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策略》評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評課稿,所謂評課,顧名思義,即評價課堂教學,是在聽課活動結束之后的教學延伸。評課稿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解決問題策略》評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解決問題策略》評課稿1
10月29日上午,受學校領導指派參加“四校教學研修共同體”的第二次教學研討活動,一上午學習了兩節(jié)三年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的課,一因為是新教材,二因為我是任六年級的數學課,對教材的把握可能不夠準確到位,所以說對兩位上課教師的課,談不上是評課,只是向大家匯報一下自己的收獲吧。
這兩節(jié)課各有所長,各有特點,王xx老師的課側重于學生對問題的解決,王奕老師的課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方法的形成。王xx老師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是在學生初步探索一些事物隱含的規(guī)律,掌握一些找規(guī)律的方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將掌握兩種物體一一間隔排列的規(guī)律以及由此而引申出來的數量關系,為以后學習更多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的知識打下基礎。課堂中教師注重讓學生動起來,以學生為中心,如:讓學生動手操作(擺小正方形和圓片,要做到一一間隔等),動筆圈一圈(一只小兔和一朵蘑菇圈成一組等),動手畫一畫、數一數等這些活動,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能力,這一點就很值得我學習,我平時在這方面做得就不夠好。但是我覺得這節(jié)課中教師講的有點多,學生說的太少了,低年級的學生愛表現,學會了一點知識他們就愛炫耀,練習時就應該鼓勵他們,讓他們把學到的內容向老師、學生好好顯擺顯擺,這樣不就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了嗎?
王奕老師上的是“從條件出發(fā),分析解決問題的策略”,這段內容并不是給學生建空中樓閣,學生不僅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關于“從條件出發(fā)”的知識,而且在一年級的第八單元10以內的加減法的第一課時中,已經滲透有關這方面的知識,例題是圖中有2個小朋友在澆花,又走來3個小朋友,問一共有幾個小朋友?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從條件出發(fā)(又走來),只不過那時學生的思考還處于經驗階段,并不知道解決問題時隱藏在“背后”但又支撐著問題解決所應用的策略。而王奕老師在處理這段內容時,他把例題的條件一個一個的出示,每出示一個條件,就在下面劃上紅線做上標記并且寫上條件一,給學生以適當的暗示,而且教師沒有直接出示問題,而是問學生從這些條件當中你獲得了那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教師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引領學生走向解決問題的策略,這個地方不論是對教材的處理,還是對學生的引領,都值得我學習,也許對于一些老師來說還不知道該怎么向學生講明這是“從條件出發(fā),分析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內容,王老師就是這樣潛移默化地抓住了本課的重點,突破了難點,多么精彩的一次學習大餐哪!
學習完這兩節(jié)課我的最大感觸是:教師怎么教可能只是一種形式,如何能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內化吸收才是根本。課堂教學是師生雙邊的共同活動,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的,也就是課堂上我們對學生的參與度究竟關注了多少?
《解決問題策略》評課稿2
我聽了韋老師老師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從條件出發(fā)這節(jié)課,感觸頗深。本課書上以小猴摘桃的情境引入新課,但韋主任通過改編題目,改成學生熟悉的學生在跳繩,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引發(fā)學生強烈的興趣。陸老師讓學生仔細閱讀題目,自己找出已知條件和問題,并引導學生區(qū)理解題意,如“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幫助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張老師的課件制作精美,講解的很到位,在弄清條件含義和要求的問題后,一起整理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再用列式計算和填表的方法求出問題的答案。王老師先是講解題目的關鍵句“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個”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列表和列式解決問題的過程,感受到可以用從條件出發(fā)思考的.策略來解決問題。之后讓學生說一說用這種方法解題后有何體會。
后面大家都安排了5個練習題,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練習,用從條件出發(fā)思考的策略,理清要求和問題之后再來解決問題。體會到用這種策略解題的好處。
這節(jié)課本是學生熟悉的題目,能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體會從條件出發(fā)是解決問題的策略,體會找到條件,利用條件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解決問題策略》評課稿】相關文章:
解決問題策略評課稿09-18
《解決問題策略》評課稿08-29
《解決問題策略》評課稿(經典)04-22
解決問題的策略評課稿11-15
《解決問題策略》評課稿04-27
【熱門】《解決問題策略》評課稿08-29
解決問題的策略評課稿精選[14篇]01-19
《解決問題策略》評課稿(13篇)09-06
《解決問題策略》評課稿10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