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手机版,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三区,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极品在线观看视频婷婷

      <small id="aebxz"><menu id="aebxz"></menu></small>
    1. 高一物理公式總結(jié)

      時(shí)間:2022-06-24 11:43:51 其他 我要投稿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總結(jié)

        高一的學(xué)生學(xué)習(xí)物理自然是離不開物理公式的,而且要牢牢地記住!下面搜集了高一物理公式大全總結(jié),一起去看看吧!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總結(jié)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總結(jié)一

        一、質(zhì)點(diǎn)的運(yùn)動(1)----- 直線運(yùn)動

        1)勻變速直線運(yùn)動

        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 2 –V0 2=2as

        3.中間時(shí)刻速度 Vt / 2= V平=(V t + V o) / 2

        4.末速度V=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

        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

        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為正方向,a與V_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shí)驗(yàn)用推論ΔS=aT2 ΔS為相鄰連續(xù)相等時(shí)間(T)內(nèi)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V_o):m/ s 加速度(a):m/ s2 末速度(Vt):m/ s

        時(shí)間(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單位換算: 1m/ s=3.6Km/ 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_t - V_o)/ 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4)其它相關(guān)內(nèi)容:質(zhì)點(diǎn)/位移和路程/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

        2) 自由落體

        1.初速度V_o =0 2.末速度V_t = g t

        3.下落高度h=gt2 / 2(從V_o 位置向下計(jì)算)

        4.推論V t2 = 2gh

        注:(1)自由落體運(yùn)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yùn)動,遵循勻變速度直線運(yùn)動規(guī)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 豎直上拋

        1.位移S=V_o t – gt 2 / 2

        2.末速度V_t = V_o – g t (g=9.8≈10 m / s2 )

        3.有用推論V_t 2 - V_o 2 = - 2 g S

        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 2 / (2g) (拋出點(diǎn)算起)

        5.往返時(shí)間t=2V_o / 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shí)間)

        注:(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yùn)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fù)值。(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運(yùn)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yùn)動,具有對稱性。(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

        如在同點(diǎn)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力(常見的力、力矩、力的合成與分解)

        1)常見的力

        1.重力G=mg方向豎直向下g=9.8 m/s2 ≈10 m/s2 作用點(diǎn)在重心 適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 方向沿恢復(fù)形變方向 k:勁度系數(shù)(N/m) X:形變量(m)

        3.滑動摩擦力f=μN(yùn) 與物體相對運(yùn)動方向相反 μ:摩擦因數(shù) N:正壓力(N)

        4.靜摩擦力0≤f靜≤fm 與物體相對運(yùn)動趨勢方向相反 fm為最大靜摩擦力

        5.萬有引力F=G m_1m_2 / r2 G=6.67×10-11 N·m2/kg2 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6.靜電力F=K Q_1Q_2 / r2 K=9.0×109 N·m2/C2 方向在它們的`連線上

        7.電場力F=Eq E:場強(qiáng)N/C q:電量C 正電荷受的電場力與場強(qiáng)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 I L sinθ θ為B與L的夾角 當(dāng) L⊥B時(shí): F=B I L , B//L時(shí): F=0

        9.洛侖茲力f=q V B sinθ θ為B與V的夾角 當(dāng)V⊥B時(shí): f=q V B , V//B時(shí): f=0

        注:(1)勁度系數(shù)K由彈簧自身決定(2)摩擦因數(shù)μ與壓力大小及接觸面積大小無關(guān),由接觸面材料特性與表面狀況等決定(3)fm略大于μN(yùn) 一般視為fm≈μN(yùn) (4)物理量符號及單位(5)安培力與洛侖茲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則判定。

        B:磁感強(qiáng)度(T), L:有效長度(m), I:電流強(qiáng)度(A),V:帶電粒子速度(m/S), q:帶電粒子(帶電體)電量(C)。

        2)力矩

        1.力矩M=FL L為對應(yīng)的力的力臂,指力的作用線到轉(zhuǎn)動軸(點(diǎn))的垂直距離

        2.轉(zhuǎn)動平衡條件 M順時(shí)針= M逆時(shí)針 M的單位為N·m 此處N·m≠J

        三、平拋運(yùn)動

        1.水平方向速度V_x= V_o 2.豎直方向速度V_y=gt

        3.水平方向位移S_x= V_o t 4.豎直方向位移S_y=gt2 / 2

        5.運(yùn)動時(shí)間t=(2S_y / g)1/2 (通常又表示為(2h/g) 1/2 )

        6.合速度V_t=(V_x2+V_y2) 1/2=[ V_o2 + (gt)2 ] 1/2

        高一物理公式大全總結(jié)二

        第一章 力

        1. 重力:G = mg

        2. 摩擦力:

        (1) 滑動摩擦力:f = μFN 即滑動摩擦力跟壓力成正比。

        (2) 靜摩擦力:①對一般靜摩擦力的計(jì)算應(yīng)該利用牛頓第二定律,切記不要亂用

        f =μFN;②對最大靜摩擦力的計(jì)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這里的μ與滑動摩擦定律中的μ的區(qū)別,但一般情況下,我們認(rèn)為是一樣的)

        3. 力的合成與分解:

        (1) 力的合成與分解都應(yīng)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 具體計(jì)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為主。

        第二章 直線運(yùn)動

        1. 速度公式: vt = v0 + at ①

        2. 位移公式: s = v0t + at2 ②

        3. 速度位移關(guān)系式: - = 2as ③

        4. 平均速度公式: = ④

        = (v0 + vt) ⑤

        = ⑥

        5. 位移差公式 : △s = aT2 ⑦

        公式說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適用于勻變速直線運(yùn)動。(2)公式⑥指的是在勻變速直線運(yùn)動中,某一段時(shí)間的平均速度之值恰好等于這段時(shí)間中間時(shí)刻的速度,這樣就在平均速度與速度之間建立了一個聯(lián)系。

        6. 對于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yùn)動有下列規(guī)律成立:

        (1). 1T秒末、2T秒末、3T秒末…nT秒末的速度之比為: 1 : 2 : 3 : … : n.

