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憫農(nóng)》讀后感 推薦度:
- 《憫農(nóng)》讀后感 推薦度:
- 憫農(nóng)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優(yōu)選]《憫農(nóng)》讀后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后感記錄下呢?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憫農(nóng)》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憫農(nóng)》讀后感1
《憫農(nóng)》第一首的開頭兩句中,“一粒粟”經(jīng)過農(nóng)夫的辛勤勞動后化為“萬顆子”,正因為農(nóng)民的辛勤勞動,才使得有如此的豐收景象。然而“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普天之下,即使沒有荒廢不種的'地,勞苦的農(nóng)民依然要餓死。
這首詩前兩句贊揚了農(nóng)民的辛勤勞動,后兩句則突然寫農(nóng)夫即使這么辛勤地勞動,也還是要餓死。前后形成如此大的反差,表達了對農(nóng)夫的同情,也諷刺了當時不合理的社會財富分配制度。
《憫農(nóng)》第二首的第一句,“鋤禾日當午”,簡潔地交代了農(nóng)民勞動的時間、事情和天氣。正午時分天氣很熱,而農(nóng)民依然在鋤地,寫出了農(nóng)民辛勤勞作的形象。最后兩句詩則抒發(fā)了詩人的感慨:有誰知道碗里的飯每粒都是勞動人民辛苦勞動得來的嗎?提醒我們要珍惜每一粒糧食,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這兩首詩通俗易懂,敘議結(jié)合,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關(guān)心,也呼吁我們要珍惜糧食。
《憫農(nóng)》讀后感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爺爺說:這首唐詩不是僅會背誦就行了,主要還是要理解、領(lǐng)會這首詩的意思。所以,爺爺反反復復地給我講:“農(nóng)民伯伯種田的辛苦,一定要珍惜糧食這一道理!边@對我教育、觸動很大。因為對照自己的行為,我平時太不珍惜糧食了,如我每天吃飯,總是有以下現(xiàn)象存在:
一是大米飯掉在桌上或地上;
二是碗里沒吃干凈,剩留無數(shù)粒;三是留剩飯,沒吃完就不吃了。
爺爺奶奶看到這種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心痛不已,就采取兩種方法來處理,一是把掉在地上或桌上不衛(wèi)生的大米飯倒入垃圾筒;二是我的剩飯爺爺奶奶吃了。
看到爺爺奶奶的言傳身教,再來對照我平時行為,那真是有天壤之別,使我感到臉紅,羞愧難言,心里很不好受……我就責問自已:“為什么我在書上學的和實際行動這么不一致,存在著這么大的差距呢?于是我暗暗下定決心:今后一定要改掉這種愛浪費的壞習慣。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詩人李紳寫的詩詞告訴我們:中午太陽當頭,農(nóng)民仍在鋤地,一串串汗珠滴進了禾下土中。有誰知道餐桌上盤中的香米飯,一粒一粒都飽含著農(nóng)民的辛苦。
但是,我們有些同學在中午,飯吃了一半,菜吃了一半,湯喝了一半就倒進了垃圾桶。有的甚至說不好吃,只吃了一兩口,就不要了。一餐午飯,浪費的糧食和蔬菜多可惜呀!我不知道,這些同學知道不知道糧食的來之不易?知道不知道爸爸、媽媽工作、勞動得來的錢來之不易?據(jù)資料顯示說,每年我國浪費的`食物,可以供2億人吃一年了。這是一個多么驚人的數(shù)字!
