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經(jīng)典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tǒng)的知識。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學經(jīng)典教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學經(jīng)典教案1
教學目的
1)了解有關《名賢集》的文學常識。
2)文言文詞句的翻譯。
3)閱讀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點與難點
1)《名賢集》文學常識的掌握
2)文言文重點字詞、句子的掌握
過程設計
上新課前,讓我們先來看幾幅圖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語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詩”、“管中窺豹”(學生參與)。這些成語和典故都出自我國南朝時期的筆記體小說集《名賢集》。
教學流程:
一、背景介紹:
《名賢集》是由南朝的劉義慶編撰而成的,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是劉裕之弟長沙王劉道憐的二子,后來因為他的叔父臨川王劉道規(guī)沒有子嗣,而過繼于他,并承襲為臨川王。
二、課文分析
1、課文引入:
2、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可以通過文中的注釋,自己思考和同桌討論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師進行重點點撥,包括重點字詞和重點句子的分析。
1、重點字詞:
末兒
2、重點句子:
3、翻譯:
3、課文知識的補充
曹娥碑:
總結:從文中寥寥幾句,我們就能體會深刻道理,而這正是《名賢名賢集集》藝術手法上“以事見人”獨特的魅力。并且在語言方面我們也能感受的《名賢集》簡潔明了,清麗委婉的特征。
三、知識的擴展
1、有關隱語的.介紹
我國的謎語源遠流長,早在生產(chǎn)力還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現(xiàn)了謎語的語言現(xiàn)象。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語言日益豐富,具有隱示性的歌謠得到了很大的發(fā)展,并出現(xiàn)了我國謎語的最早形式--廋辭和隱語,這是謎語的最初萌芽。到東漢時期,隱語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根據(jù)漢字的結構特點,利用方塊字在離合增損中形、音、義的變化,產(chǎn)生了第一條文義字謎,即“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隱語從先秦過渡到西漢,就開始逐步趨向于謎語,當時流行的射覆,已成為民間和宮廷的娛樂品了。并且大量的隱語開始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現(xiàn)出對其的特別鐘愛。
2、用猜謎的形式使學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謎面:呀 (打一成語)
2)謎面:群英會(打一教育機構)
3)謎面:歐美民族(打一人名)
謎底:1)唇齒相依 2)幼兒園 3)西施
國學經(jīng)典教案2
一、活動目標:
1、通過端午節(jié)主題活動的開展,讓孩子們了解端午節(jié)的相關來歷、傳說故事和習俗活動,感受中華民族傳統(tǒng)節(jié)日中折射出的濃郁的文化氣氛 。
2、通過活動體會端午節(jié)全民健身、防疫袪病、驅邪避毒、倡導健康的節(jié)日主題內(nèi)涵,促使孩子們在豐富的活動中樹立健身心的意識,促進快樂成長。
3、通過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動手能力。
4、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感和保護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識,從而激發(fā)對偉大祖國的摯愛之情。
二、活動地點:
初三(1)班教室
三、活動人員:
三年一班全體師生。
四、活動前準備:
1、上網(wǎng)查閱關于端午節(jié)的民俗、故事。
2、準備好活動用的布、針線、材料以及粽子和五彩線。
3、排演有關節(jié)目。
4、制作相關小報和媒體幻燈資料。
5、黑板中間寫“走進端午,感受傳統(tǒng)”的標題。
五、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1、我國有很多傳統(tǒng)節(jié)日,你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嗎?
2、那么端午節(jié)的由來、習俗你們知道嗎?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端午節(jié)去了解一下。
3、引出主題:“走進端午,感受傳統(tǒng)”主題班會現(xiàn)在開始!
【活動一】端午說由來
。ㄒ唬┒宋绻(jié)別稱
1、端午節(jié)有哪些別稱?( 端午知識競賽,以小組形式搶答。)
2、關于端午節(jié)的由來,說法很多,誰能告訴大家?(學生交流)
。ǘ┒宋缰v故事
1、端午節(jié)是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關于端午節(jié)故事傳說很多,你們知道哪些與端午節(jié)有關的故事嗎?
2、學生講述端午節(jié)故事:《曹娥救父的故事》、《屈原投江》等。
3、主持人小結。
【活動二】端午話習俗
。ㄒ唬┵慅堉
1、過端午節(jié),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tǒng)習慣,由于我國地廣人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各地有著不同的習俗。你們知道端午節(jié)有哪些習俗嗎?( 端午知識競賽,以小組形式搶答。)
2、你知道端午節(jié)最熱鬧的習俗是什么嗎?(多媒體課件:賽龍舟)
3、同學們知道賽龍舟是什么時候興起的嗎?(學生交流)
4、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進行賽龍舟比賽?(學生交流)
5、播放世界各地人們劃龍舟比賽的照片。讓學生感受劃龍舟這一習俗延續(xù)到現(xiàn)在,算是強身健體的一種體育運動。(播放代表性的湖北民歌——龍船調(diào))
。ǘ┰掫兆
1、除了賽龍舟,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就是品嘗粽子。(學生介紹粽子的由來。)
2、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琳瑯滿目。(多媒體課件:粽子)
3、我國各地方的粽子還各有特色,請幾個外地學生介紹他們家鄉(xiāng)的粽子。
4、你會包粽子嗎?是誰教你的?在當時學習的過程中有些什么感受?
5、吃粽子比賽
先來猜個謎語:三角四楞長,珍珠肚里藏,要吃珍珠肉,解帶扒衣裳。(謎底:粽子) ,接下來玩吃粽子比賽。(主持人講規(guī)則)
比賽規(guī)則:參賽者以四人為一組,待主持人宣布“開始”后,蒙好雙眼,各參賽選手在原地轉五圈,然后找到自己的粽子,以最快的速度解開包裝吃完粽子,當完全咽下后舉手示意,由小組長檢查無誤后示意主持人宣布比賽結束。為完成游戲時間最短的獲勝選手鼓掌。
。ㄈ┛p香包
先由主持人講解縫香包的'要領和針法,然后同桌兩人一組,主持人宣布“開始”后,再動手,同桌可以互相幫助。時間為15分鐘。比賽結束后,由班干部推選出5個制作的精美的香包,制作人各自配戴自己的作品一塊合影留念。
【活動三】端午賽詩會
1、屈原是一位愛國詩人,為了紀念他,所以有人把端午節(jié)還被稱作“詩人節(jié)”。
2、請幾位學生朗誦端午節(jié)的詩篇。
。1)《端午》唐 文秀
。2)《端午日》唐 殷堯潘
(3)《端午日賜衣》唐 杜甫
。4)《浣溪沙 端午》宋 蘇軾
3、主持人小結:端午節(jié)的由來有許多種,但是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如《離騷》、《天問》、《九歌》等著名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所以影響最廣最深。因此,在我國有關端午節(jié)民俗文化領域中,大家都與紀念屈原聯(lián)系在一起。
【活動四】談感受,激發(fā)情感
1、關于中韓端午之爭延伸網(wǎng)上韓企搶注“端午節(jié).cn”的事件,談談你的看法?(學生交流)
。鎸n流的再次侵襲,來自民俗、法律、互聯(lián)網(wǎng)界的專家指出對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必須進行提前、全面的保護,以防遭遇流失危機。)
2、現(xiàn)在有些人的注意力被西方的“圣誕節(jié)”、“情人節(jié)”等等吸引了過去,被我們注意到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反而越來越少。你覺得今年端午節(jié)與往年有什么不同?你是打算怎么過呢?(學生交流。)
3、有些什么好辦法能增加端午的吸引力,讓大家都更加關注這個節(jié)日?
