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手机版,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三区,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极品在线观看视频婷婷

      <small id="aebxz"><menu id="aebxz"></menu></small>
    1.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

      時間:2024-11-04 04:16:26 設計 我要投稿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要怎么寫好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15篇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薄⒄J識12個字,會寫“一,二,三”3個字。

       。、認識1種筆畫“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這之前我們已經(jīng)學會了拼音,著下我們能夠運用拼音知識去認識漢字了,從今天開始,我們要進入“識字”學習了。

        二、認字

       。、請大家翻到45頁,先自己小聲讀一讀圖下的2個生字,然后同桌,一人讀,另一人對照黑板上老師給出的注音,看看他是否讀準了,沒讀準的請你幫一幫,然后交換角色。

        2、用卡片檢查,看看哪組讀得又準有快。(分組比賽)

       。、“八”“九”各象什么字?

        老師演示:“八”的撇和捺不能*在一起了,中間要有空隙;“九”字先寫撇。

       。、看圖填空:

        出示圖片:田,瓜,魚,花,球

       。ǎ〾K田()片瓜()條魚()朵花()個球

       。、游戲:找朋友:

        請大家戴上自己的數(shù)字頭飾。請十個小朋友上臺,一個一個地說:“我的朋友在哪里”座位上有相應漢字圖片的同學起立應答:“你的朋友在這里”。然后大家一起讀這個字。

        三、寫字

       。薄⒄J識田字格:田字格是幫助我們把字寫端正,寫勻稱。橫中線,豎中線,小格的說法。拍手兒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

       。、筆畫:在寫字前我們先看看書上田字格中的'范字,先用鉛筆描一描,看看三個字有怎樣的筆畫,長短一樣嗎?為什么書上的字能寫得那么好呢?我們也能寫得那么好!(有信心)動筆前先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范字。

        ⑴“一”的寫法:橫寫法,從左到右,起筆是稍重,收筆時向右稍按一下。寫在橫中線上,左右各半,長度相等。

       、啤岸钡膶懛ǎ簝蓹M,上短下長,先上橫,后下橫。上橫寫在上半格,下橫寫在下半格。也是豎中線兩邊左右各半,長度一樣。

        ⑶“三”的寫法:第三橫長,從上到下,不僅左右各半,而且橫與橫之間距離相當。

       。、示范寫字。

        四、總結(jié)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一年級語文上冊識字(一)的第一課。

        課文是一首古代童謠,它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村里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

        本課有兩幅圖,圖一是描繪小山村的景象,表現(xiàn)了童謠的意境,圖二是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復習鞏固漢語拼音。認識12個生字,會寫“一、二、三”三個生字;認識一種筆畫“一”。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與方法:順著“談話引入,出示課題,自學課文,自學生字,檢查自學情況,指導朗讀課文,練習寫字,鞏固練習,實際活動”這一活動過程進行教學,采取多種形式有趣識字的教學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觀察圖畫,圖文結(jié)合,讓學生初步感受課文的意境。

        【教學重點】

        認字和寫字。

        【教學難點】

        分辨“八”和“入”。

        【課前準備】

        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插圖(一)的課件,果子貼圖,與本課數(shù)字有關的卡片。

        【教學設想】

        從圖入手,在讀文中識字,采取活潑有趣的方式讓生字再現(xiàn),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記字形,使識字得以鞏固。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

       。薄土暳鶄韻母(ai 、iu、an、un、ing、er)、五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zh、ch、sh、yi、wu)和三個三拼音(jiāò、zuò、huā)

       。病⒓と耄

        開學到現(xiàn)在,同學們在拼音王國里認識了許多“拼音朋友”,也學了不少漢字,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到識字王國里去認識更多的“漢字朋友”啦,老師真為你們高興!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快樂地向識字王國出發(fā)吧!

        二、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1、看圖說話。(出示文中插圖一的課件)引導學生邊觀察邊聽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你看到了什么?(相機板書:煙村、亭臺、花)看了這幅圖你有什么感覺?(板書:美)

       。、揭示課題:有一首古時候的童謠,說的就是這幅圖。板書課題并注上拼音。

        3、指名讀課題,誰能讀讀課題?你是怎么認識這幾個字的?

       。、課題的“去”和“里”是什么意思?結(jié)合具體實例幫助理解。

        三、初讀課文,感受課文的美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看課文)

       。病⒔處煼怕Z速帶讀課文,學生輕聲跟讀。(兩遍)

        四、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病⒂茫ㄒ唬┊嫵觯保矀要認識的12個生字,同桌互幫互學。

       。、全班交流:在這篇課文里除了這12個生字外,其他的字怎么辦?你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字?是怎樣認識的?

        4、學生各自看著拼音拼讀12個生字。(每個生字拼讀兩遍)

        5、教學生字:

        ⑴ 出示12個生字(帶拼音),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注意“去”“四”“三”“十”)

        ⑵ 去掉拼音打亂順序抽讀12張生字卡,開火車讀,小組竟賽讀,全班齊讀。

        ⑶ 分一分:你們能把這12個生字分成兩類嗎?為什么這樣分?(小組交流,集體訂正,引導學生把“去”和“里”分為一組。)

       、 “找朋友”游戲:把“一”至“十”和數(shù)學中的阿拉伯數(shù)字“1”至“10”的卡片發(fā)給學生,找出自己的朋友,如“一”和“1”是一對好朋友。

        ⑸ 用“去”“里”組詞,看誰組得多。

        ⑹ 動動手“我會做”:學生用自己的手,怎樣做手勢來表示這十個數(shù)字,使別人會意。

        ⑺ “摘果子”游戲:把12個生字藏在果子后面,摘一個領讀對了,就獎勵這個“果子”。

       、 帶生字準備回家:學生認讀12個生字。

        五、朗讀感悟

       。薄颜n文讀得正確、流利。自由讀,同桌互讀,指名朗讀,全班齊讀。

       。病颜n文讀得有感情,有韻律。問:小山村的景色美嗎?你最喜歡圖中的什么?你能把課文讀得美一點嗎?誰愿意讀給大家聽?(指名讀,自愿起立表演讀,小組競賽讀,師生表演讀,全班齊讀。)

        六、布置作業(yè)

       。薄颜n文讀給父母聽。

        2、課后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地方有本課的生字,比一比誰找得多。

        【教學反思】

        不知什么原因,上完這節(jié)匯報課后,總有許多遺憾環(huán)繞在我的腦海里:二十多年的.從教路,雖然有徘徊過,也有成功過,有令自己欣慰的時候,但這一節(jié)課總的感覺是不成功的。

        我?guī)追乃记跋牒,就是自己的教育理念有待更新。在新課程理論的閱讀過程中,雖然能感覺到新課程為我們的教育描繪了一個令人向往的圖景,但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總把握不住尺度,沒有很好地落實到位。我也知道:新一輪課改,教師不僅要有更新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有新的教學方法。

        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是清晰的,從圖入手,觀察說話,初步感受小山村的美,從而引出這首個歌謠,讓學生感受歌謠的美,多種形式地、有趣地學習生字。但關鍵的問題是沒有很好地把握好四十分鐘的時間,沒有合理地安排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恰當?shù)胤峙鋾r間,結(jié)果教學任務完成不了。最后學生沒有時間進行朗讀感悟童謠的美,只能把遺憾留給下一節(jié)課。

        為此,我認為課前了解學情,溝通學路,做到心中有數(shù),心中有人,從而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極為重要。我也知道,當今課改的教學設計注重生成建構(gòu),淡化預設與講授,課堂教學體現(xiàn)以學定教,不能只是按部就班地把學生引入自己預先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而是根據(jù)課堂上學生的接受情況而靈活地調(diào)整梳理,讓自己的設計意圖融進學生的思維,學生的自主性會在師生活動中得到發(fā)展。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xiàn)的景色美。

        教學流程:

        一、兒歌背誦。

        《小金魚》《數(shù)字歌》

       。ㄐ〗M集體誦,指名一生誦;)

        二、激發(fā)興趣,導入新課。

        數(shù)字可真有趣,很多人都喜歡它們。有人拿他們寫兒歌,像今天誦讀的《小金魚》和《數(shù)字歌》。還有人拿它們寫詩呢!這首詩的題目就是《一去二三里》。(老師板書,學生讀文章題目。)

        三、初讀古詩,圈劃生字。

        1、借拼音自由試讀古詩,拼不出來的就問小老師,小老師不會的就問大老師。

        2、讀課后雙橫線中的生字,檢查掌握情況。

        3、在詩中用橫線畫出生字詞,老師做好示范。

        一 去 二 三 里 四 五 六 七 八九 十

        4、借助拼音,每字讀3遍,小老師教給不會的學生,老師巡視。

        5、檢查自學情況。

       、俪鍪咀挚ㄖ该x,同時拼讀、齊讀。其中包括給生字找朋友、區(qū)分“人、入、八”以及對三拼音節(jié)和整體認讀音節(jié)的復習。

       、陂_火車比賽認字。

        四、休息。

       。▽W生聽古箏《出水蓮》,老師板書生字)

        五、誦讀古詩。

        過渡:休息之后,齊讀生字,為讀詩做鋪墊。

        (一)讀準讀順

        1、大聲自由讀。

        2、四人分行讀,其他人做小老師,聽讀得是否響亮,是否字準句順。

        3、齊讀。

        4、男生女生接龍讀,要求字正腔圓,字準句順。

        5、一組二組賽。

       。ǘ┳x美

        1、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故事。

        一位媽媽帶著孩子去姥姥家,他們一走走了二三里的路,走過一座小橋,看見了一個小村莊,村子里有四五戶人家,煙囪里正冒著煙,因為快到中午了。他們繼續(xù)向前走,來到山坡前,看見有幾個亭子,于是走進一個亭子歇歇腳,頑皮的孩子數(shù)了數(shù),亭子共有六七座。媽媽讓他坐下休息,他又趴在亭欄上數(shù)亭子邊的樹上剛開放的花枝,可是數(shù)不清楚,媽媽問他有多少?他說:大概八九十枝吧!