同學們,我們不因該浪費糧食,盤中的食物來之不易,我們要珍惜現(xiàn)在有吃、有喝過著的幸福生活。我們要積極響因?qū)W校提倡的“光盤”行動,從自己做起,不浪費我們盤中的餐。
《憫農(nóng)》讀后感3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睜敔斦f:這首唐詩不是僅會背誦就行了,主要還是要理解、領(lǐng)會這首詩的意思。所以,爺爺反反復復地給我講:“農(nóng)民伯伯種田的辛苦,一定要珍惜糧食這一道理!边@對我教育、觸動很大。因為對照自己的行為,我平時太不珍惜糧食了,如我每天吃飯,總是有以下現(xiàn)象存在:一是大米飯掉在桌上或地上;二是碗里沒吃干凈,剩留無數(shù)粒;三是留剩飯,沒吃完就不吃了。爺爺奶奶看到這種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心痛不已,就采取兩種方法來處理,一是把掉在地上或桌上不衛(wèi)生的大米飯倒入垃圾筒;二是我的剩飯爺爺奶奶吃了?吹綘敔斈棠痰难詡魃斫,再來對照我平時行為,那真是有天壤之別,使我感到臉紅,羞愧難言,心里很不好受。我就責問自已:“為什么我在書上學的和實際行動這么不一致,存在著這么大的差距呢?于是我暗暗下定決心:今后一定要改掉這種愛浪費的壞習慣。
《憫農(nóng)》讀后感5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打開《古詩80首》,映入眼簾的又是這催人深思的古詩。這首普普通通的詩在我讀幼兒園的時侯就會背了。今天,又看到了它,心里又有了一點新的收獲。這首詩使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這樣一幅畫來:在炎熱的夏天,太陽火辣辣地炙烤著大地,農(nóng)田里有一個戴草帽的農(nóng)民伯伯在辛勤耕耘,無情的太陽曬黑了他的皮膚,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襟,這真是粒粒皆辛苦!這雪白的大米滲透著農(nóng)民伯伯的汗水和心血,我們可一定要珍惜。
同樣,任何勞動成果都凝聚著勞動者的.汗水和心血。難道不是嗎?我們身上穿戴的衣帽,鞋襪,我們學習用的筆墨紙硯哪一樣不是工人叔叔們經(jīng)過無數(shù)道工序生產(chǎn)出來的。從一項小實
驗到成為偉大的事業(yè),那就更不說了。更何況創(chuàng)建更偉大更輝煌的事業(yè)。希望我們無論在何時何地,都能珍惜盤中餐,尊重那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鋤禾人。
《憫農(nóng)》讀后感4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何不靜下心來寫寫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后感呢?以下是收集的《憫農(nóng)》讀后感(精選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聽媽媽說,我小的時候胖乎乎的,身體很棒,上幼兒園之前幾乎沒有進過醫(yī)院?墒巧狭擞變簣@之后就開始挑食了,而且還經(jīng)常剩飯,身體也沒有從前好了。媽媽真是為了我的吃飯問題傷透了腦筋。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了上小學后。
一個周末,媽媽帶我離開了城市,到了較遠的村子。我們就坐在田間地頭看農(nóng)民伯伯種地。天吶,這個境像就跟我在書上見到的一模一樣。他們頂著太陽,弓著腰,掄著鋤頭,在地里勞作,還不時的用掛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拭不停滴下的汗水。這不就是我剛學過的古詩《憫農(nóng)》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原來媽媽帶我來這是想讓我感受到種糧食的過的是很辛苦,是想讓我知道不應該浪費每一顆米粒。
從那以后我知道了,每一種蔬菜,每一粒米飯都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我會把碗里的飯菜都吃干凈,不再浪費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边@首詩令我印象深刻!
很小的時候,我總是不好好吃飯,每次吃完飯,我都會把米粒弄得到處都是,或總留下一口飯在碗底。媽媽為此事絞盡腦汁,終于就想到了一個方法。他拿來了一篇古詩——《憫農(nóng)》,讓我背得滾瓜爛熟才準吃飯!我恭敬不如從命了!對于我,想背完整篇古詩簡直是異想天開。我看著古詩,只好不情愿地朗讀起來:“鋤禾日當午……”我一會兒躺在床上發(fā)呆,一會兒滾來滾去,好似就像在跟背誦作對一樣。
一眨眼就到了黃昏,聽著窗外青蛙大軍們呱呱的叫聲,我心煩不已。吃晚飯時,我終于把古詩流暢地背出來了。媽媽檢查過了一番,皺著眉頭說到:“咦……可以……不行……行吧,算了……舍不著孩子套不著狼!蔽疫B忙問:“咋了?”媽媽笑著說:“沒事,我只是沒想到你竟然乖乖地背會了!眿寢尩拖律碜訙厝岬貑栁遥骸澳悄悻F(xiàn)在知道想吃一口飯是多么辛苦了嗎?”我點了點頭,笑著說:“知道了!
