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手机版,日韩欧美中文字幕在线三区,亚洲精品国产品国语在线,极品在线观看视频婷婷

      <small id="aebxz"><menu id="aebxz"></menu></small>
    1.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時間:2024-11-28 12:07:16 生物/化工/環(huán)保/能源 我要投稿

      [推薦]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總結是對某一階段的工作、學習或思想中的經驗或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的書面材料,它在我們的學習、工作中起到呈上啟下的作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總結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推薦]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

        1、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結構通式為NH2—C—COOH,各種氨基酸的區(qū)別在于R基的不同。

        2、兩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二肽,連接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叫肽鍵。

        3、脫水縮合中,脫去水分子數(shù)=形成的`肽鍵數(shù)=氨基酸數(shù)—肽鏈條數(shù)

        4、蛋白質多樣性原因: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種類、數(shù)目、排列順序千變萬化,多肽鏈盤曲折疊方式千差萬別。

        5、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這個碳原子還連接一個氫原子和一個側鏈基因。

        6、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是核酸,它在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合成中具有極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兩大類:一類是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一類是核糖核酸,簡稱RNA,核酸基本組成單位核苷酸。

        7、蛋白質功能:

        ①結構蛋白,如肌肉、羽毛、頭發(fā)、蛛絲

       、诖呋饔,如絕大多數(shù)酶

       、圻\輸載體,如血紅蛋白

       、軅鬟f信息,如胰島素

       、菝庖吖δ,如抗體

        8、氨基酸結合方式是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連接,同時脫去一分子水,如圖: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9、DNA、RNA

        全稱: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

        分布:細胞核、線粒體、葉綠體、細胞質

        染色劑:甲基綠、吡羅紅

        鏈數(shù):雙鏈、單鏈

        堿基:ATCG、AUCG

        五碳糖:脫氧核糖、核糖

        組成單位:脫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

        代表生物: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噬菌體、HIV、SARS病毒

        10、主要能源物質:糖類

        細胞內良好儲能物質:脂肪

        人和動物細胞儲能物:糖原

        直接能源物質:ATP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2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從結構上說,除病毒以外,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3、新陳代謝是活細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學變化總稱,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4、生物體具應激性,因而能適應周圍環(huán)境。

        5、生物體都有生長、發(fā)育和生殖的現(xiàn)象。

        6、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特征,使各物種既能基本上保持穩(wěn)定,又能不斷地進化。

        7、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huán)境,也能影響環(huán)境。

        8、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無機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沒有一種化學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統(tǒng)一性。

        9、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生物體內和在無機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這個事實說明生物界與非生物界還具有差異性。

        10、各種生物體的一切生命活動,絕對不能離開水。

        11、糖類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物質。

        12、脂類包括脂肪、類脂和固醇等,這些物質普遍存在于生物體內。

        13、蛋白質是細胞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動都離不開蛋白質。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遺傳物質,對于生物體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有極重要作用。

        15、組成生物體的任何一種化合物都不能夠單獨地完成某一種生命活動,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機地組織起來,才能表現(xiàn)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xiàn)象。細胞就是這些物質最基本的結構形式。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16、活細胞中的各種代謝活動,都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密切關系。細胞膜具一定的流動性這一結構特點,具選擇透過性這一功能特性。

        17、細胞壁對植物細胞有支持和保護作用。

        18、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huán)境條件。

        19、線粒體是活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

        20、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

        21、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和糖類的合成有關,也是蛋白質等的運輸通道。

        22、核糖體是細胞內合成為蛋白質的場所。

        23、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主要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24、染色質和染色體是細胞中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兩種形態(tài)。

        25、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復制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26、構成細胞的各部分結構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緊密聯(lián)系、協(xié)調一致的,一個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夠正常地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27、細胞以分裂是方式進行增殖,細胞增殖是生物體生長、發(fā)育、繁殖和遺傳的基礎。

        28、細胞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特征),是將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復制以后,精確地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親代和子代間保持了遺傳性狀的穩(wěn)定性,對生物的遺傳具重要意義。

        29、細胞分化是一種持久性的變化,它發(fā)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進程中,但在胚胎時期達到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仍然具有發(fā)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著細胞全能性。

        第三章生物的新陳代謝

        31、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qū)別。

        32、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

        如何提高生物成績

        學生想要提高生物成績,就需要在學習的時候,經常用腦去思考問題。生物在學習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問題,而帶著問題去學習,才會事半功倍。生物是一門實驗的科學,探究生物學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需要學生自己去實驗,在實踐中學習,這樣對于生物知識的掌握會更容易,也會更加全面,成績也會更容易得到提升。

        高中生在學習生物的時候,要學會制定計劃,對于熟練掌握的知識,不需要投入太多的時間,但對于不理解或是生疏的知識則需要學生投入更多的時間。學生的學習方法,對于生物成績的提升有很大的影響。合理安排生物的學習,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生物成績的提高同樣離不開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學生在學習生物的時候,一定要將知識在頭腦中形成網絡,這樣才能在考試和做題時靈活運用。

        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知識點

        1、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經調節(jié)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反射。焊惺芷鳌鷤魅肷窠洠ㄓ猩窠浌(jié))→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還包括肌肉和腺體)

        神經纖維上雙向傳導靜息時外正內負

        靜息電位→刺激→動作電位→電位差→局部電流

        2、興奮傳導

        神經元之間(突觸傳導)單向傳導

        突觸小泡(遞質)→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有受體)→產生興奮或抑制

        3、人體的神經中樞:

        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水平衡調節(jié)中樞、生物的節(jié)律行為

        腦干:呼吸中樞

        小腦: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大腦:調節(jié)機體活動的級中樞

        脊髓:調節(jié)機體活動的低級中樞

        4、大腦的高級功能:除了對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大腦S區(qū)受損會得運動性失語癥:患者可以看懂文字、聽懂別人說話、但自己不會講話

        5、激素調節(jié):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jié)

        激素調節(jié)是體液調節(jié)的主要內容,體液調節(jié)還有CO2的調節(jié)