        3、讀詩,指導學生看圖說話。

        過渡:這個小故事很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還有人把它寫成了詩,還有人把它畫成了一幅畫。我們先讀詩,再看畫。

        4、體驗讀。

        過渡:我們就把這些有意思的感受帶到詩句中,一起讀出來。

       。1)讀給老師聽。

       、 生自讀,師點評。

       、 生齊讀。

       、 師生接詞讀,感受韻律美。

        (2)讀給老師看。

        ① 看著老師,背誦給老師看。

       、 配樂齊誦。

        六、拓展

        在《日有所誦》中尋找有關數(shù)字的兒歌。

        教學反思:這是我在新的學校講的第一節(jié)課。毫不隱瞞地說,對別人來說很簡單的一節(jié)課,卻把我折磨得“死去活來”,三個晚上的12點休息,每天有時間就拿出來翻來覆去地琢磨。也曾想讓有經(jīng)驗的同事幫幫忙,轉(zhuǎn)念一想又不行,還不如自己做出來,在往里面填充自己沒有的東西,這樣也許進步會更大一些。

        課講完后,出了一身的汗,也長吁了一口氣,對于心理素質(zhì)極差的我來說,課堂還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差。然后就是評課議課,同事們很謙虛,也都給足了“面子”,也算是對我的自尊心的'一種體貼的維護。

        教學反思

        1、課堂收得太緊。

        課前就一直緊張,唯恐剛?cè)雽W才兩個月的小蘿卜頭們大鬧“天宮”,課堂一旦失控,那個場面絕不是我輩所能收拾得了的。總不能當著全體老師的面暴力得要把小孩兒“栽”出去,那樣的面目,即使是在一個玩笑中,自己也覺得可憎。所以,我只有表揚。好在,這個班里的小孩兒還都愛聽表揚的話,只是為了得到表揚,確實太乖了,乖得就像我一個人在秀。真叫一個“一放就散,一收就死”。這個舒放的度,好難把握。

        2、缺少讀圖,學生的思維不夠靈動。

        在美讀之前,缺少對學生讀圖的指導。講完課再回過頭來看,“讀圖說話”這個環(huán)節(jié)完全有機會成為本節(jié)課的出彩點。比如,在下一節(jié)課上的“讀圖說話”中,一個個精彩的發(fā)言就出現(xiàn)了:“我發(fā)現(xiàn)了一條小河。”“我發(fā)現(xiàn)了兩個小孩兒很高興,一邊走一邊說話!薄拔野l(fā)現(xiàn)了很多大山!薄z憾的是,我不僅沒有把握住,而且完全不知道要指導看圖這件事。天,無知到這種程度,白讀那些書了。慚愧,慚愧!

        3、疑惑:評課的時候,很多同事都在說,這節(jié)課上的東西大部分小孩兒都會,都會的就不用教,所以課堂上就有點浪費時間了。我什么也沒說,這個大部分來得太沒有根據(jù)。全班四十個學生,其中十六個是五周歲的小娃娃,對這一課完全沒有概念,提前識字和背誦對他們來說就是奢談。所以,考慮再三,還是決定把要求放得低一點,盡量按部就班地走,為學生考慮得周全一點。這樣能保證所有的孩子能齊頭并進,即使快一點的小孩兒稍微等一等,也不算太大的損失,畢竟是第一節(jié)識字課。能等一等,總是好的。

        但如果真的出現(xiàn)百分之八九十的學生已經(jīng)自學會了的情況,課堂又該如何做到兩者兼顧呢?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4

        【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一首古代童謠,排列整齊,朗朗上口,充滿兒童情趣,具有韻律美。它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幾座亭臺錯落有致的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學習這首古詩不僅可以激發(fā)其熱愛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發(fā)識字的興趣。

        本課有兩幅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xiàn)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

        本課是識字教學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要培養(yǎng)兒童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同時培養(yǎng)兒童學習漢語言文字的興趣。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一、二、三”3個字。認識筆畫“一(橫)”。

        2.正確、流利、稍帶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xiàn)的景色美。

        【教學重點】

        認字和寫字。

        【教學難點】

        分辨“八”和“入”。

        【課前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數(shù)字卡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拼音,激趣導入

        1.復習拼音

        我們在拼音王國認識了很多的拼音寶寶,老師這里呀!有一些可愛的拼音寶寶又忍不住跑出來和小朋友們見面了!瞧!他們來了!你能叫出他們的名字嗎?

        (1)整體認讀音節(jié):zhi、shi、si、yi、wu

        (2)復韻母ai、iu、an、un、ing

        (3)特殊韻母:er

        (4)音節(jié):huā、jiā、zuò、sān 、cūn

        2.激趣導入

        開學到現(xiàn)在,小朋友們在拼音王國里認識了許多“拼音朋友”,也學會了不少漢字。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到識字王國去認識更多的“漢字朋友”,現(xiàn)在,讓我們向漢字王國出發(fā)吧!

        二、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1.看圖說話

        出示插圖一,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小朋友看到了什么?( 注意觀察順序,可用遠處有……近處有……左邊有……右邊還有……) 。

        2.揭示課題

        (1)有一首古時候的童謠,說的就是這幅畫,板書課題(1 一去二三里)。這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識字(一)中的第1課。

        (2)指名讀課題:誰能讀課題,你是怎么認識這幾個字的?

        (3)結(jié)合具體實例,引導學生理解“里”。 (長度單位,一里=500米,相當于繞著我們學校的操場走大約三圈。)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錄音《一去二三里》,要求聽仔細,說說聽到了什么?

        2.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3.指名讀課文,評議、正音。

        4.學生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出課文中要求會認的生字,并讀一讀,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教拼音朋友,也可以問同學、老師。

        5.檢查生字

        (1)出示12個生字(帶拼音),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重點引導學生讀準“四、十、三”。

        (2)不帶拼音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抽查讀。

        (3)全班交流:你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表揚能自主識字的學生)

        (4)在我們周圍找找本課的`生字。(如,教室內(nèi)的課程表,教室門上的班級標牌,家里的日歷、門牌、報紙。)

        6.課間活動:全班表演唱《數(shù)鴨子》。

        四、誦讀古詩,感悟詩意

        過渡:我們不僅要會讀兒歌,而且還要讀懂它,知道它講了什么意思。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1)個人自由讀,同桌相互讀,指名讀,全班齊讀。

        (2)指導“一”的變調(diào):“一”的本音讀“yī”,但在詞語或句子中會變音,有時讀二聲,如“一塊地”、“一片!;有時讀四聲,如“一棵樹”、“一朵花”。本課讀二聲。

        (3)朗讀時,句中適當停頓,句末稍稍延長,數(shù)詞可讀得略重些,突出山村雖小,景色卻很美。

        2.了解詩意,指導朗讀。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同學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越美。

        (2)根據(jù)課堂交流情況理解詩意。

        a.亭臺六七座

        什么是“亭子”呢?(出示掛圖:亭臺)

        師:這就是“亭臺”,也叫亭子。你在哪兒看到過亭子嗎?它有什么用?(亭子是蓋在路邊或山上讓人們休息用的,面積比較小,只有頂,沒有墻。)

        師:書上哪一句詩是描寫這些亭子的呢?(生齊讀:亭臺六七座。)

        b.八九十枝花

        師:你還看到了什么?(花)幾樹紅花點綴著村莊,使村莊變得更美了,哪句詩是描寫圖中的花的?(生齊讀:八九十枝花。)

        c.煙村四五家

        師:你還看到了什么?(幾座房子)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一個小村莊)

        師:那你知道現(xiàn)在大概是什么時候?(吃飯的時間)為什么呢?(因為家家房頂上都飄著做飯時冒出的煙。)

        師:是呀,煮飯的炊煙繞著整個村子,所以詩人就把村子稱為“煙村”。

        d.這個村子離兩個小朋友遠不遠呢?(不遠)所以詩人說(生齊讀:一去二三里。)也就是說:一路走去二三里路就到了。

        e.一路走去,在不遠處有個小村莊,四五戶人家升起了裊裊炊煙,這就是書上說的(生齊讀: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3.誦讀背誦。

        (1)中國有句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們能讀著詩看到畫,能不能看著畫讀出詩呢?(師指圖生讀詩)

        (2)同桌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3)過渡:老師仿佛看到了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有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能背的可以背誦,如果能加上動作就更棒了!

        五、認識田字格,書寫筆畫“一(橫)”

        1.認識田字格。

        (1)激趣:小朋友,我們知道了四線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寶寶的家在哪里呢?(出示田字格)這就是生字的家。

        (2)誰認識它,說一說?(我們叫它“田字格”,請學生說“田字格”)

        (3)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小格。(田字格的作用是幫助把字寫端正,寫勻稱。)

        (4)拍手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上。

        2.欣賞(已寫好字的田字格),感受漢字的美。

        3.書寫新筆畫“一”

        (1)出示筆畫“─”(筆畫名稱:橫(hénɡ))

        (2)觀察所在位置。

        (3)教師示范,學生書空。邊寫邊說“─”的起筆和收筆:“一”只有一筆。橫的寫法從左到右,起筆時稍重,收筆時向右稍按一下。寫在橫中線上,字要居中。

        (4)寫字姿勢歌。

        寫字時要注意,頭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腳放平……

        (5)學生書寫,師巡視指導。

        六、布置作業(yè)

        1.朗讀背誦課文。

        2.用文中要求認識的生字練習組詞。

        3.學寫筆畫“一”

        第二課時

        一、檢查復習,鞏固生字

        1.檢查朗讀、背誦課文。

        2.檢查生字認讀。

        3.鞏固生字:

        (1)出示不帶拼音的生字,學生認讀。重點認讀“四、 十”。

        (2)說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這些字都是表示什么?

