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后,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地理新課標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地理新課標的心得體會1
一、教育職能的轉變,豐富與延伸了地理教學目標與功能
中學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正隨著教育職能的轉變而不斷發(fā)展,幫助學生獲得適應學習化社會需要的基礎知識和掌握基本再學習的能力,是當前課程改革的方向。地理學科的目標在于教育學生關心并參與人類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引導學生樹立環(huán)境意識、全球意識和以人為中心的人地關系觀念等科學的地理思想,使學生能夠從經濟、社會、生態(tài)和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認識和評價人類所面臨的全球性問題,形成對解決這些問題應采取的正確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
二、課程目標方面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內容
課程目標從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表述,這三個維度在實施過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與以往的目標相比增加了過程與方法,也就是說新課標不僅重視結果的評價也重視過程的評價和對方法的.研究。而且新課標更加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如"嘗試從學習和生活中發(fā)現地理問題,提出探究方案,與他人合作,開展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以往的地理教學中往往把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作為學習的動力和手段,而新課標首次把興趣作為一種目標。
三、新課程更加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
高中地理課程又提出"重視對地理問題的探究。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開展地理觀測、地理考察、地理實驗、地理調查和地理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重視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僅是地理課程而且是這次新一輪課程總體改革的重要理念。這是因為,無論是開展野外觀察觀測、野外考察、社會調查等室外實習,或者是開展做實驗、制作學具等室內操作,都主要是讓學生自己觀察、操作、練習、驗證、搜尋、思索、判斷、分析。這樣既可提高地理學習對學生的吸引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更能在實踐過程中發(fā)現問題,進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有利于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地理新課標的心得體會 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多、更廣泛、更容易地學到終身受益的知識。那么,什么才對學生終身有益呢?除了人文,地理知識經驗和觀察想象、探究思索等心理能力外,文化的品質和素養(yǎng)應是一種更加可以讓人終身受益的東西。文化可以使人超越于生活的表層領域,不為技術經驗或工具理性拘檢、束縛,進入人格自我完善的境域,充滿睿智和靈性地觀照世界,應答世界,表現世界。文化人格是人格的深層結構,是個體全部生活的精神之"根"。地理教學應當有這樣的文化追求,應當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堅實的精神底蘊! 什么是人文地理?人文地理學是地理學發(fā)展到一定階段興起的一門交叉性很強的學科,日益成為地理學的研究重點,它以地球表面人類各種社會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其分支學科主要有人口地理學、聚落地理學、文化地理學、政治地理學、行為地理學、旅游地理學、軍事地理學等。為此,人文地理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指不包括經濟地理學的人文地理學,廣義的則是指包括經濟地理學的人文地理學。人文地理學主要特征是社會性、區(qū)域性以及綜合性。