        6、人體正常血糖濃度:0、8—1、2g/L

        低于0、8 g/L:低血糖癥高于1、2 g/L;高血糖癥、嚴重時出現(xiàn)糖尿病

        7、人體血糖的三個來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質的轉化

        三個去處: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轉化成脂肪蛋白質等

        8、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

        血糖濃度升高,胰島素胰高血糖素(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A細胞分泌),血糖濃度降低

        9、體溫調節(jié)

        寒冷刺激下丘腦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垂體→促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甲狀腺激素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

        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又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作用,這就是反饋調節(jié)。

        人體寒冷時機體也會發(fā)生變化;全身發(fā)抖(骨骼肌手縮)、起雞皮疙的(毛細血管收縮)

        10、激素調節(jié)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人體各個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細胞

        11、神經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的關系:

       、伲翰簧賰确置谙僦苯踊蜷g接地受到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

        ②:內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響神經系統(tǒng)的發(fā)育和功能

        12、免疫第二道防線:體液中殺菌物質、吞噬細胞

        特異性免疫(獲得性免疫)第三道防線: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在特異性免疫中發(fā)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

        13、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防衛(wèi)功能、監(jiān)控和清除功能

        14、抗原: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如:細菌、病毒、人體中壞死、變異的細胞、組織)

        抗體:專門抗擊抗原的蛋白質

        15、免疫分為:體液免疫(主要是B細胞起作用)、細胞免疫(主要是T細胞起作用)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3

        1.遺傳信息的傳遞是通過DNA分子的復制來完成的,從親代DNA傳到子代DNA,從親代個體傳到子代個體。

        2.由于不同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堿基排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遺傳信息(即:基因的脫氧核苷酸的排列順序就代表遺傳信息)。

        3.基因的表達是通過DNA控制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xiàn)的,包括轉錄(在細胞核中,以DNA的一條鏈為模板合成。)和翻譯(在細胞質中,以mRNA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順序的蛋白質的過程)兩個過程。

        4.遺傳密碼是指mRNA上的堿基排序。

        5.密碼子是指mRNA上的決定一個氨基酸的三個相鄰的堿基。密碼子有64種,其中,決定氨基酸的有61種,3種是終止密碼子。

        6.基因對性狀的控制方式有兩種:一是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的性狀;二是基因還能通過控制蛋白質的結構直接控制生物體的性狀。

        7.生物個體基因型和表現(xiàn)型的關系是:基因型是性狀表現(xiàn)的內在因素,而表現(xiàn)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xiàn)形式。在個體發(fā)育過程中,表現(xiàn)型不僅要受到基因型的控制,也要受到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表現(xiàn)型是基因型和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4

        1、細胞周期概念?真核細胞的式有幾種

        2、有絲個時期的特點:間期、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3、各個時期染色體數(shù)、染色單體數(shù)及DNA含量的變化

        4、植物細胞有絲動物細胞有絲區(qū)別

        5、無絲特點?無“絲”指什么?哪些細胞通過無絲方式形成新細胞

        6、細胞分化的概念

        7、細胞全能性的`概念,舉例說明

        8、個體衰老與細胞衰老的關系

        9、細胞衰老的特征及原因

        10、細胞凋亡的含義,細胞凋亡與細胞壞死的區(qū)別

        11、癌細胞的特征

        12、常見的致癌因子有哪些?惡性腫瘤的預防與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關系。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5

        1、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

        2、生物多樣性: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3、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4、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qū))、易地保護(動物園)

        5、全球問題:酸雨、、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6

        人體的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

        一、內環(huán)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

        二、穩(wěn)態(tài)

        (1)概念:正常機體通過調節(jié)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tǒng)協(xié)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叫做穩(wěn)態(tài)。

        (2)意義:維持內環(huán)境在一定范圍內的穩(wěn)態(tài)是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

        (3)調節(jié)機制:神經——體液——免疫調節(jié)網絡

        第二章動物體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一、通過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

        1、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結構和功能單位是神經元。

        神經元的功能:接受刺激產生高興,并傳導興奮,進而對其他組織產生調控效應。

        神經元的結構:由細胞體、突起[樹突(短)、軸突(長)]構成。軸突+髓鞘=神經纖維

        2、反射:是神經系統(tǒng)的基本活動方式。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參與下,動物體或人體對內外環(huán)境變化作出的規(guī)律性應答。

        3、反射。菏欠瓷浠顒拥慕Y構基礎和功能單位。

        感受器:感覺神經末稍和與之相連的各種特化結構,感受刺激產生興奮

        傳入神經

        神經中樞:在腦和脊髓的`灰質中,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匯集在一起構成

        傳出神經

        效應器:運動神經末稍與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4、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

        (1)興奮:指動物體或人體內的某些組織(如神經組織)或細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對靜止狀態(tài)變?yōu)轱@著活躍狀態(tài)的過程。

        (2)興奮是以電信號的形式沿著神經纖維傳導的,這種電信號也叫神經沖動。

        (3)興奮的傳導過程:靜息狀態(tài)時,細胞膜電位外正內負→受到刺激,興奮狀態(tài)時,細胞膜電位為外負內正→興奮部位與未興奮部位間由于電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電流(膜外:未興奮部位→興奮部位;膜內:興奮部位→未興奮部位)→興奮向未興奮部位傳導

        (4)興奮的傳導的方向:雙向

        5、興奮在神經元之間的傳遞:

        (1)神經元之間的興奮傳遞就是通過突觸實現(xiàn)的

        突觸:包括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2)興奮的傳遞方向:由于神經遞質只存在于突觸小體的突觸小泡內,所以興奮在神經元之間

        (即在突觸處)的傳遞是單向的,只能是:突觸前膜→突觸間隙→突觸后膜

        (上個神經元的軸突→下個神經元的細胞體或樹突)

        6、人腦的高級功能

        (1)人腦的組成及功能:大腦:大腦皮層是調節(jié)機體活動的級中樞,是高級神經活動的結構基礎。其上有語言、聽覺、視覺、運動等高級中樞;小腦:是重要的運動調節(jié)中樞,維持身體平衡;腦干:有許多重要的生命活動中樞,如呼吸中樞;下丘腦:有體溫調節(jié)中樞、滲透壓感受器、是調節(jié)內分泌活動的總樞紐