4、倡導書:一張大的白紙,上面寫:端午,我們的文化遺產(chǎn)。中間貼各種畫和學生的調(diào)查表,教師率先用彩色筆寫“我們的端午,我們的民俗”并簽名,生隨后簽名。
5、主持人總結:端午節(jié)是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習俗?墒,韓國卻已經(jīng)提前申請了端午節(jié)為東南亞文化遺產(chǎn)保護,這可給了我們極大的警示:我們應該熱愛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習俗,讓它們代代相傳!
六、教師總結
同學們,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內(nèi)涵豐厚,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記憶,節(jié)日除了是一種習慣之外,更代表著文化和民族的認同。對祖先創(chuàng)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懷有敬畏之心,必須高度重視。讓我們懷著敬愛之心和珍愛之情來看待中華的每一個傳統(tǒng)佳節(jié)吧!因為每過一次傳統(tǒng)節(jié)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傳統(tǒng)節(jié)日背后流傳的是悠久的歷史、輝煌的文明,積淀的是廣博的底蘊和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從七夕的金鳳玉露,到重陽的登高賞菊,從秦腔的底蘊悠綿,到京劇的唱念坐打,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在華夏浩繁的史帙中顯得那樣熠熠生光、璀璨奪目。我們是中華民族未來的棟梁之材,中華文明需要我們共同傳承。就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我國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生生不息的延續(xù)下去,讓華夏文明在世界大地上徹徹底底的紅火起來吧!
七、班會拓展:寫一篇作文:
記述自己與父母一起過端午節(jié)的過程、見解和感受。
國學經(jīng)典教案3
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是國家的一項民心工程,更是一項有于國家長遠發(fā)展的民族振興工程。認真落實農(nóng)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yǎng)改善計劃實施方案的相關文件精神,切實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 ,同時將黨和政府對弱勢群體的關愛切實落到了實處,召開以“心系營養(yǎng)餐”為主題的班會活動。班會內(nèi)容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 做好宣傳工作。
營養(yǎng)與健康的宣傳教育,要取得社會對營養(yǎng)餐的理解與支持。營養(yǎng)餐是一種新生事物,在實施營養(yǎng)餐計劃的整個過程中,我班要堅持不懈的開展營養(yǎng)與健康的宣傳教育,通過晨會、致家長的'一封信、主題班會等形式大力宣傳提供營養(yǎng)餐的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做到讓家長人人知道,學生人人知曉。
二、通過班會向學生宣傳政府實施這一政策的意義;
三、通過班會讓學生明白營養(yǎng)早餐工程是一項民心工程、是一項陽光工程,應該心懷感恩之心;
四、通過班會讓學生懂得在領取雞蛋時的程序及注意個人安全和他人安全;
五、通過班會使學生知道在食用雞蛋、飲用牛奶時的注意的一些事項,如:不能一口吞食雞蛋,不能快速飲用牛奶…….教給學生正確的飲(食)用方法科學、衛(wèi)生的飲(食)用。
六、加強管理,成立班級“營養(yǎng)改善計劃”小組:
組長:班主任(職責:班級營養(yǎng)改善總負責,對學生進行生活指導、健康教育,行為習慣教育、秩序管理、偶發(fā)事件的處理等工作。)
副組長:xxx(負責協(xié)助班主任搞好班級用餐,發(fā)放牛奶,檢查牛奶質量,如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報告班主任。)
紀律監(jiān)管員:xxx(負責飲用牛奶時的紀律,做到飲用時不說話,不換喝,不急飲等,如有違規(guī)違紀現(xiàn)象,及時報告給當天值日的干部做好登記。)
衛(wèi)生監(jiān)管員:xxx(負責飲用牛奶后垃圾處理,聯(lián)系好各小組的組長搞好牛奶盒的收取工作。)
安全信息員:xxx(負責班級用餐的安全,如有突發(fā)事件及時報告給班主任。)
記錄員:xxx(負責每天用餐后的班級簽字工作,并將相關表冊保管好,在指定的時間內(nèi)交班主任。)
偶發(fā)事件處理負責人:xxx
國學經(jīng)典教案4
第1課時
《春日》
一.教學內(nèi)容簡析。
在本單元中,本次學習的目的是誦讀《春日》,分別為北宋詞人秦觀的《春日》,北宋文學家晁補之的《春日》和南北詩人朱熹的《春日》。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背誦詩歌。
2.感受我國五千多年悠久歷史的積淀的精美華章的魅力。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古典和國學的情趣。
三.教學過程。
(一)探討春天引入課文。
同學們,春天在你眼中是一幅什么樣的景色?誰能用一些詞語來描述一下春天?
春天自古以來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歡描寫的季節(jié),今天,我們就跟隨北宋文人的足跡,去欣賞欣賞春日的生機勃勃。
(二)整體感受。
1.學生自由讀三首春日,把詩句詩通順,讀流利,并自己通過鏈接認識詩人。
2.學生齊讀三首春日。
3.指名學生讀。
(三)誦讀第一首《春日》。(出示幻燈片)。
1.讀詩句。
。1)全班齊讀。
。2)指名讀,評讀。
。3)跟教師讀。
2.學生自主學習,交流(根據(jù)注釋,譯文了解詩句意思,從簡析中體會詩人表達的感情)
3.全班齊讀譯文。
4.學習詩歌的寫作方式。
(擬人。原來詩歌也能用擬人的手法來寫,今天,我們又長見識了)
5.再把詩句美美地讀一讀,讀出詩人描寫的那么美的意境,讀出詩句的韻味。(配樂讀)
6.各種形式的背誦。
、僮杂杀场
、谥该场
、鄯中〗M背。(配樂背)
第2課時
(四)誦讀第二首《春日》。(出示幻燈片)
1.讀詩句。
(1)男女生讀。(2)跟讀,齊讀。(配樂讀)
(3)比賽讀。(配樂讀)
(各小組派一名代表,比一比誰讀得好,獎勵“讀書小能手”稱號,獎品一本記事本)
2.學生自主交流
說說作者這首美麗的春天表達他怎樣的思想感情(借物抒情)。從這里我們又學到了一種
寫作方式,快把他收藏起來吧!
3.背誦。
(1)同桌背
。2)指名背
。ɡ蠋熞犅犇膫同學背得既流利又好聽)
。3)全班評出“背書小能手”,(獎勵一本記事本)
第3課時
(五)誦讀第三首《春日》,(出示幻燈片)
1.讀詩句。
。1)學生自由讀。
。2)教師指導讀。(配樂讀)
。3)學生與教師配合朗讀。(配樂讀)
2.學生默讀注釋,譯文,簡析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句表達的思想感情。
3.練習背誦
。ɡ蠋熞茨奈煌瑢W能以最快的速度把這首詩背下來,好,開始吧!)
4.檢查背誦(獎勵“背誦小能手”稱號)
5.布置背誦(沒有被熟的早讀接著背)
6.全班跟著音樂齊讀(齊背)三首《春日》。
四.課堂總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了三首有關《春日》的詩句,并且把詩句背誦下來,你們表現(xiàn)得非常棒,我們一起完成了一次非常棒的合作,老師感謝你們的努力。好,今天的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第4課時
《小兒垂釣》《所見》《村居》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能感受詩句中營造的充滿童趣的意境,能從中感受到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3、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并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感受到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教學方式:
朗誦詩歌、說詩意、談感受、明道理。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古詩嗎?(出示古詩)《小兒垂釣》。今天我們再一起來學習一首新的唐詩,好嗎?
二、出示畫面:小兒垂釣
1、指名讀讀詩題。
2、看了詩題,猜猜詩里可能描寫了怎樣的畫面?