        (2). 1T秒內(nèi)、2T秒內(nèi)、3T秒內(nèi)…nT秒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 12 : 22 : 32 : … : n2.

        (3). 第1T秒內(nèi)、第2T秒內(nèi)、第3T秒內(nèi)…第nT秒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4). 第1T秒內(nèi)、第2T秒內(nèi)、第3T秒內(nèi)…第nT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之比為: 1 : 3 : 5 : … : (2 n-1).

        第三章 牛頓運(yùn)動定律

        1. 牛頓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個量必須是同一個物體的.

        (2)同時(shí)性: F合與a必須是同一時(shí)刻的.

        (3)瞬時(shí)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與a的瞬時(shí)關(guān)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慣性系中, 受制于宏觀低速.

        2. 整體法與隔離法:

        整體法不須考慮整體(系統(tǒng))內(nèi)的'內(nèi)力作用, 用此法解題較為簡單,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計(jì)算. 隔離法要考慮內(nèi)力作用, 一般比較繁瑣, 但在求內(nèi)力時(shí)必須用此法, 在選哪一個物體進(jìn)行隔離時(shí)有講究, 應(yīng)選取受力較少的進(jìn)行隔離研究.

        3. 超重與失重:

        當(dāng)物體在豎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時(shí), 便會產(chǎn)生超重與失重現(xiàn)象. 超重與失重的本質(zhì)是重力的實(shí)際大小與表現(xiàn)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實(shí)際重力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只是表現(xiàn)出的重力發(fā)生了變化.

        第四章 物體平衡

        1. 物體平衡條件: F合 = 0

        2. 處理物體平衡問題常用方法有:

        (1). 在物體只受三個力時(shí),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合成轉(zhuǎn)化成兩個平衡力來處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將物體所受三個力通過分解轉(zhuǎn)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

        (2). 在物體受四個力(含四個力)以上時(shí), 就應(yīng)該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轉(zhuǎn)化成兩對平衡力來處理的思想.

        第五章 勻速圓周運(yùn)動

        1.對勻速圓周運(yùn)動的描述:

        ①. 線速度的定義式: v = (s指弧長或路程,不是位移

       、. 角速度的定義式: =

       、. 線速度與周期的關(guān)系:v =

       、. 角速度與周期的關(guān)系:

       、. 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guān)系:v = r

       、. 向心加速度:a = 或 a =

        2. (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 向心力就是物體做勻速圓周運(yùn)動的合外力,在計(jì)算向心力時(shí)一定要取指向圓心的方向做為正方向。向心力的作用就是改變運(yùn)動的方向,不改變運(yùn)動的快慢。向心力總是不做功的,因此它是不能改變物體動能的,但它能改變物體的動量。

        第六章 萬有引力

        1.萬有引力存在于萬物之間,大至宇宙中的星體,小到微觀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體間的萬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們無法察覺到它的存在。因此,我們只需要考慮物體與星體或星體與星體之間的萬有引力。

        2.萬有引力定律:F = (即兩質(zhì)點(diǎn)間的萬有引力大小跟這兩個質(zhì)點(diǎn)的質(zhì)量的乘積成正比,跟距離的平方成反比。)

        說明:① 該定律只適用于質(zhì)點(diǎn)或均勻球體;② G稱為萬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與萬有引力的關(guān)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體: 重力和向心力是萬有引力的兩個分力(如圖所示, 圖中F示萬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轉(zhuǎn). 但由于地球自轉(zhuǎn)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萬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關(guān)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與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兩個分量, 同樣有:

        a≈g>>a向

        切記: 地球表面上的物體所受萬有引力與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脫離地球表面而成了衛(wèi)星的物體: 重力、向心力和萬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說法而已. 這就是為什么我們一說到衛(wèi)星就會馬上寫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衛(wèi)星的線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徑之間的關(guān)系:

        (1). v= 即: 半徑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徑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徑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徑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說明: 對于v、 、T、a和r 這五個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個被確定, 其它四個量就被唯一地確定下來. 以上定量結(jié)論不要求記憶, 但必須記住定性結(jié)論.

        第七章 動量

        1. 沖量: I = Ft 沖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動量: p = mv 動量也是矢量,方向同運(yùn)動方向.

        3. 動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第八章 機(jī)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體做直線運(yùn)動的情況下)

        (2) W = pt (此處的“p”必須是平均功率)

        (3) W總 = △Ek (動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來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時(shí)功率)

        3. 動能: Ek = mv2 動能為標(biāo)量.

        4. 重力勢能: Ep = mgh 重力勢能也為標(biāo)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體重心到參考平面的豎直距離.

        5. 動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機(jī)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高一物理公式總結(jié)】相關(guān)文章:

      高一物理重力勢能公式總結(jié)07-03

      初中物理公式總結(jié)11-22

      初中物理公式知識總結(jié)11-18

      九年級物理公式總結(jié):電路公式07-02

      高一物理勻變速直線運(yùn)動常考公式總結(jié)10-18

      初中物理公式知識總結(jié)(3篇)11-18

      初中物理公式知識總結(jié)精選3篇11-18

      初中物理公式知識總結(jié)3篇11-18

      初二物理電路公式07-03

      初中物理公式知識總結(jié)(合集3篇)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