        (2)語言功能是人腦特有的高級功能

        語言中樞的位置和功能:書寫中樞(W區(qū))→失寫癥(能聽、說、讀,不能寫)運動性語言中樞(S區(qū))→運動性失語癥(能聽、讀、寫,不能說)聽性語言中樞(H區(qū))→聽覺性失語癥(能說、寫、讀,不能聽)閱讀中樞(V區(qū))→失讀癥(能聽、說、寫,不能讀)(3)其他高級功能:學習與記憶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7

        第一章第一節(jié)

        從生物圈到細胞

        1.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生物的生命活動離不開細胞:對于單細胞生物而言,整個細胞就能完成各種生命活動;對于多細胞生物而言,其生命活動依賴于各種分化的細胞密切合作方能完成;對于非細胞生物(病毒)而言,只有依賴活細胞才能生活,即寄生生活。

        注意: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組成。

        3.病毒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

        主要特征:

        ①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shù)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谝话銉H具有一種類型的核酸,DNA或RNA;(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劢Y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衣殼)所構成。

       、軐I細胞內寄生生活;(有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噬菌體三大類)..

        4.生命系統(tǒng)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系統(tǒng)→個體→種群群落→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其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統(tǒng):細胞最大的生命系統(tǒng):生物圈...

        注意:

        ①單獨的物質(如水)并不能表現(xiàn)生命現(xiàn)象,故不屬于生命系統(tǒng)結構層次。

        ②植物組織主要包括分生、營養(yǎng)、輸導(導管和篩管)和保護組織,沒有系統(tǒng);開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蹎渭毎铮ㄈ绮萋南x)既可以屬于細胞層次,也可屬于個體層次。

        ④動物的組織包括上皮、肌肉、神經和結締組織,其中血液、韌帶為結締組織;血管則屬于器官。

        第一章第二節(jié)

        細胞的多樣性和統(tǒng)一性

        1.細胞種類:根據細胞內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把細胞分為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①原核細胞:細胞較;無核膜、無核仁;無成形的細胞核,被稱之為擬核;...

        遺傳物質為裸露的DNA分子,不和蛋白質結合成染色體;

        細胞器只有核糖體;有細胞壁,成分為肽聚糖。

       、谡婧思毎杭毎^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細胞核;...

        遺傳物質為DNA分子,與蛋白質分子結合成染色體;除核糖體外還有多種細胞器;植物的細胞壁,成分為纖維素和果膠。

        注意: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也有統(tǒng)一性,即具有相似的基本結構,如細胞膜,細胞質,核糖體,且遺傳物質相同,均為DNA。

        2、細胞生物種類:

       、僭松铮核{藻、細菌、放線菌、支原體等

       、谡婧松铮簞游、植物、真菌等。

        注意:

        ①細菌和真菌的區(qū)別細菌分為桿菌(大腸桿菌、乳酸桿菌)、球菌(葡萄球菌)和螺旋菌(霍亂弧菌);真菌主要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蕈菌(如蘑菇,木耳等)

        ②藻類中只有藍藻(念珠藻、顫藻、發(fā)菜)是原核生物,水綿,衣藻,紅藻等為真核生物;但它們均為光能自養(yǎng)生物。

        3、細胞學說的內容:

        細胞學說是由德國的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所提出,

        ①細胞是有機體,一切動植物是由細胞發(fā)育而來,并由細胞和細胞的產物所組成;

       、诩毎且粋相對獨立的單位。③新細胞是可以從老細胞產生。

        細胞學說的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tǒng)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tǒng)一性,使人們認識到各種生物之間存在共同的結構基礎;也為生物的進化提供了依據,凡是具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它們之間都存在著或近或...........

        遠的親緣關系。細胞學說的建立標志著生物學的研究進入到細胞水平,極大地促進了生物學的研究....進程。

        4、使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胞實驗:

       、俨僮鞯幕静襟E:取鏡(左手托鏡座,右手握鏡臂)、安放、對光(光線暗時,可選用大光圈,凹面鏡;光線亮時,可選用小光圈,平面鏡)、壓片、觀察(先用低倍鏡找到目標,再轉動轉換器用高倍鏡觀察,且用高倍鏡觀察時只能調節(jié)細準焦螺旋)②認識目鏡和物鏡(123為目鏡,456為物鏡)

        鏡長與放大倍數(shù)的關系:目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物鏡越長,放大倍數(shù)越大。

       、埏@微鏡的放大倍數(shù)等于物鏡和目鏡放大倍數(shù)的乘積,且放大倍數(shù)指的是物體長度或者寬度的放大倍數(shù),而非面積和體積的放大倍數(shù)。

        注意:采用目鏡放大10倍,物鏡放大10倍觀察裝片時,視野被16個細胞充滿,當轉動轉換器把物鏡換成放大40倍時,視野則僅被1個細胞所充滿(前者細胞面積被放大10000倍,后者則被放大了160000倍)

        采用目鏡放大10倍,物鏡放大10倍觀察裝片時,視野直徑上有16個細胞,當轉動轉換器把物鏡換成放大40倍時,視野直徑上則有4個細胞(前者細胞長度被放大100倍,后者則被放大了400倍)

       、艿捅剁R的'放大倍數(shù)小,物鏡短,通光量大,視野亮;高倍鏡的放大倍數(shù)大,物鏡長,通光量小,視野較暗。

       、菸锵笠苿优c裝片移動的關系:由于顯微鏡所成的像是倒立的,所以,視野中物象移動的方向與載玻片移動的方向是相反的。如b字放在顯微鏡下觀察,視野中可看到的是q;顯微鏡觀察的目標在視野的右下角,要將目標移至視野中央,需要將裝片向右下角移動。

        第二章第一節(jié)組成細胞的分子

        1.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具有統(tǒng)一性:組成細胞的化學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存在差異性: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在細胞內的含量與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不............同.

