法選擇盲目,崇尚標新立異,無效活動占據(jù)了課堂太多的時間。例如,有的教師為了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就占據(jù)了課堂許多時間,而情境本身又不能給學生以有價值的思考,也未能起到激發(fā)學生興趣的作用。又如,有的教師不明確小組合作學習在什么情況下使用,對于簡單的問題,也要求學生合作討論。學生之間在缺乏合作訓練、問題意識和交流欲望的背景下,應付式、被動式地進行“討論”,缺乏平等的溝通和交流,尤其是缺乏深層思維的交流和碰撞。
5、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知識掌握的'程度了解不夠,過多地在學生已經掌握的舊知識上不厭其煩地講解,既辛苦又無效。
6、個別教師缺乏應有的業(yè)務素質,難以勝任所承擔的工作。
。ǘ⿲W生方面
1、部分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直接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率。
2、少數(shù)學生缺乏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目標不明確。
3、極個別學生因學習成績差和自控力差,較多的時間不參與課堂活動,甚至干擾影響全班學習。
(三)教學評價方面
課堂教學評價過分注重“教”,而忽視對學生“學”的評價。一直以來,課堂教學評價關注的重點仍然是以“教師”為主,如教師的語言表達是否流暢、教師的板書是否合理、教師的情感是否具有感染力、教師的教學思路是否清晰,以及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否合理等等。而缺乏的是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行為表現(xiàn)和學習質量,這樣的課堂評價導致的效果只能是華而不實,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
因此,尋找課堂教學改革的生長點,實現(xiàn)現(xiàn)代的課堂教學觀,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的關鍵就是要“聚焦課堂”。讓課堂教學、讓師生交往更加富有生命活力和質量張力,這個令人深思的話題讓我們更加關注課堂教學。鑒于此,我們提出“新課程下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課題,在課堂中研究、在課堂中發(fā)展、在課堂中生成,緊緊抓住課堂教學這一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樹立科學的效益觀,將先進的教育理念最大化地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優(yōu)化教學過程,改進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關注學生的學習成長,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益,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和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當前基礎課程改革深入推進的情況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研究具有深遠的理論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
1、課堂教學是落實新課程改革的基本途徑。學生的生命活動主要是在課堂度過的,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直接影響著學生素質的形成,影響著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影響著教師專業(yè)化的發(fā)展。
2、隨著新課改的不斷發(fā)展,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問題比較突出,但由于人們對新課程改革理念領會的偏差,以及實施者缺乏相關的經驗,課堂教學出現(xiàn)程式化、表面化、低效化,甚至無效化以及“三維目標”的割裂。教學內容泛化,教學活動外化,教學效率低下化,教學方式的程式化,教學本質的淡化等現(xiàn)象,可見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已成為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
3、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的策略研究有利于貫徹新課改中“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核心理念。新課改反對死記硬背、反對機械訓練,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就是要求教師根據(jù)學生實際和學科特點,優(yōu)化教學過程,用較短的時間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梢哉f,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不僅僅是一個現(xiàn)代教學的理念,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障。高效率的課堂應該讓師生雙方都受益,應該成為教師教學追求的永恒目標。
4、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的策略研究有利于正確把握課堂教學的本質特點,形成操作性較強的理論依據(jù)。新課改給課堂帶來一股清新的風,學生的自主意識得到空前提高,學生的學習更加個性化。但是,課堂的教學的本質追求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tài)度和能力,任何教學的方式最終要在效果上得到體現(xiàn),作為最基礎的課堂教學,應該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最大保證,所以對新課標下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研究,無疑從理論與實踐上為實現(xiàn)理想化的課程目標提供了可能。
【小學教學研究報告】相關文章:
小學教學研究報告10-05
小學作文教學研究報告03-02
教學的研究報告12-13
教學研究報告01-15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例研究報告08-05
小學研究報告范文02-01
《丁丁的研究報告》教學反思09-20
小學生研究報告07-15
小學寫字課題研究報告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