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匯總6篇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那么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音樂說課稿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音樂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美麗的草原》中的第一課欣賞《天堂》。 下面我從四個方面作簡要的說明。
一、領悟課標,把握重點──說教材《天堂》是一首優(yōu)美抒情的蒙古族歌曲,抒發(fā)了蒙古族人民對美麗草原和幸福生活的熱愛之情。蒙古族是一個質樸豪爽的民族,其民歌有著優(yōu)美的旋律,獨特的韻味,歌中時時透射出蒙古人開闊的胸襟。這首歌曲采用五聲調式,極具蒙古族牧歌風格,悠長起伏的音樂旋律把人們帶入到了如詩如畫的美景之中:蔚藍的天空,如茵的綠草,潔白的羊群,彎彎的河水無不盡收眼底!短焯谩返淖髡呒把莩唑v格爾,出生在內蒙古,他的演唱濃厚而富有激情,以其真摯的民族情感及全身心投入的演唱深深感動著聽眾。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蒙古族音樂,教材編排的意圖是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的多民族音樂文化;趯滩牡睦斫夂蛯W情的把握,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確立為:1.知識技能目標:通過欣賞《天堂》這首歌,讓學生感受蒙古人民對美麗草原的熱愛之情。2.音樂素養(yǎng)目標:引導學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風格特點,學會聽辨樂段,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鑒賞能力。3.情感態(tài)度目標:通過欣賞蒙古民歌及了解相關文化,使學生喜愛蒙古民歌,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教學重點:感受、欣賞歌曲《天堂》,理解歌曲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對蒙古民歌的熱愛之情。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感受蒙古民歌的風格及特點,聽辨樂段。
二、彰顯主體 自悟探究──說學法音樂新課標認為:音樂教育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fā)現、創(chuàng)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都應以學生為主體。因此在學法的指導時,我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堅持以學生自悟探究、自主練習、自信表演等學習方式,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注重發(fā)展學生的能力。三、精選教法 激趣樂學──說教法美國教育家杜威說:“老師在教學中只是協(xié)助學習活動的助手作用,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的活動中學習!币虼嗽诒菊n教學中,我按照新課標的要求采用了激趣誘導、體驗學習、情境練習等方法,讓學生在“參觀那達慕盛會──游玩農場──篝火晚會”等一系列活動中,體驗蒙古的民族音樂、舞蹈及有關風土人情,感受蒙古族音樂的風格特點,學習和繼承蒙古族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藝術,拓寬學生的視野。并能進行一些創(chuàng)新,培養(yǎng)學生即興創(chuàng)造的能力。養(yǎng)成共同參與群體意識和互相尊重的合作精神。四、參與活動 豐富體驗──說過程
(一)興趣導入──感受美
1.跳跳筷子舞,引入音樂一堂好課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導入作為前奏,也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上課伊始,我出示教具筷子,向學生介紹:筷子不僅是生活用具,它還能發(fā)出美妙的'聲音,可以作為道具用來跳舞。接著播放《天堂》伴奏帶,帶領學生表演一段極具蒙古族特點的筷子舞,使學生隨著老師的翩翩起舞而進入意境。讓他們在觀賞中激發(fā)起本課學習的興趣,潛移默化地接受了與本課學習有關的文化,同時也建立了同學與老師之間的人際交往關系,為課堂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觀看多媒體,了解風土人情學生們通過視聽,能說出這是蒙古族的音樂。讓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漫談蒙古族,然后播放多媒體,讓學生進一步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拓展學生的知識。
(二)逐層聆聽──品味美