第二天清晨,天氣晴朗,正是出去玩的'好時機。我急匆匆地做好了出門的準備。半路殺出了一個“攔路虎”,她向我咆哮著:“你一定要領(lǐng)悟出這首詩的道理,才能出門玩耍!”我垂頭喪氣地回應:“你忍心讓你的女兒抑郁嗎?”媽媽說:“咋啦?乖乖去領(lǐng)悟,領(lǐng)悟完了你才能出去。”聽著屋外同學們嬉戲玩耍的聲音,我怒氣沖沖地回到了,生氣了半個小時,心想:不行!我得趕快悟出道理,不然跟伙伴們玩耍就要遲到了。我得坐下來,靜下心,放平心態(tài)認真思考這首詩的含義。
過了一會兒,我興高采烈地沖出,跟媽媽講述了這首詩的道理。媽媽問:“那你以后還挑食嗎?”我搖了搖頭說道:“不了,因為我知道農(nóng)民伯伯他們太辛苦了,他們將自己的希望寄托在稻田里,沒日沒夜地照顧,細心培養(yǎng),供我們吃,我們可千萬不能糟蹋糧食!”
現(xiàn)在,我背誦《憫農(nóng)》時,還會想到糧食的來之不易。古詩給我們帶來的好處數(shù)不勝數(shù),它可以陪伴我們一生,讓我們一生受益無窮。
《憫農(nóng)》讀后感5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都辛苦!贝蠹?guī)缀醵贾肋@首詩的意思,就是夏天中午,猛烈的陽關(guān)烤大地,農(nóng)民卻頭頂烈日,汗流浹背,松土除草。
在這里,我建議人們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因為這是農(nóng)民叔叔辛辛苦苦種下來的,是農(nóng)民叔叔用汗水換來的。我們不應該浪費或浪費它。雖然有些人這么說,但他們從來沒有這么做過,但他們一天比一天浪費。有一次,我看到這樣一個廣告。每天浪費的食物足以在災區(qū)吃一年!
我們浪費的食物是多是少!有些人只會浪費。他們認為浪費一粒兩粒米是不夠的.。只有一粒兩粒米是災區(qū)的寶藏。為什么他們會去一些人?手里有草?我認為那些浪費食物的人應該去耕地,讓他種植結(jié)果,然后讓他看看人們浪費他辛勤工作的汗水,浪費他們的勞動結(jié)果你會難過嗎?
如果農(nóng)民叔叔看到這一幕,他們會多么難過!他們努力種植蔬菜,但又回到了浪費和浪費。浪費農(nóng)民叔叔的勞動成果是一種極大的恥辱。節(jié)約是美德!肮(jié)約是建設(shè)美好明天的唯一工具!贝蠹叶贾肋@句話是什么意思。讓我們一起保存吧!不要讓浪費在我們之間。
《憫農(nóng)》讀后感6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的意思是夏天的中午炙熱的陽光烤著大地,農(nóng)民伯伯頭頂著烈日,流著汗水給禾苗除草,澆水,施肥,成為來我們的盤中餐,農(nóng)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果實,我們要去珍惜,節(jié)約糧食從我做起。
媽媽經(jīng)常跟我講,吃飯的時候不要掉飯粒,不剩飯,碗里要吃的干干凈凈,因為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一個人一年的浪費久能解決貧困地區(qū)的.溫飽,所以要節(jié)約糧食,從我們的每一的餐開始,也要告訴身邊的家人,朋友,同學每一餐做到光盤行動,做到不浪費,珍惜糧食,珍惜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果實。
現(xiàn)在的生活都富裕來,很多人都忘記了節(jié)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有很多偏遠山區(qū)個人溫飽問題沒有解決,我們的一個小小的舉動可以救活很多人,讓我們大家從節(jié)約每一粒米開始,用實際行動來珍惜我們的幸福生活吧!