        與數(shù)字1 2 3 4 5 6 7 8 9 10比較(出示插圖二)

        小朋友們看,這十位小朋友正準備練習投籃。(身穿球衣的十位小朋友,衣服上印有1至10的數(shù)字字樣。)

        這里有十個籃球(籃球上面寫有“一”至“十”的漢字字樣。)

        (3)在哪里見過“去、里”?有什么辦法記住?

        如,加一加:│+云=去 土+厶=去;二+甲=里 曰+土=里

        (4)比較區(qū)別:辨析“幾、九”“云、去”“入、八”來記住“九”“去”“八”。

        入──捺在撇上住

        八──撇捺要分家

        (5)組詞練習。

        (6)讀一讀,說一說,連一連。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十 六 一 三 九 八 二 五 七

        二、指導書寫

        1.復習田字格的知識:

        2.指導書寫

        (1)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三個字,看看他們在寫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有橫這個筆畫)

        (2)指導書寫“一”:(寫法同筆畫“橫”, 從左到右,起筆時稍重,收筆時向右稍按一下。寫在橫中線上,字要居中。)

        a.學生觀察“一”占田字格的位置怎樣?有幾筆?

        b.觀察—書空—描紅—練寫。

        c.學生書寫時,提醒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

        (3)指導書寫“二”。 (兩橫上短下長,先寫上橫后寫下橫。上橫寫在上半格,下橫寫在下半格。字要居)

        (4)指導書寫“三”。(“三”有三橫,第三橫長。要從上到下書寫,橫與橫之間距離要勻稱。第二橫在橫中線上。)

        (5)結(jié)合書寫“二”、“三”兩個字,讓學生了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guī)則。

        3.展示、評價。

        三、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讀兒歌(鞏固量詞)

        一頭牛,兩匹馬,三條魚,四只鴨,

        五本書,六枝筆,七棵果樹八朵花,

        九架飛機十輛車,用錯量詞出笑話。

        2.練習用生字、說話。

        如:一 一個 我有一個漂亮的玩具。

        3.填空

        kuài tián piàn ɡuā tiáo yú

        ( )塊田 ( )片瓜 ( )條魚

        duǒ huā ɡè qiú

        ( )朵花 ( )個球

        4.出示《詠雪詩》,鞏固一至十。

        詠雪詩

        鄭板橋

        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萬片無數(shù)片,飛入蘆花總不見。

        四、布置作業(yè)

        1.寫生字“一、二、三”及分解筆順。

        2.繞口令:

        四是四,十是十,

        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要想說對十,舌頭別伸直,

        要想說對四,舌頭碰牙齒,

        要想說對四和十,多多練習十和四。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學生能認識 12個漢字,能按筆順正確書寫五個漢字能背誦古詩。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書寫能力、背誦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燦爛文化,并且喜歡學習古詩。

        教材簡析:

        本課包括一首古詩和一幅插圖及 12個生字。通過學習古詩,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燦爛文化,并且喜歡學習古詩

        教學重點、難點: 能認識 12個漢字,能按筆順正確書寫 5個漢字并能背誦古詩。

        一、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撕芏鄶?shù)字朋友,有 10個老朋友想考考大家還能不能認出他們,有信心嗎?(出示 1到 10數(shù)字卡片)這些老朋友真高興,同學們都記住他們了。

        二、學習生字

        1 、還有 10位新朋友也急著跟大家見面,大家看!(大屏幕出示)這些新朋友是 1到 10的漢字寫法,讓我們趕快跟他們打個招呼吧。

        2 、打亂順序你還能認出他們嗎?(學生讀)看來大家已經(jīng)和這些新朋友成了好伙伴,說能說一說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如:八和入的區(qū)分,十和七,四和十、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

        3 、游戲:找朋友 .“師:我的朋友在哪里?生:你的朋友在這里。”一起讀。

        三、學習古詩

        古代一位詩人把這十個數(shù)字巧妙地用在了一首詩里,知道他是怎么寫的嗎?(出示古詩讀)

       。ㄒ唬┳x準字音,掌握節(jié)奏

        1. 請小朋友們在書上找找詩中的十個數(shù)字,圈出來,仔細觀察讀音有什么變化。

       。ǔ鍪編匆舻氖畟字,練習拼讀)

        2 、其實還有兩個生字寶寶特別著急跟大家見面,出示“去和里”拼讀,組詞,說反義詞。

        3 .師范讀:這么美的詩,老師也想都,能給我個機會嗎?說說老師在每句詩的什么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并做上記號。

        4 .學生自讀,師生交流,正音,指導。

        5 、引讀 : 一去——煙村——亭臺——八九——

        6 、展示讀。

        (二)了解詩意

        1 .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現(xiàn)煙村、亭臺、花圖片)你覺得這是一個什么樣的村子?

        2 .請小朋友看看圖,讀讀詩句;讀讀詩句,再看看圖。

        3 .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4.關于這首小詩你還有什么問題?

       。ㄈ┍痴b全詩

       。 1)根據(jù)圖片試背誦。小朋友都能背這首詩了,真了不起。

       。 2)配樂背誦:讓我們跟隨音樂有感情地背誦這首詩,再次走進這個美麗、安靜的小山村。

        四、寫字

        1 、認識田字格

        2 、指導寫字

        五、學唱數(shù)字兒歌,

        一、二、三、四、五、六、七,

        我的朋友在哪里?

        在教室,在操場,

        我的朋友在這里。

        教學反思:

        “三” 和“山”

        今天的同研一節(jié)課輪到我這個“新手”上路了。同研的內(nèi)容是古詩《一去二三里》。昨天我認真地做了準備,整理了一下自己講課的思路,修改了叢老師用的課件,還制作了 10張生字卡片,感覺一切準備就緒了,昨天晚上我睡得很香。

        很快到了第二節(jié)課,孩子們顯得很有精神,他們可能也非常想得到別的老師的'夸獎和贊揚,特別是在我說完“讓別的班的老師來看咱們班是不是表現(xiàn)最棒的”這句話后,坐得更直了。

        聽課的老師們都來了,我和孩子們馬上開始了新課的學習。首先學習一到十十個漢字的認讀,齊讀、男女對讀都非常好,熱鬧的小火車開起來了,本以為會非常順利,沒想到發(fā)生了一個小插曲 ……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 相關內(nèi)容:蘇教版 一年級語文 第二冊 《小松樹和大松樹》 教案《漢語拼音9 ai ei ui》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我叫“神舟號”導學案《j q x》教學設計比尾巴教學設計《陽光》教學實錄及點評《紀念》第一課說課設計b、p、m、f教案 漢語拼音3查看更多>>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

        火車開到了崔一諾,他讀“三”這個字,因為是開火車,所以他讀得很快,聲音也不是太大,當他讀完后后面的同學馬上就接著讀,我沒有聽仔細。這時我聽見個別同學很小聲地在重復崔一諾的讀音“山” ,小火車馬上停了下來。

        “崔一諾,請再讀一遍這個字。”我指著“三”字說。

        “山!惫蛔x錯了。

        “把舌頭放平,不要卷起來,跟老師讀:三 .”我耐心的教他,幫他糾正。

        “山!痹趺催是不對。

        “三 .”呵呵,我真是“不厭其煩”啊。

        “山!焙喼碧邦B固”了,我只好請同學們幫忙:“大家一起來教崔一諾讀吧。”

        “三 .”大家的聲音很響亮,有的同學還特意把自己的臉朝向他,以便能讓他看清自己的口型。

        崔一諾盡力的想把舌頭伸平,用心地看著別人讀的樣子,努力地發(fā)出了一個音:“山 …..”哎,真是讓人大跌眼鏡。

        這怎么辦?在這個字上已經(jīng)耽誤了很多時間,再繼續(xù)下去后面的內(nèi)容就可能進行不完,得趕快想個法子。我突然想到數(shù)學上的“ 3”他肯定會說,對,就這么辦。

        我伸出三個手指頭,問:“能告訴老師這是幾嗎?”

        “三個。”他回答得很干脆。

        “對。這個字也讀三,三個的三!蔽亿s緊抓住這個突破口!霸僮x一遍。”

        “三!蔽业睦咸,終于讀對了。他高興得笑了,我也如釋重負,趕快接著進行下面的內(nèi)容。

        歡快的小火車又開動了 ……

        這個小小的插曲,在帶給我緊張的同時也讓我深切體會到一個道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往往就是學生掌握新知識的突破口,如果我們能及時地找準它,學習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6

        【教學目的】

       。、認識12個字,會寫3個字。認識筆畫“一”。

       。病⒄_、流利地朗讀課文。

       。、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xiàn)的景色美。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字和寫字。

        難點分辨“八”和“入”。

        【教學方法】

        比較記憶法、以讀代講法。

        【教具準備】

        課文插圖、生字卡片、數(shù)字卡片、音樂磁帶。

        【課時安排】

       。舱n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課

        1、談話前面我們學了漢語拼音。今天開始我們就要乘著漢語拼音的快車到漢字王國去找漢字做朋友,有了漢字朋友,我們就能看書、讀報、學到更多的知識。

        2、出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第一課。

       。、學生讀課題,解釋“里”。(長度單位,一里等于500米,相當于繞著我們學校的圍墻走大約一圈。)

       。、《一去二三里》這篇課文講的是什么呢?請同學們輕輕地打開書本,聽老師讀課文。

        二、講授新課

       。薄⒊踝x課文:

       、 師范讀課文。

       、 你們想不想也把課文讀一遍呢?生練讀,師正音。(重點強調(diào)“一”和“亭”的讀音。)(“一”的本音讀“yī”,但在詞語或句子中會變音,有時讀二聲,如“一塊地”、“一片!;有時讀四聲,如“一棵樹”、“一朵花”。本課讀二聲。)

       、 學生自由讀課文,教師指名讀。

        2、看圖說話:

        ⑴ 談話我們不僅要會讀兒歌,而且還要讀懂它,知道它講了什么意思。

        ⑵ (出示掛圖)圖上畫著誰?(兩個小朋友)這兩個小朋友在路上看到了什么?(指導學生從遠處往近處看)。(這幅圖上畫的內(nèi)容比較多,我們一部分一部分地看。先看最遠處。)

        ⑶ 最遠處有幾座亭子。什么是“亭子”呢?