        2.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有20多種:不同生物所含元素種類基本相同,但含量不同........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微量元素:Fe、Mn、B、Zn、Cu、Mo等;①最基本元素(干重最多):C②鮮重最多:O

       、酆孔疃4種元素:C、O、H、N④主要元素;C、O、H、N、S、P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鮮重,85%—90%)無機物無機鹽

        3.組成細胞蛋白質:含量最多的有機物(干重,7%—10%)...的化合物

        元素C、H、O、N(有的含P、S)

        脂質:元素C、H、O(有的含N、P)

        有機物糖類:元素C、H、O

        核酸:元素C、H、O、N、P

        4、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

       、龠原糖的檢測:材料含糖量高,顏色較白的,如蘋果,梨

        試劑斐林試劑(由0.1g/ml的氫氧化鈉和0、05g/ml的硫酸銅等量混合后加入組織樣液)

        現(xiàn)象水浴加熱后出現(xiàn)磚紅色沉淀。

        注意:淀粉為非還原性糖,其遇碘液后變藍。

        還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麥芽糖,乳糖。但蔗糖為非還原糖。斐林試劑很不穩(wěn)定,故甲液與乙液最好是現(xiàn)配先用,且必須混合均勻。

       、谥镜臋z測:材料花生子葉

        試劑蘇丹Ⅲ或者蘇丹Ⅳ染液

        現(xiàn)象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后可見視野中被染成橘黃色(蘇丹Ⅲ)或者紅色(蘇丹Ⅳ)的脂肪顆粒。

       、鄣鞍踪|的檢測:材料豆?jié){、蛋清等試劑雙縮脲試劑(由0.1g/ml的氫氧化鈉和0.01g/ml的硫酸銅先后加入組織樣液)現(xiàn)象不需水浴加熱即可出現(xiàn)紫色反應。

        注意:用蛋清時一定要稀釋,若稀釋不夠,與雙縮脲試劑反應時,會黏在試管內壁,使得反應不夠徹底,且試管不易清洗;加入雙縮脲試劑的順序不能顛倒,先用A液造成堿性環(huán)境后再加入B液。

        第二章第二節(jié)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蛋白質(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NH2

        元素C、H、O、N(少量P、S)

        RCHCOOH

        基本單位氨基酸(20種)特點: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

        脫水縮合個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

        連接在同一個碳原子上;氨基酸之間的差別是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分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多肽(鏈)肽鍵:─CO─NH─

        盤曲、折疊幾個氨基酸就叫幾肽.....

        空間結構蛋白質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①氨基酸種類、數(shù)量、排列順序不同(結構多樣性)

       、陔逆湹目臻g結構千變萬化決定

        功能結構蛋白與功能蛋白結構成分、催化、運輸、免疫、調節(jié)(功能多樣性)(角蛋白、酶、載體如血紅蛋白、抗體、胰島素和生長激素)

        相關計算

       、匐逆I個數(shù)(脫水數(shù))=氨基酸個數(shù)(N)─肽鏈條數(shù)(M)

       、趲讞l肽鏈至少有幾個氨基和幾個羧基(至少兩頭有)..

       、鄣鞍踪|分子量=N×a—18×(N─M)其中a代表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量

        第二章第三節(jié)

        遺傳信息的攜帶者核酸

        1、核酸(遺傳信息的攜帶者)

        一分子磷酸

       、倩締挝皇牵汉塑账嵋环肿游逄继牵2種)

       。8種)一分子含氮堿基(5種)

       、诤怂峁δ埽菏羌毎麅葦y帶遺傳信息的物質,對于生物的遺傳、變異和蛋白質的合成具有重要作用。

       、酆怂岬姆N類: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注意:遺傳物質和核酸的區(qū)別:如小麥的遺傳物質是DNA,而核酸則包括DNA和RNA兩種;RNA病毒的遺傳物質和核酸均是RNA;細菌的遺傳物質是DNA,而核酸則包括DNA和RNA兩種。

        2、觀察DNA和RNA在細胞中分布:

       、僭恚河眉谆G和吡咯紅染液染色甲基綠使DNA變綠、吡咯紅使RNA變紅

        鹽酸可以改變細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劑進入細胞,同時可以促使DNA與蛋白質的分離。

       、诓襟E:取口腔上皮細胞制片在30度的溫水中用鹽酸水解用蒸餾水沖洗涂片染色觀察(先用低倍鏡玄色染色均勻,色澤淺的區(qū)域,再換高倍鏡觀察)。

       、蹖嶒灛F(xiàn)象:細胞核被染成綠色,細胞質被染成紅色。

       、軐嶒灲Y論:DNA主要分布在細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細胞質。(原核細胞DNA則主要位于擬核)

        第二章第四節(jié)

        細胞中的糖類和脂質

        1.糖類的組成元素是C、H、O

        2.糖類是主要的能源物質;主要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

       、賳翁牵菏遣荒茉偎獾奶。如葡萄糖、核糖、脫氧核糖(動植物都有)②二糖:是水解后能生成兩分子單糖的糖。

        植物二糖:蔗糖(水解為葡萄糖和果糖)、麥芽糖(水解為兩分子葡萄糖)動物二糖:乳糖(水解為葡萄糖和半乳糖)

       、鄱嗵牵菏撬夂竽苌稍S多單糖的糖。多糖的基本組成單位都是葡萄糖。

        植物多糖:淀粉(貯能)、纖維素(細胞壁主要成分,不提供能源)

        動物多糖:糖元(貯能)(如肝糖原、肌糖原提供肌肉能源)

        3、脂質的組成元素是C、H、O,有些脂質還含有P、N。脂質中的氧元素的含量少于糖類,而氫的含量更多,所以等量的脂肪和等量的糖類,前者釋放的能量更多。(O含量相對少、H比例高,氧化分解釋放能量多,耗氧多)

        脂肪:儲能、保溫、減少摩擦,緩沖和減壓

        4.脂質分類磷脂:膜結構基本骨架,腦、卵、、肝臟、大豆中磷脂較多固醇:對生物體維持正常新陳代謝和生殖起到積極作用。

        膽固醇(構成細胞膜重要成分,參與血液脂質運輸)、性激素(促進生殖器官的發(fā)育,生殖細胞形成,維持第二性征)、VD(有利于人體對Ca、P吸收)