新課程標準提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教學首先應該解決的問題是使學生會聽。引導學生養(yǎng)成聆聽的習慣,逐步擁有音樂的耳朵,是我們音樂老師不可推卸的責任。因此,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huán)節(jié):1.初聽全曲,整體感知。讓學生從歌詞和音調兩方面來感受歌曲的民族特點。2.再次聆聽,聽辨樂段。引導學生從速度、音區(qū)、力度、節(jié)奏上聽辨并感受歌曲兩個部分的內涵及情緒。3.深入聆聽,體會情感。通過簡介騰格爾,及蒙古人民與草原的密切關系,深入聆聽,啟發(fā)學生體會情感。4.感受風格,作曲練習。感受風格,學以致用,完成課本上的作曲練習。通過四次不同要求的聽,使聽、辨、品、練有機融合,使學生在聆聽音樂的基礎上,提高了感受鑒賞能力,品味了蒙族音樂的美。
(三)豐富體驗──表現
美首先,我用筷子歌曲節(jié)奏,請學生模擬并誘發(fā)聯想。通過進行草原小騎兵,那達慕盛會,農場擠羊奶的活動,在體驗的過程中模擬音響、表演動作表現蒙古族音樂的美。營造全員參與的氣氛,注重學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表現熱情,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讓學生感受中體驗蒙古族音樂舞蹈所表現的奔放情緒。喚起學生心底的遐想,激發(fā)學生對蒙古族音樂的興趣。
(四)發(fā)散思維──創(chuàng)造美
匈牙利音樂家柯達伊說:“藝術的精髓并不是技術,而是創(chuàng)造!币虼嗽诮虒W中我以“篝火晚會”為情境,以創(chuàng)編為突破口,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組合并分組,如騎兵組、筷子組、演唱組、擠奶組等等,通過深化體驗充分運用體態(tài)律動、共同合作來表現歌曲,繪畫組的學生畫下自己感受到的美,誦讀組的學生收集并誦讀有關詩文。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音樂美。五、多元評價激勵喚醒──說評價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呼喚和鼓舞。因此我采取了多元評價:有表情的鼓勵評價,如一個贊許的微笑、驚喜的眼神;也有肢體語言鼓勵評價,如夸張的眼神、風趣地豎起大拇指或輕拍一下學生的肩膀;還有對學生個別差異靈活評價,針對學生個別特長、強項評價,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能輕松愉快地接受,樹立學習的信心。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2
在本課中我選擇性地安排了教學內容大家可能會認為我主要是學唱歌曲《頑皮的杜鵑》并簡單粗略的欣賞《森林深處的杜鵑》。其實我這樣組合是因為《頑皮的杜鵑》這首歌除了歌詞外,歌曲本身表現的音樂形象不明顯,相反《森林深處的杜鵑》這首器樂曲,單簧管吹奏模仿杜鵑的叫聲就很形象,所以用它來引入,后面再一次聆聽這兩段的時候是為了在音樂要素上進行對比,讓孩子們更加深刻的感受音樂形象,把對音樂形象的認識從感性提升至理性。在有了這樣明顯的對比后,想要在后面唱好歌曲,表現歌曲就會容易很多了。
一、說教材
《頑皮的杜鵑》是一首曲調優(yōu)美的奧地利童謠,敘事性的歌詞,“53”音調模擬了杜鵑歡快的叫聲,這首歌曲的旋律有很多是重復的。
二、說學生
今天上這節(jié)課的同學是我們學校三年級一班的孩子。三年級的孩子是介于1、2年級以唱游、律動、感受體驗為主和5、6年級已經掌握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之間的這么一個階段。
三、說學法
1、語言:3年級孩子年齡小,注意方式,思維方式,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與高年級不同。在學習中,我會用一些他們認為很有趣的語言:請做我歌聲的影子;
2、發(fā)聲練習:發(fā)聲練習的設計是由《森林深處的杜鵑》和《頑皮的杜鵑》衍生而來的,它的目的1是讓孩子們用聲音去感受2種音樂形象,目的2是讓孩子們唱好由慢到快、由連音到頓音的旋律,也更好的為后面的歌表演做準備。
3、旋律:孩子們能流暢的演唱旋律
4、歌表演: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為了在游戲的情境中引導學生參與音樂,表現音樂。當然這個環(huán)節(jié)里的內容是從學歌部分就開始做鋪墊,層層遞進的。
四、說教法
1、對比感受
在這節(jié)課中,從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猜杜鵑”開始就對比聆聽2段音樂,《森林深處的杜鵑》表現的'是一只在森林深處很孤獨、憂傷的杜鵑;<<頑皮的杜鵑>>則是表現是一只截然不同的活潑、可愛、頑皮的杜鵑。孩子們基本能從第一首樂曲里杜鵑的叫聲就能猜出答案。緊接著第二個環(huán)節(jié)“聽杜鵑”就比較細致的從音樂要素:音區(qū)、音色、速度等方面分析,更加進一步的把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做出對比。發(fā)聲練習這個環(huán)節(jié)同樣也是根據這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所發(fā)出的不同的叫聲來設計的。
2、激勵創(chuàng)新
這也是和這次研究課的主題“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密切相連的一點。在教學中,我重視學生的表現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參與音樂、體驗音樂,比如說:我請孩子們用動作表現頑皮杜鵑的不同動作,這種學習方式不但使知識掌握得更牢固,還使他們獲得快樂,并享受了成功的歡愉。