《憫農(nóng)》讀后感7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這首詩家喻戶曉,我們大家甚至在牙牙學語的時候就會背了,可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昨日,當我再次翻起《唐詩三百首》時,我對這首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夏天烈日炎炎的中午,大家都在家里乘涼,只剩下農(nóng)民在辛勤勞動。汗水流進了干裂的土地里。誰知道飯碗里的飯,是農(nóng)民的心血……
記得上個星期六,媽媽帶我去飯店里吃飯,結(jié)賬時,媽媽大聲的對服務員說“小姐,把剩余的飯菜都打包吧!痹S多人的目光都向媽媽投去。我的臉一下子熱了,忙拽住媽媽的衣服說:“小聲點兒”。說著,便耷下了腦袋!芭率裁?我們一不偷,二不搶的,有些菜只吃了一點兒,不要多可惜!”媽媽的聲音陡然提高了許多,絲毫不顧忌周圍的人!罢鎿搁T。”我嘀咕了一句。媽媽的臉一下子拉長了,板著臉嚴肅地說:“學習是怎么學的',把《憫農(nóng)》背一遍!蔽业难劾镟咧鴾I珠,委屈的背了起來……媽媽嘆了口氣,語重心長的說:“孩子,我是想讓你記住‘節(jié)約’這兩個字啊!現(xiàn)在,掙錢是多么不容易呀。在媽媽小時候,能吃上白米飯就不錯了,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現(xiàn)在,我終于明白了媽媽的良苦用心。是啊,農(nóng)民伯伯在烈日下辛勤勞動,我們更應該珍惜糧食,反對浪費。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打包有什么丟人的呢?這是人們的虛榮心在作怪。愿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都做個勤儉節(jié)約的人。
《憫農(nóng)》讀后感8
在我讀詩的時候,突然想起了那天吃午飯,剩下了很多飯都沒吃,這時,我讀的古詩大全里出現(xiàn)了一首叫《憫農(nóng)》的詩,讀完之后,我也想起了那天幫外公種地。
那天,我和外公來到了菜地,就在這烈日炎炎的菜地上,我和外公舉起了鋤頭,慢慢的'向土地鋤去,看外公在那賣力的干活,而我早已經(jīng)累的不行了,太陽越來越大,我只好躲到樹下乘涼。而這時,外公還在干活,我叫外公來休息一會兒,外公走了過來,跟我一起坐了一會兒,不到一分鐘,又去工作了,他說他每天都是這樣的,要是今天少做了,明天就得多做,所以,不能休息太久。
看著外公滿頭大汗,我也休息夠了,繼續(xù)去幫外公干活,而我干一會兒就又去休息了,外公還在繼續(xù)鋤地,外公對我說:“你做這么一會兒就受不了了,那我天天干,那不是要累得走不動了?”可我卻完全沒聽進去,我也無聊了,只好繼續(xù)起來干活。
我跟著外公干活,這里干完了,又干那里,那里干完了,又干另一個地方。就在快干完活的時候,我和外公都已經(jīng)累得全身是汗,而眼看外公,還在賣力的干活,我也只好接著干了。終于把活干完了,沒想到農(nóng)民這么累!每天都要這樣做,可想起那天吃飯還浪費食物,真是太不應該了,要是能回到那時,我一定會吃完所有米飯的。
干了那么久的活,我腦子里突然浮現(xiàn)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憫農(nóng)》讀后感9