過渡:是不是同學們所想象的呢?我們就來讀讀詩句。
三、初讀詩句,要求讀正確,讀出節(jié)奏。
1、首先同學們自己讀兩遍,要求字音讀正確,節(jié)奏讀鮮明。
2、指名讀。
3、集體讀。
四、理解詩句,進入意境。
1、讀了那么多遍,誰來告訴老師,這首詩中寫到幾個人?
2、詩中怎樣稱小孩的?(稚子)這個稚還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稚愿)總之都是指小孩那獨特的單純天真的感覺。
3、你能根據(jù)詩句內(nèi)容想象一下,猜猜這個小孩的外貌嗎? 結合學生的發(fā)言,理解“蓬頭”; 再猜猜他的衣著啊。
4、感受詩句中營造的充滿童趣的意境,能從中感受到詩人對生活的熱愛。
五、熟讀成誦,強化記憶
1、自己背誦。
2、同桌比賽背。
3、帶有動作表演背誦
第5課時
一、導入新課
《小兒垂釣》這首詩,主要體現(xiàn)了兒童的童貞稚氣,讓我們感受到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除了這首詩,你還知道哪些充滿童趣的古詩呢?
二、拓展眼界,增長知識
1、出示《所見》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教師巡回指導。
2、指名讀,教師隨時訂正錯字。3、集體讀。
四、細讀古詩,體會意境
1、細細品讀,自己感受詩中意境。
2、小組交流,教師巡回指導。
3、集體交流。
五、誦讀古詩,感悟升華
1、自己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
2、帶有感情地誦讀古詩,體現(xiàn)詩中的意境。
3、評選優(yōu)秀的誦讀者。
六、課堂小結:
其實,生活中充滿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撲蝶、捉蝸牛;夏天捉蟬、游泳;秋日賞菊、采集標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們有心,就能時時處處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師今天的作業(yè)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個你認為好玩的事做做,并寫下自己真實的體驗,好嗎? 板書設計:
國學經(jīng)典教案5
(一)教學目的:培養(yǎng)同學熱愛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初步了解民族的特征以及生活習俗等、培養(yǎng)學生的禮貌習慣和表達能力
(二)教學內(nèi)容:學習《弟子規(guī)》
(三)教學過程:
活動一:老師講經(jīng)典,學生學經(jīng)典
1、導入:當奧運會我國運動員獲得金牌時,會場上會升起一面五星紅旗,問小朋友會怎么樣激動、高興、鼓掌等。
2、中國歷史悠久,古代有四大發(fā)明(造紙、火藥、印刷、指南針)。
現(xiàn)在我們的國家日益富強,我們國家制造的產(chǎn)品暢銷全世界。說明我們的人民聰明有智慧。你做為一個中國人應該感到無比的自豪和驕傲。
3、介紹學習的意義:講解:我們的中華民族,它生長了二千五百年,我們每個同學都是這棵大樹上的一片葉子,大樹生長的好,葉子就旺盛。如果大樹的根部斷了,請問小朋友這棵大樹還會長嗎那我們作為葉子還會活嗎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中斷了。比如過去的孩子學習的《弟子規(guī)》現(xiàn)在卻不學了。接著講解《弟子規(guī)》是教小朋友學習禮貌、學習做人方面的書。現(xiàn)在的國人禮貌欠缺。具體舉例說明:不會打招呼、不行禮,隨地吐痰、亂扔東西、大聲喧嘩、不能敬老協(xié)幼。比如坐公共汽車不能給老者讓座等。道德方面:自私自利、以我為核心,驕傲、懶惰、不講誠信等等。那么怎么來挽救呢就是要從小來學習《弟子規(guī)》。學習禮貌、學習做人的道理。首先要孝敬父母、尊
敬師長,兄弟姐妹友好相處。做一個勤勞勇敢、誠實守信的人。
4、講解內(nèi)容:
講解一:總序:圣人訓——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訓:可以做為準則的話。指圣人對我們的教誨。首孝悌——首:首要、頭,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順父母。舉例;父母生養(yǎng)我們、辛苦勞作,供給我們衣食住行。我們首先要孝敬他們。悌:代表順從兄長。次謹信:次要、二,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謹和信。:謹慎。做事要慎重小心。做事還要講誠信。不能欺騙別人,講信用。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品德,長大就不會染上不良的言行習慣。泛愛眾——泛:廣泛。不是指單純的情愛。人與人之間要有愛,更要愛世間一切眾生、花草樹木,小動物、小昆蟲等。做人要有一顆仁愛之心。而親仁——仁:指同情友愛,仁慈之心。我們要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們學習,使自己也能成為一個具有仁愛之心的人。有余力則學文——當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備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時間,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以上四條是做人的根本。
總結:為什么要學習《弟子規(guī)》因為它是我們行動的準則。弟子規(guī)的內(nèi)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順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處。在外要敬師長、懂禮貌、講信用。和別人平等相處,不自私、不傲慢、愛大眾、愛國家、愛民族。在培養(yǎng)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我們能夠做到這些你就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入則孝——過去古人非常講究孝道。晚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長輩的房間向長
輩“請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講解二: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呼喚我們,聽到就應該馬上答應,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父母命行勿懶:父母讓我們?nèi)プ鍪拢瑧⒖唐鹕砣プ,不可拖延偷懶;蛘吒吲d做就做,不高興做就不做。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在教育我們的時候,應該懷著恭敬的心去傾聽。不要漫不經(jīng)心,愿意聽就聽,不愿聽就不聽。否則,就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父母責須順承:小朋友有時做錯了事,家長會批評責備我們。我們要趕快承認自己的錯誤,虛心接受,不要讓家長生氣。有的時候,家長誤解了孩子,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長沒搞清楚就責備你。作為晚輩,也不要急于辯解,等父母平靜了你再解釋。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順。
教育講解: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為自己擔心。比如;早上去上學時要跟父母說:“爸爸媽媽,我上學去了!”放學回來要先向家長報平安!鞍职、媽媽我回來了!”生活要有規(guī)律,免去父母牽掛。養(yǎng)成好的生活習慣,對自己一生都有幫助。
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茍:如果、假使
小朋友無論做什么事情,都必須經(jīng)過父母的同意方可去做,不可擅自做主,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錯誤。如果你擅自做了,作為晚輩你是沒有道理。
舉例說明:1、私自到外邊去玩,去游泳,去“網(wǎng)吧”,去不安全的地方,會有危險發(fā)生時,家長幫不了你。
2、隨便把家中的物品贈與他人,如果是家長有用的東西,你不 知道,就會造成錯誤。例如:一個小孩把家里的很有價值的郵票,送給了同學。當家長發(fā)現(xiàn)時,早被同學扔掉了。隨便支配家長的財產(chǎn),會養(yǎng)成大手大腳的壞習慣。也會培養(yǎng)他人的貪占心。
3、在家里不可隨便玩電、玩火,玩危險的玩具。
4、不可養(yǎng)成隨便花錢的壞習慣。(壓歲錢的支配)
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茍:(同上)看見別人再好的東西,不可將它據(jù)為己有。即使是再小的東西,哪怕是一塊橡皮,一只鉛筆,都不該拿人家的。從小去掉自己的貪占心,長大才不會犯錯誤。如果是隨便亂拿了人家的東西,被別人發(fā)現(xiàn)了,父母會為你的行為而感到羞恥。
總結:本節(jié)主要講述了小朋友應該怎樣培養(yǎng)自己的品德。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習慣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好:喜歡惡:厭惡父母親喜歡你做的事情,你要盡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經(jīng)心。力:是盡我們的力量。父母厭惡的事情,你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壞習慣。例如;父母喜歡讓我們好好讀書,將來有能力做事。可我們不愿學習,一心貪玩,這就是不夠孝心。還有父母不喜歡我們出去和別的小朋友打架,那我們就盡量不讓家長為我們操心。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會不會高興我去做用心體會父母對我們的教育,要使自己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好:喜歡惡:厭惡父母親喜歡你做的事情,你要盡量去做,不要敷衍了事,漫不經(jīng)心。力:是盡我們的力量。父母厭惡的事情,你要小心謹慎的去除,包括你的一切壞習慣。例如;父母喜歡讓我們好好讀書,將來有能力做事?晌覀儾辉笇W習,一心貪玩,這就是不夠孝心。還有父母不喜歡我們出去和別的小朋友打架,那我們就盡量不讓家長為我們操心。做什么事情之前先想想父母知道了會不會高興我去做用心體會父母對我們的教育,要使自己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講解三內(nèi)容: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父母雙親從小到大,給予了我們無微不至的關愛,待我們恩重如山。我們自然就應該孝養(yǎng)他們?墒且灿械募议L不喜歡甚至討厭孩子;蛘吖芙毯⒆舆^于嚴厲,缺少方法。那么做為兒女應該怎樣對待父母呢是不是父母對我們好,我就對你們好。你不喜歡我,我也不孝敬你呢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講解內(nèi)容:父母也有過錯的時候,我們做小輩的也不希望別人恥笑自己的父母,那么我們怎么勸他呢一是不要在大庭廣眾之下,去談父母的過錯。讓父母沒有面子。他就不會接受我們的勸諫。二要等父母高興的時候,小朋友說話也要柔和,面帶笑容。不要理直氣壯,一副盛氣凌人的態(tài)度。話要說的盡量婉轉,讓父母感到我們不是在挑他的毛病,真心的為他好。他才能夠接受我們的勸諫。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往往有的時候,我們小孩子說話,大人是不會在意的?墒俏覀冋嫘南M改改軌蚋牡糇约旱拿。那就得不怕父母生氣,也要勸諫父母。哪怕父母要打我們,我們也毫無怨言。只要父母能理解我的真心就值得了!
