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論文
摘要: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 由于學生的情況參差不齊, 對信息技術課重視的不足等原因, 初中信息技術課存在低效的現(xiàn)象。對此筆者做了如下的教學反思, 希望能對同仁們以后的教學提供借鑒。
一、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
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尊心,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里說過:“任何時候都不會給孩子不及格的分數(shù)”, 其用意是希望教師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所以我們要常常反省自己的行為對學生有無傷害。
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可能會常常遇到一些突發(fā)事件, 但可能有部分老師的處理會有意或無意傷害了學生。如有的學生上課舉手回答問題答錯了, 就批評他, 或直接讓他坐下, 而不分析他錯的原因。久而久之, 這個學生肯定不會再在上課時舉手回答問題, 這樣就出現(xiàn)一堂課上沒有學生舉手回答問題, 這樣教學氣氛就比較差, 影響我們的教學激情, 同時我們也不能及時得到學生掌握程度的反饋信息。另外一些差生, 每次考完后成績大部分是不理想的, 有教師就要說他成績怎么考得這么差, 拖班級后腿……而不注重他的進步 (如總是錯的題會做了, 粗心的毛病改掉了……) 久而久之, 他們就會更加厭學, 產(chǎn)生惡性循環(huán)。所以, 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對學生的影響。
二、認真反思教學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找到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精彩導課語, 在教學過程中對知識的重難點創(chuàng)新的分析, 每個知識點之間的過渡語, 對學生做出的合理贊賞的評價語等諸方面都應該進行詳細記錄, 供日后參考。同樣在教學過程中, 每節(jié)課總會有這有那的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 如語言說話不當, 或教學內(nèi)容處理不妥, 教師課后要冷靜思考, 仔細分析學生冷場、不能很好掌握知識這方面的原因。另外我們每個學期至少會有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動, 那至少我們可以聽到一些優(yōu)秀的課例, 我們也可以取他們的成功之處用在自己的教學中。所以我們應該在每一堂課后都要進反思自己的成功與失敗之處, 舍棄糟粕, 避免在今后的教學中犯同樣的錯誤, 取其精華用在以后的教學中, 從而優(yōu)化我們的課堂教學, 使我們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教學過程中注重分層教學
現(xiàn)在學生在信息的學習上, “貧富懸殊”現(xiàn)象十分嚴重, 而且我們不能以他的學號來劃分他們的優(yōu)差。所以我們在教學中使用評價的手段來發(fā)現(xiàn)他們掌握程度, 從而對他們采取分層教學。另外我們看到學生不認真聽講, 就會去怪學生不好好聽, 而不去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為如何能吸引學生。我們的信息技術課有很多的課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 如游戲、FLASH動畫演示、采取學生制作網(wǎng)上評比等方法激勵學生主動去參與學習, 與教師實現(xiàn)互動, 這樣的教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技能。所以我們應該經(jīng)常反思自己怎樣用學生理解的方法去教他們自己去學習, 如何去掌握。那么學生主動地參與進來了, 就不會出現(xiàn)學生上課不認真聽, 冷場之類的情況。
在實際教學中, 我們往往會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每一位學生, 要求每一個學生都要學會那些技能、完成那些任務。這樣其實會抹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任務定得太高有的學生完不成, 索性就不做了;任務太低了, 好的學生完成了就無事可做, 就可能會制造一些其他的“事件”。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多反思如何分層次的布置任務, 也可以讓學有余力的同學充當一下“小老師”, 讓他們嘗試角色的轉變, 同時增進學生間的友情。這樣我們就能讓每一個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上都能得到一定的發(fā)展。
四、在教學中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信息資源
要開展運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開展互動學習, 就要給學生提供可供研究的海量信息資源。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 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而得到的, 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師、家長、同學) 的幫助, 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 主動地采用適合自身的學習方法, 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給課程整合提供了非常好的協(xié)作交流平臺, 在這個平臺上, 所有學生可以平等的對話, 沒有性別的差異, 沒有性格的差異, 沒有身份的差異, 更沒有傳統(tǒng)評價標準強加在學生身上的優(yōu)劣標志。所有學生按照研究課題與興趣自然分組, 充分發(fā)表見解、展示研究過程和結論。師生之間完全沒有了以往的無法跨越的鴻溝, 可以進行自由平等的對話。學生研究的結論并不重要, 展示的成果也不是唯一的評價標準。我們更看重的是學習的完整過程, 他們是不是學會了學習?他們是不是不再需要我們的扶持?值得討論的是, 這種資源中心和協(xié)作交流平臺并不一定全部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中進行。
五、注意合理使用網(wǎng)絡資源
從教學實際中我們注意到:互聯(lián)網(wǎng)絡的資源浩瀚無際, 但是并非就一定可以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有用的信息, 反而給我們的課堂教學帶來很大的隨意性和不可預測性, 給教師的備課也帶來很多盲目性。另一個方面, 互聯(lián)網(wǎng)很大程度上已經(jīng)是一個商業(yè)網(wǎng)絡, 所用的平臺并非是為教育設計的, 各種交流平臺更是不便于學生們的專題交流。同時所有網(wǎng)站提供的免費主頁空間也沒有保障, 因此, 如果用它來構建學生作業(yè)的評估展示平臺功能是無法得到保證的。就目前網(wǎng)絡和互聯(lián)網(wǎng)建設現(xiàn)狀, 我認為完全可以依托局域網(wǎng)的高速寬帶, 建立自己真正意義上的網(wǎng)絡授課平臺, 一方面由教師和學生課題研究小組引入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 另一方面, 充分發(fā)揮資源庫的作用, 引入資源中心資源, 同時也可以引入學校師生自己創(chuàng)建的信息資源, 利用動態(tài)網(wǎng)頁技術在自己的網(wǎng)絡上開辟各種專題信息協(xié)作平臺。
此外, 信息技術和學科的整合不僅是學生學習方式的革命, 也是教師教學方法的全方位變革, 要使計算機成為教師的真正工具, 不是要求教師自己從頭設計、制作課件。信息技術和學科的整合并不是要我們的學科教師都費力做很多媒體課件, 我們只要學會拿來主義和再加工能力即可, 如果有現(xiàn)成的電梯大家都不去使用, 豈不是對資源的浪費?如果是那樣就既浪費了網(wǎng)絡資源, 還浪費了自己的精力。近些年來, 網(wǎng)絡和教育在廣度和深度上正在極大地影響一個民族的命運, 影響一個團隊、個人在未來時代的競爭力。而網(wǎng)絡和教育的結合更是實現(xiàn)偉大的民族復興的強大武器。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 教育現(xiàn)代化、教育信息化給我們的教育改革帶來了勃勃生機, 同時也給我們提出了信息技術和學科整合的嶄新課題。筆者做出如上反思, 希望能對未來教學提供一些借鑒。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論文】相關文章:
初中的信息技術的教學反思07-03
初中的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7-03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芻議的論文06-29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6-11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7-03
【熱】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3-31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熱門】03-31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推薦】03-31
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精】03-31
【熱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反思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