        5、①單體:組成多糖,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單位,如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②多聚體:多糖,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③每個單體都以若干相連的碳原子構成的碳鏈為基本骨架,有許多單體連成多聚體。故碳元素為基本元素。

        第二章第五節(jié)細胞中的無機物

        1.水的概述:生物體內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不同的生物種類含水量差異大,一般水生生物含水量多于陸生生物;同一生物不同發(fā)育時期含水量差異大,一般幼年大于老年;同一生物個體不同器官含水量也不同。

        2.存在形式自由水結合水含量約95%約4、5%功能1、良好溶劑2、參與多種化學反應3、運送養(yǎng)料和代謝廢物細胞結構的重要組成成分聯(lián)系它們可相互轉化;代謝旺盛時自由水含量增多;隨結合水增加,抗逆性增強。注意:心肌含水79%呈堅韌形態(tài)是因為其結合水含量多,而血液含水82%呈流動狀態(tài)是因為其自由水含量多。

        3、無機鹽(絕大多數(shù)以離子形式存在)

        功能:①構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Mg→組成葉綠素、Fe→血紅蛋白、I→甲狀腺激素②維持生物體的生命活動(如動物缺鈣會抽搐、血鈣高會肌無力)③維持酸堿平衡(如NaHCO3/H2CO3)④調節(jié)滲透壓

        4、植物必需無機鹽的驗證(溶液培養(yǎng)法,注意對照)

        在植物需要的各種無機鹽中,攝取量最多的是含氮、含磷和含鉀的無機鹽。如果用完全培養(yǎng)液(即包含植物生活需要的各種重要元素的礦物質溶液)培養(yǎng)植物,植物應能正常生長發(fā)育。如在培養(yǎng)液中特意缺少某種元素后植物發(fā)生生長發(fā)育不良或其他種異,F(xiàn)象,當再重新添加該種元素后,植物又重新恢復正常生長發(fā)育。運用這種方法就可以了解某種元素對植物生活所起的作用。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8

        1、半徑

       、僦芷诒碇性影霃綇淖笙路降接疑戏綔p小(稀有氣體除外)。

       、陔x子半徑從上到下增大,同周期從左到右金屬離子及非金屬離子均減小,但非金屬離子半徑大于金屬離子半徑。

       、垭娮訉咏Y構相同的離子,質子數(shù)越大,半徑越小。

        2、化合價

       、僖话憬饘僭責o負價,但存在金屬形成的陰離子。

        ②非金屬元素除O、F外均有正價。且正價與最低負價絕對值之和為8。③變價金屬一般是鐵和銅,變價非金屬一般是C、Cl、S、N、O。

        ④任一物質各元素化合價代數(shù)和為零。能根據化合價正確書寫化學式(分子式),并能根據化學式判斷化合價。

        3、分子結構表示方法

        ①是否是8電子穩(wěn)定結構,主要看非金屬元素形成的共價鍵數(shù)目對不對。鹵素單鍵、氧族雙鍵、氮族叁鍵、碳族四鍵。一般硼以前的元素不能形成8電子穩(wěn)定結構;

       、谡莆找韵路肿拥目臻g結構:CO2、H2O、NH3、CH4、C2H4、C2H2、C6H6、P4。

        4、鍵的極性與分子的`極性

        ①掌握化學鍵、離子鍵、共價鍵、極性共價鍵、非極性共價鍵、分子間作用力、氫鍵的概念。

       、谡莆账姆N晶體與化學鍵、范德華力的關系。

        ③掌握分子極性與共價鍵的極性關系。

       、軆蓚不同原子組成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

       、莩R姷木哂袠O性共價鍵的非極性分子:CO2、SO3、PCl3、CH4、CCl4、C2H4、C2H2、C6H6及大多數(shù)非金屬單質。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9

        一、實驗證據——半保留復制

        1、材料:大腸桿菌

        2、方法:同位素示蹤法

        二、DNA的復制

        1.場所:細胞核

        2.時間:細胞分裂間期。(即有絲分裂的間期和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的間期)

        3.基本條件:

       、倌0澹杭从H代DNA的'兩條鏈;

       、谠希菏怯坞x在細胞中的4種脫氧核苷酸;

        ③能量:由ATP提供;

       、苊福篋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4.過程:①解旋;②合成子鏈;③形成子代DNA

        5.特點:①邊解旋邊復制;②半保留復制

        6.原則: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7.精確復制的原因:

       、侏毺氐碾p螺旋結構為復制提供了精確的模板;

        ②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保證復制能夠準確進行。

        8.意義:將遺傳信息從親代傳給子代,從而保持遺傳信息的連續(xù)性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0

        1.生物進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的過程.

        2.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現(xiàn)代生物進化理論,其基本觀點是: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生物進化的實質在于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及隔離是物種形成過程的三個基本環(huán)節(jié),通過它們的綜合作用,種群產生分化,最終導致新物種的.形成.

        3.隔離就是指同一物種不同種群間的個體,在自然條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現(xiàn)象.包括地理隔離和生殖隔離.其作用就是阻斷種群間的基因交流,使種群的基因頻率在自然選擇中向不同方向發(fā)展,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和重要環(huán)節(jié).

        4.物種形成與生物進化的區(qū)別:生物進化是指同種生物的發(fā)展變化,時間可長可短,性狀變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頻率的改變,不論其變化大小如何,都屬進化的范圍,物種的形成必須是當基因頻率的改變在突破種的界限形成生殖隔離時,方可成立.

        5.生物體的每一個細胞都有含有該物種的全套遺傳物質,都有發(fā)育成為完整個體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6.在生物體內,細胞沒有表現(xiàn)出全能性,而是分化為不同的組織器官,這是基因在特定的時間和空間條件下選擇性表達的結果.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1

        1.基因分離定律: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兩個生物純本雜交時,子一代只表現(xiàn)出顯性性狀;子二代出現(xiàn)了性狀分離現(xiàn)象,并且顯性性狀與隱性性狀的數(shù)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在雜合子的細胞中,位于一對同源染色體,具有一定的獨立性,生物體在進行減數(shù)_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會隨著的分開而分離,分別進入到兩個配子中,獨立地隨配子遺傳給后代.