活動二:誦經(jīng)典
(第一步)方法:老師領讀、學生跟讀,老師指點節(jié)奏,和個別難讀字音。
(第二步)全部同學齊讀,教師注意糾正,語氣語調(diào)。
國學經(jīng)典教案6
第四單元 理想
主備人:宋佳敏
11、立志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課文后的古詩,感受人物的特征。
2、能根據(jù)教師講解說出課文意思,知道孔子、子路、顏淵的理想,能說一說自己理想。
3、知道幾種年齡稱謂。
二、教學重難點
1、熟讀課文,在誦讀中感受人物的特征。
2、了解孔子和弟子們的志向,知道幾種年齡稱謂。
三、教法學法:朗讀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懻撜勗,引入新課
教師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想,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想,作為本課的導入。
。ǘ┳R字誦讀,帶讀《立志》
1、讓學生試著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出聲來。
2、讓學生聽音頻范讀,然后跟著音頻朗讀兩遍。
。ㄈ﹥(nèi)容感悟。
1.師讀一段,講解一段。
2.學生一起說文意。
。ㄋ模├首x。
1、分組讀
2、老師讀上句學生對下句。
3、多種形式朗讀,爭取當堂課背誦。
(五)練習實踐。
文后“神奇漢字”、“日積月累”、說一說”。
12、侍坐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課文后的古詩,感受人物的特征。
2、能根據(jù)教師講解說出課文意思,簡單說出文中不同人物的志向及孔子對不同志向的態(tài)度。
3、知道古代宗廟的意義,能簡單說出吳鉤、凌煙閣的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1、熟讀課文,在誦讀中把握課文中的主要內(nèi)容。
2、了解孔子和弟子們的志向。
三、教法學法:朗讀法
四、教學過程
(一)討論談話,引入新課
教師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理想,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理想,作為本課的導入。
。ǘ┳R字誦讀,帶讀《侍坐》
1、讓學生試著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出聲來。
2、讓學生聽音頻范讀,然后跟著音頻朗讀兩遍。
。ㄈ﹥(nèi)容感悟。
1.師讀一段,講解一段。
2.學生一起說文意。
。ㄋ模├首x。
1、分組讀
2、老師讀上句學生對下句。
3、多種形式朗讀,爭取當堂課背誦。
。ㄎ澹┚毩晫嵺`。
文后“神奇漢字”、“日積月累”、說一說”。
第五單元 言行
13、子之言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課文后的古詩,加強對夫子語言的感悟。
2、能根據(jù)教師講解說出課文意思,概括孔子的特點。
3、能說出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葉公好龍、勇者不懼、怨天尤人、上學上達等成語的意思。
二、教學重難點
1、熟讀課文,把握夫子的語言含義。
2、從本課孔子言語中初步體會孔子的為人。
三、教法學法:朗讀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懻撜勗挘胄抡n
展示孔子畫像,講述孔子的故事,提出問題:孔子是個什么樣的`人?引出課文。
(二)識字誦讀,帶讀《子之言》
1、讓學生試著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出聲來。
2、讓學生聽音頻范讀,然后跟著音頻朗讀兩遍。
。ㄈ﹥(nèi)容感悟。
1.師讀一段,講解一段。
2.學生一起說文意。
。ㄋ模├首x。
1、分組讀
2、老師讀上句學生對下句。
3、多種形式朗讀,爭取當堂課背誦。
。ㄎ澹┚毩晫嵺`。
文后“神奇漢字”、“日積月累”、說一說”。
14、子之行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課文后的古詩,在誦讀中感受孔子形象。
2、能根據(jù)教師講解說出課文意思,簡單說出孔子平時的行為、表現(xiàn)。
3、知道古代的“趨禮”,能大概說出孔子周游列國的情況。
二、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誦讀中感情孔子形象。
2、在熟讀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孔子其人其行。
三、教法學法:朗讀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懻撜勗挘瑥土曇胄抡n
上一課我們從孔子自己的話中了解了孔子,這一節(jié)課,我們從他的表現(xiàn)和行為中來進一步認識孔子。引出課文。
(二)識字誦讀,帶讀《子之行》
1、讓學生試著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出聲來。
2、讓學生聽音頻范讀,然后跟著音頻朗讀兩遍。
(三)內(nèi)容感悟。
1.師讀一段,講解一段。
2.學生一起說文意。
(四)朗讀。
1、分組讀
2、老師讀上句學生對下句。
3、多種形式朗讀,爭取當堂課背誦。
(五)練習實踐。
文后“神奇漢字”、“日積月累”、說一說”。
15、高山仰止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課文后的古詩,感受弟子對夫子的敬仰,并背誦課后詩歌。
2、能結合教師講解和課文注釋,說出其他人是怎么評價孔子的。
3、能簡單說出子貢的故事。
二、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誦讀課文,在誦讀中感受夫子的高大形象。
2、了解顏淵和子貢對孔子的評價及其緣由。
三、教法學法:朗讀法
四、教學過程
。ㄒ唬┱勗拸土曇胄抡n
前兩課我們通過孔子自己的語言、行為表現(xiàn)等方式了解了孔子。那么一生以授徒為業(yè)的孔子,給弟子們的印象又是如何呢?那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引出課文。
。ǘ┳R字誦讀,帶讀《高山仰止》
1、讓學生試著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出聲來。
2、讓學生聽音頻范讀,然后跟著音頻朗讀兩遍。
。ㄈ﹥(nèi)容感悟。
1.師讀一段,講解一段。
2.學生一起說文意。
。ㄋ模├首x。
1、分組讀
2、老師讀上句學生對下句。
3、多種形式朗讀,爭取當堂課背誦。
國學經(jīng)典教案7
一、教材分析
《弟子規(guī)》第二十三課圍繞“見人善,見人惡”這一現(xiàn)象,引發(fā)學生的行為思考。通過韻文、釋文、明辨是非、悟理四個板塊的設計,體現(xiàn)出課文的文、意、理的統(tǒng)一。告誡我們要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同時,也要反省自身的缺點。以生動的案例詮釋“見善思齊,見惡內(nèi)省”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會讀、會背第二十三課弟子規(guī)的內(nèi)容。
2、理解第二十三課弟子規(guī)講述的意思。
(二)過程與方法:
1、利用多種不同的方式誦讀第二十三課弟子規(guī)的內(nèi)容。
2、通過案例深刻體會“見賢思齊,見惡內(nèi)省”的道理。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從案例當中知道在學習生活中能見賢思齊,見惡內(nèi)省的道理。
三、設計理念
環(huán)環(huán)相扣。讀文背文、明意、悟理導行三層教學目標,以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讀文明意,生活介入,明理導行教學環(huán)節(jié)。分層推進,促進知行合一。借助案例,在案例中詮釋本文的重點。更深地理解課文的含義。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弟子規(guī)》的二十二課,大家還會背誦嗎?我們一起來誦讀!