“小慶,你看你,桌上又都是飯!睜敔斪谒姆阶赖纳涎,盯著我這里,邊是搖頭邊是輕聲嘆氣,仿佛看到我又做錯了什么似的,很無奈。我坐在下沿,低頭看下去,原來是剛才吃飯不小心從碗中掉下些飯粒,三五個飯粒抱在一起,白白胖胖的,倒像是散落在碗周圍的晶瑩珍珠。
也就是爺爺剛才的嘆息,奶奶停下正在夾菜的'那雙筷子,只見她緩緩站起來,半彎著腰,左手托著飯碗,放到我碗邊的桌沿下,右手并攏筷子,像個掃帚掃地一樣,將那大大小小的飯粒劃到自己碗中。她的手骨瘦如柴,褐黃色,和鍋沿邊的那塊舊海綿抹布沒什么兩樣,我知道那是她干農(nóng)活的結(jié)果。奶奶沒有做聲,又坐回板凳上,那只右手麻利地使著筷子,在盤中夾了塊咸肉放在我碗中。爺爺仿佛想要說什么,但還是欲言又止。我做賊心虛,不敢看了,低下頭津津有味地吃起咸肉。
自小我和姐姐是爺爺奶奶照顧的。最早,爺爺一邊把桌上的飯劃進自己碗里,一邊喃喃道,“粒粒皆辛苦”的話,我是聽不懂的。后來奶奶也在遞給我飯時叮囑:“下巴別再漏了噢!蔽液徒憬愣夹,爺爺也笑瞇瞇的。到后來估計他們看我是改不了,也不再說了。就連爺爺唯一會的那首《憫農(nóng)》也不念了。
那天中午放學,天熱得要命,剛進家,一屁股坐在門口的小板凳上,只聽廚房里的奶奶喊過來:“小慶觀后感,你去草場喊你爺爺回來吃飯!蔽乙惑@,正想著,外面熱死了,還要去那么遠啊,要是爺爺有手機就好啊了。我猶豫了一會兒,還是去了。一路小跑,遠遠看見爺爺正彎腰在棉花地里鋤草,頂著草帽,手中握著那桿長長的鋤柄,像個古時的士兵,更像個機器人反復那樣的動作,彎腰,舉鋤,再彎腰,再舉鋤……
來到他身邊,才發(fā)現(xiàn)前幾天還在后院的棉花小苗在這兒快一尺高了,綠葉中星星點點地混搭著嫩紅葉子真好看,像一顆顆盆景。
爺爺看到我笑著說:“放學啦。熱吧,你先回去,我鋤完這場就來。”說著他把草帽沿向下拉了拉,接著干起來。在他彎腰的時候我才發(fā)現(xiàn):他后背的襯衫已經(jīng)汗得和后背緊緊貼在一起,顯現(xiàn)出高低起伏的脊椎骨。我還是忍著熱,等了爺爺,這才真正明白《憫農(nóng)》的意思。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今天的下巴是不能再“漏”了啊。
《憫農(nóng)》讀后感10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都辛苦!贝蜷_80首古詩,映入眼簾的是這首發(fā)人深省的古詩。
這首普通的詩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會背誦。今天,當我再次看到它時,我心里有了一點新的收獲。
這首詩讓我不禁想起這樣一幅畫:在炎熱的夏天,太陽炎熱地烘烤著大地。一位戴著草帽的.農(nóng)民叔叔在農(nóng)田里努力工作。無情的太陽曬黑了他的皮膚,汗水浸透了他的裙子……
這真是“粒粒皆辛苦”!白米滲透著農(nóng)民叔叔的汗水和心血,我們一定要珍惜。同樣,任何勞動成果都體現(xiàn)了工人的汗水和心血。難道不是嗎?我們穿的衣帽、鞋襪、筆墨紙硯……工人叔叔們沒有經(jīng)過無數(shù)道工序生產(chǎn)出來。更不用說從小實驗到偉大事業(yè)了。更何況創(chuàng)造更偉大更輝煌的事業(yè)。
希望無論何時何地都能珍惜“盤中餐”,尊重那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人“鋤禾人”。
《憫農(nóng)》讀后感11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這首詩的意思大家差不多都知道,就是夏日中午時,猛烈的陽關(guān)炙烤大地,農(nóng)民卻頭頂烈日,揮汗給禾苗松土、除草。