3、創(chuàng)設情境。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演杜鵑”創(chuàng)設了一個與歌曲相配合的情境,加深了孩子們對歌曲情境的體會。方法生動,簡潔。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我是x號,我說課的題目是《春雨蒙蒙地下》。
下面,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等方面對本節(jié)課進行闡述。
一、說教材
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授課時間正安排在詩情畫意、生機勃勃的春天。是一首歌詞簡潔優(yōu)美、曲調抒情形象的童聲合唱。使人由衷贊美春雨,熱愛春天,對春天充滿希望。
根據新課標和我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三個:
1、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學生由衷的贊美春雨,熱愛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時光。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積極參與各種不同的音樂活動,保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3、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用連貫,平穩(wěn)的氣息唱出優(yōu)美舒展的旋律,注重二聲部的合唱技巧,做到音準和諧、音量均衡、音色統(tǒng)一。
根據學生特點和學生的認知程度,我認為學生學習本課的重點是正確且有感情的表達歌曲并通過各種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使他們更加熱愛春天。教學難點是歌曲的處理及二聲部的合唱技巧。
二、說學情
五年級的學生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體驗感受與探索創(chuàng)造的活動能力增強。但由于一些學生的學習習慣、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個體間學習音樂的能力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因此,我將以活潑生動的教學方式和音樂獨特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同時,我會注意針對學生的能力進行分層教學,以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
三、說教法
在這節(jié)課中,我會運用到一些教具,有鋼琴,多媒體,以及一些裝飾教室的東西輔助教學,以便更好的達到教學效果。而我所用到的教學方主要有:情景設置法——設置春天,春雨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探究討論法——通過自制樂器、處理歌曲、討論表演等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多媒體展示法——通過音樂展示,豐富學生的視野,獲得多種體驗。
四、說學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課學法有體驗法——讓學生置身于音樂表演中,使他們獲得愉悅的感受和體驗;模仿法——用人聲模仿大自然的聲音,并配合表現出來,創(chuàng)造意境;創(chuàng)造法——自己制作樂器讓學生動起來,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合作法——分組討論合作,讓每個學生開動腦筋,團結協(xié)作。
五、教學過程
我將本節(jié)課分為四個部分:激趣導入、新課講授、音樂活動、課堂小結。
(一)激趣導入
上課伊始我會這樣引入:春天來了,她的使者——春雨也悄悄來了,我們一起去看雨吧。話落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接著讓學生自由律動,我邊講解在下春雨時盡可能發(fā)生的事情,讓學生自己想象模仿出各種動物的聲音和植物的千姿百態(tài)。學生充分的置身其中,感受和體驗春雨的美,從而大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課講授
新授環(huán)節(jié)中我會先引導學生初聽歌曲,思考相關簡單的問題。然后伴奏,讓學生用lu來哼唱,體會歌曲的韻律,學生既熟悉了旋律,又發(fā)現歌曲中的難點。新課標分析中高年級學生參與意識,合作探索的能力更強,我安排學生分組討論,邊實踐體驗怎樣才能正確的'表達歌曲,讓歌曲更富有魅力。我來總結整首歌曲的處理如以下幾點:
1、整首歌曲應用連貫平穩(wěn)的氣息唱出優(yōu)美舒展的旋律,注意連音與非連音的對比。
2、注重二聲部的歌唱技巧,做到音量均衡,音色統(tǒng)一,音準和諧。
3、在合唱部分加上MP-P-PP的力度記號,在“綠了河邊的楊柳,紅了村前的杏花”加上漸強再漸弱的記號。
4、注意弱起小節(jié)的演唱和首句中“下”字應唱三拍半,換氣敏捷。