       、 出示掛圖亭臺:

        這就是“亭臺”,也叫亭子。你在哪兒看到過亭子嗎?它有什么用?(亭子是蓋在路邊或山上讓人們休息用的,面積比較小,只有頂,沒有墻。)

       、 書上哪一句詩是描寫這些亭子的呢?──生齊讀“亭臺六七座!

       、 再往近一點畫著什么呢?(一樹盛開的花。)

        ⑺ 幾樹紅花點綴著村莊,使村莊變得更美了,哪句詩是描寫圖中的花的?──(生齊讀)“八九十枝花。”

       、 你從近處看到了什么?(幾座房子)同學們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一個小村莊)

        那你知道現(xiàn)在大概是什么時候?(吃飯的時間)為什么呢?(因為家家房頂上都飄著做飯時冒出的煙。)

       、 是呀,煮飯的炊煙繞著整個村子,所以詩人就把村子稱為“煙村”。

       、 這個村子離兩個小朋友遠不遠呢?(不遠)所以詩人說──(生齊讀)“一去二三里!

       、 一路走去,在不遠處有個小村莊,四五戶人家升起了裊裊炊煙,這就是書上說的──(生齊讀)“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 多美的山村呀!村民居住的房子被炊煙繚繞著,簡直就象在神話中,那六七座亭臺又為村莊增添了幾分秀麗。遠處還有粉紅的桃花。粉紅的桃花點綴在村莊中,使小村莊變得更美了!

        3、生練讀:

       、 你覺得這樣的景色怎么樣?(美)請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你自己親眼看到了這幅美景?吹竭@樣的美景,你有什么感覺?你心里會怎么想?你的.心情怎么樣?(輕松、喜悅)下面,就請大家?guī)е@樣的心情美美的讀一讀這首詩。《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6 相關內(nèi)容:ang eng ing ong 教案《影子》教學反思小壁虎借尾巴說課稿《村居》教學設計小蝌蚪找媽媽 導學案《小壁虎借尾巴》教學雜談《小兔運南瓜》教學設計1《小伙伴》課堂教學實錄節(jié)選查看更多>> 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案

       、 師范讀,學生感悟讀法。

       、 學生自己練讀。

        ⑷ 指名讀,集體評價。

       、 教師與學生賽讀,男女生賽讀,小組賽讀。

       。、自學生字:

       、 談話同學們讀得都不錯。下面老師請同學們看一幅畫。

       、 出示課文插圖2。圖上畫的誰?他們在干什么?你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每一位小隊員衣服上的號碼都對應我們今天學的一個生字。)下面請同學們拿起鉛筆把課文再讀一遍,一邊讀,一邊用鉛筆把生字畫出來。(對照板書)

       、 自己讀生字,讀準確后,再把它讀給同桌聽。

       。怠z查自學情況:

       、 抽讀生字卡片,開火車讀。

       、 談話我們自己學了生字,也知道了我們今天的十個生字是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下面,老師要讓同學們來做一個“找朋友”的游戲,看看同學們是不是真的記住了他們。

       、 做游戲找朋友。

        三、擴展活動

       。、談話清代畫家鄭板橋有一首《詠雪詩》也用上了我們今天學的十個漢字,請大家試著讀一讀。

       。、教讀生字蘆、總。(強調(diào)“不”的讀音)

        3、出示小黑板《詠雪詩》

        四、作業(yè)設計

       。、今天我們學了10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請大家課后找一找,說說看我們周圍有哪些地方用上了這課的生字,比如教室里的課程表、座次表、教室門上的班級標牌,家里的日歷、報紙……比比看,看誰找得多。

       。、課后找一找?guī)в斜菊n生字的詩或兒歌讀一讀。

        五、板書設計

       。薄⒁蝗ザ

        插 一去二三里,

        煙村四五家。

        亭臺六七座,

        圖 八九十枝花。

        第二課時

        一、復習

       。、出示生字卡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里、去。小組抽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出示“八”和“入”,比較。

        二、指導寫字

       。、出示田字格,講解。

        2、出示一、二、三。師示范寫,學生觀察老師寫字的筆順怎樣?

       。场⒔虒W筆畫“一”(橫)。

        4、指導學生先描紅,發(fā)現(xiàn)字的特點。

       。、學生在生字本上練習。

        三、背誦課文

       。薄⑼瑢W們,我們來到了郊外,看到了什么?請你按照由遠到近的順序說一說。

       。ㄎ覀儊淼浇纪猓谎弁,二三里遠的地方有一座小村莊,只有四五戶人家,樹林里有幾座亭臺,路邊開滿了粉紅色的桃花,真美呀。

       。、發(fā)揮想象說說看到的畫面,為背誦做鋪墊。

       。、練習邊背誦古詩邊想象山村的畫面。

       。、指名背誦。

       。、集體背誦。

        四、試編兒歌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首古詩,詩里一共有十個數(shù)字。你能用數(shù)字編一首兒歌嗎?

       。、小組合作編兒歌。

        3、小組匯報。

        五、作業(yè)設計

       。、練習寫字。

       。病⒄乙徽,哪些兒歌或古詩里有數(shù)字?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7

        【知識能力】

       。薄⒄J識12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會寫“一、二、三”3個字。認識1種筆畫“-”。

        4、背誦課文。

        【人文教育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喜歡漢字,主動學習漢字的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12個字。會寫“一、二、三”3個字。

        【教學難點】

        辨認“八、入”“九、十”;指導寫“一”。

        【教具準備】

        拼音卡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創(chuàng)設情境(出示課件圖片)

        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么,他們在說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讀準字音

        1、聽錄音朗讀,板書課題,解釋“里”。

       。病⒆宰x課文,不認識的字看拼音拼一拼。

       。、學生讀一讀,畫一畫。

        邊讀邊畫出生字。把畫了記號的多讀幾遍。讀給同座聽。

        4、(出示生字)采用多種形式,檢查讀音。開火車、齊讀,指名讀。

       。、出示生字卡片檢查。

        三、理解詞句

       。、對照插圖一,說說兩個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在圖上找出“煙村、亭臺、花”。

        2、指導學生根據(jù)圖說說詩的意思。

        四、指導朗讀課文

       。、指導讀好全詩:

        讓學生邊讀邊想,自己就是畫中的孩子,正在告訴別人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讓別人也感到那地方很美。

        2、學生反復練讀:

        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

        五、游戲激趣,鞏固提高

        做圖二的找朋友游戲,重點讀準“四、十、三”,辨認“八、九”。

        六、布置作業(yè)

        課后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地方用上了這一課的`生字,下節(jié)課交流。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抽讀生字卡。

       。、用簡筆畫讓學生選生字卡片填空:

        ( )塊田 ( )條魚 ( )朵花

       。、 讀課文指名讀、全班齊背、同位互背、指名背。

        二、指導書寫

       。薄⒄J識田字格。

       。病⒂螒蛱镒指衽氖指瑁

        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他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

       。场⒅笇鴮。

       。础⒕毩晫懽郑

        先描一描,發(fā)現(xiàn)字的特點,說說怎樣寫。學生寫時,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三、鞏固練習

       。薄⒔涣魑覀冎車男┑胤接蒙狭诉@一課的生字

       。、選卡片填空,讀繞口令。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

        2.認識12個生字,會寫“一二三”三個字,認識一種筆畫。

        教學重難點

        認識田字格,寫好筆畫橫.

        教具準備

        1.歌曲“拼音用處大”。

        2.課本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同學們在拼音王國認識了許多拼音朋友,讓我們一起唱拼音歌。(復習韻母.聲母和正體認讀音節(jié).) 今天我們來學“識字一”1 一去二三里。

       。ǘ┏踝x課文識字。

        老師:請你打開書44頁,自讀課文,畫出不認識的字。

        學生:自讀,畫出不認識的字。

        老師:看看能能用拼音朋友幫助我們把這些字認識讀準。

        學生:認讀拼音識字。(出示生字,學生認讀。)

        重點指導讀:三 四 六 九

        學生:組內(nèi)互讀。小老師帶領同學認讀生字。

        老師:擴詞理解“里”字的意思?陬^組詞:家里、車里、公里。

       。ㄈ┲笇鴮憽

        老師:過渡:我們認識了這些字。我們還要會寫“一、二、三”。請你仔細觀察這三個字有什么一樣的`地方?

        學生:這三個字都有“橫”。認識筆畫”橫”,筆順從左到右

        老師:一橫在漢字里念“一”。

        認識田字格,指導寫“一”,先觀察一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師范寫,學生描紅.

        老師:觀察“二”的兩個橫有什么不同。指導寫“二”。

        老師:先寫上面的一橫,再寫下面的一橫。

        學生:第一橫短,第二橫長。

        老師:觀察“三”的三橫長短變化。指導寫“三”,寫時我們要按先上后下的順序。

        學生:比“二”的橫要稍靠近些。

       。ㄋ模╈柟叹毩。

        老師:下面我們做一個“找朋友”游戲。(鞏固音和形。)

        學生:一個人拿音節(jié),一個人拿漢字,找朋友。

        找對了,全班齊讀.找錯了,幫助糾正.