生:集體誦讀《弟子規(guī)》二十二課。
師:同學們的“大合唱”真好聽!老師還想聽聽“獨唱”!誰能用有感情地來背一背,最好加上相應的表情和動作,好嗎?(提問個別學生背)
(二)導入新課。
1、同學們充滿韻味的背誦,仿佛又把我們帶入了遙遠的`年代。雖然時間已經(jīng)久遠,但許多做人的道理卻是一樣的。在學習新課之前,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小故事,你們想聽嗎?
2、會聽就是會學習!聽故事的過程中專心聽,認真想是最棒的!
師講“聞過則怒”的故事
3、請生對故事中的主人公予以評價。
(三)學習新內(nèi)容
1、師有節(jié)奏地范讀二十三課
2、朱熹曾說過:“讀書有三到:眼到、口到、心到!弊屛覀冊谶@優(yōu)美的境界里,再一次大聲地朗讀每個句子。注意要讀準字音,讀出韻味。
3、自由讀文本,師巡視
4、檢查自讀情況
5、指名讀,全班同學跟讀。(同學們讀得真認真!誰能當當小老師,教大伙讀)
(聽你們讀得津津有味,我也想讀一讀,愿意跟我一起讀嗎?)師范讀,學生跟讀。
6、男女生對讀。
7.演讀課文。(同學們可以加上動作,配上音樂自己試著讀一讀,看誰讀得有創(chuàng)意)
(四)學意思
1、師: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同學們讀的熟練流利了,誰能說說這幾句話大概的意思呢?
相機板書,進行生字教學“善、惡”
2、同學們的理解能真不賴!書讀通了,意思也明白了,能試著背下來嗎?男女生比賽背,看誰是記憶能手!反饋。
(五)學以致用,明辨是非。同學們表現(xiàn)得真棒!
剛才同學們誦讀了古文經(jīng)典,現(xiàn)在讓我們運用它們,說說下面小朋友做的對不對?你有沒有這樣做過?(課件出示)案例:小雅在班上表現(xiàn)優(yōu)異,深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歡。小強非常不服氣。一次,小雅把寫好的作業(yè)交給組長。小強趁組長不注意,把小雅的作業(yè)本故意改錯。心想:這回你可得挨批評了!
1、引導:小強表現(xiàn)得怎么樣?(不好)他的哪些行為你認為不恰當呢?(嫉妒同學,擅改同學的作業(yè))為什么嫉妒小雅呢?(因為小雅優(yōu)秀呀,小強不服氣)那面對比自己優(yōu)秀的同學,該怎么做呢?(向她學習,慢慢趕上)你真像個小老師,說得很有道理。能用古人的話教育小強嗎?(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齊讀
2、聽了你們的話,小強覺得自己錯了,也深深地反省了自己。他下決心再也不這樣對小雅了。他真是個_______的孩子!(知錯就改)。師:是呀,“見人惡,即內(nèi)省;有則改,無加警”看來同學們不僅能誦讀經(jīng)典,還能運用它明辨是非呢!你們的回答讓老師非常地感動。(帶著對課文的理解再讀課文) (六)拓展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過“見善思齊,見惡內(nèi)省”的經(jīng)歷嗎?學生談談自己的經(jīng)歷。其他同學發(fā)表各自的看法。
(七)每日一句
學到這兒,我想起了大思想家孔子說的一句話送給大家。出示:“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币馑季褪牵阂姷奖茸约簝(yōu)秀的人要向他學習,見到別人的缺點就應該自我反省。(齊讀)
板書設計:第二十三課
善思齊惡內(nèi)省
附教材內(nèi)容:(第二十三課)
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見人惡,即內(nèi)省;有則改,無加警。
國學經(jīng)典教案8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一、 教學內(nèi)容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二、 教學目標
1. 教學“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誦讀,能夠讀準字音,認識漢字,理解意思。
2. 初步訓練學生的韻律感,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在讀的基礎上背誦。
3. 激發(fā)學生閱讀經(jīng)典的興趣,感知祖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熱愛祖國文字并從中受到熏陶。
三、 教學重難點
1. 通過誦讀,讀準字音,認識漢字,理解意思。
2. 通過熟讀成誦,激發(fā)學生閱讀經(jīng)典的興趣。
3. 通過學以致用,把學到的.漢字進行運用并進行拓展延伸。
四、 課前準備
1. 錄制配樂故事:《盤古開天地》。
2. 《千字文》(片段)朗讀錄音。
3. 古琴樂曲。
五、 課時安排
1課時
六、 教學過程
1. 激趣導入
(1) 上課之前,老師請大家聽一個故事,播放正文“經(jīng)典鏈接”中《盤古開天地》(見《千字文》第14頁)的故事。
(2) 故事聽懂了嗎?有意思嗎?古人把這個有趣的故事編成了一首動聽的韻律歌。這本《千字文》,它由一千個不重復的字組成,讀起來也非常動聽,老師請大家聽一聽好嗎?
(3) 播放《千字文(片段)》錄音。
(4) 指名談談聽后的感受。
(5) 過渡:《千字文》四字一句,讀起來就像一首詩,讓我們覺得像歌一樣委婉動聽。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念一念,感受它的韻律美,好嗎?
2. 初讀正字音
(1) (出示帶拼音的字幕)有些字大家可能沒見過,但借助拼音,多讀幾遍,相信你們一定能讀準,自己練習一下,讀得好的同學等會兒老師請他當小老師,帶著大家一起讀!
(2) 學生自由練讀,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3) 指名讀,相機正音,重點指導“宙”、“洪”、“荒”、“盈”、“昃”、“辰”、“宿”的讀音。
(4) 在正音的過程中相機理解“玄”、“洪荒”、“盈”、“昃”、“辰”、“宿”的意思。
(5) 指名領讀。
(6) 齊讀。
(7) (出示去拼音的字幕)去掉拼音大家能讀好嗎?同桌的兩位相互合作一下吧,你讀我聽,我讀你聽。如果你的同桌讀得好,請你伸出大拇指夸夸他,如果你的同桌遇到了困難就請你當小老師幫幫他。
(8) 同桌對讀。
(9) 指名開火車輪讀四句。
(10) 全班齊讀。
3. 再品讀韻律
(1) 過渡:同學們讀得真棒,字音全都讀準了,但要讀得再好一點兒還要注意四個小標點呢!逗號和句號在提醒我們要注意停頓,我們讀的時候可要注意呀!如果讀音準確,聲音響亮,注意停頓,這樣讀起來就更好聽了,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好嗎?