        3.基因型是性狀表現(xiàn)的內存因素,而表現(xiàn)型則是基因型的`表現(xiàn)形式.表現(xiàn)型=基因型+環(huán)境條件.

        4.基因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是: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離或組合是互不干擾的在進行減數(shù)_形成配子的過程中,同源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在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的范圍內,有n對等位基因的個體產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種.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2

        第一章:人體的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

        1、體液:體內含有的大量以水為基礎的物體。

        細胞內液(2/3)

        體液

        細胞內液(1/3):包括:血漿、淋巴、組織液等

        2、體液之間關系:

        血漿

        細胞內液 組織液 淋巴

        3、內環(huán)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huán)境。

        內環(huán)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huán)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

        別在于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堿度、溫度。

        6、血漿中酸堿度:7.35---7.45

        調節(jié)的試劑: 緩沖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wěn)態(tài):正常機體通過調節(jié)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tǒng)協(xié)調活動、共同維持內

        環(huán)境的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

        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指的是內環(huán)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于動態(tài)平衡中

        9、穩(wěn)態(tài)的調節(jié):神經 體液 免疫共同調節(jié)

        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的意義:內環(huán)境穩(wěn)態(tài)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第二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jié)

        1、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反射

        神經調節(jié)的結構基礎:反射弧

        反射弧:感受器→傳入神經(有神經節(jié))→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還包括肌肉和腺體)

        神經纖維上 雙向傳導 靜息時外正內負

        靜息電位 → 刺激 → 動作電位→ 電位差→局部電流

        2、興奮傳導

        神經元之間(突觸傳導) 單向傳導

        突觸小泡(遞質)→ 突觸前膜→突觸間隙→ 突觸后膜(有受體)→產生興奮或抑制

        3、人體的神經中樞:

        下丘腦:體溫調節(jié)中樞、水平衡調節(jié)中樞、生物的節(jié)律行為

        腦干:呼吸中樞

        小腦:維持身體平衡的作用

        大腦:調節(jié)機體活動的級中樞

        脊髓:調節(jié)機體活動的低級中樞

        4、大腦的高級功能:除了對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機體的反射活動外,還具有語言、學習、記憶、和思維等方面的高級功能。

        大腦S區(qū)受損會得運動性失語癥:患者可以看懂文字、聽懂別人說話、但自己不會講話

        5、激素調節(jié):由內分泌器官(或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進行調節(jié)

        激素調節(jié)是體液調節(jié)的主要內容,體液調節(jié)還有CO2的調節(jié)

        6、人體正常血糖濃度;0.8—1.2g/L

        低于0.8 g/L:低血糖癥 高于1.2 g/L;高血糖癥、嚴重時出現(xiàn)糖尿病。

        7、人體血糖的三個來源:食物、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質的轉化

        三個去處: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肌糖原、轉化成脂肪蛋白質等

        8、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

        血糖濃度升高

        胰島素 胰高血糖素

        (胰島B細胞分泌) (胰島A細胞分泌)

        血糖濃度降低

        9、體溫調節(jié)

        寒冷刺激 下丘腦 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 垂體→促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 甲狀腺激素 促進細胞的新陳代謝

        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又會反過來抑制下丘腦和垂體的作用,這就是反饋調節(jié)。

        人體寒冷時機體也會發(fā)生變化;全身發(fā)抖(骨骼肌手縮)、起雞皮疙的.(毛細血管收縮)

        10、激素調節(jié)的特點:微量和高效、通過體液運輸(人體各個部位)、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細胞

        11、神經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的區(qū)別

        比較項目 神經調節(jié) 體液調節(jié)

        作用途徑 反射弧 體液運輸

        反應速度 迅速 較緩慢

        作用范圍 準確、比較局限 較廣泛

        作用時間 短暫 比較長

        12、水鹽平衡調節(jié)

        飲水不足

        失水過多

        食物過咸

        ↓

        細胞外液滲透壓升高

        (-) ↓(+) (-)

        下丘腦中的滲透壓感受器

        ↓

        垂體

        ↓

        ↓ 抗利尿激素

        ↓(+)

        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 ↓(-)

        尿量減少

        13、神經調節(jié)與體液調節(jié)的關系:

       、伲翰簧賰确置谙僦苯踊蜷g接地受到神經系統(tǒng)的調節(jié)

       、冢簝确置谙偎置诘募に匾部梢杂绊懮窠浵到y(tǒng)的發(fā)育和功能

        例如:甲狀腺激素成年人分泌過多:甲亢 過少;甲狀腺腫大(大脖子病)

        嬰兒時期分泌過少:呆小癥

        免疫器官(如:扁桃體、淋巴結等)

        吞噬細胞

        14、免疫系統(tǒng)的組成 免疫細胞 T細胞(在胸腺中成熟)

        淋巴細胞

        B細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質(如 :抗體)

        第一道防線:皮膚、粘膜等

        非特異性免疫(先天免疫)

        15、免疫 第二道防線:體液中殺菌物質、吞噬細胞

        特異性免疫(獲得性免疫) 第三道防線: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

        在特異性免疫中發(fā)揮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細胞

        16、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防衛(wèi)功能、監(jiān)控和清除功能

        17、抗原:能夠引起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的物質(如:細菌、病毒、人體中壞死、變異的細胞、組織)

        抗體:專門抗擊抗原的蛋白質

        18、免疫分為;體液免疫(主要是B細胞起作用)、細胞免疫(主要是T細胞起作用)

        19、體液免疫過程:(抗原沒有進入細胞)

        記憶B細胞

        抗原→→吞噬細胞→→T細胞→→B細胞→→→→

        漿細胞→→抗體

        記憶B細胞的作用:可以在抗原消失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對這種抗原的記憶,當再接觸這種抗原時,能迅速增殖和分化,產生漿細胞從而產生抗體。