        教學后記:

        1.一去二三里(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所學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流利的背誦課文,讀準三 四 六 九 的字音

        教具準備

        1.生字卡片及相關圖片。

        2.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ㄒ唬⿵土晫。

        老師: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十個漢字朋友,老師想看看你們是不是都認識了。誰愿意向大字介紹你認識的漢字朋友?

        學生:自讀十個漢字、指名讀、齊讀。

        (二)學習小詩。

        老師:范讀,

        學生:自己讀,先拼讀再一行一行讀,一句一句讀,男、女生讀.

        老師:誰能指著圖說說“煙村”“亭臺”在哪?

        學生:一邊讀詩,一邊看圖,指出“煙村”“亭臺”的位置。

        老師:看圖試背古詩。

        學生:自己看圖試背、互相背詩、指名背。

        作業(yè)布置:

        1.課前同學們搜集了帶有“一”至“十”漢字的詞語,誰愿意跟同學說說?先在小組里交流。

        2..課后,請同學們把這首詩背給爸爸媽媽聽。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9

        教材簡說:

        課文是一首古代童謠,他向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郊外的美景: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幾座亭臺錯落有致的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這首童謠巧妙的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

        本課有兩幅圖。圖一描繪了小山村的景象,表現(xiàn)了童謠的.意境。圖二用十個運動員和十個球幫助學生識記十個表示數(shù)字的漢字。

        本課教學重點是認字和寫字,難點是分辨“八”和“入”。

        學習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3個字。認識筆畫“一”。

        2.正確、流利、稍帶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xiàn)的景色美。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 談話激趣。

        師:今天,我們用學會的漢語拼音本領去學習漢字和文章,你們有興趣嗎?

        二、 借助拼音,初讀感知。

        1.請小朋友打開課文,自己拼拼拼音,讀讀這首詩。

        2.這首詩中有哪些數(shù)字?用鉛筆圈出來,拼拼拼音讀準它。

        3.出示生字卡片齊讀、指名讀、老師領讀、開火車讀。

        4.我們把生字寶寶送回詩中再讀一讀,自由讀詩歌。

        5.讀給你的同桌聽一聽,或者同桌一起讀一讀。

        6.指名讀:請會讀一句的小朋友讀一讀,請會讀兩句的小朋友讀一讀,請全都會讀的小朋友讀一讀。

        師:讀著讀著,你仿佛看見了什么?(生自由說)

        三、 借助畫面,再讀感悟。

        1.出示課文插圖,剛才腦子里看到這幅畫的小朋友請起立,掌聲表揚自己。你們不僅會讀課文,而且讀懂了課文,多能干呀!

        2.看圖。師:中國有句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你們能讀著詩看到畫,能不能看著畫讀出詩呢?

        老師指著行走的孩子,學生讀“一去二三里”

        老師指著炊煙裊裊的房屋,學生讀“煙村四五家”

        老師指著亭子,學生讀“亭臺六七座”

        老師指著路邊的花,學生讀“八九十枝花”

        老師指著整幅畫,學生讀整首詩。

        3.情趣練讀,讀出節(jié)奏感。

        老師以什么樣的速度讀前一句,學生也以什么樣的速度讀后一句。

        一學生以什么樣的速度讀前一句,另一學生也以什么樣的速度讀后一句。

        4.當小詩人有感情的讀一讀。試背。

        四、 鞏固生字。

        1.鞏固字音:“你拍一,我拍一”的游戲。

        2.鞏固字形:和生字說再見的游戲。(讀卡片)

        第二課時

        一、 復習生字。

        1.唱對數(shù)歌。師:我說一,誰對一,哪個最愛把臉洗?

        生:你說一,我對一,小貓最愛把臉洗。

        師:我說二,誰對二,哪個尾巴像把扇?

        生:你說二,我對二,孔雀開屏像把扇。

        師:我說三,誰對三,哪個馱著兩座山?

        生:你說三,我對三,駱駝馱著兩座山。

        師:我說四,誰對四,哪個滿身都是刺?

        生:你說四,我對四,刺猬滿身都是刺。

        師:我說五,誰對五,哪個頭上長小樹?

        生:你說五,我對五,小鹿頭上長小樹。

        師:我說六,誰對六,哪個愛在水里游?

        生:你說六,我對六,鴨子愛在水里游。

        師:我說七,誰對七,哪個叫人早早起?

        生:你說七,我對七,公雞叫人早早起。

        師:我說八,誰對八,哪個唱歌呱呱呱?

        生:你說八,我對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師:我說九,誰對九,哪個會用頭頂球?

        生:你說九,我對九,海獅會用頭頂球。

        師:我說十,誰對十,哪個學話有本事?

        生:你說十,我對十,鸚鵡學話有本事。

        2.領獎游戲。老師出示卡片,指名學生上臺領獎。

        一生說:我得了第—名。

        眾生說:對對對,你得了第—名。

        3.讀《詠雪詩》。

        二、 寫字。

        1.認識田字格。

        “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他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

        2.認識筆畫“一”。

        橫的寫法從左到右,起筆時稍重,收筆時向右稍按一下。師范寫。

        3.寫字姿勢歌。

        寫字時要注意,頭要正,肩要平,身要正,腳放平……

        4.指導寫字。

        “一”寫在橫中線上,字要居中。

        “二”兩橫上短下長,先寫上橫后寫下橫。上橫寫在上半格,下橫寫在下半格。

        “三”第三橫長,第二橫寫在橫中線,橫與橫之間距離要勻稱。

        師范寫,學生描紅,再在田字格上練寫。

        5.把優(yōu)秀作業(yè)放在實物投影上讓學生看,并加星。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習漢字數(shù)字一至十,了解古人計數(shù)方法,感知數(shù)字的實指與虛指的不同。認識“去”并了解字理,認識“里”并初知距離意義。

        2.學寫“一、二、三”,以評價觀察的方法鞏固長橫,以擺筆畫等方法發(fā)現(xiàn)“二、三”短橫的寫法及橫畫的組合。

        3.學習古詩,通過游戲、想象、配樂選擇等方式理解詩意,練習朗讀。

        預設過程

        一、以古代計數(shù)引入,了解學生掌握數(shù)字漢字的真實學情

        1.看圖舉手指回答。

        2.故事講述古代計數(shù)法。

        3.出示十個數(shù)字漢字。

        4.利用插圖,對漢字與手指對應的游戲,了解真實學情。

        二、學習詩歌,鞏固生字,了解詩意

        1.自由讀。

        2.同桌互讀。學著做到三個會:

        會表揚:如果你覺得他每個字都讀正確了,就用喜歡的方式表揚表揚他

        會幫助:如果他有字讀錯了,就幫助幫助他

        會道謝:被表揚了,被幫助了都要記得說“謝謝”哦!

        3.齊讀展示,指名展示,同桌展示。

        4.除了數(shù)字,古詩中還藏著兩個我們還要認的生字

        課件出示:去,指名讀。去是個很意思的'字,古時候曾是這樣的寫的,下面部分表示山洞或者一扇門,上面部分就像一個人,去就是人離開山洞、走出門的意思呢!看看圖,古詩中的小朋友走出門啊,好像是去郊游玩耍呢!他們一走啊,就走了二三——里。

        課件出示:里,一里大約是繞咱們勝利實驗小學的操場兩圈半左右的樣子,二三里也就六七圈的樣子。

        5.學到這里,課文的十二個生字都集中在黑板上了。咱們用它們來玩?zhèn)游戲,大家都玩過的拼圖游戲。這是一幅古詩拼圖,缺少的幾塊就在這黑板上得請大家找回來。

        6.風景圖選擇理解:煙村四五家

        7.圖示輔助理解:xxx十枝花。體會數(shù)字的虛指意思。

        8.原來,兩個小朋友一起去郊游,一路上看到了的那么美麗的景色呢!詩的意思理解了,咱們一定能讀得更好了。老師這里有三段不一樣的音樂,你能幫我選一選,如果要給這首詩配上音樂讀一讀,你覺得哪一段比較適合。放松姿勢,一起欣賞

        9.交流,配樂朗讀。

        三、指導書寫

        1.評價觀察,指導書寫“一”。

        2.擺筆畫,指導書寫“二、三”。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11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識字一

        【設計思路】

        指導思想

        從文本出發(fā),以學生為主體,服務全體學生,在平等、合作、探討中國共產(chǎn)黨同進步。在看、聽、說、讀、練中學習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重視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把握母語學習規(guī)律,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力求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文道結(jié)合,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課程內(nèi)容的推進、練習設計的提高都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讓不同層面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

        教材簡析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中的“識字1”。本課是一首古詩,這首古詩將從一到十表示數(shù)目的10個漢字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美麗、恬靜的山村風景畫。這首小詩描繪景物錯落有致,10個數(shù)字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自然和諧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兒童學習這首古詩不僅可以激發(fā)其熱愛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發(fā)識字的興趣。學情分析

        本課是學生進入漢字世界的起始篇目。學生剛剛結(jié)束拼音的學習,剛好能夠利用拼音識字學文,學有用武之地,美麗的畫面、優(yōu)美的文字激起了他們的學習欲望,釋放了他們的好勝潛質(zhì),因此學生是興奮的、踴躍的。所以,利用情境、結(jié)合拼音識字、誦讀是符合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的。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該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平等、快樂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币虼,在教學過程中變“逐字逐句地說文解詞”為“以情激情,情中導學的自主學習”。

        1、創(chuàng)設情境,步人詩境。低年級古詩誦讀的教學要照顧學生的年齡特點,力求做到人情人境,激發(fā)興趣,把學生引人一個如詩如畫般的世界,突破學生思維從形象到抽象過渡時情景與思維脫節(jié)的難題。

        2自讀自悟,了解詩意。讓學生不斷地在自主朗讀、合作交流中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懂詩意。在多種形式的誦讀中加深對古詩的了解,享受審美的樂趣。

        【預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及去和里)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觀察圖畫,圖文結(jié)合,初步感受課文的意境。

        過程與方法:在情境中讀讀、認認、說說。

        情感與態(tài)度:學生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現(xiàn)的意境美,熱愛祖國文字,受到語文素養(yǎng)的熏陶。

        【教學重點】

        結(jié)合情境隨文識字,讀通古詩是本課時重點。

        【教學重點】

        通過學習古詩,感受童謠意境,積累語言是本課時難點。

        【學前準備】

        教師:課件、拼音卡片、生字卡片。

        學生:預習課文。

        【預設流程】

        一、復習拼音,揭示課題

        1、出示數(shù)字拼音卡片,認讀,復習拼音拼讀。

        指名拼讀,點評,讀對了將卡片獎給學生。

        2、走進漢字世界,說明漢字的作用。

        3、板書課題:一去二三里。講解“里”的知識。

        4、指名讀課題,齊讀。

        二、指導看圖,初識課文

        1、出示圖畫,按一定順序觀察。

        2、指導看圖(從右到左,從遠到近)說說圖上畫的.有什么?