(2) 全班齊讀。
(3) 發(fā)現(xiàn)“黃、荒、張”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韻母都是ang,這四句都是押ang韻。大家把古文的聲韻美讀出來了!古人讀書時常常搖頭晃腦、手舞足蹈,我們也學他們的樣子來讀讀吧!
、 師帶領學生搖頭晃腦讀。
② 師帶領全班學生按節(jié)奏拍手讀。(節(jié)奏:xxxx/xxxx/xxxx/xxxx/)
、 男女生合作,按節(jié)奏拍手對讀。
、 全班手腳合作打節(jié)奏讀。(例:天 地 玄 黃 宇 宙 洪 荒 拍手 拍手 踏腳 踏腳/ 拍手 拍手 踏腳 踏腳)
(4) 古代的文字真是精妙,既有好聽的韻腳,也有規(guī)律的節(jié)奏,這就是韻律美。
4. 三讀解文意
(1)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蔽覀円呀(jīng)讀了這么多遍,這四句的意思你知道了嗎?
(2) 出示“經(jīng)典解說”,自己讀一讀,想一想。
(3) 指名結合“經(jīng)典解說”說一說自己的理解。
(4) 我們仿佛看到了盤古開天地后的情景。老師和你們一起背一背這四句話,好嗎?師說一、三句,生對二、四句。師說前兩個字,生說后兩個字。
(5) 指名背誦四句。
(6) 全班齊背。
5. 練習延伸
(1) “天”、“地”、“日”、“月”、“星”這五個字常常出現(xiàn)在成語里,比如“開天辟地”、“日積月累”、“披星戴月”。
(2) 學生思考練習。
(3) 全班交流,相機理解。
6. 作業(yè)布置
(1) 把今天學的四句內(nèi)容背給爸爸媽媽聽。
(2) 讀一讀《千字文》第14-15頁“經(jīng)典鏈接”:《女媧》、《太陽系出現(xiàn)重大變化》。
(3) 結合平時了解到的宇宙知識,把腦海中宇宙的樣子畫下來。
國學經(jīng)典教案9
一、指導思想:
弘揚民族傳統(tǒng),傳承國學經(jīng)典文化,引領學生通過誦讀經(jīng)典詩詞,感受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勤學自強的優(yōu)良品質,努力營造濃郁的書香校園氛圍,推進學校素質教育的更快發(fā)展。
二、誦讀內(nèi)容:
讓學生掌握最優(yōu)秀的古詩文,本著從易到難、從少到多、循序漸進、以點帶面的`分配原則,分階段進行古詩文的誦讀。
誦讀內(nèi)容如下:
《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中華詩文名句精華》 第一階段《中華詩文名句精華》 一、先秦名句
第一課時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3.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5.滿招損,謙受益。 第二課時
6.詩言志,歌詠言。 7.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8.好問則裕,自用則小。 9.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10.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第三課時
11.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
12.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1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14.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15.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第四課時
16.一張一弛,文武之道。
17.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18.不以一眚掩大德。 19.善不可失,惡不可長。 20.多行不義,必自斃。 2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22.倉廩足則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 23.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4.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2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第六課時
26.言必行,行必果。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8.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29.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30.千里之足,始于足下。
第七課時
3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32.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 33.民常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34.知彼知已,百戰(zhàn)不殆。 35.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36.置之死地而后生。 37.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38.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39.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4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第九課時
41.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42.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4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4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45.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第十課時
46.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47.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48.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49.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50.天行常有,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國學經(jīng)典教案10
教材分析:
《題菊花》是小學多元識字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的一篇古詩。這首古詩是唐朝農(nóng)民起義領袖黃巢所作,在這首詩中,詩人描寫了在颯颯的西風中,滿院的菊花隨風搖擺,由于天氣寒冷,蝴蝶都不能來了,于是作者想若是有朝一日,我當上了青帝,一定要讓菊花和桃花一起開放。在這里,詩人是借菊花表達自己對當時世界的不滿,想改變這個社會,建立自己理想的社會。詩中的寓意是非常深刻的。學生分析:現(xiàn)如今,經(jīng)過這一年半來對古詩的學習,學生已很好掌握了預習方法,并能夠獨立閱讀。但由于這篇古詩較難理解,即便學生查找到大量的譯文、背景資料,也很難能了解到這首古詩的深意。
設計理念:
1.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只是引起、維持、促進學生的學習活動的發(fā)展。因此在課堂教學教師建立一個給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空間,從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創(chuàng)設一個聲情并茂的課文情境,從而使晦澀難懂的古詩直觀化、形象化、明朗化,使學生與當時的`作者達到情感上的共鳴。
3.在通過外界手段使學生了解古詩的情況下,再以讀內(nèi)化感情、深化了解。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古詩,背誦古詩。識記5個生字,會讀課后詞語。
2.能夠根據(jù)詩句借助畫面想象出“菊花”含義,并初步了解這首詩的意思。
3.培養(yǎng)學生搜集、檢索信息的能力,多項探索的能力。
4.感受菊花的美和作者的理想愿望。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識記生字詞。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看過封神榜嗎,你想當里面的哪個神仙?為什么?
唐朝有個詩人他想當青帝,也就是管百花的花神?想知道為什么嗎? 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他寫的一首詩。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讀準讀熟
1.小組交流預習情況。交流生字讀音 讀古詩
與這首詩有關的課外資料
2.全班反饋預習情況。
3.齊讀古詩,讀準字音。
4.男女比賽讀,看誰讀得又準確又熟練。
三、了解詩意,感情朗讀
1.讀古詩、看畫面、想問題:為什么黃巢想當花神呢?
2.指名匯報:為什么(即了解詩的大意)
3.自己練習說一說:為什么?
4.師小結前兩句,并引導學生體會感情:可惜、遺憾。
5.指導學生讀前兩句。
6.體會后兩句(作者的愿望),并齊讀。
7.整體讀詩,指名讀
8.師配樂范讀。
9.學生練習配樂讀
10.指名讀、齊讀。
11.齊背古詩,分層要求:會背的有感情背,不會背的可以看看書跟著小聲背。
四、識記生字,綜合練習
1.小組內(nèi)合作學習生字、詞語,并進行指讀檢測。
2.師檢測:
A選擇正確字音
B搶讀詞語
3.讀短文,鞏固練習生字詞。
4.背誦檢測。
五、小結
其實黃巢不僅僅是想當一個花神,在這首詩里還有一個作者的理想,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回家查找相關資料。
國學經(jīng)典教案11
活動目標
。1)學習古詩,理解古詩內(nèi)容;
。2)認識新詞匯:颯、載、蕊;
。3)感受大自然的自然美。
2.活動準備
(1)教學ppt,菊花照片;
。2)字詞卡片:颯、載、蕊;
3.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出示菊花照片,認識菊花。
提問:“你知道這個漂亮的花是什么花嗎?”
重點引導觀察照片上的圖片。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
(1)播放古詩《題菊花》視頻,學習古詩。
提問:“古詩的.名字叫做什么?你聽到了古詩說了什么?”
重點指導幼兒能說出古詩的大概詩句。
三、分享經(jīng)驗
。1)出示字卡、PPT,理解古詩內(nèi)容和新字詞。
提問:“誰能告訴老師,這個字寶寶叫做什么?剛剛有沒有出現(xiàn)在古詩《題 菊花》里面?”“你能說說它的意思嗎?”