這樣讓學生自己體驗總結,并在實踐活動中感悟,不但增強了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而且培養(yǎng)了良好的合作意識,并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鑒賞放在了重要位置。
在這之后學生完整的演唱歌曲,讓學生體驗合作的愉快和激情,進一步啟發(fā)生贊美春雨,熱愛春天的感情和向往春天的情感。
(三)音樂活動
新課標指出,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本環(huán)節(jié)我讓學生用自制的樂器,比如裝沙的袋子、揉搓紙張等的聲音來模仿雨的聲音,為歌曲配上簡易動聽的節(jié)奏。部分學生穿上準備好的服裝和頭飾道具裝扮花草、柳枝、燕子、小鳥等等表現被雨水滋潤的萬物。大家共同歌唱一段“春天的交響曲”。這一教學過程充分挖掘了學生的表演潛能及創(chuàng)造性潛能,使學生能用音樂的形成表達個人的情感,享受到美的愉悅。
(四)課堂小結
課堂的最后我希望首尾呼應,結束本節(jié)課,學生唱著歌曲《春雨蒙蒙地下》,表演大自然中的千姿百態(tài)來結束本節(jié)課。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感謝各位老師。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4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搖啊搖》
2、歌表演《搖啊搖》
3,選用內容:學習用豎笛演奏歌曲
教學目標:
一、首先學習用聽視唱結合學習歌曲《搖啊搖》,讓學生體會歌曲抒情、活潑的音樂情緒,表達出對童年生活的回憶與熱愛。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接著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動作與師生互動的交流,學習以動作來表現體驗自己的情感,背唱《搖啊搖》,并進行表演。
三、然后能聽辨音的高低并進行模唱,在聽視唱中基本能唱準音。
四、最后引導學生用豎笛演奏歌曲《搖啊搖》增強學生學習音樂作品的興趣,提高學生器樂的演奏能力。
教學過程:
一、常規(guī)練習
1、隨樂曲(自選樂曲)自編動作進室,(要求自創(chuàng),較有規(guī)范動作要求,主要引導學生跟隨音樂節(jié)拍或節(jié)奏)。
2、復習歌曲請小朋友們說說最喜歡上學期的哪首歌曲/或彈一段前奏問學生歌名。
3、唱一唱;豎笛練習:吹一吹
二:新課學習:
1、導入:聆聽《搖啊搖搖到外婆橋》說說樂曲情緒,并用動作表演。
欣賞童謠歌舞《弄堂游戲》并用動作表演。
小練習:隨音樂拍手:(復三拍子動作練習)歌曲《搖啊搖》旋律熟悉。
3、歌曲學習:教師出示書上插圖,讓學生嘗試怎樣讀更能表現圖上的意境,教師采用兩種方法讓學生選擇,學生邊劃船邊朗讀。
1)說說用以上哪段音樂配比較合適,為什么?
2)放《搖啊搖》錄音,學生感受歌曲情緒。
3) 放《搖啊搖》錄音,學生做劃船律動,體驗6/8拍的強弱感。‘LU’哼唱。
4)教師范唱歌曲旋律,引導學生手指書視譜;
5)結合豎笛進行視奏練習。
6)學生模唱學習歌曲 (部分學生演奏樂器、部分學生模唱;輪換進行)。
4、邊唱邊自編動作表演歌曲《搖啊搖》,要求自創(chuàng)動作,從學生的.自創(chuàng)動作中選編成游戲進行表演。
5、編創(chuàng)與活動
1)讓學生說說三角鐵有哪兩種敲法。
2)分組嘗試選擇滾動式和按強拍打擊三角鐵如何為歌曲伴奏。
3)分組展示
4)讓學生試著敲一敲,說說有什么特點?(在長音處用 )
5)一部分學生邊唱邊表演,一部分學生用打擊樂伴奏。
6)除選擇三角鐵伴奏外,還能用什么打擊樂同樣渲染《搖啊搖》的意境。用三角鐵、碰鈴、沙球等為歌曲伴奏。
7)分組或集體表演。
一、根據音樂教室現有的樂器,通過音樂欣賞的形式,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各種樂器,并且讓學生參與其中親身實踐,講解各種樂器基本的演奏方法,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樂器有了進一步的接觸,而且還對我國的各種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觀念和審美情趣。
2、通過豐富多彩的音樂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活躍空氣,在緊張的文化課學習之余可調節(jié)情緒,有利于其他課的學習。
二、用多種方法,努力提高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針對本校特點,配合新課程改革,在學習音樂教材的同時運用鋼琴進行音樂教學,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為:
1、其實在音樂欣賞課上,有些樂曲可以利用學校現有的樂器,結合大綱要求,給學生示范演奏,改變以往放錄音讓學生單純欣賞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的同時,既開拓了視野,有提高審美能力。
2、在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方面,為避免單純學理論的枯燥,利用情境聯想教學,讓學生逐步理解和掌握音樂知識。例如音符實值的學習,通過模仿動物叫聲的長短來辨別不同的音符,這樣一來,學生會比較容易掌握。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不同教學設備,欣賞大型的交響樂和民族管弦樂作品,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和感受音樂。