在這我勸告人,千萬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因為這都是農(nóng)民伯伯辛辛苦苦種出來的,是農(nóng)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我們不要去浪費,也不要去糟蹋。雖然有的人他是這樣說,但卻不曾這樣做,卻一天天的在浪費。有一次,我看過這樣的'一個廣告,每天每家浪費的食物已夠災區(qū)吃一年了!可知我們浪費的食物是多還是少!有些人只會浪費,覺得浪費那么一粒兩粒的米飯不足為事,就只那么一粒兩粒的米飯再災區(qū)那可都是寶,為什么到了一些人的手里卻是草了呢?我覺得應該讓那些浪費食物的人去耕地,讓他種出成果來,然后再讓他去看看人們浪費他辛辛苦苦用汗水所換來的勞動成果,被人浪費自己的勞動成果你會傷心嗎?
將心比心,如果被農(nóng)民伯伯看見這一幕,他們該多傷心呀!自己辛辛苦苦種菜卻換回了浪費和糟蹋。這樣浪費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成果是一種極大的可恥。節(jié)省,才是美德!肮(jié)約是建造美好明天的唯一工具!边@句話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讓我們一起節(jié)約吧!不要讓浪費的行為出現(xiàn)在我們之間。
《憫農(nóng)》讀后感12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爺爺說:這首唐詩不是僅會背誦就行了,主要還是要理解、領(lǐng)會這首詩的意思。所以,爺爺反反復復地給我講:“農(nóng)民伯伯種田的辛苦,一定要珍惜糧食這一道理!边@對我教育、觸動很大。因為對照自己的行為,我平時太不珍惜糧食了,如我每天吃飯,總是有以下現(xiàn)象存在:
一是大米飯掉在桌上或地上;
二是碗里沒吃干凈,剩留無數(shù)粒;
三是留剩飯,沒吃完就不吃了。
爺爺奶奶看到這種浪費糧食的`現(xiàn)象心痛不已,就采取兩種方法來處理,
一是把掉在地上或桌上不衛(wèi)生的大米飯倒入垃圾筒;
二是我的剩飯爺爺奶奶吃了。
看到爺爺奶奶的言傳身教,再來對照我平時行為,那真是有天壤之別,使我感到臉紅,羞愧難言,心里很不好受……我就責問自已:“為什么我在書上學的和實際行動這么不一致,存在著這么大的差距呢?于是我暗暗下定決心:今后一定要改掉這種愛浪費的壞習慣。
《憫農(nóng)》讀后感13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回到了故鄉(xiāng),我在外婆家收割稻谷,親身體會到了農(nóng)民伯伯們辛苦而又充滿歡樂的勞動生活。
每天早晨天剛蒙蒙亮,全村的大人和能幫得上的小孩們都起床了。他們匆匆趕往朝霞映照下金燦燦的稻田,風風火火地大干了起來。頓時,鐮刀割刀谷的“刷刷”聲,腳踏式脫蹈機的“嗡嗡”聲,大人們偶爾的談笑聲,孩子們清脆的'歌聲,鳥兒“嘰嘰喳喳”的鳴叫聲便匯成了動人的交響樂。我陶醉在這美景和樂曲中。
雖然涼風徐徐,但是忙碌的農(nóng)民們很快就大汗淋漓了。他們顧不得拭汗,依然不知疲倦地干著。跟我差不多大,甚至比我小的孩子們在田里拾稻穗。我也加入了他們的行列,并成了他們的朋友。