        隨機出示圖片認識亭臺。認識花、煙村。

        3、小結(jié)圖畫內(nèi)容。

        三、初讀課文,隨文識字

        1、我們宋代詩人邵康節(jié)看到這幅圖就寫了一首詩《一去二三里》,我們一起分享一下。

        2、出示要求,然后讀書。圈畫生字詞。

        3、學生自由讀詩。

        4、師范讀,生認真聽,特別注意不會讀的字

        四、學習生字,理解詩文

        1、出示12個生字,請學生一邊圈畫一邊試著讀一讀。

        2、出示圖片,圈得對不對。

        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學生認讀。重點指導“三、四”聲母都是平舌音,“十”聲母是翹舌音,對比讀,讀準“四”和“十”。

        3、單獨出示數(shù)字生字,認一認,說說你的發(fā)現(xiàn)。

        4、去掉拼音,出示籃球運動員的圖片?催\動員身上的這些數(shù)字是什么?認識籃球隊員身上的生字,按順序讀,倒著讀,學各種聲音讀。

        5、游戲一:學生把兩手攤開放在桌子上,出示那個數(shù)字,學生趕緊做出該數(shù)字的手勢。

        6、游戲二:看圖填數(shù)字,把一到十的數(shù)字發(fā)給學生,老師出示圖片,說:“我的朋友在哪里?”學生拿著數(shù)字上臺,說:“你的朋友這這里!比嘁黄鹱x圖片下的詞組“一頭!薄

        五、步步推進,背誦古詩

        1、出示圖片,把生字寶寶送回到古詩中。大聲朗讀。

        出示帶拼音的古詩,指名讀,男女生比賽。

        2、出示去拼音的古詩,懷著美美的心情讀一讀。

        3、引導背誦:填空背——接下句背——背全詩——指名背。

        4、小結(jié)。

        六、欣賞《對數(shù)歌》,拓展提高

        【板書設計】: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四

        五六七八九十

        【教學反思】:

        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在本課教學中,我努力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輕松的學習氛圍,鼓勵他們大膽地學習新知識。一是通過插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圖習慣,培養(yǎng)學生自由表達的習慣。二是利用游戲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學得輕松、用得愉悅。三是充分利用課件識字、多種形式記住生字的音、行,通過運用,體會學生字的價值。

        2、注意了知識的層次性,由淺入深,教學的展開順勢而為,拓展生成水到渠成。

        3、注意了組織教學,教學活動收放自如,因此課堂自始至終和諧有序。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復習鞏固漢語拼音。

        2、認識12個生字,會寫一、二、三三個字,認識一種筆畫一。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觀察圖畫,圖文結(jié)合,初步感受課文的意境。

        教學重點:認字寫字。

        教學難點:辨認八、入和九、幾。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插圖、與本課數(shù)字有關的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總( )電( )

        一、復習導入。

        1、復習六個復韻母(ai、iu、an、un、ing、er)、五個整體認讀音節(jié)(zhi、chi、si、yi、wu)和三個三拼音節(jié)(jia、zuo、hua)。

        2、激趣導入:開學到現(xiàn)在,小朋友們在拼音王國里認識了許多拼音朋友,也學會了不少漢字。從這節(jié)課開始,我們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幫助下,到識字王國去認識更多的漢字朋友,現(xiàn)在,讓我們向漢字王國出發(fā)吧!

        二、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1、看圖說話。(示插圖引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孩子看到了什么?

        2、揭示課題:有一首古時候的童謠,說的就是這幅畫,板書課題。

        3、指名讀課題:誰能讀課題,你是怎么認識這幾個字的?

        4、結(jié)合具體實例,引導學生理解里。

        三、圖文結(jié)合,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課文。

        2、圖文結(jié)合,引導學生進一步說說圖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圖上找出煙村、亭臺、花。

        3、教師放慢語速范讀,學生輕聲跟讀。

        四、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2、用不同的符號分別標出會讀的字和不會讀的字,同桌互幫互學。

        3、全班交流:在這篇課文里,你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字?是怎么認識的?(表揚能自主識字的同學)

        4、教學生字。

       。1)讀一讀。

        出示12個生字(帶拼音),指名讀、開火車讀,全班齊讀。

        重點引導學生讀準四、十、三。

        變序抽取12張生字卡(帶拼音),開火車讀,比賽讀。

        (2)擺一擺。

        人人動手,把12張生字卡分成兩類擺一擺。

        小組交流:說說為什么這么擺。(一至十是數(shù)字,去與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課文的格式),請小朋友把12個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張字卡分別貼到相應的方格里)。

        五、朗讀感悟。

        1、把課文讀得正確、流利。個人自由讀,同桌互相讀,指名朗讀,全班齊讀。

        2、把課文讀得有感情、有韻律。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誰來當當圖中的小朋友,讀讀課文,告訴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歡圖中的什么景物?

        (2)找好朋友互相讀讀聽聽,互相正音。

       。3)男女生競賽讀。

        課間活動:全班表演唱《數(shù)鴨子》。

        六、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一

        1、認識田字格。

       。1)談話:小朋友,我們已經(jīng)知道了四線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兒呢?(出示田字格)這就是生字的家。

       。2)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小格。

       。3)拍手讀兒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

        2、指導書寫一。

       。1)教師介紹筆畫名稱橫,范寫一,邊寫邊講述書寫要領:起筆稍重,向右行筆要果斷,稍上斜,收筆梢頓。

       。2)學生描一個、寫一個,教師巡視;講述后,學生繼續(xù)練寫。

        七、布置作業(yè)。

        1、把課文讀給爸爸媽媽聽。

        2、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課的生字。比一比誰找得多。

        第二課時 總( )電( )

        一、鞏固生字。

        1、我會認。

        (1)變序抽取字卡,學生自由讀。

        (2)做找朋友游戲。出示插圖二(圖上的漢字數(shù)字暫不寫)。游戲說明:老師隨意點圖畫,說我的朋友在哪里,學生要迅速舉起手中相對應的字卡,并回答,你的朋友在這里。教師相機貼上數(shù)字卡。

        2、我會記。

       。1)小組討論:你是怎么記住這些字的?

        (2)全班交流。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辨析幾、九云、去人、入來記住九去八。

        3、我會用。

       。1)摘果子說詞語或句子。

        出示梨樹圖(上面掛著12個梨子,每個梨子后面有一個字)。

        指名摘果子。摘到果子后,領大家正確地把生字讀兩遍,并把這個字所在的詩句讀一遍。

        (2)選生字卡填空。

        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三條魚、兩個蘋果、一塊田、九本書等圖片,圖片下為相應的詞語填空題。

        指名選卡片填空,并帶大家齊讀。

        3、交流:我們周圍還有哪些地方用上這一課的生字?

        二、指導背誦課文。

        1、全班齊讀課文兩遍。

        2、限時背誦課文:給五分鐘時間,學生各自試著把課文背誦下來。

        3、借助插圖背誦課文。

        4、自由配上動作背誦課文:指名背誦,小組齊背,全班齊背。

        三、指導書寫二、三。

        1、觀察課本中田字格里的字。

        2、說一說:通過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從橫的長短變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變化這兩方面來說)

        3、教師示范寫二、三,邊寫邊講述書寫要領。

        4、學生分別描一個、寫一個,寫完后與示范字對比。教師巡視,個別指導。

        5、講評:講評后,學生繼續(xù)練寫。

        四、作業(yè)設計

        1、把課文背誦給爸爸媽媽聽。

        2、讀一讀,說一說,連一連。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十 六 一 三 九 八 二 五 七

        五、板書設計

        一去二三里

        一 去 二 三 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13

        【教學設想】

        《一去二三里》是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中的“識字1”。本課是一首古詩,這首古詩將從一到十表示數(shù)目的10個漢字同小路、煙、村、亭臺、鮮花巧妙地編織在一起構(gòu)成一幅美麗、恬靜的山村風景畫。這首小詩描繪景物錯落有致, 10個數(shù)字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自然和諧地融于山村的美妙意境之中。兒童學習這首古詩不僅可以激發(fā)其熱愛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引發(fā)識字的興趣。

        識字、寫字、誦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結(jié)合識字教學的特點及《語文課程標準》,我確定了第一課時的2個教學目標:

       。、學會10個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圖文結(jié)合,大體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樂。

       。场⒊醪秸J識田字格,學會寫“一”。在本課的教學中應力求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他們置身于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通過自己的研讀、教師的導讀、同伴的評讀來讀準字音,理解詞義,讀好詩句。

        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田字格,學寫漢字。為此在寫字前應讓學生認識田字格,了解田字格各部分的名稱。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漢字的基本筆畫,初步掌握運筆方法,并讓他們通過仔細觀察、動手嘗試以及教師的示范指導來寫好第一個漢字一。因此在第一課時教學中,我設計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一、以情激趣,導入新課