重點引導幼兒理解古詩詩句內(nèi)容的大概意思。
四、幼兒再次操作
。1)再次播放古詩《題菊花》視頻,學會讀古詩。
提問:“你們知道為什么要寫這首古詩嗎?詩人想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呢?
重點引導幼兒體會詩人不公正“天道”的大膽否定和對理想中的美好世界的熱烈憧憬。
五、活動延伸
將古詩打印出來投放在語言區(qū)內(nèi)以便幼兒進區(qū)活動時自由操作,或餐前誦讀古詩。
國學經(jīng)典教案12
一、活動目標:
1、品讀古詩,感悟詩情;
2、誦讀文言經(jīng)典,感悟人生哲理;
3、賞析美文,提高鑒賞能力;
4、增強對人類文化的熱愛之情
二、活動重點:
1、在誦讀中悟人生哲理,增強審美能力。
2、開放式活動:有詞朗誦、配樂美文欣賞、唱詩詞。
三、活動課時:三課時
四、活動準備:
1、學生背誦印發(fā)的小冊子中的內(nèi)容。
2、學生背誦《滿江紅》《少年中國說》
3、學生學唱《水調(diào)歌頭》。
4、各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詩詞或美文,并精心準備,把握節(jié)奏、感情、聲音大小、人員安排多種多樣。
五、活動過程:
(一)導課:人類在歷史發(fā)展的進程中,創(chuàng)造了經(jīng)典文化。誦讀經(jīng)典我們會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學,體味各家的語言特色。
今天,就讓我們再一次在經(jīng)典誦讀比賽中感受經(jīng)典文化的藝術魅力。
(二)措施與要求
“誦讀”即為“出聲的讀”,達到“熟讀自然成誦”的理想境界。鑒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證誦讀時間。每周一、三、五早讀時間及每周的晚自習時間為誦讀時間,天天堅持。開展課前一吟,熟讀成誦的活動。為減輕學生背誦古詩的負擔,教師要提倡見縫插針,積少成多的誦讀方法,要把以往課前一支歌換為一首詩,開展“課前一吟”活動,做到“讀而常吟之”,“學而時習之”。
(2)教師要根據(jù)誦讀內(nèi)容與誦讀量,劃分每天的誦讀量,制定計劃,根據(jù)計劃誦讀并且要與學生一起誦讀。看誰讀得好,記得牢,鼓勵學生多誦多背。班級內(nèi)定期開展古詩文誦讀或背誦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師再加以適當?shù)狞c撥、誘導,觸發(fā)學生的靈感,讓他們學習詩中的寫作手法,改創(chuàng)詩文。學生把對經(jīng)典詩文的喜愛傾注在各種活動之中,表達于他們精心設計的手抄報以及精心撰寫的`讀后感上。豐富的活動調(diào)動了學生們誦讀的熱情,校園內(nèi)到處可以聽到朗朗的誦讀聲
六、活動總結
通過誦讀經(jīng)典詩文活動,引導師生養(yǎng)成了愛經(jīng)典誦詩文的習慣,培養(yǎng)了學生誦讀的興趣,增加了小學生對中華經(jīng)典詩文的了解,提高了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在開啟學生心智、陶冶學生的性情,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我還要把這項活動深入開展下去,并力爭取得更好的效果。
國學經(jīng)典教案13
一、 學習內(nèi)容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二、 教材分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無心而做了不好的事,是一種過錯;如果明知故犯,就是一種惡劣的行為了,就會受到眼里的懲罰。生活中,我們要做到知錯就改。
三、 教學目標
1、 理解本段弟子規(guī)的含義與內(nèi)容
2、 養(yǎng)成嚴于律己知錯就改的良好品質
四、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由《曹操割發(fā)》的故事導入
三國時,有一次曹操率領軍隊去打仗。出發(fā)前,他警告將士,不要毀壞麥田,如果有人違反規(guī)定,一定殺無赦。隊伍正在田間的路上行走,忽然一群小鳥從麥田中飛出來,曹操的戰(zhàn)馬受驚,沖向麥田,踏壞了一大片麥子。
曹操對軍法官說:“我違反了軍令,應按軍法治罪。”說著,他拔出了寶劍,說:“我是主帥,不能自殺,就把頭發(fā)割下來代替砍頭吧!”說完,用劍割下了自己的.頭發(fā)。
曹操嚴于律己,有錯必糾的品質,表現(xiàn)出了他作為政治家的胸懷。
2、 指名讀出學習目標。
3、 齊讀學習內(nèi)容,用五分鐘讀背這一內(nèi)容。
4、 檢查背誦情況。
5、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理解本段弟子規(guī)的含義與內(nèi)容。
6、 指名小組發(fā)言,說一說對這一段文字的理解。其他小組補充矯正。
7、 教師重點點撥突破難點。
8、 小組討論:如何做一個嚴于律己有錯必糾的中學生?
每組推選一名同學進行交流
9、 集體交流
10、 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o心)非————錯
(有心)非————惡
非既是錯
嚴于律己 有錯必糾
國學經(jīng)典教案14
教學目標:
。ǚ终莆铡⑹煜、了解三個層次)
1、了解賈誼、顏之推、朱熹、王守仁的生平及其兒童教育思想。
2、歸納總結古代學前教育思想中有積極意義的主張。
教學重點:
顏之推、朱熹、王守仁的生平及其兒童教育思想
教學難點:
學習評價古代學前教育思想。
教學課型:
理論課
教學課時:
2
教材處理:
通過講解、歸納、對比、例舉,使學生明確古代教育家的思想觀點,指導學生結合教材抓住脈絡,歸納總結賈誼、顏之推、朱熹、王守仁的學前教育思想。
教學方式:
講解、討論
教學過程:
在我國古代學前教育的發(fā)展過程中,賈誼、顏之推、朱熹等許多教育家和思想家從不同的角度論述了學前教育的目的、意義、內(nèi)容和方法,提出了許多具有積極意義的學前教育思想和主張,對我們今天的學前教育研究仍具有積極的參考價值。
一、強調(diào)人的早期教育
“早諭教”是古代學前教育思想中一項非常引人注目的內(nèi)容。賈誼從加強中央集權的政治觀點出發(fā),認為對太子的教育應盡早實施,“太子之善,在于早諭教與選左右”。提倡及早施教也是顏之推家庭教育思想中最為重要的思想。他認為,家庭教育應當及早進行,越早越好。有條件的家庭,可以實行胎教。他認為: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已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蹦纤螘r期著名的哲學家、教育家朱熹( 1130—1200),專門從事教育活動四十年之久,也特別重視蒙養(yǎng)階段的基礎教育作用。他認為如果兒童在幼時“不習之于小學,則無以收其放心,養(yǎng)其德性,而為大學之基本”。同時他從兒童的心理特點和教學的要求出發(fā),指出只有使兒童“講而習之于幼稚之時”,才能使其“習與智長,化與心成,而無捍格不勝之患也”,才能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二、注重環(huán)境熏陶
賈誼認為,慎選左右是對太子進行早期教育成功的保證。為加強太子的早期教育,應建立保傅教育制度,設置“三公”、“三少”。他說: “習與不正之人居之,不能無正也,猶生長于齊之不能不齊言也;習與不正之人居之,不能無不正也,猶生長于楚之不能不楚言也!鳖佒评^承與發(fā)展了古代注重環(huán)境教育的思想,強調(diào)兒童的品性形成于風化熏染的過程中!叭嗽谏倌,神情未定,所與款狎,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币虼耍L輩應為幼童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氛圍,為其樹立良好德行的榜樣,他說: “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顏之推認為,父母對子女應“威嚴而有慈”,將慈愛與嚴教有機地結合起來。他非常反對溺愛孩子,他說: “吾見世間,無教而有愛,每不能然;飲食運為,恣其所欲,宜誡翻獎,應訶反笑,至有識別,謂法當爾。驕慢已習,方復制之,捶撻至死而無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于成長,終為敗德!彼,“父子之嚴,不可以狎”,“狎則怠慢生焉”。在家庭教育中,為父母的“嚴君之職,不可一日虛矣”自從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獨生子女的'數(shù)量也日益增多,很多家長對于這棵“獨苗”往往施以過多的愛,在這些被稱為“中國的小皇帝”、“小太陽”的獨生子女身上出現(xiàn)了缺乏獨立性、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抗挫能力差、任性、專橫、嬌氣、怕吃苦等令人擔憂的不良心理品質和社會性行為。因此,古代學前教育家慈嚴結合的教育思想,對我們當代家庭教育有著極其重要的借鑒意義。
三、以德育為主,堅持正面教育
朱熹說: “自小便教之以德,教之以尚德不尚力之事!痹谶M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古代的教育家們一貫重視和提倡以正面教育為主,賈誼和顏之推都非常重視保傅、父母以及其他成年人的榜樣作用,朱熹也曾說:“嘗謂學校之政,不患法制之不立,而患理義之不足以悅其心,夫理義之不足以悅其心,而區(qū)區(qū)于法制之未以防之……亦必不勝矣!庇绕涫菍和逃鼮閺娬{(diào)多積極誘導,少消極限制,因此在他編寫的《小學》一書中,他非常重視榜樣的作用,收錄了大量古今圣賢的“嘉言懿行”,供兒童模仿學習,力求使兒童能從中“學到做人的樣子”。根據(jù)正面教育為主的原則,朱熹還對教師提出指導、示范和適時啟發(fā)的要求,他說: “指引者,師之功也!庇终f: “師友之功,但能示之于始,而正之于終爾!