太陽爬上頭頂熱辣辣地嚴烤著稻田,人們的身上全濕了,大人們叫小孩回去,他們卻仍然堅持勞動。一擔一擔黃澄澄的稻谷被挑往曬谷場,扁擔都被壓彎了。那“吱悠吱悠”的響聲也仿佛在念“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咧!農(nóng)民伯伯在烈日暴曬之下,揮汗鋤禾,感嘆糧食來之不易,告訴人們要珍惜糧食。金川公司六小五年四班
《憫農(nóng)》讀后感14
一晃來農(nóng)園租地種菜、做志愿者已是四年嘍!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忙忙碌碌,甚是生活愉快!對"人、土地、生活"有何感想,乍一說,空空如也!認真回顧一下,感悟多多,收獲大大。切入再讀到唐朝詩人李紳《憫農(nóng)》詩句,感悟珍惜勞動成果之必須。
李紳的詩句"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本人年輕時就能背誦,今日重讀《憫農(nóng)》詩句,深感古代詩人之偉大,僅僅幾句,竟然對幾千年農(nóng)人辛勤勞作做出了精辟的概括、褒揚。從而又告誡人們,每一粒糧食都來之不易,都是農(nóng)人用汗水換來的,要注意節(jié)約、珍惜,不要浪費。時過境遷,歷史沿革,它仍為當今世人遵循的遺訓。結(jié)合在農(nóng)園幾年的切身體會,對于"鋤禾"才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鋤禾一是為蔬菜疏松土壤,給秧苗保墑、透氣;二是除掉雜草和多余秧苗,免除它們與必要的秧苗爭取營養(yǎng),促進蔬菜茁壯成長,無后顧之憂。鋤禾最佳時間段就是中午前后,正是"赤日炎炎似火燒"之時,被除掉的雜草才能快速曬干,不致復活。
也正因為蔬菜禾苗的自然生長要求,促使來農(nóng)園租地種菜的都市市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或拔草,松土,或施肥,整地,澆水等;冒著炎炎烈日,不怕流汗,勞作于農(nóng)園這塊土地上,哺育著無化肥、無農(nóng)藥的生態(tài)蔬菜與大自然進行有力的抗爭,在各種害蟲的侵襲下,得以健康成長。一些市民到農(nóng)園的勞動強度,辛苦勁,就是現(xiàn)在的農(nóng)民也難以做到,難以承受,有的早上五點就起床乘公交出發(fā),忙時一干就是幾個小時,比如桃花源9、20號的地主,夫妻倆一般自駕車都在八點以后到,忙時一干就到下午三點左右,中午也從來不休息,正值炎熱天氣,襯衣被汗水全浸透,人如同游泳剛上岸,大汗淋漓不是夸大,喝水十來斤,全由出汗排毒了,感嘆說:"真鍛煉,煉在三暑"!再如34、35號地主來農(nóng)園一干就是十來個小時,餓了吃點東西,渴了喝點水的功夫算是休息,如此地主,不一一列舉,"真能干",使人佩服,是我學習的榜樣!功夫不負有心人,辛勤的勞動,一年來生產(chǎn)出30多種新鮮蔬菜,豐富了家庭餐桌,并自覺不自覺的鍛煉了身體,我們?yōu)橹院,為之高興,全家人從種菜中得到體驗學習,這些都是無法用經(jīng)濟價值來衡量,來計算的。
用貨幣換來的間接勞動產(chǎn)品,也應該珍惜,仔細想一想,一個人能生長到上班掙錢的年齡,多不容易:父母的精心哺育,老師的諄諄教導,自己的百般努力,社會各方的付出,二、三十歲掙點錢,還得起早貪黑,有的兩頭不見太陽,說實在夠累、夠辛苦的了,可有的人買了東西,沒用幾天,好好的,說是過時了,到期限了,扔掉買新的。連賣破爛換倆錢都懶得。試問,像這種做派,中華民族勤儉持家的傳統(tǒng)美德,能發(fā)揚光大嗎?我們富裕了,別忘了還有一些偏僻山村的人沒有脫貧呢,需要人們的幫助!