4、課堂上,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yǎng)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學生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彩云追月》。
教材分析:
本課是面向小學四年級學生,所用教材是湘教版新編教材民樂合奏《彩云追月》。《彩云追月》是一首國樂精曲。整個樂曲以富于中國民族色彩的五聲性旋律,形象地描繪了浩瀚夜空的迷人景色,曲調悠揚而抒情。
根據課標的要求,結合教材確定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如下。
1.聽賞民樂合奏《彩云追月》,感受樂曲所表現的意境,體會中國民族音樂的獨特意韻。
2.熟悉音樂主題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主題的演奏活動。
本課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對整首樂曲的情感體驗。有效的組織好學生參與演奏活動。
學法指導:
為了突破教學重、難點,我的教學設計是以聽為本,重情感、美感。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并自由發(fā)揮,從而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讓學生在音樂活動中加深對音樂的體驗。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
整堂課以“皓空美景”為情境背景展開。其環(huán)節(jié)包括“初步感受——主題欣賞——參與快樂的小樂隊——拓展欣賞”。通過一系列活動的安排,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主動的學習音樂,并從中使自己的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
首先,初步感受。輕快的音樂,讓人輕松充滿遐想。巧妙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兩幅圖,一靜一動。教師提問;“你覺得剛才播放的音樂更適合表現哪幅圖?為什么?”音樂是通過聽覺來感受的,教師出示課件,兩幅圖對比明顯,學生能輕易的感受出不同,為聽賞奠定一個基調。再次聆聽音樂,聽辨主奏樂器及了解演奏形式。培養(yǎng)學生聽辨出常見的中國民族樂器的音色是音樂欣賞課一個內容,而運用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方法,更能激發(fā)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在聽辨主奏樂器后,要求學生模仿演奏。這個設計的目的,一方面提高學生的興趣,加深對樂器的'了解;另一方面為后面的律動做好準備。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為音樂取名。由于前面的鋪墊,學生能把握住音樂的基本意境。同時音樂具有不確定性,每位學生都有其個性化的理解。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同時自然的引出本課的課題?偟膩碚f,第一部分在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通過選圖畫、說音樂;聽辨主奏樂器及演奏形式;取名字三個環(huán)節(jié)層層推進,讓學生在設計的活動中不知不覺的加深對音樂的印象,使學生通過音樂描繪的情景展開想象和聯想,從而完成對音樂所表現的意境的理解及認識。達到這一部分的教學目的。
第二部分,主題欣賞。為了完成好教學任務我做以下設計:唱熟主題后引導學生找出旋律的特點(既民族五聲調試);找出節(jié)奏上的特點(即切分節(jié)奏)。并用這個節(jié)奏型隨音樂律動。通過前面的鋪墊,學生能輕易地并背唱音樂主題,并為后面的音樂活動做好準備。通過主題音樂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熟悉音樂,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及認識。
第三部分:參與快樂的小樂隊。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就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主題的演奏活動。樂隊的組建對一般的四年級教學班來說是一個困難。本設計另辟奚境,從打擊樂入手,降低了學生演奏的難度,提高了學生的參與率。首先,教師出示打擊樂器,引導學生用打擊樂器為樂曲設計伴奏。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充分的發(fā)揮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自由選擇一種節(jié)奏型練習,為樂曲伴奏。最后,演一演。老師或有器樂特長的學生演奏主旋律,其他同學節(jié)奏伴奏。這個環(huán)節(jié)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之積極主動的投入到整個欣賞活動中去,盡情地表達對樂曲的感受。
