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手机版,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三区,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极品在线观看视频婷婷

      <small id="aebxz"><menu id="aebxz"></menu></small>
    1. 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探究論文

      時間:2022-07-03 22:12:03 計算機軟件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探究論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從學生、老師、課程和硬件四個角度進行分析,其次討論了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的教學改革,希望能夠在相關領域做出理論貢獻。

      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探究論文

        【關鍵詞】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課程教學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深入發(fā)展,不單單是計算機專業(yè)人員才能夠參與到計算機軟件的設計與開發(fā),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已經滲透到各個領域。很多系統(tǒng)軟件與應用軟件由非計算機專業(yè)人員來使用,越來越多的軟件需要非計算機專業(yè)人員來設計與開發(fā)。因此,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課程的開設對于非計算機專業(yè)的學生提高軟件設計與開發(fā)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全國各高校都開設了這門課程,以此來適應廣大非計算機專業(yè)人員學習軟件設計與開發(fā)的需要。

        1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1.1學生方面

        C語言作為軟件技術的基礎課程在大學一年級開設,以C語言程序設計的學習是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課程的基礎,大多數學生C語言基礎較差,學生掌握比較困難,C語言本身的概念多而復雜,對于初次接觸程序設計的學生來說太抽象。多數學生感到C語言程序學而無用,沒有真正掌握程序設計的精華及編程技巧,不知如何用C語言程序來實現,在學習了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的有關知識后,難以抓住重點,還會覺得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課程知識點多,二者不具有內在聯系。

        1.2老師方面

        擔任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的教師感覺這門課程非常難教,對程序設計和調試技巧等實踐性較強的部分則往往只是點到為止,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基本概念等的講述上,分配給該門課程的實驗教學學時很少,分配給課程的教學學時數也較少,然而課程教學內容很多。

        1.3課程方面

        課程覆蓋范圍廣泛,內容多,對學生是一個挑戰(zhàn),要在短的時間內學好所有的內容,教學的時間非常有限,該課程的學時一般是54學時,學時數的限制,給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要把各部分的內容綜合到一門課程中去,對于計算機專業(yè)而言,軟件工程、數據庫技術、操作系統(tǒng)、數據結構4個部分,都是單獨的一門課程,但是現在都集中到這一門課程進行學習。

        1.4硬件方面

        雖說當前各個學校都不斷地改善實驗條件,不斷地增加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投入,但仍然沒有更多的自由上機實踐時間提供給學生,實驗室也不是開放型的,不能有效的保證同學們的上機學習時間,仍存在實驗室不夠用等情況。

        2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的教學改革

        筆者根據從事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教學的經驗,闡述自己對該門課程教學的幾點體會,分析在教學中嘗試了一些改進的教學方法,對這門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認真的思考。

        2.1分主次且有偏重的課程內容

        計算機網絡編程、數據結構、操作系統(tǒng)、軟件工程,是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課程內容體系,大多數教學方法導致學生最后根本沒有掌握軟件設計的一般方法,引起重點不突出等問題,通常很多老師為了趕進度將學時硬性平均分為若干部分,再加上該課程學時數的限制再加上內容繁多,這樣就會使得學生接受效果不佳。針對這一情況,應當有偏重的實施這門課程的教學,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課程教學中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課程內容分主次,在教學進度分配時進行適當的調節(jié)。具體方法就是不按書本設置獨立擊破,穿插一些章節(jié)的內容,以C語言課程內容為主線。在開課時,適當的復習C程序設計中的結構體與鏈表部分,對數據組織結構和算法思想的理解,立足于對問題的抽象理解,理解和掌握變量、指針、存儲單元等概念及其相互關系。數據結構部分對軟件設計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適當增加對數據結構部分的時間。同時還應當偏重C語言的內容,其他幾個方面為次,以C語言為主,在學習最后做小項目時引入軟件工程和數據庫的內容。

        2.2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通過完成任務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教師將要講授的知識蘊含于任務之中,巧妙地設計教學任務。學生的學習過程應該成為教學過程的主要方面,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設計有效的驅動“任務”,在以任務為主線,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學中至關重要。探究解決的方法,在教師的引導下提出問題,或自己提出要解決的問題,促使學生為了完成任務,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與學習積極性,蘊涵了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經過精心設計的任務。在整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完成相關知識的建構,自己掌握學習進度和主攻方向可以根據已有的認知結構。當解決了一個問題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強烈的好奇心和滿腔的熱情驅使學生主動探索和發(fā)現,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他們最終完成總任務,成就感驅使他們提出新的問題。

        2.3強化實踐教學,建立開放實驗

        緩解課內上機學時少的矛盾,必須建立開放性的實驗室,還必須增加學生業(yè)余自由上機時間,除了盡量提高實驗的課時數外,必須把理論課和實驗課結合起來講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對于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這門實踐性特別強的課程,去繼續(xù)探索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使學生能夠有的放矢,適當予以啟發(fā)指導,進行合理控制,教師對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完成各個階段的設計任務,學生通過個人的理論學習、操作訓練、任務實施,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思考時間,參照實驗學習指導計劃,引導學生的學習方向,提示實現方法,結合具體的任務目標進行分解,教師提出系列任務目標。

        2.4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使學生如何設計該類軟件有一個基本思路,如何去解決問題,方向明確、思路清晰,知道如何去思考問題,提高學生的軟件設計能力。使得學生對整個過程進行全方位的啟發(fā),對常用的軟件設計方法可以從“拿到題目”、“如何分析”、“如何解決”、“最后具體程序實現”有全面的了解,可以利用更多的課時來對學生的思維方式進行引導,在介紹完基本概念和語法知識后進行引導。在以往的計算機課程的教授中,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在上機時就會不知從何下手,忽略對能力的培養(yǎng),比較注重概念、語法的講解。

        2.5結合多媒體教學

        許多高校進行多媒體教學僅僅停留在靜態(tài)顯示的層次上。應當提高教學效率,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效果形象、生動、直觀,很好的利用多媒體動態(tài)顯示的優(yōu)點來進行教學,根據該課程的特點進行多媒體。通過多媒體的動態(tài)方式,許多難理解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顯示能夠讓學生有直觀的感覺和清晰的認識。

        3結語

        計算機軟件技術基礎課程是一門理論和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是理工類類非計算機專業(yè)一門非常重要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為了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軟件設計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本文根據當前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楊曉潔,黃欣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廣西農學報,2013,23(3):64~66

        [2]袁東鋒,杜恒案例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軟件開發(fā)課中的實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28(4):125~127.

      【計算機軟件技術課程教學方法探究論文】相關文章:

      道路勘測設計課程教學探究論文03-07

      大數據時代下計算機軟件技術探析論文03-24

      計算機軟件技術專業(yè)求職信06-26

      計算機軟件技術實訓總結(精選23篇)11-30

      提高幼兒教育質量的途徑與方法探究論文10-01

      計算機軟件技術學習生涯規(guī)劃書(精選11篇)12-27

      計算機專業(yè),軟件技術和網絡技術那個就業(yè)前景更好07-14

      計算機軟件技術學習生涯規(guī)劃書范文(精選13篇)12-27

      計算機網絡課程設計07-24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有哪些課程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