        低年級的語文教學力求要做到入情入境,牢牢地抓住學生的年齡特征調(diào)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如導入新課可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好奇來做文章,運用多媒體輔助手段,把學生引入一個如詩如畫般的世界,讓他們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開始學習。

        二、自主研讀,自讀自悟

        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研讀古詩,讓他們不斷地在自讀自悟、相互切磋、合作交流中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課文。有人說想象是創(chuàng)新的翅膀,在誦讀古詩時,可讓學生在試試、學學、比比等活動中,充分展開自己的想象,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誦讀來加深對古詩的理解和體驗,享受審美的樂趣。在研讀時,引導學生進入如詩如畫的小山村,說說看到了什么景物,進行美讀。這樣既可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又可讓他們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三、復習鞏固,指導寫字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在教學生字時,我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交給學生,設置引人入勝的游戲情境,如,燕子姐姐的禮物、生字果、小企鵝等,讓學生主動地積極地來認字。本課時先寫一個“一”,讓學生初步認識田字格,充分地說橫筆的寫法,分散寫字的難點,使學生在玩中學習寫字,鞏固生字。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有感情朗讀詩歌。

       。、圖文結(jié)合,大體了解詩歌的意思,體會山村的優(yōu)美和生活的快樂。

        3、初步認識田字格,學會寫“一”。

        【教學準備】

        課件、卡片、生字果。

        【教學過程】

        一、 以情激趣,導入新課

        1、嗨!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手指娃娃”,好久不見,想我了嗎?今天,我給大家?guī)砹似恋亩Y物,是什么呢?(出示生字果)草莓,高興嗎?草莓果上的拼音我們肯定知道讀是嗎?自己拼一拼、開火車讀。

       。病⑦@里面有十個數(shù)字娃娃,我們把它們叫出來見一下面好嗎?指名讀。這十個數(shù)字娃娃和兩個生字娃娃就是我們這節(jié)課要學的內(nèi)容。

        二、自主研讀,自讀自悟

        1、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 手指娃娃:今天我要請小朋友到我家去作客,我的家在一座小山村里,離這兒不遠。我們出發(fā)吧。(出示圖片。)

        ⑵ 指導看圖說圖意:

        ① 你來到了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② 這是離我們不遠的一個小山村,只要走上二三里路就可以到達,(出示圖)首先看遠處有哪些景物?(房屋\裊裊的炊煙) [你能說得更好嗎?]

       、 再看房屋背后的小山上有什么?(亭子)亭子也叫亭臺,一起說一遍“亭臺”。

       、 我們再往近處看,近處有那些景物?花兒多嗎?能數(shù)得清嗎?(藍藍的`天空\開得正艷的桃花\無憂無慮,快樂飛舞的小鳥)

        在一座美麗的小山村里,住著幾戶人家,山里有幾座亭臺,樹上、路邊盛開著盛開著各種鮮花。

        ⑶ 手指娃娃的家鄉(xiāng)美嗎?古時候有位詩人也覺得這里很美,就把這里的美景寫成了一首詩。(師范讀古詩)你們想讀一讀嗎?

        ⑷ 請小朋友打開書,咱們一起來做兩件事兒,看誰的小耳朵聽得最清楚:先做第一件事兒,請你找出生字果上的這十二個漢字娃娃,用圓圈圈出來,大聲地讀一讀。

       、 會讀了嗎?誰能讀給手指娃娃聽呀?

        ⑹ 指名讀,評議正音:

       。ㄓ袃蓚數(shù)字寶寶的名字不太容易區(qū)分,稍不注意就會喊錯,你知道它們是誰嗎?(四和十)請找出四和十,你能區(qū)分嗎?還有哪個字是平舌呢?哪個是特別韻母的生字?“六”正音找出來讀一讀!耙弧钡谋疽糇x“yī”,但在詞語或句子中會變音,有時讀二聲,如“一塊地”、“一片!保挥袝r讀四聲,如“一棵樹”、“一朵花”。本課讀二聲。)

        齊讀。

       、 遮上拼音,打亂次序,你還認得它嗎?

       。、第二件事兒,請小朋友借助拼音大聲讀一讀這首詩,不過老師有個小小的要求,不能跟著人家一起讀,做得到嗎?看誰練習得最認真,開始。讀好了,讀給你的同桌聽:

        ⑴ 請四個小朋友一人讀一句。

       、 他們讀得真好,我們一起試試吧。一組讀一句。

       、 讓我們大家一起讀一讀吧。(讀古詩)。一邊讀,一邊想象那美麗的小山村。

       、 分組賽讀。

       、 小朋友讀得那么好,老師仿佛看到了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有幾座亭臺,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讓我們再一起夸一夸手指娃娃的家鄉(xiāng),能背的可以背誦,如果能加上動作就更棒了!

        三、復習鞏固,指導寫字

       。、小朋友學得這么熱鬧,引來了村里的一群小企鵝,胖乎乎的,真可愛!哇,這么多,我們一起數(shù)一數(shù)。(1~10)他們好象在找什么呀?你能幫他們找到自己的球嗎?

       。、在小朋友的幫助下小企鵝找到了自己的球我們一起給小企鵝報一下數(shù)好嗎?

       。场⑼!瞧,他們可高興了,球賽快開始了,讓我們和小企鵝一起做準備動作吧。(課中休息:音樂)

       。础⑹种竿尥匏蛠淼纳止,誰能讀得又準確又響亮,并能給這些生字找一個朋友,就把果子送給他。〒屪x生字)

        帶讀

       。、手指娃娃的禮物送完了,現(xiàn)在我們也給她準備點禮物,好嗎?送什么好呢?就寫個:“一”字吧!看!這是什么格子?出示“田字格”跟著老師讀:“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幫忙。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币坏墓P畫是橫,指導寫“一”:一字只有一畫,從左到右起筆稍重,收筆時向右稍按一下。寫在橫中線上左右的長度相等。書空,書上寫兩個。

        四、總結(jié)全課

       。、今天,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認識了十二個漢字娃娃,學會了一首非常好聽的古詩,還參觀了手指娃娃的家鄉(xiāng),喜歡嗎?現(xiàn)在,我們要離開了,可是,那美麗的景色還深深留在我們的腦海里,讓我們再一次朗誦古詩,表達我們喜愛之情,好嗎?

       。、手指娃娃可滿意了,她希望同學們課后找一找,我們周圍哪些地方用上了這一課的生字,下節(jié)課交流。再見!

        【教學反思】

        三個組教學片斷集中展示了充滿活力、開放的課程環(huán)境,使我深刻地體驗到:教師在課改的舞臺上正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是決定新課程實驗成敗的前提。新課程所倡導的民主、開放、合作、探索的課堂生活方式,正是走進學生心靈、宏揚學生個性的金鑰匙。

        一、以生為本,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構(gòu)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在本案例中,教師始終站在學生平等的地位,與學生平等對話。如:以“趣味對讀”中,教師以商討的語氣提出“你想怎樣對讀呢”,在聽到學生獨特的想法,教師馬上予以支持,并提出“你們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在這里,教師亦師亦友,只在課堂中引路,把“怎樣走路”的權(quán)利還給學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續(xù)編課文”中,教師融入學生中,“別忘了,有問題找老師,老師也是你們的小組成員哦”,老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同學們共同思考、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師生的和諧互動,充分體現(xiàn)了課堂民主和人文關懷,這正是構(gòu)建充滿活力的課堂的人文基礎。

        二、營造富有情趣的課堂氣氛,滿足學生個性心理的需求,構(gòu)造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為那是學習中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力的源泉”。只有滿足了兒童的情感需求,才能讓兒童真正成為主人,投入學習。在案例中,教師在開課之時,便精心營造了“小動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動學生當評委,面對栩栩如生的圖片,學生爭先恐后的發(fā)言;而后老師又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對讀”,并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一對一地朗讀!白x我所愛讀,快樂無比”;最后教師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情趣,“咱們也來當一回作家,續(xù)寫課文,學著課文的樣子,自己寫兒歌”,學生興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組內(nèi)討論起來。在寬松的氣氛中,學生交流、合作、互助、成功。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學生體驗著讀的愉悅、交往的愉悅、探索的愉悅、成功的愉悅,語文,真正走進了學生心靈,學生豐富的個性在課堂上展現(xiàn)無遺。

        三、教師要捧著一顆愛心,帶著一顆童心,讓所有的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

        新課程改革處處體現(xiàn)著以人為本的人文思想,我們的課堂應該像春天一樣,讓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樣燦爛地綻放。在本案例中,教師所引領的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是基于全體學生,教師不是導演,勝似導演,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充滿著童趣,充滿著人文關懷;學生不是演員,勝似演員,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了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如果每個教師都捧著一顆愛心,帶著一顆童心,喚起兒童個性心理的需求,我相信,那一定能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讓學生在語文的大課堂里幸福成長。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14

        分析學生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心中一定有著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學生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學生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shù)字和“去”、“里”、“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復習鞏固漢語拼音,會認12個生字,認識“橫”筆畫,會寫“一”“二”“三””這3個字。

        3、知道詩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優(yōu)美的畫面。

        教學過程及設計意圖

        一、導入

       。ㄔO計意圖:了解十個數(shù)字的發(fā)音情況,重在發(fā)音。)

        二、認識1至10的漢字寫法

        (設計意圖:建立數(shù)字與漢字的聯(lián)系,了解學生對這幾個漢字的認識情況,同時鞏固漢字的讀音。)

        三、學習古詩

        1、找找詩中的十個數(shù)字,看看讀音有什么變化。

       。ㄔO計意圖:在朗讀比較中發(fā)現(xiàn)“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

        2、師范讀,學生聽,說說老師在每句詩的什么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并做上記號。

        3、學生自讀,師生交流,正音,指導,朗讀。

       。ǘ┝私庠娨

        1、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

        [設計意圖:培養(yǎng)邊朗讀邊想像的讀書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念經(jīng)”。]

        2、根據(jù)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1)四五個冒著炊煙的村子;(2)村里有四五戶人家,還冒著炊煙。并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

        [設計意圖: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要發(fā)展學生的多重思維能力。]

        3、請小朋友看看圖,讀讀詩句;讀讀詩句,再看看圖。

        4、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

        [設計意圖:加強語言和意象的聯(lián)系,并引出當一生讀“一去二三里”時,指圖的學生該怎么指,即“一去二三里”該怎么理解的問題!