社會性是指人文地理學是一門社會性較強的地理學科;區(qū)域性是指人文地理學包含了區(qū)域研究的特性,重視了區(qū)域特征的`差異性和相似性;綜合性的特點來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樣性、整體性,是指人文地理學在綜合研究一個區(qū)域的人口、經濟、社會、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發(fā)展的條件、特點、分布規(guī)律和人地之間地相關以后,在一個更高地層次上發(fā)現問題,提出解決矛盾的構思。 一、熱情好客 我們去學習的學校隸屬于杭州市第十五中學教育集團,杭州市第十五中學教育集團座落于風光旖旎的杭州西湖名勝風景區(qū)內,是杭城的優(yōu)質教育品牌學校之一。學校由豐子愷、潘天壽等著名教育家、美術家創(chuàng)辦于1947年,至今已有59年的歷史,前身是浙江省一級重點中學——浙大附中的初中部,20__年杭州市初高中分離后成為西湖區(qū)直屬中學。20__年學校接收了新建的西溪校區(qū)。我們所參觀學校的學校便是西溪校區(qū)。為了迎接我們參觀相互學習交流,由該分校一把手全程陪同,真正感受到如同見到親人似的熱情洋溢,耐心周到。 二、理念系統(tǒng)的建構 外出學習的主要目的就是找出差距,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通過這次交流活動,我們收獲顯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校園文化建設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使學校的墻壁也說話”,使受教育者如入健康藝術之鄉(xiāng),眼睛所看到的,受到熏陶,從始至終和優(yōu)美、理智融合為一。杭州十五中的校訓、;、校歌;校園內雕塑、各種提示牌;校園綠化地帶;宣傳欄、閱報欄、圖書架;教學與研究宣傳欄;信息廣告欄和光榮榜;思想政治宣傳欄;校務公開宣傳欄;團隊宣傳欄;身心健康宣傳欄;報刊信息宣傳欄;座右銘、每日格言、杭十五中師生道德三字經等;圍墻上的大型壁畫等。校園布局合理,功能分區(qū)明確,建筑物協(xié)調和諧;校園環(huán)境寧靜優(yōu)美,樹木花草相映成趣,道路平坦整潔;校園內電線、電話線等各種管線統(tǒng)一規(guī)劃,合理鋪設,確保安全美觀;校園干凈、整潔、地面不見垃圾、無衛(wèi)生死角;教室窗明幾凈,布置典雅,給人賞心悅目之感。 2、精神文化建設: 杭州十五中注重精神文化建設,突出“品味”、“高內涵”。 該校以學生為主體的校園文化活動項目有:讀書會、書友會;記者站、電視臺、廣播站、文學社;美術俱樂部、攝影協(xié)會;體育俱樂部、籃球隊、足球隊、田徑隊、乒乓球隊、象棋、圍棋隊;音樂俱樂部、合唱團、舞蹈隊等。 以教師為主體的校園文化活動項目有:民主懇談會;青年讀書會;教研沙龍;教師論壇;教學反思會;體育健身俱樂部(男子籃球隊,女子排球隊等);教工之家等; 以展示為主體的特色文化活動項目。藝術周、科技周、體育健康周、各類競賽等文化展示活動。 除此之外,開展以“浙大”名人來命名“班名”的活動,如:經亨頤班、潘天壽班、竺可楨班、盧家錫班等。舉辦與“浙大”相關的班級活動,如“走進浙大名人主題班會”、“感悟浙大名人征文活動”等。 特色文化活動的參與方法:尊重師生自由選擇。根據項目特色,讓師生自愿報名挑選,學校作好選擇指導,達到全員參與,主動發(fā)展的目的。樹立品牌意識。校園文化建設各項目的名稱均由其成員參與取名,擇優(yōu)命名,充分展示成員的聰明才智。名稱要求既有時代特色,又有文化品位,讓取名活動也成為一種高質量的校園文化活動。同時讓師生自己設計項目特色標志,體味項目文化內涵。 校園特色文化活動成果展示:校園文化特色活動的'成果展示通過6個平臺來實現:校園展示平臺,學校將定期開展藝術周、科技周、體育周、健康周、各類競賽等文化展示活動;校外展示平臺,積極組織參加校外組織的各種對口比賽展示;資料展示平臺,學校將通過資料信息中心對特色活動整體策劃,通過錄相、光盤、書面材料實物等組成特色系列資料;素質展示平臺,通過特色活動,形成人人有愛好,個個有發(fā)展,使師生個體素質得到提升;交流展示平臺,開展與友好學校和有關組織的交流活動;氛圍展示平臺,通過校園特色文化建設,在校園中逐步形成健康和諧的氛圍,促進師生健康和諧發(fā)展;網絡展示平臺,通過校園網展示杭州十五中的特色文化,發(fā)揮校園文化的輻射作用。 3、制度文化: 杭十五中教育教學理念為“雙負責”即“對全體學生負責,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負責”。雙負責”理念下的學校德育建設目標——讓學生學會負責,學會做人。杭州十五中,講整個德育核心歸納為人格教育。 【地理新課標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地理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2-05 初中地理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08-15 初中地理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范文12-22 初中地理新課標解讀心得體會15篇[精品]09-24 新課標心得體會07-31 新課標閱讀心得體會10-23 體育新課標心得體會11-27 新課標培訓心得體會01-22 生物新課標心得體會10-27地理新課標的心得體會2
地理新課標的心得體會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