四、順導性情,因材施教
王守仁等古代教育家主張根據(jù)兒童生理、心理特點,從積極方面入手,順導兒童性情,促其自然發(fā)展。他說: “大抵童子之情,樂嬉游而憚拘檢,如草木之
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講解孔子因材施教教育學生的例子。
子路問孔子: “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
孔子說:“你有父親兄長在,你怎么能聽到這些道理就去實行呢!”
冉有也來問:“聽到什么就行動起來嗎?”
孔子說:“應該聽到后就去實行!
公西華問道: “子路問是否聞而后行,先生說有父兄在。冉有問是否聞而后行,先生說應該聞而即行。我弄不明白,想請教先生一下!
孔子說:“冉有為人懦弱,所以要激勵他的勇氣。子路武勇過人,所以我讓他謙退。”
學前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基礎,對鞏固義務教育的成果,提高義務教育的質量和提高國民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在“十二五”期間,我國教育將重點發(fā)展學前教育,實現(xiàn)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fā)展,全面提升師資隊伍綜合素質和教育教學質量,大膽創(chuàng)新和變革教育發(fā)展模式。在此形勢下重新審視我國古代教育家對于兒童教育問題的種種見解,對今天的兒童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仍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作業(yè):
一、單選題:
1、賈誼認為,( )是對太子進行早期教育成功的保證。
A、早喻教B、選左右C、重儒術D、行胎教
2、南宋理學家( )重視《須知》、《學則》等教育形式的作用,認為這種方法有利于兒童道德行為習慣的形成。
A、顏之推B、王守仁C、朱熹D、賈誼
3、朱熹的兒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編著的《小學》和( )中。
A、顏氏家訓B、童蒙須知C、三字經(jīng)D、急就篇
4、提出“自然教育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是( )。
A、王守仁B、顏之推C、顧炎武D、朱熹
5、( )是中國封建社會最早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它流傳廣泛,影響深遠。
A、三字經(jīng)B、顏氏家訓C、童盟須知D、學則
二、填空題:
1、西漢政論家、文學家_______斷言“太子之善,在于早喻教與選左右”,強調(diào)行胎教,要施學前教育。
2、《顏氏家訓》的作者是__________。
3、朱熹的兒童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他編著的《小學》和《_______》中。
4、陸振孫《書錄解題》上稱_________為“古今家訓,以此為祖”。
5、中國封建社會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和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書是《_____》。
國學經(jīng)典教案15
教學目標:
1、勇敢地溝通有關名稱的來源,清楚自個兒名稱的與涵義。
2、通過解說、探討,清楚百家姓的涵義。
3、體會我國姓氏的充實,啟發(fā)孩子認知百家姓的興致。
教學預備:
1、預先請孩子向爸爸媽媽們清楚自個兒的名稱的寫法、涵義與起名字的故事。
2、寫著孩子名稱的海報,貼于小黑板上。
教學過程:
一、展示寫著孩子名稱的海報道入
1、幼兒教師:你能找著自個兒的名稱在哪兒嗎?
2、孩子到海報上找到自個兒的名稱。并學習用“這就是我的名稱,我叫xxx”的句式表述。
3、幼兒教師:我們的名稱都相同嗎?
4、幼兒教師總結:我們?nèi)巳司幸粋名稱,人人的名稱均不一樣,有些名稱有2個字,有些名稱有三個字,另外還有一些是四個字的。
二、找尋姓的奧秘
1、幼兒教師:名稱內(nèi)的`1、個字是啥?你們的姓是怎樣來的?可不可以改姓哩?為何?
2、幼兒教師總結:孩子是大人的小孩,因此,有些小孩是跟父親姓,有些小孩是跟母親姓。
3、幼兒教師:你姓啥?你明白有哪一些姓嗎?
4、孩子述說,幼兒教師記錄。
三、加強認知自個兒的姓氏
1、幼兒教師:你的四周有沒與你同姓的人?你明白哪一些人與你的姓一樣嗎?
2、幼兒教師:我們我國的地才能大啦,總共有十幾億人口,因此有很多姓,如此多的姓在古時候就編成了本書,我們便叫它《百家姓》。
3、幼兒教師展示《百家姓》的書,并讀一讀百家姓的內(nèi)容,讓孩子了解充實的姓氏。
四、探究名稱的秘密
1、幼兒教師:我們孩子的姓是跟父親或母親的,不是任意起的,那你們的名稱是怎樣來的,有何小奧秘嗎?
2、勉勵孩子述說家里的親人給自個兒起名字的過程或意義。
3、幼兒教師總結:原本我們大人不是任意給我們起名字的,我們孩子的名稱是有一定意義的,表述了大人對我們的希望,與對我們幸福的祝福。
五、完結教學:《我為伙伴起名字》
幼兒教師:喜愛自個兒的名稱嗎?你除這一個名稱,另外還有其它的名稱嗎?其它人會怎樣叫你?你樂意為伙伴取一個既特別有美妙的名稱嗎?
相對于這一知識的接受,孩子還是較易的。對自個兒的姓的認知,及其涵義也較有興致。一個個七嘴巴八舌的要說說。
在此一完結教學里,孩子能非常踴躍地講出于己名稱的好,發(fā)言比較熱烈。
【國學經(jīng)典教案】相關文章:
小學國學教案03-16
國學經(jīng)典誦讀教案03-11
中班國學活動教案02-09
小學國學課教案01-28
國學清明教案(精選7篇)02-13
高中國學課教案02-06
小班國學夏至教案(精選8篇)02-21
國學經(jīng)典07-28