        5、能用手勢表示“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嗎?點明:“一去”,即一路走去的意思。

        6、還有什么問題?

        [設計意圖:學生的思維并不是教師能全部預料的,應給予一定的空間。]

        1、給詩加上題目,并指導詩題與詩句之間要停頓的讀法。

        2、背誦全詩,并設問:

       。1)小朋友都能背這首詩了,真了不起,那你在一邊背詩的時候一邊看到了什么呢?

       。2)這個小山村熱鬧嗎?(這是一個靜靜的小山村)

       。3)你來到這個山村,覺得它美嗎?

       。4)師總結(jié):小山村真美啊,請小朋友們一起背,就好像走進了小山村。

       。墼O計意圖:背誦時再次啟發(fā)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導學生進入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為“我景我情”。]

        四、寫字

       。ㄔO計意圖:練寫了三個字,學生略感疲勞,此設計能活躍課堂氣氛,并通過講故事滲透了學習不能想當然、一定要認真的意圖。)

        教學反思

        經(jīng)過一個月的“艱苦奮戰(zhàn)”,學生終于學完拼音,開始接觸漢字了。第一篇識字是古詩《一去二三里》,讀來瑯瑯上口,富有兒童情趣,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課文,課文配有插圖:小橋、流水、煙村、亭臺、桃花……在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山村,炊煙裊裊,住著幾戶人家。山里的幾座亭臺錯落有致地排列著,樹上、路邊盛開著各種美麗的花。一幅幽靜美麗的山村田野畫面,這首詩巧妙地把一到十10個數(shù)字隱藏其中。

        在教學古詩時,我運用課文的.插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圖片的方法了解古詩所寫的小山村是一個美麗而寧靜的地方。其中“煙村”、“亭臺”這些詞語學生可能弄不明白,我也通過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讓學生非常直觀地感受到“煙村”是什么,“亭臺”是什么,使學生理解詩句變得簡單化了。再讓學生通過想象,使我們大家和詩人一起都置身于這美麗的小山村中,從而體會詩人的感受,最后通過朗讀將自己的感受讀出來。學生們一個個都讀得興致勃勃,激發(fā)了他們學習古詩的興趣。

        由于這篇課文的教學是識字教學的第一課,是學生由拼音拼讀過程進入漢字讀寫的第一課,重要的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因此,我從田字格的結(jié)構(gòu)教起,引導學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橫中線、豎中線、各方位小格。寫字時,先讓學生獨立觀察字形引入筆畫:(橫)“一”。板書示范(橫)“—”在田字格當中的位置,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并指導書寫。再引入“二”的書寫,這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而“三”的寫法讓學生自己觀察體會,上臺演示,教師相機板書,讓學生體會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體會漢字的形體美,并了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guī)則。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15

        (一)教材理解

        本課課題《一去二三里》提示了主題:一路走去看到的景色。詩句標明了看到的事物:鄉(xiāng)村炊煙裊裊,山中亭臺樓閣錯落有致,路旁有盛開的各色鮮花。這首童謠巧妙地把一至十的。數(shù)字鑲嵌其中,讀起來朗朗上口,意境優(yōu)美。

        (二)同學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觸識字課,同學心中一定有著異樣的新奇感,也許有的同學早已將古詩念得滾瓜爛熟,就等著課堂上得到教師的肯定;也有大局部同學在學齡前就接觸過詩中的數(shù)字和“去”、“里”、“花”等簡單的漢字,躍躍欲試之心可想而知。

        (三)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要求、教材特點和同學的實際,本課時我確立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1、認識十二個生字。(一至十和去和里)認識田字格,會寫“一、二、三”三個生字。認識筆畫“一”。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同學初步感受童謠所表示的意境美。其中識字和寫字是重點,感受童謠意境是難點。

        (四)教學準備

        課前同學自我拼讀課文;制作與教學環(huán)節(jié)配合的CAI課件;生字卡片

        (五)教學程序

        圍繞以上目標,我設計以下幾步教學程序。同時把教法和學法滲透在教學程序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

        第一步,導語激趣。

        上課前,CAI課件出示了動物大家庭,并配合音樂《藍精靈》,把同學的注意力引向課堂,營造出一個活躍有趣的氛圍。上課鈴響,教師用充溢趣味的話語導入新課,把同學引入到快樂的學習環(huán)境當中,鼓勵小朋友們大膽學習新知識,達到“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第二步,觀察圖畫,揭示課題。

        看圖說話,培養(yǎng)同學說話能力和觀察能力。(CAI課件出示文中插圖一)引導同學邊觀察邊想象: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兩個小朋友看到了什么?他們會說些什么?然后揭示課題:古時候有一首童謠,說的就是這幅圖畫。出示課題“一去二三里”。指名同學讀課題,并說說是怎么認識這幾個字的?(同學交流學法)結(jié)合圖畫實例,引導同學理解“里”。

        第三步,圖文結(jié)合,學習古詩。

        第一環(huán)節(jié):讀準字音,掌握節(jié)奏

        同學自由讀課文,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然后教師范讀課文,同學傾聽,教師再放慢語速范讀,同學輕聲跟讀。,找找詩中的十個數(shù)字,看看讀音有什么變化。讓同學在自我拼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一”的讀音變化,這樣印象會更深刻。同時提醒同學傾聽老師在范讀時每句詩的什么地方停頓的時間比較長,并做上記號,以掌握古詩的整體節(jié)奏,體會童謠的韻律美。

        第二環(huán)節(jié):生字認識

        出示一至十、去和里的生字卡片(也可以課件演示生字,先順序出現(xiàn),在亂序出現(xiàn))。采取抽生讀、齊讀、搶讀、開火車讀等形式,活躍課堂氣氛,使絕大多數(shù)同學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重點指導“三”、“四”、“十”和“里”四個生字的發(fā)音,區(qū)別平舌音和翹舌音,“里”的聲母是邊音,(這里可以CAI課件出示,重點字的讀音選擇)并組詞,以加強同學的記憶能力。

        第三環(huán)節(jié):了解詩意

        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課重點環(huán)節(jié)之一,首先,我提醒同學:.小朋友在讀這首詩的時候,眼前仿佛看見了哪些景物?誰讀得越仔細,眼前看見的景物也就越多。以培養(yǎng)同學邊朗讀邊想像的良好習慣。不要把書讀成“小和尚念經(jīng)”。其次,出示課件主題圖,著重分析“一去二三里”和“煙村四五家”并用手勢標明一去二三里的含義即一路走去的意思。根據(jù)課堂交流情況提出“煙村四五家”的兩種理解:

        (1)四五個冒著炊煙的村子。

        (2)村里有四五戶人家,還冒著炊煙。并肯定兩種理解都可以。詩的意象具有多重性,在這一局部,應發(fā)展同學的多重思維能力。最后,背誦全詩,提問:你在背的時候想到了什么?這個小山村熱鬧嗎?美嗎?背誦時再次啟發(fā)想像,使記憶有了具體形象的支持,并再次引導同學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情景,把“彼景彼情”化為“我景我情”。]還可以請兩位小朋友合作,一位讀詩句,一位指圖。[設計意圖:加強語言和意象的聯(lián)系!(課件演示,一同學讀有關詩句,一同學指圖,教師輔助點擊鼠標,出現(xiàn)放大的圖畫區(qū)域。)

        課間休息:做識字游戲《摘蘋果》,使課堂的氣氛達到一個新高,同時同學適當放松。

        第四環(huán)節(jié),認識田字格,指導書寫。

        首先引入田字格,(多媒體出示田字格,并演示各個局部)引導同學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和橫中線、豎中線、各方位小格。并用兒歌(田字格,四方方,寫好漢字它來幫。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又下格,橫中線、豎中線,各個方位記心間。)來鞏固田字格的認識。寫字時,同學先獨立觀察字形引入筆畫:“一”。出示課件“一”在田字格的方位,引導同學自主觀察并指導書寫。再引入“二”的書寫,這時要注意引導同學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guī)范、端正、整潔。而“三”的寫法讓同學自身觀察體會,上臺演示,教師相機指導,讓同學體會漢字的間架結(jié)構(gòu),體會漢字的形體美,并了解“從上到下”的筆順規(guī)則。并可以用實物投影儀反饋同學作業(yè),同學展開互評。在這里,我引入一個故事:一就是一橫,二就是兩橫,三就是三橫,四就是四橫,五就是五橫。引導同學發(fā)現(xiàn)錯誤。同學練寫了三個字,略感疲勞,此設計能活躍課堂氣氛,并通過講故事滲透了學習不能想當然、一定要認真的教育意義。]

        總之,教學過程中通過看、說、讀、寫四方面結(jié)合,讓同學動眼、動腦、動口、動手,遵循教師為主導,同學為主體的原則,充沛放手同學,努力使朗讀教學和寫字教學有機結(jié)合起來,穩(wěn)妥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最后,配樂詩朗誦。同學隨同音樂自由朗誦,強化印象,同學再次感受古詩所表示的意境美!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02-06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優(yōu)秀05-09

      《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15篇)05-08

      《一去二三里》古詩賞析08-31

      《一去二三里》第一課時教學設計07-30

      一去二三里古詩原文賞析03-14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一去二三里》教學設計04-22

      山溝里的孩子教學設計07-11

      《古詩里的故事》教學設計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