        抗體與抗原結合產生細胞集團或沉淀,最后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20、細胞免疫(抗原進入細胞)

        記憶T細胞

        侵入細胞的抗原→→T細胞→→→→→

        效應T細胞

        效應T細胞作用:使靶細胞裂解,抗原暴露

        暴露的抗原會被吞噬細胞吞噬消化

        過敏反應:再次接受過敏原

        21、免疫失調引起的疾病 自身免疫疾。猴L濕……類風濕…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

        免疫缺陷病 : 艾滋病、肺炎、氣管炎

        22、過敏反應的特點:發(fā)作迅速、反應強烈、消退較快;一般不會破壞組織細胞,也不會引起組織嚴重損傷;有明顯的個體差異和遺傳傾向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調節(jié)

        1、在胚芽鞘中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向光彎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產生生長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原因:

       、伲簷M向運輸(只發(fā)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②:縱向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態(tài)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郏号哐壳始舛讼虏可L素分布情況:生長素多生長的快、生長素少生長的慢,胚芽鞘彎曲方向與生長素少的方向一致

        3、植物激素: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運送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人工合成的對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有調節(jié)作用的化學物質

        4、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

        在植物體中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fā)育中的種子

        生長素的分布:植物體的各個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對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5、植物體各個器官對生長素的忍受能力不同:莖 > 芽 > 根

        6、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兩重性,既能促進生長,也能抑制生長;既能促進發(fā)芽也能抑制發(fā)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在一般情況下: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

        7、生長素的應用:

        無籽蕃茄:花蕊期去掉雄蕊,用適宜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涂抹柱頭

        頂端優(yōu)勢:頂端產生的生長素大量運輸給側芽抑制側芽的生長

        去除頂端優(yōu)勢就是去除頂芽

        用低濃度生長素浸泡扦插的枝條下部促進扦插的枝條生根

        8、赤霉素

        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種子、幼根、幼葉

        主要作用:促進細胞伸長,從而促進植株增高;促進種子萌發(fā)、果實的成熟。

        脫落酸

        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葉片

        分布:將要脫落的組織和器官中含量較多

        主要作用:抑制細胞的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細胞分裂素

        合成部位:根尖

        主要作用:促進細胞的分裂

        乙烯

        合成部位:植物體各個部位

        主要作用:促進果實的成熟

        第四章;種群和群落

        種群密度(最基本)

        出生率、死亡率

        遷入率、遷出率

        1、種群特征 增長型

        年齡組成 穩(wěn)定型

        衰退型

        性別比例

        2、種群密度的測量方法:樣方法(植物和運動能力較弱的動物)、標志重補法(運動能力強的動物)

        3:種群:一定區(qū)域內同種生物所有個體的總稱

        群落:一定區(qū)域內的所有生物

        生態(tài)系統(tǒng):一定區(qū)域內的所有生物與無機環(huán)境

        地球上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生物圈

        4、種群的數(shù)量變化曲線:

       、 “ J”型增長曲線

        條件:食物和空間條件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凇 S”型增長曲線

        條件:資源和空間都是有限的

        5、K值(環(huán)境容納量):在環(huán)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的數(shù)量

        6、豐富度:群落中物種數(shù)目的多少

        互利共生(如圖甲):根瘤菌、大腸桿菌等

        捕食(如圖乙)

        7、種間關系

        競爭(如圖丙):不同種生物爭奪食物和空間(如羊和牛)

        強者越來越強弱者越來越弱

        寄生:蛔蟲,絳蟲、 虱子 蚤

        植物與光照強度有關

        垂直結構

        動物與食物和棲息地有關

        8、群落的空間結構:

        水平結構

        9、演替: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個群落被另一個群落代替的過程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個從來沒有被植物覆蓋的地面或者是原來存在過植被,但被徹底消滅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雖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條件基本保留,甚至還保留了植物的種子或其它繁殖體的地方發(fā)生的演替

        人類活動往往會使群落的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進行

        第五章:生態(tài)系統(tǒng)及其穩(wěn)定性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無機環(huán)境)

        生產者:自養(yǎng)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

        生態(tài)系統(tǒng)的

        組成成分 消費者:絕大多數(shù)動物,除營腐生的動物

        1、結構

        分解者:能將動植物尸體或糞便為食的生物

        (細菌、真菌、腐生生物)

        食物鏈和食物網(營養(yǎng)結構):

        食物鏈中只有生產者和消費者其起點:生產者植物

        (第一營養(yǎng)級:生產者 初級消費者:植食性動物)

        2、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功能: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

        3、生態(tài)系統(tǒng)總能量來源:生產者固定太陽能的總量

        生態(tài)系統(tǒng)某一營養(yǎng)級(營養(yǎng)級≥2)

        能量來源:上一營養(yǎng)級

        能量去處: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傳給下一營養(yǎng)級

        4、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yǎng)級間的傳遞效率:10%~20%

        5、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伲嚎梢詭椭藗兛茖W規(guī)劃,設計人工生態(tài)系統(tǒng),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冢嚎梢詭椭藗兒侠淼卣{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能量流動關系

        6、能量流動與物質循環(huán)之間的異同

        不同點:在物質循環(huán)中,物質是被循環(huán)利用的;能量在流經各個營養(yǎng)級時,是逐級遞減的,而且是單向流動的,而不是循環(huán)流動

        聯(lián)系:①兩者同時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釋放,都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等過程

       、畚镔|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著食物鏈(網)流動;能量作為動力,使物質能夠不斷地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huán)境之間循環(huán)往返

        7、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信息種類:物理信息、化學信息、行為信息(孔雀開屏、蜜蜂跳舞、求偶炫耀)

        8、信息傳遞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作用:

       、伲荷顒拥恼_M行,離不開信息的傳遞;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

        信息的傳遞

       、冢盒畔⑦能夠調節(jié)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

        信息傳遞在農業(yè)生產中的應用:①提高農產品和畜產品的產量

       、趯τ泻游镞M行控制

        9、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生態(tài)系統(tǒng)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wěn)定的能力。