最后一部分:拓展。欣賞多種版本的《彩云追月》。同一個音樂素材,通過不同的修飾手法展現出了別樣風情。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拓寬了學生的音樂視野,同時又折服于中國民族音樂悠長的歷史和深遠的影響力,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對民族音樂的興趣與自豪感。
以上是我對歌曲《彩云追月》的教學設計和理解?隙ㄟ有許多不足之處,敬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小學音樂說課稿 篇6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歌曲的欣賞與學習,感受音樂與舞蹈的完美結合,對黎族的歌曲、舞蹈和文化習俗產生濃厚的興趣。
2.通過學習跳竹竿,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愉悅的感受和體驗,并在活動中增強合作意識以及在群體中的協(xié)調能力。
3.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柴歌》;在跳竹竿舞時,動作要求協(xié)調、合拍。
本課所選的音樂作品是一首具有黎族民族特色的《跳柴歌》,歌曲歡快活潑,極富舞蹈的韻律。結合歌曲的教學,學生欣賞和學習富有傳統(tǒng)特色的跳竹竿。了解黎族文化的人,大多會贊嘆黎族人審美的獨到眼光和創(chuàng)造美的藝術才能。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要引導學生感受黎族人民所追求的環(huán)境美、儀容美、歌舞美。本課將要學習的是一首海南民歌,歌曲不難。但是讓學生學習竹竿舞就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我要注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在反復聆聽中感受音樂的情緒和音樂形象。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用恰當的肢體語言表現音樂的歡快情緒,培養(yǎng)孩子們的韻律感。
下面是教學過程,第一部分我設計的是:聽聽動動——感受音樂。我先出示一副竹子的圖片,請學生說說它有哪些用途。接著引出竹子制作的樂器,并欣賞兩個音樂片段,讓學生初步熟悉一下竹子制作的樂器的音色。然后由竹子導入,跟學生說竹子還可以作為舞蹈的道具,請學生觀看《竹竿舞》片段,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我把帶來的竹竿拿出來請學生跟我學“開”“合”的動作,并且加強難度,讓學生跟著伴奏音樂做這個動作。在做這個動作時雙手握拳一對一面對面敲擊凳子,為后面學習竹竿舞作準備。
第二部分是看看想想——體會音樂。我以自己的名字“瓊”導入,介紹海南的簡稱就是“瓊”。讓學生感覺很新奇,然后簡單介紹海南的風土人情,接著請學生說說他們所知道的海南盛產哪些水果,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我再讓學生欣賞海南風光圖,同時播放伴奏音樂,為后面學習歌曲做鋪墊。欣賞完海南的`美麗風光后我對學生說海南不僅風光秀麗,海南的音樂更是別具特色。由此引出歌曲《跳柴歌》,接著我介紹歌曲背景,說明歌曲是來源于黎族的“竹竿舞”。隨后由我跟著伴奏音樂范唱歌曲,問問學生有沒有感覺這段音樂很熟悉?學生會發(fā)現跟他們前面聽過的音樂是一樣的。我再請學生說說聽了這段音樂之后的感受,接著分析歌曲的曲名和歌曲的特點,并請學生再次聆聽錄音范唱。學生在疑惑曲名為什么叫“跳柴歌”時我跟學生解釋說明其實《跳柴歌》就是黎族的“竹竿舞”。然后我讓學生找歌曲中相同和不同之處,在找的時候同時請學生跟著我輕聲哼唱歌譜。這樣后面在學習歌譜的時候學生不會感到很困難,然后師生接口唱歌譜。在歌譜學會之后我用一問一答的形式把歌詞慢慢融入歌曲教學中,學生會比較喜歡這種不同的教學方式。接著分組演唱歌詞,我在這里要引導學生用歡快的情緒和富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我用一根竹竿敲地,提示唱歌聲音要跟竹竿敲地時發(fā)出的聲音一樣富有彈性。接著引導學生讓自己的儀容看上去很美,聲音也很美,并帶著這種美跟伴奏演唱歌曲。在歌曲沒什么問題之后請學生設計用打擊樂器雙響筒為歌曲伴奏,沒有打擊樂器的同學可以用手敲擊凳子,并說明伴奏的時候要符合音樂的節(jié)奏。
第三部分是跳跳賽賽——表現音樂。我指導學生分組練習音樂游戲:跳竹竿。在這里我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合作精神,還得注意學生的安全問題。再分組表演,師生互動,我參與到學生中去為學生敲竹竿。這樣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加親切感。最后總結歸納。我這樣對學生說:海南很美、黎族很美,我們的家鄉(xiāng)——江陰也很美。我們生活在這么美麗,這么繁榮的城市,應該感到無比的自豪。請同學們好好學習,為把我們的家鄉(xiāng)建設的更加美好而努力奮斗!最后在《跳柴歌》的歌聲中結束教學。
【小學音樂說課稿】相關文章:
小學音樂說課稿06-10
(經典)小學音樂說課稿06-17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04-19
小學音樂說課稿范文11-20
小學音樂說課稿模板03-03
小學生音樂說課稿12-22
故鄉(xiāng)的小路小學音樂說課稿12-23
小學音樂《種太陽》說課稿07-29
小學音樂《唱山歌》說課稿12-23
(優(yōu)選)小學音樂說課稿范文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