說起種地辛苦,這是大家共識的,種好地,那就更辛苦,來農(nóng)園種菜的市民深有體會,親自付出勞動而獲取的勞動成果,不容置疑是不會、不能浪費的,要珍惜。不但要珍惜個人的勞動成果,而且也要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做到不損、不采。有個別人會有意無意地扔掉辛勤勞動的成果,營養(yǎng)專家看到感嘆說:可惜大家只會種,不會吃!比如:甘藍葉、蘿卜葉、大蔥葉等葉類菜葉,老一些的.豆角、黃瓜等,都可以加工存放、食用的,不可以當垃圾扔掉。農(nóng)園應該適時請一些專家講授這方面的知識,以防不明不白的產(chǎn)生這種不必要的浪費,我們生產(chǎn)的蔬菜,一般市場上買不到啊!這樣說來更應該去珍惜,更不應該浪費,用不完送給別人也是一種分享!
延伸一下,農(nóng)園的優(yōu)美環(huán)境,也是由大家共同創(chuàng)造的一種成果,供大家休閑、種菜、享用,需要大家愛惜和維護。大部分地主勞動過后,都會自覺收拾好自家地里產(chǎn)生的垃圾雜草,有的還主動幫助清理相鄰地塊的,運送到堆放處,公共工具竹竿等用后歸還到原處,大家也會主動地維護和清理公共場所的衛(wèi)生,但是也有個別地主將用來行人、排水的道路,占道"經(jīng)營";有的用完了工具就隨意丟放,這類方便了自己,卻給大家造成麻煩的事,不能不使人厭煩,還希望農(nóng)園強化管理,和各位地主共同努力,維護農(nóng)園美麗環(huán)境,讓我么優(yōu)美的農(nóng)園長久持續(xù)下去,歡迎、留住更多的人們在這塊土地上快樂耕耘,以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的勞動成果,并且使之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憫農(nóng)》讀后感15
暑假里,老師布置我們閱讀古詩70首,其中一篇《憫農(nóng)》讓我深受啟發(fā)。
這首古詩是唐朝詩人李紳寫的,這首詩大家都很熟,全詩是這樣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詩的內(nèi)容主要講的是:農(nóng)民伯伯在烈日下辛勤地勞動,汗水滴在泥土里,有誰知道,我們盤中的飯,每一粒都包含著農(nóng)民伯伯的辛勞。讀完詩,看完注釋,我不禁羞愧起來,想起我以前吃飯總要剩下好多的飯菜,而且會掉很多米粒,媽媽常說我吃飯象在種米,吃不掉的.飯菜都被媽媽當做垃圾扔掉了,想想農(nóng)民伯伯那么辛苦地種糧食,我的行為有點可恥,不僅浪費了糧食也浪費了錢,我好慚愧!我決心從現(xiàn)在做起,一頓飯能吃多少就裝多少,不再浪費糧食,不再浪費農(nóng)民伯伯的勞動成果。同學們,你們也加入到節(jié)約的隊伍中來吧,我想假如世界上每個人都珍惜每一。粒糧食,那么世界上許許多多的貧困人們,就不會再忍受饑餓,也會減少許多的犯罪現(xiàn)象,我們的生活也會更加美好!讓我們趕快行動起來吧!
【《憫農(nóng)》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憫農(nóng)的教案12-12
憫農(nóng)的教案02-12
《憫農(nóng)》教案04-11
(實用)《憫農(nóng)》教案06-09
大班《憫農(nóng)》教案08-21
《憫農(nóng)》原文及賞析04-01
小班教案《憫農(nóng)》03-18
憫農(nóng)的教學反思02-12
《憫農(nóng)》教學反思02-13
《憫農(nóng)》大班教案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