        生態(tài)系統(tǒng)具有自我調節(jié)能力,而且自我調節(jié)能力是有限的

        抵抗力穩(wěn)定性:生態(tài)系統(tǒng)抵抗外界干擾并使自身的結構和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

        10、生態(tài)系統(tǒng)

        的穩(wěn)定性 恢復力穩(wěn)定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在受到外界干擾因素的破壞后恢復到原狀的能力

        一般來說,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組分越多,食物網越復雜,其自我調節(jié)能力就越強,抵抗力穩(wěn)定性越高,恢復力穩(wěn)定性越差

        11、提高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的方法:

       、倏刂茖ι鷳B(tài)系統(tǒng)干擾的程度,對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利用應該適度,不應超過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

       、趯θ祟惱脧姸容^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投入,保證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xié)調

        12、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是全球性的問題

        13、生物多樣性:生物圈內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它們所擁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種各樣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共同構成了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

        潛在價值:目前人類不清楚的價值

        14、生物多樣 間接價值:對生態(tài)系統(tǒng)起重要調節(jié)作用的價值(生態(tài)功能)

        性的價值

        直接價值:

        15、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qū))、易地保護(動物園)

        上一篇:告別2019迎接2020的勵志唯美說說短句致自己3篇

        下一篇:高二物理知識點總結大全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3

        1、遺傳學中常用概念及分析

       。1)性狀:生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形態(tài)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對性狀:一種生物同一種性狀的不同表現(xiàn)類型。舉例:兔的長毛和短毛;人的卷發(fā)和直發(fā)等。

        性狀分離:雜交后代中,同時出現(xiàn)顯性性狀和隱性性狀的現(xiàn)象。如在DD×dd雜交實驗中,雜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時出現(xiàn)顯性性狀(DD及Dd)和隱性性狀(dd)的現(xiàn)象。

        顯性性狀:在DD×dd雜交試驗中,F(xiàn)1表現(xiàn)出來的`性狀;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現(xiàn)出高莖,即高莖為顯性。決定顯性性狀的為顯性遺傳因子(基因),用大寫字母表示。如高莖用D表示。

        隱性性狀:在DD×dd雜交試驗中,F(xiàn)1未顯現(xiàn)出來的性狀;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現(xiàn)出矮莖,即矮莖為隱性。決定隱性性狀的為隱性基因,用小寫字母表示,如矮莖用d表示。

        (2)純合子:遺傳因子(基因)組成相同的個體。如DD或dd。其特點純合子是自交后代全為純合子,無性狀分離現(xiàn)象。

        雜合子:遺傳因子(基因)組成不同的個體。如Dd。其特點是雜合子自交后代出現(xiàn)性狀分離現(xiàn)象。

        (3)雜交:遺傳因子組成不同的個體之間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遺傳因子組成相同的個體之間的相交方式。如:DD×DD Dd×Dd等

        測交:F1(待測個體)與隱性純合子雜交的方式。如:Dd×dd

        2、常見問題解題方法

        1)如果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顯:隱=3:1,則雙親一定都是雜合子(Dd)。即Dd×Dd 3D_:1dd

       。2)若后代性狀分離比為顯:隱=1:1,則雙親一定是測交類型。即Dd×dd 1Dd :1dd

        (3)若后代性狀只有顯性性狀,則雙親至少有一方為顯性純合子。即DD×DD或DD×Dd或DD×dd

        3、分離定律的實質:減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離。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4

        DNA的復制

        1、DNA半保留復制的實驗:DNA分子復制為半保留復制。

        2、DNA分子復制的過程

       、贂r間:有絲XX間期和減數(shù)XX間期

       、跅l件:模板—DNA雙鏈原料—細胞中游離的四種脫氧核苷酸

        ③過程:邊解旋邊復制,解旋與復制同步,多起點復制。

       、芴攸c:半保留復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條鏈是母鏈,⑤意義:通過復制,使遺傳信息從親代傳給了子代,保證遺傳信息的.連續(xù)性。

        3、與DNA復制有關的堿基計算

        ①一個DNA連續(xù)復制n次后,DNA分子總數(shù)為:2n

       、诘趎代的DNA分子中,含原DNA母鏈的有2個,占1/(2n-1)

       、廴裟矰NA分子中含堿基T為a,1)則連續(xù)復制n次,所需游離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數(shù)為:a(2n-1)

        2)第n次復制時所需游離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數(shù)為:a·2(n-1)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15

        1、兩對相對性狀雜交試驗中的有關結論

       。1)兩對相對性狀由兩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兩對等位基因分別位于兩對同源染色體。

       。2) F1減數(shù)分裂產生配子時,等位基因一定分離,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且同時發(fā)生。

       。3)F2中有16種組合方式,9種基因型,4種表現(xiàn)型,比例9:3:3:1

        注意:上述結論只是符合親本為YYRR×yyrr,但親本為YYrr×yyRR,F(xiàn)2中重組類型為10/16,親本類型為6/16。

        2、常見組合問題

       。1)配子類型問題 如:AaBbCc產生的'配子種類數(shù)為2x2x2=8種

        (2)基因型類型 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數(shù)為多少?

        先分解為三個分離定律:

        Aa×Aa后代3種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種基因型(1BB:1Bb)

        Cc×Cc后代3種基因型(1CC:2Cc:1cc)所以其雜交后代有3x2x3=18種類型。

       。3)表現(xiàn)類型問題 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現(xiàn)數(shù)為多少?

        先分解為三個分離定律:

        Aa×Aa后代2種表現(xiàn)型 Bb×bb后代2種表現(xiàn)型 Cc×Cc后代2種表現(xiàn)型

        所以其雜交后代有2x2x2=8種表現(xiàn)型。

        3、自由組合定律的實質:減I分裂后期等位基因分離,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相關文章: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2-27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03-11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12-30

      必修一必修二生物知識點03-01

      高考生物必修二知識點08-30

      必修二生物知識點01-03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共6篇07-15

      生物必修二知識點總結共15篇05-23

      生物必修一知識點總結07-20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總結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